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作者:注 | ISBN:9787101151596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连载状态:全集 |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 下载次数:2384 |
创建日期:2021-10-07 | 发布日期:2021-10-07 |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分“道经”“德经”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它不仅是道家(包括道教)代表作,而且还被尊为诸子之首、万经之王。《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政治、军事、教育、人生处世等各方面智慧。《道德经》把人放置于大自然这一无限的时空中去探求人与自然、人与人、身与心之间的关系,通过逆向思维,提出了许多为时人所忽略的重大问题。在本体论方面,老子提出了其思想体系中的最top概念“道”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德”。“道”是天地间所有规律、真理的总称,是整体,是客观存在;而“德”是指具体事物的规律、本性,是个别,是主观存在。在方法论方面,《道德经》重视辩证地去观察、处理问题,认识到有与无、高与下、前与后、好与坏、善与恶等事物都是在相互对立中才能出现,并由此提出“无为”方能“无不为”的政治主张。《道德经》治国的核心理念是“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向往“小国寡民”社会,还提出诸如反对苛政暴敛、保证百姓温饱、维护社会安定等一系列具体的政治措施。《道德经》的人生哲学,主要是引导人们贵柔守雌、和光同尘、知足抱朴,恢复到无知无欲的婴儿状态。
《道德经》作为道家最重要的典籍,对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儒、道两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仅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心理品格,甚至对于整个民族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的形成,都起到了主导作用。可以说,不了解儒、道两家,就不了解中国的过去,因而也无法深刻理解中国的今天和未来。《道德经》对世界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道德经》是被译介得最多的中国典籍,已被译为73种语言文字,是英语世界发行量仅次于《圣经》和《薄伽梵歌》的书籍,而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甚至呼吁每个德国家庭都应该买一本《道德经》,以帮助人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
1.原著者: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书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即《道德经》。
2.译注者:张景,哲学博士,现任职于江苏师范大学哲学范式研究院。先后在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等出版社出版《庄子新解》等共计八部专著,在《光明日报》《中国哲学史》等报刊发表《论老子孔子“仁”的同异》等论文共计三十余篇。
张松辉,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先后在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老子研究》《庄子研究》等各类专著四十余部,在《文学评论》《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老子礼学思想》等论文共计一百余篇。
1. 丰富“三全”体例,大多数章节增加“解读”部分,对本章重要的或疑难的问题加以详细分析讲解。《道德经》用词简洁,不易理解,再加上老子由于逆向思维而产生的一些看似反常的观点,即使有注释和译文,也不太好懂。因此此书大多数章节特别增加了“解读”部分详论本章问题,有的章节涉及问题较多,则分别讲解,以“一、二、三……”做出标识。“解读”的内容相对灵活,主要有本章重要的概念观点、本章历来的难解及争论之处、作者对本章的新解感悟等等,为理解《道德经》提供了很好的线索和途径。
2. 用生动的事例讲解抽象的道理。《道德经》所讲道理抽象深奥,“三全本”《道德经》普遍采取举例说明的方式,通过一些贴切、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解释道理,使读者能更直观更准确地理解书中要义。比如第一章在讲解“道可道,非常道”时,就举了“拈花微笑”的例子来解释大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第三十六章更连举了老子的老师常摐以舌柔而存、齿刚则亡的例子教育老子,以及刘邦在鸿门宴示弱而保存实力最终战胜项羽、匈奴单于示弱而在白登山打败刘邦三个例子,解释了何为“柔弱胜刚强”。
3.在儒、释、道各家互相比较中体现《道德经》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特色。儒家、佛家、道家都对中国文化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彼此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三全本《道德经》通过比较三家异同,揭示出《道德经》思想的特点。例如第五章通过辨析儒、道两家对提倡仁义的不同态度,说明老庄的一些言论看似在反对仁义,而实际上不仅不反对,而且还去除了带有功利性的“仁义”,以及借“仁义”之名的“假仁假义”“不仁不义”,提高了行仁行义的标准和层次。
4.新意迭出,见解独到。本书译注者在广泛掌握吸纳古今各家观点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贴合原文,论证充分,可以说对《道德经》的解读达到了新的高度。例如对于二十章与七十章,一般都将它们看作哲理诗,所以讲解时总有解释不清甚至自相矛盾的地方,本书则将它们定义为抒情诗,这样全章结构清楚,逻辑顺畅,情感连贯,之前讲不清的地方也得到了合理解释。再如第九章对于“功成身退”的解释、第四十八章对于“无为而无不为”的解释,都更为深刻而切实。
目录
前言 ……………………………………………… 1
上篇 道经 ……………………………………… 1
一章 ………………………………………… 1
二章 ………………………………………… 10
三章 ………………………………………… 14
四章 ………………………………………… 20
五章 ………………………………………… 24
六章 ………………………………………… 30
七章 ………………………………………… 32
八章 ………………………………………… 36
九章 ………………………………………… 39
十章 ………………………………………… 43
十一章 ……………………………………… 46
十二章 ……………………………………… 48
十三章 ……………………………………… 52
十四章 ……………………………………… 56
十五章 ……………………………………… 59
十六章 ……………………………………… 64
十七章 ……………………………………… 68
十八章 ……………………………………… 71
十九章 ……………………………………… 73
二十章 ……………………………………… 77
二十一章 …………………………………… 84
二十二章 …………………………………… 88
二十三章 …………………………………… 92
二十四章 …………………………………… 94
二十五章 …………………………………… 99
二十六章 …………………………………… 105
二十七章 …………………………………… 108
二十八章 …………………………………… 116
二十九章 …………………………………… 121
三十章 ……………………………………… 125
三十一章 …………………………………… 127
三十二章 …………………………………… 129
三十三章 …………………………………… 132
三十四章 …………………………………… 141
三十五章 …………………………………… 144
三十六章 …………………………………… 146
三十七章 …………………………………… 154
下篇 德经 ……………………………………… 157
三十八章 …………………………………… 157
三十九章 …………………………………… 164
四十章 ……………………………………… 170
四十一章 …………………………………… 173
四十二章 …………………………………… 178
四十三章 …………………………………… 183
四十四章 …………………………………… 185
四十五章 …………………………………… 191
四十六章 …………………………………… 194
四十七章 …………………………………… 196
四十八章 …………………………………… 200
四十九章 …………………………………… 203
五十章 ……………………………………… 207
五十一章 …………………………………… 210
五十二章 …………………………………… 214
五十三章 …………………………………… 217
五十四章 …………………………………… 221
五十五章 …………………………………… 225
五十六章 …………………………………… 229
五十七章 …………………………………… 234
五十八章 …………………………………… 239
五十九章 …………………………………… 244
六十章 ……………………………………… 247
六十一章 …………………………………… 250
六十二章 …………………………………… 253
六十三章 …………………………………… 257
六十四章 …………………………………… 262
六十五章 …………………………………… 267
六十六章 …………………………………… 270
六十七章 …………………………………… 273
六十八章 …………………………………… 277
六十九章 …………………………………… 280
七十章 ……………………………………… 283
七十一章 …………………………………… 286
七十二章 …………………………………… 289
七十三章 …………………………………… 291
七十四章 …………………………………… 293
七十五章 …………………………………… 295
七十六章 …………………………………… 298
七十七章 …………………………………… 300
七十八章 …………………………………… 302
七十九章 …………………………………… 305
八十章 ……………………………………… 310
八十一章 …………………………………… 316
附录:《道德经》原文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