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大隋兴衰四十年1.东亚霸权

大隋兴衰四十年1.东亚霸权

书籍作者:蒙曼 ISBN:9787572205583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7928
创建日期:2021-02-14 发布日期:2021-02-14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内容简介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一个和秦朝一样短命的统一王朝——隋朝,在不到四十年间二世而亡。尽管短命,大隋却也和大秦一样,拥有非凡、传奇的历史特性:统一、富强、文明与短命、暴虐、造反并存。

这是一个富强、文明的王朝,它的仓库里堆着五六十年吃不完的粮食,它的皇帝被突厥人誉为“圣人可汗”;这又是一个短命、暴虐的王朝,它的皇帝修长城、建东都、开运河、游江南,搞得国无宁日、民无宁时。

“隋”这个名字就像流星一样,在中国历史上瞬间璀璨又瞬间毁灭。隋朝两代父子究竟做了什么?大隋王朝勃兴速亡的原因又在哪里?


作者简介

蒙曼教授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博士。

2002年至今,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五代史及中国古代女性史。

2007年,成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史上ZUI年轻的主讲人,先后主讲《武则天》《太平公主》《唐明皇》《大隋风云》等系列节目,因其生动有趣的讲述方式、严谨的考证、条理清晰的逻辑,以及敢于质疑的颠覆性史学观点,产生巨大影响,并出版纸质书,风行至今。

甚至让几代学生读者,爱上学习历史、选择了历史专业。

2016年起,连续5年担任《中国诗词大会》评委,以其深厚的学养和幽默风趣的点评,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编辑推荐

★为什么在西方人眼里,隋朝比唐朝伟大?隋朝皇帝才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

★真实的隋唐英雄,其实和说书、演义中的形象,有很大的差别?为什么文治武功极为相似、仿若倒影的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最终一个留下千古骂名,另一个成了千秋明君?

★隋唐史学者蒙曼老师《百家讲坛》成名之作。

★隋史解读经典版本,口碑销量至今无人超越。它们多年来被奉为经典,深受众多隋唐史爱好者的喜爱。

★《百家讲坛》播出至今,口碑的讲座之一,让几代学生读者,爱上学习历史、选择历史专业。

★知乎“如何评价蒙曼?”90%好评率的历史讲师。

★喜马拉雅FM上架至今不到一年,强势收获2100万收听,评论区新老读者好评连连。

★中央民族大学ZUI受喜爱的历史老师之一,学生不自禁发出呐喊“她的课太难抢了”!

★通俗讲隋朝历史绕不开的经典讲本,欲了解隋唐史,这套书不可不读。

★蒙曼老师读史特点:(1)带着质疑看隋史;(2)条理清晰;(3)有理有据。这样的讲述方式,受到众多读者的认可和喜爱。

★作者蒙曼亲手操刀,逐字审阅,大规模修改,沉淀十余年隋唐史学成就。

★“(蒙曼)故事确实讲得精彩,而且她背后还有学术、思想。”“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被她举重若轻地娓娓道来,让我们恍然大悟,豁然开朗。”——易中天

★装帧精美,阅读舒适,宜于收藏。

★颠覆性解读被毁誉争议千年的短命王朝。写尽大隋令人窒息的38年兴亡权斗史,皇权、世族、军阀,权力争斗波诡云谲,名士猛将竞相登场。这是一个被宏图大业压垮的王朝,是一个持续发酵着争议的王朝,是一个名声扫地但留下丰厚遗产的王朝。

★全套共四部——《大隋兴衰四十年1.东亚霸权》《大隋兴衰四十年2.饥饿盛世》《大隋兴衰四十年3.雄略暴君》《大隋兴衰四十年4.自杀王朝》。


前言

【再版序】


看过去的作品,有点儿像看青年时代的照片。比着剪刀手,穿着过时的衣裳,乍一看几乎认不出来,自家几时有过这般可笑的模样?可是,再一看,那眉眼,那神情,不是自家又是谁呢?只不过是身形再细些,脸庞再鼓些,嘴角再翘些,看起来都是无足轻重的改变,却又是再高级的美颜相机也打造不出来的模样。

我们年轻的时候,只要不是过分自大的人,任谁听说,你现在这个样子最美,都不会轻易承认吧?我们总对自己有各种各样的不满,发型太丑,大腿太粗,笑容太野,这林林总总的问题,难道日后不会一一修正吗?我们都相信,修正了之后的自己才是最好的自己。殊不料,若干年之后,浓密的黑发委了地,肥厚的脂肪上了腰,浅浅绽放的笑容里也多了皱纹的加持—我们一直在努力,却终未长成自己理想的模样。非但没有长成,甚至还多了一点“盛年不重来”的惆怅。所以,人生究竟是用来经历的,还是用来修正的?修正了之后,真的就会更好吗?若并未更好,为什么我们还要汲汲于修正?

这些问题,在此次修正书稿的过程中都曾反复回旋于我的脑海,回旋之后,我的态度是保守的—只美颜,不动刀吧。所谓动刀,就是外科手术式的修正,腿短了接骨,腰粗了去脂,乃至改头换面,重新做人。这样的做法放在书稿上,可能就意味着调结构,换立场,改结论,“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我固然佩服这样每日精进的锐气,却全无躬身践行的勇气,因为这套书出版近十年来,无论是我自己,还是整个隋唐史学界,对隋代的认识并无突破性进步,在这种情况下贸然伤筋动骨,实恐得不偿失。

尽管如此,美颜还是必要的。当日木兰凯旋,“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曾让多少伙伴惊喜交加:“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确实,洗去十二年征尘的木兰,在伙伴的眼里,不也恍若脱胎换骨一般吗?把这动人的一幕置换到书稿上来,我也权做画眉张敞,弄粉调朱吧。

首要的“美颜”自然是洗其污垢。其中最大的“污垢”当属隋炀帝陵的位置。史载隋炀帝死后,辗转迁葬雷塘。隋唐时期雷塘的位置久已失载,清嘉庆十二年(1807),大学士阮元经考证,认定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的土墩墓即为雷塘隋炀帝陵,并请时任扬州知府伊秉绶立石书碑。阮元为一代学宗,其说一出,几成定论。本书初版之时,也沿袭此说。然天不藏道,地不爱宝,2013年,真正的隋炀帝墓在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司徒村曹庄发掘出土,千载之疑,至此冰释。此番修订,自当存真去伪,改用新说。除此之外,还有若干其他讹谬,此次修订也一并改正。盖史书之事实错误犹如美人之面上污点,这类修正,算是洗了污垢。

其次的“美颜”是增其华彩。原书稿脱胎于“百家讲坛”讲稿,以当时口语成书,虽有“如闻其声”之得,却也有“文不雅驯”之失。此次修订,一律润饰,冀少增文采。这类笔削,散在章章节节,字字句句,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才真正理解古人“推敲”之不易。盖文辞之简陋伧荒犹如美人之粗服乱头,这类修订,算是施了淡妆。

袁枚诗云:“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想来阿婆白发皤然,纵使梳头,难夸云鬓。但洗面施妆,终是爱己尊人之举,其情可感。俾观者知之,不亦乐乎?

蒙曼

2020年3月23日


目录

第一章 流星王朝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秦朝是第一个短命的统一王朝。继秦之后,公元581年建立的隋朝,也在短短的三十八年间,二世而亡。尽管短命,隋朝却和秦朝一样,拥有非凡、传奇的历史特性:统一、富强、文明与短命、暴虐、造反并存。

这是一个富强、文明的王朝,它的仓库里堆着五六十年吃不完的粮食,它的皇帝被突厥人誉为“圣人可汗”;这又是一个短命、暴虐的王朝,它的皇帝修长城、建东都、开运河、游江南,搞得国无宁日、民无宁时。“隋”这个名字就像流星一样,在中国历史上瞬间璀璨又瞬间毁灭。隋朝两代父子究竟做了什么?大隋王朝勃兴速亡的原因又在哪里?


一、矛盾的王朝

二、矛盾的皇帝


第二章 杨坚出世


杨坚,大隋王朝的开国皇帝,和历史上很多开国皇帝一样,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其中一个传奇就是,他虽然出身关陇贵族,却是一个生在寺院,由尼姑抚养长大的孩子。这段奇特的经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它给杨坚后来的人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一、武川苗裔

二、杨忠发迹

三、雄武少年


第三章 坎坷仕途


杨坚十四岁正式步入仕途,此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政治变故—西魏政权被北周取代,江山易主,权臣更迭。整整八年,杨坚在右小宫伯这个位置纹丝未动。是什么导致杨坚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始终没有得到提升?这八年的磨难将给杨坚带来什么影响?


一、两姑之间难为妇

二、北周武帝亲政

三、晋升皇亲


第四章 权威镇主


在南北朝后期的中原大地上,存在着两个对立的政权—北齐和北周。北齐占有今天黄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以及苏北、皖北的广阔地区,兵多地广,实力强大。北周多年受到北齐的压制。但是,由于北周武帝励精图治,北周逐渐强盛起来,而北齐却在昏君的统治下日益衰落。在这种情况下,北周武帝剑锋东指,决定讨伐北齐,统一中原。双方交战的结果会是怎样?杨坚的命运又将经历怎样的变故?


一、周武平齐

二、威势镇主


第五章 翁婿斗法


杨坚被任命为定州总管不久,就因为定州城中的一句流言而受到女婿北周武帝的猜忌,被调到了南兖州。南兖州的军事地位远远逊于定州,所以,这次调动对于杨坚来说等于是降级任用。杨坚会认命吗?


一、少年暴君

二、杨坚得势

三、翁婿斗法


第六章 杨坚辅政


因为北周宣帝的猜疑,杨坚的日子过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正当他犹豫着要不要到外地避避风头的时候,公元580年,北周宣帝暴病身亡。按道理讲,本来轮不到杨坚入宫“辅政”。但事实上,杨坚却当上了辅政大臣。杨坚这个辅政大臣当得顺利吗?朝廷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是谁帮助了杨坚?


一、祸起萧墙

二、控制朝廷


第七章 剪除宗室


北周宣帝暴崩,命运之神把杨坚推到了历史的前台。在刘昉、郑译的帮助下,杨坚矫诏当上了辅政大臣。而按照常理,辅政大臣应该在宗室,也就是周宣帝的叔伯或者兄弟中产生,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落到杨坚这个外戚的头上。对于杨坚辅政,北周的宗室会如何反应?通过非正常手段当上辅政大臣的杨坚,又会如何对待北周宗室?双方又将展开怎样的较量?


一、剪除京城宗室

二、五王事件


第八章 三方叛乱


杨坚矫诏当上辅政大臣后,一方面稳定朝廷,一方面铲除北周宗室,改朝换代的态势已经相当明显。看起来,北周变天的日子不远了。但就在这时,北周的元老大臣们不干了,一时间,三个既有实力又有资历的老臣,在地方相继起兵,向杨坚发难。杨坚将如何应对?


一、乱起三方

二、困难重重


第九章 平定三方


与地位不稳的杨坚相比,三总管的力量非常强大,特别是尉迟迥,他不仅兵强马壮,而且占据了原来北齐的故地,得到了很多北齐复国分子的支持。这样一来,如果杨坚失败,整个中原地区可能重新陷入分裂局面。相反,如果杨坚赢得这场战争,就意味着他朝皇位又迈进了一大步。那么对于这么场生死攸关的战争,杨坚会如何应对?


一、决战时刻

二、胜利原因

三、战争意义


第十章 建立大隋


公元581年,杨坚终于迎来他前半生最辉煌的时刻,登基称帝,建立大隋王朝,史称“隋文帝”。他是怎样完成这个巨大的身份转变的?杨坚称帝,对于中国历史又意味着什么?


一、开皇启运

二、禅代原因

三、政治气象


第十一章 万物维新


三省六部制是隋文帝创建的政治制度,生命力极其旺盛,不但被唐朝直接继承,而且一直影响到清朝。三省六部制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政治制度?为什么影响如此深远?除了三省六部制,隋文帝还创立了哪些垂范后世的制度?


一、建立三省六部制

二、地方制度

三、法律制度


第十二章 妙选贤才


隋朝刚一建立,隋文帝就进行了大规模的制度改造,并且如饥似渴地选拔人才,推进制度。其中一个名叫苏威的大臣,深得隋文帝杨坚的欣赏,竟身兼五职。他是什么样的人?隋文帝为什么如此欣赏他?隋文帝的用人方略有什么特点?


一、隋初四贵

二、苏威崛起

三、苏李交替

四、用人方略


第十三章 营建新都


刚刚当上皇帝的隋文帝,除了进行制度建设以外,还兴建了一项举世无双的工程—大兴城,也就是后来唐朝时的长安城。大兴城是如何兴建的?隋文帝建造大兴城,体现了他怎样的梦想?


一、议定迁都

二、营建新都

三、大兴城的意义


第十四章 降服突厥


就在大隋王朝沉浸在新都落成的喜悦中时,北部边境的突厥民族,突然进犯。在这种情况下,隋文帝将如何应对?在与突厥交战的过程中,双方究竟有着怎样的心智较量和武力比拼?


一、突厥势盛

二、战斗英雄

三、外交胜利

四、降服突厥


第十五章 隋陈对垒


随着突厥分裂成东、西两个部分,大隋王朝在北方的威胁基本解除。这时候,雄心勃勃的隋文帝又把目光转向了江南。统一南北,不仅是隋文帝的梦想,也是三百年来所有英主的共同梦想。问题是,江南地区的陈朝不仅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还拥有长江这一天然防线,它会轻易地屈服吗?面对这一对手,隋文帝又有什么想法?


一、昏君陈后主

二、战争准备

三、导火索


第十六章 统一天下


在大隋王朝建立八年之后,隋文帝发布诏书,讨伐陈朝,准备一统天下。但此时南北分隔已经将近三百年,统一绝非一纸诏书就能解决的问题,它还需要真刀真枪地拼杀,而当时的陈朝也算是国富兵强,且有长江天堑作为天然屏障。并不擅长水战的隋朝将士将如何实施战争方略?过程是否顺利?结果又是怎样?


一、兵分三路

二、直捣黄龙

三、活捉陈后主




…………




第一章 后院起火


  从第一次征讨高句丽开始,隋炀帝不仅在对外战场上损兵折将,国内的老百姓为了逃避沉重的赋役,也纷纷起兵造反。而隋军第二次东征高句丽,眼看胜利在望,礼部尚书杨玄感却突然在后方起兵造反,迫使隋炀帝紧急撤军,功败垂成。这个改变了整个战局的杨玄感究竟是何许人?他为什么要在此时造反?


  一、玄感其人

  二、蓄谋已久

  三、黎阳起兵

  四、李密献策


第二章 玄感败亡


  杨玄感趁隋炀帝第二次东征高句丽,后方空虚之际起兵反隋。他在战场上连连得胜,队伍迅速发展到十万之众,但却在短短的两个月后落得兵败身死的结局。这戏剧性的转变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杨玄感为什么从一呼百应走向了一败涂地?


  一、旗开得胜

  二、隋军反击

  三、兵败身死


第三章 炀帝失策


  杨玄感起兵虽以失败告终,却拉开了隋朝灭亡的序幕。这场仅维持了两个月的兵变,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打败了杨玄感的隋炀帝,是否能够意识到自己胜利的真正原因?在杨玄感兵变的背后,究竟还潜伏着哪些危机?


  一、兵败原因

  二、隋炀帝对策


第四章 三征高句丽


  在公元612年、公元613年两次东征高句丽失败以后,不服输的隋炀帝又在公元614年发起了第三次对高句丽的战争,与前两次相比,这一次隋朝的军队士气最差,失败似乎已成定局,但事实上战争却进行得异常顺利。这是怎么回事?战争的胜利,能否化解隋朝社会的危机?


  一、三征高句丽

  二、不败而败

  三、天下皆反


第五章 李敏之死


  三次东征高句丽之后,隋炀帝政权已经内外交困。对外战争并未获得任何实质性成果,国内的农民起义却是风起云涌。就在这关键时刻,大隋的朝廷里又发生了一起大案,仅仅因为一条荒诞的谶语,三十二个李姓大贵族死于非命。由此,皇帝和大臣之间的信任度变得更加脆弱,关陇贵族集团再度分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这场惨案中,隋炀帝本人扮演了什么角色?


  一、神秘谶语

  二、宇文述的阴谋

  三、贵族解体


第六章 雁门之围


  公元615年已经是隋炀帝统治的第十一个年头,此时的大隋王朝内部,面临着民众造反和统治集团内部分裂两大乱象,真可谓众叛亲离。就在这危机四伏的时刻,隋炀帝做出的一个惊人的决定,让他颜面尽失,甚至差点性命不保。这是个什么样的决定?它给隋炀帝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一、再巡突厥

  二、雁门之围

  三、内外交困


第七章 三下江都


  隋炀帝当皇帝期间,共有三次下江都的经历,前两次都是风风光光,挣足了面子,摆尽了排场。但到三下江都时,却弄了个灰头土脸,狼狈不堪。为什么同样的行为,会有如此不同的效果?他为什么非要到江都去?这一次江都之行将是什么结果?


  一、国家失控

  二、苏威被贬

  三、三下江都


第八章 李密崛起


  李密因参与杨玄感叛乱而成为大隋王朝的通缉犯,整天东躲西藏,提心吊胆。但是一次命运的转机,让他成为隋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从此率领着瓦岗军南征北战,威震中原。那么,谁是李密命中的贵人?李密的崛起,对整个隋末政局意味着什么?


  一、瓦岗聚义

  二、大展宏图

  三、檄文讨隋


第九章 中原苦战


  自从投靠瓦岗军,李密接连取得军事和政治上的重大胜利,从一个东躲西藏的通缉犯,跃身成为隋末农民起义的第一号人物,受到各路英雄的推戴。那么,李密是否从此顺风顺水,成就大业?


  一、军事难题

  二、计杀翟让


第十章 太原起兵


  论亲疏,他是隋炀帝的亲表哥;论身份,他是隋朝册封的唐国公,既富且贵。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位与隋炀帝有着如此密切关系的人,也开始起兵反叛大隋。这个人到底是谁?他为什么也要造反?


  一、预谋造反

  二、晋阳起兵


第十一章 关中易主


  在起兵反隋的各路武装中,瓦岗军的李密实力最强,他也是胸怀大志之人,梦想着改朝换代。但是最终的胜利者却不是李密,而是在太原起兵的李渊。李渊为什么能笑到最后?面对李密这个有实力的对手,老谋深算的李渊是如何运作的?


  一、拉拢李密

  二、霍邑之战

  三、儿女英雄

  四、关中易主


第十二章 禁军谋叛


  自从大业十二年(616),隋炀帝第三次下江都之后,天下局势越来越糟:窦建德占据河北大部;李渊攻占首都大兴城;李密围攻东都洛阳;杜伏威占领高邮,直逼江都;甚至后来,就连一直忠心耿耿保护隋炀帝的禁卫军也纷纷叛逃。隋炀帝在江都宫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隋炀帝是如何应对的?本应该忠心耿耿的禁卫军为什么会造反?


  一、醉生梦死

  二、骁果思归

  三、逃亡变造反


第十三章 江都宫变


  大业十四年(618),隋炀帝的禁卫军骁果发动兵变,夜袭江都宫。但根据记载,当时在江都宫城外有大将军来护儿,宫城内也有精锐的给使营守卫。在内外守备森严的情况下,骁果军怎么能突破重重防线,顺利进入江都宫?面对死亡,隋炀帝会是怎样的反应?不可一世的隋炀帝,为什么最后会死于一个无名小卒之手?


  一、江都宫变

  二、隋炀帝殒命

  三、南北分途


第十四章 隋亡唐兴


  大业十四年(618),隋炀帝在扬州死于非命,天下马上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之中。各路反隋力量纷纷称王称帝,建立割据政权。在这个群雄并起的历史时刻,究竟谁成了大隋王朝的终结者?


  一、杨侑禅让

  二、杨浩之死

  三、杨侗之死


第十五章 殷鉴不远


  隋炀帝、唐太宗,一个是万人唾骂的暴君,一个是百世流芳的圣君。这两位皇帝,不仅有着那么近的亲缘关系,有着相似的出身和性格,还有着相似的志向与能力。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迥异的结局?


  一、赫赫暴君

  二、殷鉴不远


后记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