猜你喜欢
爱的语言:中国文化和非暴力沟通的结合

爱的语言:中国文化和非暴力沟通的结合

书籍作者:阮胤华 ISBN:9787549989812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1380
创建日期:2021-02-14 发布日期:2021-02-14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爱的语言》从现代人的心理和实际需要出发,整合了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敬之道以及基于非暴力沟通的沟通技巧。它通过理论阐释和案例说明,在非暴力沟通与中国文化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爱的语言》可以帮助我们:

·亲近自己的文化

·学习借鉴非暴力沟通

·掌握简明的沟通原则

·聆听自己的内心世界

·真诚、贴切地表达自己

·深入地倾听他人

·化解与他人的矛盾

·高效地调解他人的矛盾

《爱的语言》全书分为三部分。

首先,第一章至第三章讲述爱的语言的沟通原则。其中,第一章讲到爱的语言实现和谐关系的核心原则是待人以爱以敬。然后,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作者分别谈到了这一原则在家庭关系和工作关系中的具体运用。

其次,第四章至第九章讲述爱的语言的沟通技巧。在第四章,作者谈到了爱的语言的四要素:事实、情感、愿望和请求。在第五章和第六章,结合四要素的运用,作者介绍了爱的语言的表达和倾听技巧。第七章,讲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冲突。第八章,讲如何调解他人的矛盾。然后,在第九章,讲到如何运用角色扮演来调解他人的冲突。

最后,在第十章,作者讲述了实践爱的语言的沟通原则要注意循序渐进和权衡取舍,以及学习和运用这些原则对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特殊意义。


作者简介

阮胤华,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他是《非暴力沟通》和《非暴力沟通实践手册》的译者,以及“爱的语言”(又称“和谐沟通”)沟通模式的开创者。


阮胤华先生长期在北京、深圳等地主持面向社会公众的沟通工作坊,同时还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包括腾讯、东风日产、中广核、江苏电信等。此外,他还积极提供公益培训,曾先后两次参加中科院心理所在舟曲灾区的心理援助工作。目前,他致力于进一步发展爱的语言的行业应用,从而使爱的语言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爱的语言:中国文化和非暴力沟通的结合》电子书免费下载

pdf下载 txt下载 epub下载 mobi下载 azw3下载

前言

前 言


2005年,有位德国的朋友给我带来一本英文版的《非暴力沟通》,他和我说,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希望有中文版。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如何提高语言修养的书,但翻开书一看,却远远不止这一点。它还包含了对这个世界和人性的认识、一整套新的概念体系以及沟通方法。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开始意识到,盲目地遵循他人的教导,是我以前很努力提高自己却又收效甚微的原因。这并不是说别人讲的就不好,而是我不知道如何结合个人实际来运用所学的知识。这个认识让我的生活态度发生了转变。我放下了过去对自己的许多要求,开始密切地关注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非暴力沟通还帮助我反思过去的沟通方式。在生活中,我们习惯于从彼此的角色出发来处理人际关系。例如:这是我的父母,我应该爱他们敬他们;这是我的孩子,我应该好好抚养他;等等。同时,我们对别人也有要求:他是我的老公,他应该好好疼我;我工作表现不错,老板应该给我提高待遇;等等。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知道自己可以期待什么。然而,这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旦我们不情愿,就会感到压抑和纠结;二是,一旦自己的期待落空了,心理就容易不平衡。这样,彼此的关系也就出现了问题,甚至会难以为继。

面对人们普遍存在的沟通问题,非暴力沟通的视角让我眼前一亮。卢森堡博士曾引用鲁米的话说:“在对与错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非暴力沟通的方法:超越“你”和“我”的对立,去爱所有人。具体的做法是,我们有意识地放开角色意识,不再评判是非对错,而去关注彼此作为人都有的感受和需要,然后寻求兼顾双方的解决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这有助于我们缓和情绪,并带着对双方的善意来解决问题。有个朋友曾经这样描述她的感受:“看到对与错之外还有一片田野的时候,突然好像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可能这么说有点夸张,但确实觉得真的就是有一束光从浓密的乌云或浓雾中照过来,让你感到希望的力量。”

看到非暴力沟通对个人成长和解决冲突的重要意义后,我就联系国外的出版社,表达了自己翻译这本书的愿望。那是在2006年3月。后来,在吕靖安老师的指导下,我用了大概两年的时间翻译了《非暴力沟通》。用这么长的时间,主要是因为我需要时间深入学习和体会非暴力沟通。期间,我还去印度参加了卢森堡博士主持的历时九天的国际强化培训营。到了2008年的时候,我开始正式给人讲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的学习和实践给我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感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清楚地看到,不少学习者虽然解决了一些困难,但他们又面临新的困难。有个朋友的反馈很有代表性。她谈道:“我曾经特别向往‘对错之外的那片田野’,唯它是尊,试图在家中营造那样一片田野。比如,孩子玩电脑游戏超过一小时了,我有些急了,走过去说:‘看到你玩了一个小时了,我很担心这会影响你的视力和健康。你现在是否愿意关上电脑,玩会儿其他的游戏呢?’结果,孩子说了声‘知道了’,然后继续玩。我爱人看我用这样的方式说了两三次,孩子仍没反应,就冲出来喊:‘玩这么久还不休息,眼睛还要不要了?!’那时,我心中对爱人立刻生出不满,因为我已经跟他沟通过了,对错没那么重要。”像这位朋友那样,许多人在实践中和家人发生了冲突,并体会到了无力感。这些困难和他们对非暴力沟通的理解有关,同时也和非暴力沟通与传统观念的冲突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养育子女上,价值观念一旦不同,就非常容易产生矛盾。


这些年,在学习和探索非暴力沟通的同时,我也在深入地学习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让人难以把握,但它又分主流和支流。梁启超先生在《读书指南》中讲道:“《论语》为两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他又说:“六七百年来,数岁孩童入三家村塾者,莫不以‘四书’为主要读本,其书遂形成一般常识之基础,且为国民心理之总关键。”“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它们并称“四书”,最早是由南宋的朱熹提出来的。在宋以后,元、明、清三朝都把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官方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这样,在长达六七百年的时间中,“四书”也就成了中国文化的主流。它们也是我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关键切入点。


渐渐地,我对传统文化有了和过去很不一样的认识。例如,我们的传统强调孝,它的本意并不是对人性的压迫,而是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庄子·人间世》讲道:“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一般来说,子女和父母之间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现在有些人反感孝,实际上并非他们不爱父母,而是他们遇到了具体的困难,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个时候,听到一味的说教或者不顾实际的要求,他们难免就会心生反感。然而,与父母建立相亲相爱的关系仍然是他们内心的渴望。只要有办法,这样的愿景还是值得追求的,而这正是我们的传统所强调的。

除了对人性的尊重,我们的传统还强调遵循正确的原则来解决问题。在谈到“修身”和“齐家”的关系时,《大学》表达了下面的观点:“为什么齐家需要修身呢?当我们喜欢一个人,我们就有可能忽视他的缺点。当我们讨厌一个人,就有可能看不到他的可取之处。当我们敬畏一个人,就有可能对他过于疏远。当我们同情一个人,就有可能姑息他。当我们对一个人没有特别的感情,就有可能过于冷淡。喜欢一个人却能了解他的缺点,讨厌一个人却能够知道他的优点,这样的人是少见的。这也是为什么俗话说,‘溺爱的人看不到孩子的缺点,贪婪的人不会认为自己的苗长得茂盛’。人一旦受自己情感的好恶所左右,也就难以客观地对待人和事。所以,不修身的话,就无法齐家。”《大学》中的这个观点提醒我们遵循理性和讲原则的重要性,而不能任凭感情的好恶来处理家庭关系。实际上,处理其他的关系也是如此。


我深切地体会到,如果我们能够尊重人性并遵循人与人相处的一般规律,那我们就不仅可以促进家庭的和谐,还可以改善自己的工作关系。而传统文化对处理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提出的简明实用的原则已经经过数千年历史的检验,只要稍加变通,它们就可以为我们现代人所利用。这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的发现啊!

随着对传统文化认识的不断深化,我感觉自己终于扎根于这片土地了,再看周围的风俗习惯、人情世故,也觉得通透许多。至于沟通时考虑彼此的角色,我现在不仅认识到这么做的必要性,而且还很庆幸能从传统文化中得到这方面的指引。然而,我越是亲近传统文化,我也就越体会到它与非暴力沟通的冲突。钱穆先生在《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中引用了一位小学校长的话:“贤奸不论,是非不辨;何以为人,何以做事。如此社会,岂不将沦丧以尽。”这句话很生动地反映了传统观念与非暴力沟通的不同。由于传统文化中明是非、辨善恶的思想更有助于认识和指导现实生活,我渐渐地转向了传统文化的立场,并倾向于从我们的文化出发来学习借鉴非暴力沟通。


于是,在2017年,我推出了新的沟通课程:爱的语言。爱的语言一方面总结了我从传统文化中学习到的基本的做人的道理,另一方面整合了我从非暴力沟通中学习到的沟通方法。新的课程得到了许多令我感到鼓舞的反馈。有个朋友这样写道:“想到中国人不仅站起来,而且能够有自己的文化立场和主张,能够透过自己的文化影响到更多人,此刻内心充满了感动和激动。”还有个朋友反馈说:“跟阮老师学了爱的语言后很有收获,发现传统文化在骨子里根深蒂固。回来后将传统文化与非暴力沟通结合起来运用,发现比原来顺畅了,内心也多了稳定和力量感。关键是我妈,她再也不说我‘你们学心理学的都是冷血动物’了!她居然再也不跟我说‘狠’话了。另外,随着自己对价值观、是非观的明晰,再和朋友们分享非暴力沟通时,我觉得在方向上清晰了很多,对方的反馈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惊喜。这是我去学爱的语言之前没想到的!”这些反馈让我进一步意识到,亲近自己的文化,从自己的文化出发来学习和分享外来知识,是多么富有意义。


同时,由于爱的语言基于我们的文化,它还易学易用。有个酒店管理者在参加课程后,在企业内部组织了一天的培训。培训的主题是“倾听,让我们看见彼此的美好”。她反馈说:“昨天用一天的时间开展了这次培训,共有69位管理人员和储备人才参加。大家挺投入的,我也深受感动。年底到了,对我们酒店来说是旺季,有时工作忙得像打仗一样。这个时候更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来对待工作,否则会到处充斥着相互抱怨的情绪和声音。昨天的培训起到了‘战前动员’的作用。结束时,许多管理人员都谈到了通过倾听和表达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下属、贴近实际,而不只是简单粗暴地下达指令。通过反省,他们看到了自己平时讲话中存在的无意识的生硬、冷淡的现象。”


解决问题是硬道理。经过近三年的实践,爱的语言已经在中国传统智慧和非暴力沟通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自成一体、行之有效的沟通原则和方法。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许多朋友实现了人生的重大转折。他们不仅改善了家庭关系和工作关系,而且还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文化。本书就是这些思想和经验的总结。在书中,我谈到了许多实践者的人生经历,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本书中的故事所涉及的人名均为化名。我希望,通过简明的观念和生动的故事,读者可以轻松地阅读本书以及循序渐进地掌握书中的方法。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阮胤华

2020年8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爱的语言的核心
8 待人以爱以敬
13 真情是动人的
15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17 培育爱敬心
· · · · · · (更多)
爱的语言:中国文化和非暴力沟通的结合的书评

上午刚收到《爱的语言》三本书,送给老板一本,送给办公室女同事一本。出差的时间到了,一把抓过刚拆封的书放入背包,在高铁上落座后,迫不及待的拿出来读。 在前言中读到“修身”和“齐家”这一段时,作者把传统文化中的遵循理想和讲原则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启发到我了...

2020-11-10 16:10:10

读到“从彼此的角色出发来处理人际关系,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旦我们不情愿,就会感到压抑和纠结;二是,一旦自己的期待落空了,心理就容易不平衡。这样,彼此的关系也就出现了问题。” 这两方面的问题我曾经都遇到了,而且痛苦巨大!我卡住了,很长的时间都处在无解的...

2020-11-11 20:42:21

标签
中国文化和非暴力沟通的结合,有效沟通,成长,心理学,家庭教育,沟通,心灵,非暴力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