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企业创新优势:企业转型与创新人才培养
书籍作者:孙琳琳 |
ISBN:9787111734383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连载状态:全集 |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
下载次数:7329 |
创建日期:2024-05-02 |
发布日期:2024-05-02 |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
内容简介
本书在作者多年企业实践的基础上,论述了企业运营的基本原理,深入阐述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行为与底层逻辑,包括企业的转型与升级、目标驱动的企业运营管理、持续创新,以及创新人才需求与培养、创新人才的评价和智能制造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特点等。本书还介绍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过程、特点和优势,强调了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市场环境下我国企业应对如何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和正确规划。本书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我国制造业取得的成就和尚存的不足,并为有志投身于使我国制造业早日迈入世界制造业先进行列的读者指明了方向。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制造业中高层管理人员
本书详细介绍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并以丰田汽车公司的管理思想和运营为基础,对比了我国企业的运营状况,阐述了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企业要有突破性的发展应有的思维方法。
前言
前言
企业建立初始就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就要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优质的产品表现在其性价比始终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优质的服务表现在始终能够最大限度实现客户价值,让客户确实感受到获取价值的满足感。
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源于企业内部严谨、高水平业务的开展和浓厚的企业创新文化。企业创新文化需要所有员工持续地维护与升华,反过来企业又通过创新文化培养出一批批高水平创新人才。
随着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企业的竞争平台已经扩展到整个世界,这既是巨大的机遇,同时也是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极大挑战。
我国虽已是制造大国,但在许多领域和行业还存在需要研究和攻克的难题,诸如产品研发问题、产品制造问题、创新人才培养问题、企业管理问题等。我国要从规模发展转向高质量和绿色发展。企业发展模式的改变,也就是发展模式的转型,需要大量的人才作为支撑,所以企业各方面的人才是达成发展目标的关键因素。
目前,我国正处在对工业4.0进行布局和实施的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在为实现制
造强国的国家战略规划和进行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积蓄力量。目前,在工业1.0、工业2.0、工业3.0以及工业4.0并存于我国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前提下,我们必须走出具有特色的成功之路,创新人才培养是重要路径之一。
各个行业的企业无论处在何等程度的工业发展水平,只有努力开拓市场,注重打造优质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工作标准和业绩水平来拉动人才培养工作,同时深入研究管理人才和使用人才的方法,不断总结,不断设定新的目标,才能逐渐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我国许多企业内部的各部门之间没有太多的业务交集,结果就使得企业的员工和人才骨干难以做到了解企业的业务全貌,更难以从企业更大的业务范围思考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
本书是从我国企业的转型和升级出发,以如何培养人才以及培养怎样的人才为核心而撰写的。本书共6章:第1章为企业转型和升级,从企业的使命开始,逐步引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途径;第2章为目标驱动的企业运营与管理,从企业目标的类型开始,系统介绍企业目标的设定、业务的梳理、目标的管理、工作计划及其实施,以及在运营与管理中建立自下而上的人才培养梯队;第3章为企业创新,从塑造勇于挑战的企业文化开始,通过阐述企业创新机会的识别与定位,阐明企业发展应走的道路;第4章为企业创新人才要求与培养目标,主要介绍创新人才要求、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计划;第5章为企业创新人才培养与评价,从介绍创新人才类型,到创新人才培养规划,再到创新人才培养内容、措施和步骤;第6章为智能制造及其人才培养,主要介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阶段及特点、智能制造的本质、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与运维以及智能制造的认知误区。
通过本书,如果企业能够关注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找到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模式,并通过自己培养的众多人才的共同努力,达成一个又一个的战略目标,不断巩固和提升企业竞争力,这将是作者最大的荣幸。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参考了很多学者的文章或专著,十分感谢这些学者的知识、洞察力与贡献,是他们的思想给予作者撰写本书的灵感和激情。
本书可供企业的技术工程师骨干、技能师骨干以及各层管理者在开展业务时参考使用,也可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参考使用。对于专攻企业人才培养及其业务方法研究工作的在校研究生,本书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河北工业大学陈子顺教授的大力协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的撰写得到了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YDZJ202103CGZH003)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对于创新人才培养过程的原理、观点和论述的不妥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孙琳琳
2023年2月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章 企业转型和升级 1
1.1 企业使命 1
1.1.1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1
1.1.2 企业的愿景 6
1.2 什么是企业 8
1.2.1 企业的功能 8
1.2.2 企业的内涵 10
1.2.3 企业的生存条件 13
1.3 企业转型 15
1.3.1 企业转型的研究综述 15
1.3.2 企业转型的条件 19
1.3.3 企业转型的时机 21
1.4 企业升级 23
1.4.1 企业升级的研究综述 23
1.4.2 企业升级的路径 25
1.4.3 企业转型与升级的关系 25
参考文献 26
第2章 目标驱动的企业运营与管理 28
2.1 什么是目标管理 28
2.1.1 目标管理的基本概念 28
2.1.2 目标管理与PDAI循环 29
2.2 企业目标的类型 34
2.2.1 企业的战略目标 35
2.2.2 企业的运营目标 37
2.3 企业目标的设定 44
2.3.1 战略目标的设定 45
2.3.2 运营目标的设定 51
2.4 企业业务的梳理 51
2.4.1 业务的种类 52
2.4.2 业务与部门的配置 61
2.4.3 业务量与人数的关系 68
2.5 企业目标的管理 71
2.5.1 战略目标的管理 71
2.5.2 目标的修正 75
2.6 工作计划及其实施 76
2.6.1 计划编制的依据 76
2.6.2 计划的实施及检查 79
2.6.3 实施计划中的问题与对策 80
2.7 在运营与管理中建立自下而上的人才培养梯队 81
2.7.1 人才成长的基础 81
2.7.2 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82
2.7.3 对人才成长的评价 83
2.7.4 激发员工的潜力 86
2.7.5 在“做”中学习与成长 87
参考文献 88
第3章 企业创新 90
3.1 塑造勇于挑战的企业文化 90
3.2 企业创新事项 91
3.3 企业创新机会的识别与定位 95
3.3.1 创新机会的识别 96
3.3.2 创新机会的定位 96
3.4 企业创新对象 97
3.4.1 面向新市场的创新 98
3.4.2 面向客户的创新 99
3.5 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让 99
3.6 业务标准化与创新 101
3.6.1 业务增长是创新的基础 101
3.6.2 业务标准化是创新的前提 102
3.6.3 业务标准化与持续创新 104
参考文献 108
第4章 企业创新人才要求与培养目标 109
4.1 创新人才要求 109
4.1.1 创新人才的素养要求 109
4.1.2 创新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 113
4.1.3 创新人才的规模要求 114
4.2 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116
4.2.1 设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 116
4.2.2 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 117
4.3 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计划 119
4.3.1 打破惯性思维 119
4.3.2 制定长期培养目标计划 120
第5章 企业创新人才培养与评价 123
5.1 创新人才类型 123
5.1.1 基于企业战略规划的创新人才 123
5.1.2 基于企业性质和业务板块的创新人才 125
5.1.3 基于企业现有业绩的业务开展 128
5.2 创新人才培养规划 130
5.2.1 人力资源部门的创新人才培养规划 130
5.2.2 业务部门的创新人才培养规划 134
5.3 创新人才培养内容、措施和步骤 146
5.4 建立创新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150
5.4.1 依据培养目标设计评价标准 150
5.4.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评价 154
5.4.3 创新人才培养内容评价 155
5.4.4 实施评价并得出结论 157
参考文献 158
第6章 智能制造及其人才培养 159
6.1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160
6.1.1 我国工业革命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161
6.1.2 我国制造业的特征和优势 162
6.2 辨识智能制造的认知误区 164
6.2.1 不能将自动化制造当成智能制造 164
6.2.2 投入智能制造不等于无人管理 167
6.3 智能制造的本质 171
6.3.1 智能制造的内涵 171
6.3.2 实施智能制造的目的 173
6.3.3 实施智能制造的必要性 175
6.4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与运维 176
6.4.1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176
6.4.2 智能制造系统运维 178
6.5 智能制造中的“智人” 180
6.5.1 “智人”的重要作用 180
6.5.2 智能制造人才培养 183
参考文献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