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从贫穷走向繁荣

从贫穷走向繁荣

书籍作者:陈昌盛 ISBN:9787100204668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8524
创建日期:2023-03-20 发布日期:2023-03-20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内容简介
《从贫穷走向繁荣——解释中国增长奇迹的A-C理论及其国际适用性》用一个新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A-C理论),解释了中国为什么能在过去几十年创造经济增长奇迹,为什么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从贫穷走向繁荣。A-C理论建立在“经济可进入性”与“政治治理黏合度”两个核心概念上,强调黏合型政治治理与进入开放型经济制度的有效结合是推动一个国家走向繁荣的基础条件。其中,黏合型政治治理是指能够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有效达成社会共识、推动集体行动的政治治理形态,反之则为冲突型政治治理。进入开放型经济制度是指能保证人们可以自由便利地参与经济活动的制度安排,反之则是进入受限型经济制度。正是在政治上实现了由冲突型政治治理向黏合型政治治理的转变,在经济上实现了由进入受限型经济向进入开放型经济的转变,并最终形成单峰无偏政治治理与进入开放型经济的有效结合与良性互动,成就了中国的增长奇迹。在此框架下,《从贫穷走向繁荣——解释中国增长奇迹的A-C理论及其国际适用性》通过对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发展事实进行梳理,对典型国家进行剖析,并对209个国家或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检验了该理论的历史适用性和靠前适用性。
作者简介
陈昌盛,经济学博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闻发言人、宏观决策大数据实验室负责人。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常委和经济界别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宏观经济政策研究,长期参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和国家五年规划编制,主持过多项中央交办政策研究任务、重大课题研究和国际合作项目。
  
  杨光普,经济学博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研究,包括国内外经济形势监测与分析、大数据应用探索、风险防范与危机应对、货币政策评估与改革、竞争政策制定与落实、经济政策国内外协调等,参与完成多项中央交办研究任务、重大课题研究和国际合作项目。
  
  李承健,经济学博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兼任中国财政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主要从事宏观经济、财政税收、社会保障、大数据宏观等领域的研究,参与完成多项中央交办研究任务和重大课题研究。
前言
伟大的实践背后一定有精彩的故事。
  近半个世纪来,中国快速从贫穷走向了繁荣,无疑是人类最伟大的实践之一。如何解释中国发展奇迹,中国为什么能持续做“对”,存不存在“中国模式”,在国内外的讨论长期不断,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尤盛。
  然而,在解释“中国故事”时,国际上常常存在两种比较极端的倾向,一种是以“西方标准”作为标尺来衡量和评估中国的发展模式,另一种则是努力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或异质性上做文章。
  从第一种倾向出发,讨论中国故事就变成了中国发展是否符,合西方模式问题,可称为“中国学生论”。这一论调认为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中国模式”,中国经济的发展成绩,正是中国学习西方搞市场经济,按照“华盛顿共识”搞改革的结果,没有什么新意,不存在所谓的“北京共识”。如果中国能成功,那就是“华盛顿共识”和西方发展模式的成功;如果中国不成功,那就是中国学习不到位,学艺不精,有待改进,也不能证明西方发展模式的失败。甚至有人据此提出“中国崩溃论”。他们认为到目前为止所有真正成功的发达国家,都是西方式或准西方式民主国家,无一例外。由此认定,非西方民主制度不可能获得持续经济繁荣。中国制度与所谓西方民主大相径庭,即便搞“国家资本主义”获得短暂的发展,中国自身制度与市场经济存在内在不自洽和不一致性,将转换为不适应和内部矛盾,最终必将走向崩溃。
  从第二种倾向出发,讨论中国故事往往又变成了东方与西方模式的对立问题。首先以“中国例外论”的形式存在,认为中国的成功是独特的历史文化、特殊的政治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产生了特殊的意外发展绩效,这些因素别的国家不可能具备。其他国家不能学,也学不来,因为所谓“中国模式”只是一种极其特殊的东方例外,甚至是一种运气性巧合,对其他国家而言没有推广借鉴意义。在此逻辑下,进而提出“中国威胁论”“中西对立论”,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是国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结合,是市场经济与威权制度的结合,不符合西方传统,打破了西方规则,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必然挑战西方标准模式,威胁西方所谓的主流制度。“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以维护所谓西方秩序和国际规则为由,对“中国例外”必须打压遏制。
  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作为因新中国成立尤其改革开放而改变命运的广大中国人民的一员,对以上两种观点,无论从情感上还是从理性上,都很难接受。
  从情感上,追求美好生活是全人类的共同向往,也是全人类天赋的权利。西方发达国家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也应该允许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过上富裕的生活,而且条条大路通罗马。中国人历来信奉和而不同,为达到彼岸,西方人“划船”过了河,也应该允许中国人“架桥”过河。至于中国人为什么没有选择划船,那是由中国自身实际决定的,也是中国人民的自由。而且为“过河”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又有什么不好呢?历史从未终结,也不会终结①。多样性的世界会更美。
  从理性上,西方发展模式和中国发展奇迹并非对立不相容,两种看似不同的制度背后应该还隐藏着更本质的因素。这也是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早在2010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团队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核心是回答经济增速放缓是周期性的还是趋势性的,高速增长期是否临近结束,中国是否会跌人“中等收入陷阱”。有幸的是,我从一开始就深度参与了这项研究,并负责总结那些经历高速增长后来落人“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在研究过程中,为了跳出现有的理论框架限制,我花了大量时间阅读和整理历史文献,尤其是对欧洲经济史、美国经济史、拉美国家经济史、苏东国家和东亚国家经济发展史等进行了梳理。越是进入历史细节和事实,一种感觉就越强烈,那就是看似国家间千差万别,文化、制度和历史各有不同,但在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持续发展的背后,其实存在一些共性的因素和条件。
目录
第一章 解释经济增长:一个新框架
一、问题的缘起:寻找不同发展模式背后的共同因素
二、A-C理论:一个基于制度视角的分析框架
三、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A-C理论对中国发展奇迹的解释
一、政治治理:从多峰冲突走向单峰无偏
二、经济制度:从进入受限型经济到进入开放型经济
三、单峰无偏治理与可进入性开放经济的互动
四、A-C理论对中国经济增长解释力的进一步检验

第三章 技术追赶与生产率提升
一、经济可进入性、政治治理黏合度与生产率
二、全要素生产率与A-C理论关键指标的演变
三、经济可进入性、政治治理黏合度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统计关联
四、近年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与分化的原因
五、A-C理论下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

第四章 地方政府竞争与一致性行动
一、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形成与演进
二、全国性基础设施逐步形成
三、人口流动更加自由
四、打破地区贸易壁垒
五、政府间关系与经济增长

第五章 产业园区支撑制造大国
一、产业园区在中国的出现与发展
二、基于A-C理论审视产业园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本章小结

第六章 消除绝对贫困
一、中国减贫事业的历史进程
二、中国减贫事业的典型案例
三、基于A-C理论审视中国减贫事业的经验

第七章 扩大中等收人群体
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理论背景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上所做的努力
三、基于A-C理论审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结论和展望
……
第八章 对待新事物的态度
第九章 A-C理论下的各国经济发展与绩效
第十章 新加坡:黏合开放的亚洲典范
第十一章 韩国:成功追赶的“汉江奇迹”
第十二章 阿根廷:从高速增长到泥足深陷
第十三章 巴西:工业化的发展与停滞
第十四章 避免“中等收人陷阱”的国际经验
第十五章 相对增速与经济持续追赶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短评

书不错,而且有很直观的经济学原理,不是糊弄事或者很玄学很感性的那种。书不错,而且有很直观的经济学原理,不是糊弄事或者很玄学很感性的那种。

2022-03-26 10: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