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大街

大街

书籍作者:辛克莱·路易斯 ISBN:9787020168293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9363
创建日期:2023-03-26 发布日期:2023-03-26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大街》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辛克莱·路易斯的代表作。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一个小镇为背景,描写一位城市女知识分子卡罗尔嫁到小镇上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太太。起初她满怀热情,企图“改造”这个受传统保守势力束缚的小镇,但遇到巨大的阻力。她的思想与小镇的现实格格不入,以至被迫离开小镇去华盛顿找工作,但*终仍不得不回到小镇上,继续面对她无法改变的旧传统势力。本书具有很强的讽刺性,对于美国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度讨论。


作者简介

辛克莱·路易斯(Sinclair Lewis,1885-1951),耶鲁大学获得学位,后在美国各地漫游,做过编辑、记者,主要靠一支笔维持生活。他拒绝普利策奖,又是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诺贝尔文学奖对其的评语是:“由于其描述的刚健有力、栩栩如生和以机智幽默创造新型性格的才能”。

编辑推荐

人民文学出版社自一九五一年成立起,就承担起向中国读者介绍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重任。一九五八年,中宣部指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筹组编委会,组织朱光潜、冯至、戈宝权、叶水夫等三十余位外国文学权威专家,编选三套丛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丛书”“外国古典文艺理论丛书”“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根据“一流的原著、一流的译本、一流的译者”的原则进行翻译和出版工作。一九六四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成立,是中国外国文学的*高研究机构。一九七八年,“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更名为“外国文学名著丛书”,至二〇〇〇年完成。这是新中国第一套系统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的大型丛书,是外国文学名著翻译的奠基性工程,其作品之多、质量之精、跨度之大,至今仍是中国外国文学出版史上之*,体现了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界、翻译界和出版界的*高水平。

历经半个多世纪,“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在中国读者中依然以系统性、权威性与普及性著称,但由于时代久远,许多图书在市场上已难见踪影,甚至成为收藏对象,稀缺品种更是一书难求。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的封面为网格图案,因而被藏书者称为“网格本”。“网格本”问世几十年来,收到几代读者的喜爱,为外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增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堪称对新中国读者影响*大的外国文学丛书之一。

在中国读者阅读力持续增强的二十一世纪,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空前频繁的新时代,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再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合作,以“网罗精品,格高意远,本色传承”为出发点,优中选优,推陈出新,出版新版“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值此新版“外国文学名著丛书”面世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谨向为本丛书做出卓越贡献的翻译家们和热爱外国文学名著的广大读者致以崇高敬意!

编委会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

1958—1966

卞之琳 戈宝权 叶水夫 包文棣 冯至 田德望

朱光潜 孙家晋 孙绳武陈占元 杨季康 杨周翰

杨宪益 李健吾 罗大冈 金克木 郑效洵 季羡林

闻家驷 钱学熙 钱锺书 楼适夷 蒯斯曛 蔡仪

1978—2001

卞之琳 巴金 戈宝权 叶水夫 包文棣 卢永福

冯至 田德望 叶麟鎏 朱光潜 朱虹 孙家晋

孙绳武 陈占元 张羽 陈冰夷 杨季康 杨周翰

杨宪益 李健吾 陈燊 罗大冈 金克木 郑效洵

季羡林 姚见 骆兆添 闻家驷 赵家璧 秦顺新

钱锺书 绿原 蒋路 董衡巽 楼适夷 蒯斯曛 蔡仪

2019—

王焕生 刘文飞 任吉生 刘建 许金龙 李永平 陈众议 肖丽媛

吴岳添 陆建德 赵白生 高兴 秦顺新 聂震宁 臧永清


《大街》电子书免费下载

pdf下载 txt下载 epub下载 mobi下载 azw3下载

前言

从“乡村病毒”到“大街”——美国世态风情的工笔讽刺画卷(译本序)

《大街》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辛克莱·路易斯的成名作,问世后风靡欧美,一年内再版二十八次,乃是“二十世纪美国出版史上*轰动的事件。”路易斯精确地记录了一个民族和一个阶级的个性,描绘了二三十年代美国的社会风采。没有他的作品,简直不能想象现代美国文学。看来还是纽约《民族周刊》说得*中肯:“没有任何其他美国作家像辛克莱·路易斯那么笔酣墨饱地写下了美国精神。”那敢情好,美国精神已被路易斯写透了,成了绝响。

路易斯:美国作家中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

一九三○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金评审委员会将文学奖首次颁发给一位美国作家,授奖的理由是“由于他的描述刚健有力、栩栩如生和以机智幽默创造新型人物的才能”。

这个美国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享有国际声誉的作家就是辛克莱·路易斯(Sinclair Lewis,1885—1951)。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授奖委员会学术秘书埃·阿·卡尔费尔德借此机会,欢迎美国进入世界文学的重要论坛,并庄严地宣告说:“是的,辛克莱·路易斯是一个美国人,他写的是一种新的语言——美国语言——作为代表一亿两千万美国人的一种语言……伟大的美国新文学是和民族自我批评一起开始的。它是一种健康的标志。”路易斯在致答词时也同样自信地说:“我对美国文学的未来充满了热切的希望和信心。”诚然,正如研究路易斯的权威马克·肖勒教授所说:“路易斯以美国代言人的态度接受了诺贝尔奖金,不过是这历史性事件的标志……它在历史上的意义,不仅仅是将美国文艺提高到世界*高标准,同时也使全世界承认美国为世界强国之一,而在二十年前,欧洲是绝不肯承认美国为列强之一的。”美国评论家威拉德·索普则认为:这是美国文学继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取得辉煌成就之后,又出现的第二次繁荣,并且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路易斯成为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头一个美国作家,确实具有象征意义。从此以后,相继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截至七十年代末就有奥尼尔(1936)、福克纳(1949)、海明威(1954)等达七位之多。美国文学在世界上赢得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从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街》一年内连印28次轰动整个美国

辛克莱·路易斯自己曾经这样说过:“我的文学创作生涯,就是从《大街》开始的。”事实上,《大街》一问世,立即轰动了整个美国,各州地方报纸都撰文加以评论,这位默默无闻的年轻作家,就此一跃成为蜚声文坛的赫赫有名的小说家。当时著名文学批评家海伍德·布朗(Heywood Brown)、路德维格·路易索恩(Ludwig Lewisohn)、卡尔·范·多伦(Carl van Doren)、亨利·门肯(Henry L.Menchen),都热情称赞这部尖锐泼辣而又忠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说。许多同辈作家如弗兰克(Waldo Frank)、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和林赛(N. Vachel Lindsay)则相继向他发来了贺电。威廉·艾伦·怀特(William Allen White)还要求把《大街》作为堪萨斯州各级学校学生的必读教材。许多平时不爱读书的美国人,竞相传诵《大街》。在欧洲,《大街》也产生了十分强烈的反响。从英国著名作家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威尔斯(H.G.Wells)和麦肯齐(Compton Mckenzie)写给路易斯的书信中,就可以窥见一斑。

路易斯小说已成为当代美国“政治小说”的滥觞

路易斯在此之前虽然写过六部小说,但《大街》的创作过程历时*长,竟达十五年之久。据作者回忆,远在一九○五年以前,美国人们几乎一致公认,尽管各大城市罪恶成灾——就是农村里偶尔也有人满怀愤怒——但是美国一些小城镇却俨然人间乐园一般。在这些小城镇上,通常都可见到绿荫深处的白色小房子,根本不存在贫困现象;每到星期天,性情温柔、声若银铃的牧师照例传播福音和知识;就是开设银行的人,也未必都是精于理财的行家,以致*终不可避免地竟被诚实的自耕农挤垮。但是尽管这样,小城镇常常将自己的一种友爱和睦的古老传统引以为莫大光荣。在大城市,人们都是“各扫门前雪”,老死不相往来的,但一回到老家,见到众乡亲,简直有如置身于大家庭似的。那时候,人们二话不说,就借钱给你,送你的孩子上大学;你生了病,往往好几十个人一天二十四个钟头一刻不离地守候在你身旁,精心照料你;万一你不幸去世了,他们也会陪着你的遗孀一起守灵。他们总是竭力鼓励青年人要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而崇高的事业。所有这些古老淳朴的传统,在年轻的路易斯心灵里都留下了极其美好的印象。然而,就是在一九○五年,他只有二十岁、还在耶鲁大学念书的时候,有一回学校放假,路易斯回到自己的老家——美国中西部明尼苏达州大草原上的索克镇(Sauk Center)住了两个月,忽然听到有人风言风语地说:“路易斯大夫(即作者的父亲)为什么不给哈里(即作者)在农场找一个工作呢?让他这么一天到晚净读那么多愚蠢的历史书,还有天知道的那些玩意儿,究竟有什么用?”这时,路易斯方才恍然大悟,深信从前那种友爱和睦的传统多半是虚假的,小城镇上的许多人就专爱打听别人的事,搬嘴弄舌,惹是生非,作者后来在《大街》里所说的昔日中西部“粗犷的骑士精神”和“朴实无华的德行”当时早已丧失殆尽,于是路易斯心里就酝酿要写一部小说,来反映当时乡镇生活庸俗、沉闷的气氛。当时他给小说定名为:《乡村病毒》(Village Virus),主人公不是卡萝尔·肯尼科特,而是盖伊·波洛克,后者是一位律师,被作者描写成一个学识渊博、和蔼可亲,并且有着远大抱负的年轻人,可是他来到一个草原乡镇上开业以后,思想上便逐渐消沉颓唐,染上了“乡村病毒”,以至于麻木不仁。但路易斯只写了两万字左右就搁笔了。

暌离了十几年以后,即一九一九年的前两三年,路易斯又回到了索克镇,准备重新握起笔来写,这时这部长篇小说已定名为《大街》。不消说,他在重访故乡时耳闻目睹的,几乎跟他孩提时代起就非常熟悉的那种沉闷、单调、乏味、缓慢的生活毫无二致。这时,他在纽约、旧金山和华盛顿等地从事报纸杂志工作已有多年,发表过好几部小说,早就成为一位职业作家了。可是在乡亲们眼里,路易斯选择的“职业”并不十分可靠,他们因而对他持怀疑态度。当地杂货铺掌柜和面粉厂老板把他看成是离了群的迷途羔羊,说不定还为他深感惋惜呢!他们正拭目以待路易斯正在酝酿中的小说究竟会写成什么样子。当然,后来他们谁都不会料到,只不过几年以后,正是他们自己让路易斯描绘成戈镇大街上的典型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美国读者眼前。随后,路易斯离开了纽约报刊编辑工作岗位,在四年时间里到美国各地(即从纽约出发,到佛罗里达—明尼苏达—西雅图—加利福尼亚—新奥尔良,*后又回到纽约),一面深入生活,一面给《星期六晚邮报》等杂志写一些短篇小说。但他绝大部分时间待在中西部的各小乡镇,实地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由此越发感到小乡镇上死气沉沉的严重性。

一九一九年秋天,路易斯自己认为《大街》构思完全成熟,所以第三次握笔来写,并以惊人的速度一气呵成。翌年(1920)秋天,《大街》正式出版,由于它讽刺了各地小城镇新兴的骄傲自满的中产阶级,亦即“沉默的大多数”,揭示了美国公众关心的社会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因而深深地吸引了读者,并在一年内连续再版二十八次之多,影响可谓深广,被称为“二十世纪美国出版史上*轰动的事件”,哪怕时至今日,仍然未被哪一位美国作家所超越。

直到现在,美国评论界还认为,不读路易斯的作品,就无从了解美国真正的社会生活。路易斯在小说《大街》中讽刺了二十年代初美国社会的某些弊病,描写了中产阶级的庸俗生活,成功地刻画了一系列典型的市侩形象。紧接着《大街》之后,他又塑造了巴比特这个人物形象,巴比特不仅仅是文学中的典型,而且后来成为社会典型,在美国人的生活中产生了深远影响。*近,有一些美国学者撰文认为,路易斯所写的揭露社会现实的长篇小说,实际上已成为当代美国“政治小说”的滥觞。路易斯的现实主义以许多新颖独特的成就,丰富了现代美国小说创作,并对后起之秀的詹姆斯·法雷尔(James Farrell)、理查·赖特(Richard Wright)等作家产生了积极影响。

路易斯善于选择使大众着魔的主题

有人说,《大街》在路易斯所写的小说中,也许是*富于自传性的。他们认为:这部小说的基础,就是构筑在作者对自己的家乡索克镇的回忆上的。这个长着一头红发、笨手笨脚的少年哈里·辛克莱·路易斯,就是在这个边远僻静的小乡镇上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据说,就是为了纪念住在索克镇附近他父亲的朋友——一个牙科医生,他才被命名为辛克莱的。进了大学后,他给各文艺刊物写文章时把自己头一个名字哈里去掉,于是就成为辛克莱·路易斯了。朋友们都管他叫“海尔”(Heil),或者干脆喊他“雷德”(Red),不言而喻,这是指他的一头红发而言。这位未来的小说家所处的生活环境,可谓平淡无奇,看来根本激发不了他要当作家的欲望。他父亲是一个不苟言笑,同时墨守成规的医生,态度极其严肃,一心只管替人治病,除了阑尾炎和放血以外,路易斯很少听到父亲议论过其他的事情;镇上居民成天忙着制造奶酪、收购小麦,或者修造谷仓。要知道索克镇跟中西部大草原上成千上万个兄弟乡镇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一条数十年来老是不变样的大街,横贯全镇,大街两旁照例是挂着褪了色招牌的小五金店和小商铺,显得十分寒碜,和《大街》中女主人公卡萝尔逡巡戈镇大街时所见的完全一样。据说卡萝尔的模特儿,就是路易斯的头一任妻子格雷斯(Grace Hegger Lewis),她在一九五五年所写的回忆录中已作过详细阐述。至于小说的男主人公威尔·肯尼科特,毫无疑问,跟作者的父亲——部分和作者那位也是医生的哥哥克洛德(Clode)——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尽管好心的人们对《大街》里的人物作出了种种臆测的努力,但是,忠于现实主义的作家路易斯自己讲得十分明白。他说:“实际上,《大街》里所有一切的人物和场景,是我在美国各地许许多多城镇中所注意到的事件和人物的综合,或者是完全想象出来的。”真正的艺术家总是以自己独特的思想方式和艺术禀赋,去分析、观察、感受和认识现实世界,运用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法和艺术语言去表现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理解,因此绝不会去单纯书写真人真事,或者沿袭前人所创造的人物艺术形象。我觉得,也许还是来我所讲学的美国评论家、哈佛大学丹尼尔·亚伦教授说得*透彻——路易斯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才能:他善于选择使大众着魔的主题或题材。正是这样,路易斯在《大街》中大显身手地就自己所熟悉的美国乡镇生活和新兴的中产阶级,为读者描绘了富有特色的中西部大草原,刻画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小镇居民的群像。

《大街》描写美国日常生活的一大成功

一提到美国中西部,人们不难想象,在那里,沃野千里,麦浪滔滔,农庄富饶,星罗棋布,它那莽莽大草原上粗犷磅礴的气势,始终是那样富于迷人的魅力。不仅如此,中西部也是个诗人作家辈出的地方,它为美国文坛孕育了现实主义艺术大师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和赫姆林·加兰(Hamlin Garland),杰出的诗人和歌手马斯特尔斯(Edgar Lee Masters)和桑德伯格(Carl Sandburg),同样,中西部也已成为路易斯许多长篇小说中人物自由驰骋的活动舞台。从《大街》开始的浓郁的“明尼苏达州”“中西部”的山川景物与地方色彩,永远渗透在路易斯的所有文学作品之中。如果说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加利福尼亚州是“斯坦贝克的故乡”,新英格兰是“弗洛斯特的故乡”,密西西比州是“福克纳的故乡”,那么,明尼苏达州就是名副其实的“路易斯的故乡”。大量的创作可以佐证,路易斯不愧是惟妙惟肖、传色绘彩地描写本土本乡生活风貌的作家与歌手。千百万美国人从他对戈镇的描写中清晰地看到了他们的生活,甚至还发现有他们自己的影子。比方说,梅尔·密勒(Mail Miller)在一九六一年写了一部名叫《欢乐和忧伤的声音》的小说,里面的女主人公(她生于一九二一年,即《大街》问世后第一年),曾经这样说:她母亲认为卡萝尔这个形象就是拿自己作为原形的。密勒在小说中写道,“实际上,她从来没有跟路易斯见过面,可是她偏偏说:‘他对我的事情全都知道,也许他是从旁边仔细观察过我的。’”上面这个事例雄辩地说明,路易斯在《大街》中所塑造的各种人物性格之所以逼肖生活,传神入化,原因是作者非常熟稔当时的现实生活,善于高度集中和概括美国中产阶级特有的心理状态、脾性癖好和思想方式,因而具有十分广泛的群众性。难怪亨利·门肯对《大街》推崇备至,盛赞卡萝尔和肯尼科特这两个人物形象,是描写美国日常生活的一大成功。

讽刺重点对象:新兴“愚民”(booboisie)

然而,美国中西部若跟新英格兰相比,开发毕竟很晚,直到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在美国政府的鼓励下,移民方才大批西徙,开边拓殖,中西部仿佛在一夜之间骤然富裕繁荣起来,许多人简直就成了暴发户,亦即当时亨利·门肯所谓的“愚民”(booboisie)(依译者看,酷肖我们当下的土豪)。他们俨然以本地城镇乡绅自居,骄傲矜持,愚昧保守,妄以为文明已经到达了顶峰。正如路易斯在《大街》的题词中所说的,凡是他们“所不知道的和不认可的事情”,都是“大可不必去了解、思索的异端邪说”。他们安于现状,思想狭隘,愚昧无知,认为戈镇早已尽善尽美,独冠全州,因此就竭力抵制一切变革。一句话,他们完全沉醉于平庸鄙俗的、浑浑噩噩的市侩生活之中。因此,镇上一片死气沉沉,人们的思想感情都变得单调刻板,麻木不仁,令人难以忍受。路易斯针对这种情况杜撰了一个名词,叫作“乡村病毒”,而这种“比癌症更危险的乡村病毒”,却在这个小镇的大街上得到了集中表现。

《大街》丰富了美国乡土文学优秀传统

其实,当时描写美国乡村小镇生活的题材,也是屡见不鲜的。著名作家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在一九一九年写过一部短篇小说集,名叫《小城畸人》(Winesburg,Ohio);诗人马斯特尔斯于一九一四年写过一部作品名叫《斯庞河诗集》(Spoon River Anthology,一译《匙河诗集》);当然更早一些,还可以回溯到赫姆林·加兰描写中西部农村的小说,以及马克·吐温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安德森以新现实主义笔法,在小说里描摹了温士堡小镇上一些“小人物”的孤独、绝望、徘徊、幻想和困惑的思想情绪,令人读后感到,温士堡仿佛把这些小市民容纳在一起,就像斯庞河畔墓园把死人容纳在一起,因此《小城畸人》写得还是相当成功的。路易斯创作《大街》,是和上述美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优秀传统一脉相承的,也许在某种程度上还有所发展,因为,正如一滴水可以见到整个世界,他写的虽然也是乡村小镇生活,但实际上泛指整个美国,反映社会生活的背景十分广阔,似乎要比安德森、马斯特尔斯的作品更加寓意深长。这一点作者在《大街》题词中写得十分明确:这是一个坐落在盛产麦黍的原野上、掩映在牛奶房和小树丛中、拥有几千人口的小镇——这就是美国。

我们故事里讲到的这个小镇,名叫“明尼苏达州戈弗草原镇”。但它的大街却是各地大街的延长。

《大街》触及整个美国社会痼弊

换句话说,路易斯讽刺的笔触描写的对象,就是整个美国社会,他在小说里淋漓尽致地刻画的戈镇小市民的种种丑态,也就是美国各地城镇都有的大街的陋风恶习。正如作者在《大街》中所写:“小镇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是呆板划一,缺乏灵感的;人们的举止言谈,无不呆滞迟钝……这是一种满足的情绪……就是垂危之际的死者蔑视自强不息的生者那种满足的情绪。他们却把这种消极态度推崇为唯一美德……要人们心甘情愿受奴役,就像笃信上帝一般崇拜这种死气沉沉的生活。”“这些呆板乏味的人们……脑子里则是空空如也,耳朵里听着机械刻板的音乐,嘴巴里赞美着‘福特’牌汽车的机械性能,把自己看成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

显而易见,路易斯写的《大街》富有十分明确的思想性,是讽刺文学的杰作,不仅在二十年代初能起到针砭时弊的作用,就是在今天,对于那些精神空虚、灵魂鄙俗、一味醉心于物质享受的人来说,也是同样值得深思的。


......

由于《大街》揭示了美国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丑态,路易斯不断遭到非难和指责,这是可想而知的。当时美国评论界有人甚至说,《大街》就是仿照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创作的。诚然,这两部小说在题材方面确实有巧合之处,但关键还是在于它们各自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毕竟有所不同。爱玛·包法利和卡萝尔·肯尼科特两人虽然都热切地渴望着幸福,但她们两人无论从时代背景、生活环境、思想素养和个人理想来说,都是截然不同的。有的美国评论家也撰文指出,路易斯在《大街》中触及了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作家*为关注的问题,即个人(特别是女性)与环境冲突这一重要主题,致使卡萝尔·肯尼科特在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乔治·爱略特的《米德尔马奇》和契诃夫的《三姐妹》的女主人公们身旁叨陪末座了。不过,在这里还得提醒读者别忘了路易斯小说中的一些微疵。尽管作家笔下描绘的戈镇可谓精确卓绝,但对卡萝尔感情世界的刻画,相对来说却缺乏力度。路易斯竭力痛斥戈镇人(此处泛指美国中产阶级)缺乏文化素养,可他所要求的是什么样的文化,什么样的精神境界,却始终没有作出极其清晰乃至于令人信服的描述,其结果不得不使他在不爽分毫的基础上对戈镇所进行的抨击威力大挫,同时也使他的讽刺不免显得太平易、太花哨。这一缺憾,对在现代美国小说史上厥功甚伟的路易斯来说,当然是瑕不掩瑜的。正如美国评论家所说,路易斯毕竟精确地记录了一个民族与一个阶级的个性,描绘了二三十年代美国的社会风采,堪称二十年代美国浮世绘。没有他的作品,简直不能想象现代美国文学。没有他的作品,现在的美国人甚至也不能想象自己是什么样子了。

潘庆舲

识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一九七八年二月至二○○七年十月


目录

从“乡村病毒”到“大街”

——美国世态风情的工笔讽刺画卷(译本序)

主要人物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 十 五 章

第 十 六 章

第 十 七 章

第 十 八 章

第 十 九 章

第 二 十 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 三 十 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附录

授奖辞

美国人对文学的恐惧

——受奖演说

辛克莱·路易斯小传

为路易斯杰作《大街》点赞

——拙译《大街》屡屡再版感言


短评

这次购物不错,没有磕碰,内容好

2022-04-24 21:03:45

很好很喜欢很好看很不错

2022-04-23 02:04:36

这套人文社出版的网格本世界名著非常值得购买收藏,精装书但是算上的~是平装书的价格,虽然纸张用的是轻型纸,但是性价比摆在那里,真的很值。另外,书脊的设计很复古,整整齐齐摆在书架上很好看。整套书的内容也非常不错,坚持名家名作名译,可能没有几家出版社有这样的魄力出版一共150种的成套丛书吧。非常棒。我基本是用满400减250的优惠购入的,算下来3.7折左右。性价比还是不错的。推荐大家购买。

2022-04-21 00:10:39

很好的图书,价格优惠。

2022-04-23 00:11:42

这本书那也是很不错的呢

2022-04-21 00:09:07

名家之作,值得拥有。

2022-04-15 12:15:59

《大街》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辛克莱。路易斯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因“由于他的描述刚健有力、栩栩如生和以机智幽默创造新型性格的才能”而于1930年度获奖。这次遇到了网格怀旧版当然买来收藏。

2022-04-15 14:38:05

此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名著网格本系列,装帧经典厚重,选本皆历经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而且品种齐全丰富。是外国文学爱好者的必阅必藏之选。

2022-04-22 18:26:48

不错的书籍 精神食粮 好好学习 加油中国 奥利给

2022-04-01 10:47:26

适合寂寞的下午静下心看

2022-04-16 21:4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