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作者:菲利普·A.费雪 | ISBN:9787111733416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连载状态:全集 |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 下载次数:2944 |
创建日期:2024-04-24 | 发布日期:2024-04-24 |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
本书是老费雪经典名著《怎样选择成长股》的姊妹篇,对于《怎样选择成长股》所提出的很多重要投资理念,本书在深度和广度上均有所突破,可以说是其投资的实践篇或投资的实践指南。
该书试图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投资者应如何确定一家公司是否具有卓尔不凡的管理层,它能否通过有效的管理为投资者创造一种能实现市值长期高速增长的投资工具;其次,对于这家非同寻常的公司,投资者应怎样掌握股票的*购进和抛售时机。
费雪在书中不仅总结了如何通过股票投资获取丰厚利润的方法,而且为我们揭示了一种以小风险创造高收益的投资策略。费雪还为投资分析提供了一种标准化工具,向更多依赖专业投资建议的投资者展示了如何着手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投资顾问。
书中生动且经典的案例比比皆是,作者的分析精辟透彻,既不乏专业性又不失趣味性,使人读起来心旷神怡,拍案叫绝。费雪对通货膨胀的分析极具前瞻性和预见性,就连弗里德曼也为书中令人难以置信的精辟分析所动容。即使在今天,这些观点和建议也依然不乏生命力,必定会让你叹服。
费雪无愧于“教父级的投资大师”这一称号。
利普·A.费雪
(1907-2004)
华尔街的传奇投资家
成长股投资策略之父
现代投资理论的先驱
巴菲特公认的导师之一
斯坦福大学商业投资管理研究生课程主讲人
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最早出现的投资书作家之一
最后一位亲历过大萧条的投资大师
费雪早年就读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1928研究生毕业后从事了一段时间证券分析师工作。
1931年,费雪成立了自己的基金管理公司Fisher&Co.,并在此之后一直管理着公司的业务,直至1999年91岁退休,在近70年的岁月里一直为客户带来非凡的投资收益。早在“硅谷”这个名词出现前近半个世纪,费雪就已经开始专注于以研发为驱动的创新公司了。他被晨星公司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者之一”。
在2018年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巴菲特盛赞费雪的著作,并表示直至今日,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员工还在使用费雪的投资技术。
本书是菲利普·费雪的成名作《怎样选择成长股》的姊妹篇。几十年来,这两本书改变了无数读者的投资理念,其中包括沃伦·巴菲特。巴菲特曾说,正是费雪的书让他脱离了单纯的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并建立了自己的投资策略。
本书完善了费雪的投资理念,内容更加丰富而深刻,可以说没有读完本书,就不算完整理解费雪的投资思想。在这本书中,费雪详细地拓展了自己的理念,并向我们展示了:
·通过股票投资获得超额受益的方法
·以更小风险创造更大利润的投资策略
·一套标准的投资决策分析工具
·投资者如何从技术创新中获利
·揭示通胀的逻辑,和投资者如何战胜通胀
译者序
费雪家族鲜为人知的一项纪录
—《成长股获利之道》序
文 / 杨天南
研习巴菲特近 30年,纵观这位迄今 93岁屹立不倒的投资常青树,在其一生中,有四个影响最大的男人,分别是:父亲霍华德·巴菲特、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菲利普·费雪以及多年的好搭档查理·芒格。
对于这四位生命中的贵人,巴菲特均有评论。回忆创业之初,在他没有遇见费雪和芒格之前,当时生命中两个最重要的男人(父亲和格雷厄姆)均不支持他,原因是“道琼斯指数现在都 100点了,实在太高了”。很多年后,巴菲特说:“如果我当年听了他们的建议,一万美元还是一万美元。”
对于多年的好搭档芒格,巴菲特更是不吝赞美之词,最知名的一句是:“是芒格让我从大猩猩进化到人类。”相比之下,费雪应该是与巴菲特相处时间最短的。
谈到费雪,在我的印象里有这些标签:长脸,长寿,成长股之父,家族传承。
费雪全名为菲利普·A.费雪,出生于 1907年,比格雷厄姆小13岁,比芒格大 17岁,比巴菲特大 23岁。费雪于 2004年逝世,享年 97岁,也算是价值投资者长寿的一个例子。
我多年前初见费雪照片时,第一印象是一张长脸,当然长脸不一定能和长寿画上等号,因为同样是多年前我第一次见到金庸先生的照片时,惊讶于他典型的国字方脸,这位武侠小说家也很长寿,享年 94岁。
1958年 51岁的费雪出版了《怎样选择成长股》( 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 and Other Writings),一举奠定了他在投资界的地位。自此之后,但凡提起费雪,名号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成长股之父”。
巴菲特在读到这本经典著作之后,曾专门拜访费雪,而且受到的接待还不止一次,据说费雪有今天人们所说的“社恐”症,加之惜时如金,从不轻易见人,不止一次见同一个人则更为罕见,这表明他对巴菲特极为重视和欣赏。多年后,巴菲特功成名就,费雪也对自己当年的眼光颇感自豪。
早在 1969年,巴菲特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我的投资风格,85%来自格雷厄姆,15%来自费雪。”但是,多年以来,人们多次提到,如果让巴菲特重新表述一次,费雪所占的比重应该会大幅度提高。例如著名的《巴菲特之道》一书作者哈格斯特朗在 20世纪90年代就曾直言:“如果今天巴菲特有机会再重新表述一下,应该是一半格雷厄姆,一半费雪。”
投资史上的这段公案最终还是由巴菲特本人做了一个了结,在1995年伯克希尔 -哈撒韦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说:“我认为自己既是 100%的格雷厄姆,也是 100%的费雪,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并不矛盾,只是各有侧重。”
费雪年轻时的一段经历给我的印象颇深。1928年从斯坦福大学毕业之后,到一家银行做证券统计员,当时还没有证券分析师这个词。当时的股市正处于整个 20世纪 20年代咆哮的牛市之中,但年轻的费雪却有着冷静的思考。在 1929年 8月,他向银行主管提交了一份报告,断言“25年来最严重的大空头市场将来临”。必须承认,在那个时点敢于发表如此惊人的观点,的确厉害。但是,年轻的费雪“看空做多”,损失惨重。
关于费雪的成长股投资,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经典案例之一是摩托罗拉,持有 21年,股价涨了 20倍,折合年化收益率约为
15.33%。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费雪家族子承父业的传承。无论是格雷厄姆的后人,还是巴菲特的 3个孩子、芒格的 8个子女,似乎没有听说谁在投资界大展拳脚,但费雪家族是个例外。
费雪的儿子肯尼斯·费雪也从事投资,1979年成立费雪投资公司,如今管理的资产超过 1000亿美元。想想当年老费雪的客户人数总共不超过 15个,这绝对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按照巴菲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画布”的说法,肯尼斯的这个画布绝对算得上巨大。肯尼斯还是写作高手,问世的著作超过其父,此外,他还有一项鲜为人知的纪录。肯尼斯从 1984年中至 2016年底,为著名的
《福布斯》杂志撰写文章,从 33岁半写到了 66岁,一共 32年半,据称是历时最长的专栏。作为一个坚持了 16年的专栏作家,我个人对此印象极为深刻。
回到老费雪这一代,在其第一部经典著作问世之后,它成为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多年的必读教材。过了两年,他的又一部力作《成长股获利之道》问世,这本书可以说是第一本书的补充与完善,全书共分 5章,分别为:从历史看投资,最大股票增值从何而来,投资人与金融业何去何从,不容小觑的细枝末节,成长行业分析。它既可以看作一本分析行业、分析企业的书,也可以视为一个时代的经济史,并且还可在增添的信息中,窥见子女教育的蛛丝马迹。
时代变迁,有创新也有轮回,反观投资界也有“十年回首来时路”之说,此次《成长股获利之道》的重译问世也为读者再次提供了一次温故知新的契机。本书的翻译工作主要由毕业于清华大学的胡恒博士担当,他在金融投资界浸润多年,常以读博的认真对待投资研究,令人敬佩。我们亦师亦友多年,此次翻译工作还得到了其清华大学师弟杨昭宇的鼎力支持,像费雪这样的投资大师,我们当然不容错过。
译者序 费雪家族鲜为人知的一项纪录 / 杨天南
推荐序
前言 再增一本投资书的必要性
第1 章 从历史看投资 ■ 1
股票与通胀 / 4
机构买入 / 28
外国竞争 / 53
人口增加 / 60
经济学家退场,心理学家登场 / 64
第2 章 最大股票增值从何而来 ■ 79
机警的公司管理层 / 82
新概念 / 85
机构买入的作用 / 95
通常被忽视的奖励 / 101
第3 章 投资人与金融业何去何从 ■ 105
投资评估的方法 / 109
选出合适投资顾问的5 个步骤 / 125
第4 章 不容小觑的细枝末节 ■ 139
并购好不好 / 140
投票权与代理权之争 / 153
该因为选举前景而买卖股票吗 / 161
第5 章 成长行业分析 ■ 171
化工行业 / 173
电子行业 / 190
制药业 / 208
其他值得关注的行业 / 214
战后几年的伪成长股 /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