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趁你还记得

趁你还记得

书籍作者:伊佳奇 ISBN:9787302602002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5154
创建日期:2023-04-26 发布日期:2023-04-26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内容简介

父亲不幸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十二年,作者步履不停,积极深入认知症照护领域,以海纳百川的方式博采众长,广泛吸收来自专业和非专业的见解,实践总结出一套以“爱”为核心的有效整合照护体系。这套认知症非药物疗法对饱受认知症折磨的病患及其家属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通过故事、知识和照护笔记的方式,作者想要帮助广大读者进一步总结和巩固认知症照护中的关键要素。《趁你还记得:认知症非药物疗法与有效居家照护方案》可以作为广大家属、医护人员、日间照护以及养老机构相关人员的重要参考。


作者简介

伊佳奇

认知症整合照护专家,大学教授,毕业于台大,后赴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得知父亲罹患阿尔茨海默病之后,先后在美国、日本和丹麦哥本哈根参加了上百场关于神经医学、老年医学和老人福祉科技及长期照护等医学、护理和理疗相关领域的训练、研讨会等活动。同时,他通过风传媒、康健、远见健康等网站的个人博客专栏,长期分享和探讨认知症非药物生活方式、精神行为症状之照护和老年医学等主题,总结得出一套有特色的认知症照护方案。


王培宁

阳明交通大学医学系神经学科教授,台北荣总失智治疗及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推荐

《趁你还记得:认知症非药物疗法与有效居家照护方案》主要从三个方面还原了对认知症亲人的居家照护,分别是感情、营养和认知训练,作者在12年居家照护父亲的过程中,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帮助认知症患者保持一定生活质量的解决方案,对广大家有认知症患者的读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本书适用于认知症家庭、中壮年子女、医护专业人员、养老院护理人员。


十二年四千三百八十天,失智症患者居家照护手册

医生、护工、日照中心、相关机构之外的养老照护

实用能用的居家照护笔记,防患于未然的核对清单




四大类读者对象


认知症家庭:


  支持您走过那无助的照护之路


  帮助您随时解答照护上的难题


  启发您有新的照护方法与点子


  提前思考与规划漫长的照护之路


  有效整合与运用家庭和社会资源




  中壮年子女:


  帮助父母规划退休后的生活以远离认知退化


  查看年长父母的心理变化以远离空虚及忧郁


  ”父母双全,身心健康”是每个子女的重要资产


  对个人未来提前做规划以远离认知退化的生活




  医护专业人员:


  管中窥豹,了解认知症家属在照护上的辛苦与无奈


  一叶知秋,体会认知症家属在照护上的具体需求


  有同理心,以切实落地有效的医疗服务


  认识到认知症照护的本地化和个性化


  重新思考如何为认知症患者做到“以人为本”




  长照机构人员:


  作为教材,提升认知症患者的照护质量!


  作为参考,活学活用认知症非药物疗法!


  作为手册,有效减少认知症精神行为症状!


前言

从“我的悔过书”到“认知症跨领域整合照护”

伊佳奇

曾经听过这句话:“照护过认知症长辈,才知道什么是人生!”

亲自照护认知症父亲从轻度认知障碍到极重度的十二年,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人生,其中的酸甜苦辣、无助、无奈、挫折、欢笑,是无法从神经医学、老年医学、老年护理、精神护理、康复治疗 (包括作业治疗和物理治疗)、口腔医学、营养学等课程或书本中学到的,但学习这些知识与技能却帮助我在面对挫折时,整体上思考如何解决认知症患者照护上的困境,因为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过去几年,近千场的演讲与授课,往返于两岸三地和美国东西海岸,在帮助许多认知症专业人员、照护者及家庭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的辛苦与求知欲,也体会到认知症照护必须从医疗融入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不仅要认识疾病和症状,更要认识“人”,也就是将“病人”这两个字拆开来看,“病”以医学知识来诊断,“人”则从成长过程、家庭、现存能力及个性等来看,两者不可或缺,认知症照护是非常个性化的,因为世界上很少有两个人是一模一样的,即使是双胞胎。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生于约公元前460年)指出,医疗并非无所不能,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To cut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眼前的疫情,尚无药物可完全预防病毒,只好退而求其次,注射疫苗再加上非药物生活方式,例如戴口罩、勤洗手、消毒、减少进出公众场所、保持社交距离、增加营养与运动以提升免疫力。认知症照护不正是如此吗?将非药物生活方式融入日常生活中,以达到稳定情绪、降低精神行为症状和减缓认知退化的目的。

就这样,我以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系统化、跨领域的认知症整合照护知识与技能。有些人看到我照护父亲的故事,会说很感人。也有人表示,说我很孝顺。

坦白说,我不敢以孝子自居,我只是没有选择逃避而已,在挑战面前,我愿意选择去面对,所以我以“我的悔过书”作为自序,分享我在面对医疗尚无法解决的认知症照护时是如何结合医疗照护与生活照护的,希望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痛苦与挫折后的学习心得来帮助当前正在照护认知退化病患的人,为他们减轻不必要的挫败感,提升照护与家庭生活的质量。

作为一本认知症照护的书,这本书为什么很受欢迎呢?

我想,可能是因为从故事带入专业知识及照护技能,从故事带入操作方式与理论基础,从故事融入较新的照护理念与方法,从故事带入属于文化范畴的实务操作,从故事中学习到非药物生活方式如何融入日常生活中。更重要的是,书中提供了较新的认知症照护信息,经过具体本地化场景的转换,让读者自己去思考与选择,规划出最合适的照护计划与方式。

例如芳香疗法,西方的精油对应于中草药,后者属于传统医学,具有疗效,属于中国人的记忆。近代发展起来的芳香疗法除了发挥传统疗效,还利用精油和蜡烛等气味来唤起长者的深层记忆。在中国文化中,可转换为长者熟悉的樟脑丸、端午节的艾草甚至小时候吃过的臭豆腐等,重点是以嗅觉、视觉帮助记忆功能唤起深层记忆与远期记忆,使长者依稀还记得一些往事。如果拘泥于西方文化的精油、蜡烛等气味,那么显然无助于我们的长辈。

本书大多数小节基本都归纳有“照护笔记”和“认知症知识”,旨在帮助没有经验的照护者精准定位到问题和照护重点,协助专业人员考虑到照护者的需求,让医务人员知道认知症长者及家属的困境,让广大的民众认识老龄化社会无法逃避的脑神经退化性综合征,了解认知症,从而帮助自己及家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认知症,或作为认知症的友善支持者和友好使者,为认知症家庭及照护者提供帮助。

有更多的人认识认知症,认知症长者才能够得到支持和协助,继续正常地生活在家庭与小区中,即使他们的认知功能已经缺损,无法像过去一样独立。因为在老龄化社会发展过程中,谁也无法保证自己将来不会出现认知功能缺损,成为认知症患者。助人者,人恒助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多年来,我一直在向国内认知症领域的许多先行者学习。比如,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贾建平教授研究团队,他们以流行病学对中国认知症的研究调查成果,让我了解到认知症照护在国内的现状与未来努力的方向,还有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记忆障碍诊疗与研究中心的王华丽教授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的李霞教授团队等。此外,我还从临床研究的成果、家属教育支持团体的付出中了解到更多国内临床及照护的现状,并且亲自前往上海、杭州和青岛等地授课与演讲,接触第一线照护者,深入了解机构护理员、管理者及家庭照护者的需求与困境。

《趁你还记得》这本书旨在帮助大家走进认知症长者的世界。唯有走进认知症长者世界,我们才能与他们生活在一起。要走进他们的世界,必须先认清什么是认知功能并且想方设法总是去安慰,常常去帮助,有时去治愈,让他们克服挫败感,走出抑郁,提升照护及生活质量!

认知症跨领域整合照护的重要性

跨领域的认知症整合照护是从神经医学、高龄医学、高龄护理、精神护理、口腔学、营养学、康复治疗——包括作业治疗和物理治疗、老人心理学、老人社会学、社工学、团体动力学、文化人类学、环境设计等知识与技能,除了看长者的疾病与症状,从医学鉴别诊断工具上了解长者认知功能退化的实际情况,更要从关心人的角度来了解他,了解社会与文化的脉络,规划及照护长者的生活方式。

认知症是脑部退化性综合征,在医疗上常求诊于神经内科,有的也向精神科求诊,寻求医疗的协助,从确诊、用药、多重共病会诊或转诊等,但医疗所扮演的角色及占据每天生活的比例或时间,都比生活照护来得轻,认知症照护是以生活照护为主,医疗照护为辅,同时又需要走出医学,以跨领域方式去研究与思考。

学习与了解长者所缺损的认知功能与生活能力之间的关系,才能知道他有哪些生活能力无法独立执行,在照护需要给予哪些方面的协助、支持和鼓励,才能规划出生活照护上的计划与重点。只有掌握长者所缺损的认知功能与生活能力无法执行间的关系,才不会要求长者退化后仍然采取之前正常的行为模式,也不会认为他以前明明就会,现在为什么不会?他是故意的?还是在找我麻烦?最后导致对长者的不满,甚至出现冲突。

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中,导演选择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眼光来看世界,就是出于这个原因。电影中,以父亲的视角来看待生活中的日常,是认知功能严重缺损的视角,包括短期记忆、现实导向以及方向感等在内的功能已经失常,因此看待世界的方式自然有其不一样的逻辑。

认知功能正常的人很难理解认知功能缺损者的世界,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希望观众能了解认知功能缺损者是如何看世界的,从而尝试着去接受、包容他们,提升照护质量,否则两条并行线走下去,会挫折与冲突不断。正如电影中,女儿认为父亲所言是错误的,不是事实,因为他们两人的视野与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跨领域认知症整合照护,是指跨出医疗走向“以人为本”的照护。如果是“以人为本”的照护,就必须先客观地看“人”,这个“人”是谁?这个“人”有何特色?这个“人”喜欢或讨厌什么?这个“人”过去是在何种文化及亚文化下成长的?这个“人”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这个“人”教育背景如何?换言之,先研究和了解这个“人”,不是只看他罹患哪些病以及出现哪些症状。

经常有人问我:“伊教授,是否为我们建立一个认知症日本模式、美国模式、澳大利亚模式或北欧模式等?”

我都这样回答:“我们应该学习不同国家的认知症照护核心价值,将它们的照护理念与核心价值内化后,建立我们自己的照护模式。”“上海模式”“北京模式”“青岛模式”“苏州模式”“广州模式”“重庆模式”等都是可以的,因为不同区域均有其文化特色,如果我们要“以人为本”的照护,就必须重视地域文化,不是一味地抄袭外地人的照护方式。

认知症“以人为本”的跨领域整合照护,是将每一位长者视为独立的个体,除神经医学、高龄医学,还得从行为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去分析与研究,因为一个“人”的成长是持续性的,虽然在神经医学上,认知功能缺损,丧失短期记忆、方向感、现实导向等功能,但这个“人”现在的言行仍与他过去的生命史息息相关。

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中,父亲以为自己刚刚看到的是小女儿,但现实世界里,小女儿已经往生多年。父亲并没有告诉大女儿,他刚刚看到的是儿子并与儿子说过话,因为在他的生命史中,并没有儿子,过去的记忆既然没有儿子,功能缺损后,自然编不出和儿子有关的剧本或台词。认知症照护必须跨越出医学领域,走进“人”的世界。

在全球尚未研发出可治愈认知症的药物之前,老龄化程度较高且认知症患者人数不断增长的国家,例如中国、美国、日本、荷兰和英国等,一方面鼓励药厂持续研发药物,另一方面面对认知症患者家庭,纷纷提出“共生”“友善社区”“与认知症生活在一起”等策略,以提供生活照护上的支持,以跨领域整合照护服务为主来帮助患者家庭。

认知症“以人为本”的跨领域整合照护服务,在于每个患者都是独立个体,有其生命史、疾病类型、病程阶段、现存能力、个性、家庭关系、生理、心理、共病、多重用药、居家环境、经济、教育等条件或背景。即使生活在同一种文化之下,也很少有人是一模一样的,自然需要量身定制,但跨领域整合服务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严重不足,相关的医学及护理教育欠缺,更不能要求医生或护士了。

在《照护》一书 中,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与医疗人类学教授凯博文在其学习及教学过程从未察觉,直到自己开始照护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妻子,才意识到照护涵盖的领域相当广,远远超出了医学的范畴,不时让他感到气馁,明确指出美国医学教育也未能提供认知症照护上所需要的知识与训练。

其中有一段文字清楚地说明,若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照护,除了要有人文关怀以外,还必须有敏锐的观察与响应,这是关键所在。书中是这样叙述的:

“照护以关系为中心,给予照护和接受照护是一种分享礼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给予并接受关心、肯定、实质的协助、情感上的支持、道德上的团结一致以及持续不变的生命的意义,一份复杂而不完整的意义。照护是行动、实践和表现在各种不同状况与情境下,针对他人与我们自身需要而持续出现的反应。照护是陪伴某人度过惊慌与伤痛的经历,它是协助、保护以及避免深陷困境的一种举措。”

认知症本身涉及认知功能的逐渐退化,自然属于神经医学的领域。不同类型的认知症根据脑部功能缺损程度不同来判断,脑部的功能又影响到生活的自理能力。如果家属无法从医师确诊过程中得到这方面知识,也无法从长期护理保险评估过程得到协助,那么家属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只能瞎子摸象一般,跌跌撞撞地进行照护。

更何况,个人的病程状况均不同,医疗若无法事前教导家属,让家属从照护过程中去领悟,此时往往又是病程进展到了下一个阶段,让家属悔不当初,永远生活在懊恼与痛苦中。

同样是认知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症以记忆功能缺损为主,先缺损的是短期记忆,并非所有记忆立即消失,他们仍然有长期记忆,即使短期记忆先受损,但只要是患者所关心的事务,他会特别“用心”去记,家属若无法理解此现象,容易认为认知症长者是故意捣蛋,有时候记得,有时候却“故意”不记得,更不懂得如何协助长者用哪些方法或工具来“记住”重要的信息。

同时,95%的认知症患者都是六十五岁以上的长者,高龄者容易出现多重共病、多重用药、甚至跌倒、肌肉减少症、衰弱等问题,这正是高龄医学所关注的领域。到中重度阶段,身体照护程度越来越高,清洁、移位、翻身、吞咽、口腔卫生、营养维持等,均是高龄护理、口腔护理、营养学等的领域,这方面的学习与练习是必要的。

将非药物生活方式融入长者的日常生活作息当中,维持长者的肢体功能,及早提供环境无障碍空间规划,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都有康复治疗、环境设计等意义。

常见的精神行为症状,除了因为认知功能缺损而影响到长者记忆、语言、辨识、判断、方向感、现实导向等能力以外,还有更重要的长者的心理状态,原有认知功能缺损可能使长者心生恐惧与不安,再加上环境变化、外界刺激、照护不当等因素,往往会使认知症长者出现精神行为症状。倘若能学习老人心理学及老人社会学,自然能掌握长者可能的改变,避免或降低精神行为症状,让生活维持常态。

无论医学、护理或是社会科学的知识,都是围绕着人而存在的,要解决人的困扰,提升生活的质量。倘若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认知症照护,就要提供跨领域整合照护的服务,要训练社工或医疗专业人员,让他们能提供个性化量身定制的照护计划,而不再只是服务者导向的照护计划。否则,认知症照护仍然会原地踏步,永远停留于口头上的“以人为本”。



自序2

认知症的照护不再手足无措,了解他/她,陪伴他/她

王培宁

认知症是一个从诊断、治疗到照护都充满挑战的疾病,每次在和家属或照护人员上课时,我总喜欢先问学员们:“你们觉得照顾认知症患者和照顾失能者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其实大部分人是答不出来的,或者只回答说认知症的患者比较乱,比较不听话,很难照顾。如果你不知道认知患者的照顾在本质上和照顾失能者有什么不同,那么在认知症照顾的这条路上,肯定会充满挫折,手忙脚乱。

照顾认知症患者时,你所遇到的不只是患者记忆力不好的问题,而是整个认知功能改变的困境。以忘记服药这件事来举例,若患者只是单纯的记忆减退,没有其他认知方面的问题,则在照顾上很简单,只需要设定好时间,在应该吃药的时候,提醒患者,把药拿给他,确定他确实服下药物就行了。但实际状况并非如此,当你拿药给患者时,他可能会说:“我已经吃过了,为什么要再吃一次?”或者“我生病了吗?我生的是什么病?我为什么要吃药?”甚至“我人好好的,根本没有病,你为什么要拿药给我?是不是想害我?”照护者必须能够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认知症的照护面临着许多诸如此类的挑战,正在照护路上的你可能会问这些问题没有办法用药物来解决吗?难道医生就不能开些药让他比较听话吗?大部分人一开始时都无法理解,药物并非万能的,药物有作用,但也有副作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不仅没有办法治愈这个疾病,也没有办法就让这个疾病停在原处不再退化。对患者这些行为症状治疗的效果也极其有限。而照护者所期待的,是用一些镇定或者抗精神的药物来使患者表面上变乖,事实上却是认知减退,变迟钝了。

我常常跟照护者说,患者之所以会做这些事情,会这样胡思乱想,是因为他的大脑还在活动,还愿意活动,只是有些不受控制而已。而药物的作用则是降低大脑的活动,使其不再那么活跃,看起来患者变乖了,不过也变迟钝了。我们期待这些所谓的镇定或情绪控制类的药,只是在帮助照护者争取一些时间,等到照护压力减轻一些之后,思考出对策,再考虑要不要减药。在门诊中,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听到家属说:“医师,调整情绪的药可以不用开了,我知道要如何照顾,安排活动,给他一些事情做。如果不去一直纠正他,就不会一直生气吵架了!”

《趁你还记得》这本书的内容除了让大家了解认知症的基本概念以外,最大的特色是使用了非常多的实例,作者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和想法,让大家了解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最让照护者感到困扰的精神及行为症状。很多时候,只是一个照顾上的转念,就可以让大家在日常照顾中不再充满冲突。例如,“为什么他每次都说谎,明明做了那件事却不承认!”其实,通常他是真的忘记了,并不是故意说没做。即使真的又想起来有些模糊的印象,但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承认,我们正常人自己不也常常如此吗?

认知症行为问题照护的原则,并不是如何改变患者,让他们不再那样做,而是思考用哪些方式来帮助患者减少这些行为的发生,在日常生活和环境设施上有一些改变,也许就能达到比服药还好的效果。就“游走”这个问题来说,很多家属因为担心患者会走失,会跌倒,所以就想办法限制他的行动。常见的场景就是“叫你不要自己走,怎么又不听了,又撞到东西了”“叫你好好坐着看电视,怎么都不听话,家里又被你弄得一团糟。”可是,如果能够安排一个安全的游走环境,患者怎么走都不会走失,也不会撞到危险物品,甚至在游走的路径上,安排他感兴趣的事物,这样不是皆大欢喜吗?

每个患者的生活经历不同,也使每个患者脑中所想、心中所感受以及手中所做出的行为都有些不同。所以,了解认知者的人生故事对照护上有极大的帮助,很多时候,唯有在了解患者的过往之后,才知道为什么患者这么讨厌这个,那么害怕那个。所以,在这篇序的标题中,我用的是了解“他/她”,而不是了解“它”,希望大家努力的方向,不只停留于了解认知症这个病症,也要了解你要照护的这个人,这样才能对患者做出最合适的照顾。了解他/她之后,还要陪伴他/她,陪伴长辈去做你希望他能做的事,而非只有规定和命令,不仅可以更了解你要照护的长辈,更容易完成你想要他执行的事务,给予他/她照护上不可或缺的关怀和温暖。

期待本书的内容能够让大家在认知症照护上因认识而有所转念,在照护长者的路上不再手足无措!


目录

第1章 他不重,他是我父亲

艰难而必须做的决定 1

我强壮的父亲,生病了 2

不想放手,亲自照护 9

第2章 认知症怎么了

观察,思考,行动 17

疾病诊断:认知症的诊断 18

阿尔茨海默病十大早期信号 23

认知症的类型与病程 30

就算无药可医,仍然需要注意和及早就医吗 37

第3章 家人照护

资源分配、共识与学习重点 43

与父亲一起去上课 44

家庭同心协力,共同照护 50

家庭关系的重建与凝聚 56

重新认识长者 61

对于认知症患者,不同阶段照护的目标有所不同 68

认知症非药物生活方式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73

第4章 家人“爱的工作”

如何居家照护认知症患者 81

培养称职的照护者 82

照护体系的建立 87

生活方式与环境的重建 92

谁是导演?谁是演员? 98

不同类型与病程有着不同的生活安排方式 103

认知症的病程 109

认知症整合照护:以家庭为核心 111

罹患认知症,仍然有自尊,有感情 116

第5章 精神行为症状

让家人最头痛的认知综合征 121

妄想1:被偷妄想 124

妄想2:被遗弃妄想 129

妄想3:嫉妒妄想 134

妄想4:被害妄想 139

妄想5:错认 144

妄想6:幻觉 149

行为障碍1:攻击行为 154

行为障碍2:睡眠障碍 159

行为障碍3:重复行为 166

行为障碍4:贪食 170

父亲一周的饮食 176

行为障碍5:病态收集 180

行为障碍6:非常规性行为 185

第6章 照护要领

你需要知道的认知症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法 189

认知症的药物治疗 190

认知症非药物生活方式如何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195

认知症非药物生活方式1:亲情中的怀旧疗法 199

认知症非药物生活方式2:舌尖上的怀旧疗法 209

认知症非药物生活方式3:照片故事中的怀旧疗法 214

认知症非药物生活方式4:运动疗法 218

认知症非药物生活方式5:认知疗法 226

认知症非药物生活方式6:音乐疗法 231

认知症非药物生活方式7:书法中的艺术疗法 236

认知症非药物生活方式8:绘画中的艺术疗法 241

认知症非药物生活方式9:宠物生活方式 246

认知症非药物生活方式10:园艺疗法 251

认知症非药物生活方式11: 中国味的芳香疗法与按摩疗法 256

第7章 老爸,我们走

带认知症患者上医院 261

第一次挂号就上手 262

老爸的VIP病历表:长者医疗信息 267

就诊时可能面对的问题 271

住院、手术及避免谵妄 275

是时候选择养老机构了吗 281

第8章 永别了,老爸

必须面对的安宁疗护和准备 287

签署放弃急救同意书 288

附录 293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