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作者:杨浪涛 | ISBN:9787111741398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连载状态:全集 |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 下载次数:7602 |
创建日期:2024-05-05 | 发布日期:2024-05-05 |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
大横断。
它的名字似乎陌生,它的美却耳熟能详。
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贡嘎、梅里、四姑娘山;虎跳峡、金沙江、怒江;川藏线、滇藏线、成昆线……
位于川滇藏三省区交界之地的横断山区,至今,在近100万平方公里的深幽峡谷和雪山草原中,仍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境。
本书历时8年,集百位户外人、摄影师及撰稿人对横断山区的挚爱与热忱,在峡谷密林、雪山冰川,风餐露宿,坚持前期文图实采;并以图文结合的方式,首次翔实而严谨地梳理了横断七脉,更加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横断山区的地形地貌,并从科考、登山、徒步、自驾等多模块详解。
这是一本跨越100万平方公里读懂横断山的科普资料书,是一本汇集雪山群像、自驾路线、徒步路线的国民地理书,也是每个旅人行游川滇藏不可或缺的户外指南。
主编杨浪涛,公众号“地理公社”创始人,曾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新媒体部负责人、曾在成都电视台,四川电视台作记者。不仅着迷户外运动,还热爱文学创作,在报刊杂志发表旅游探险类文章60余篇。在四川电视台策划制作了“重返南丝路”“长征”和“牌坊群的故事”等电视片;2003年进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先后策划参与了“大香格里拉”“西藏雪山冰川”“选美中国”“景观大道”“可可西里”等大型选题的考察和制作,撰写了《跨越边缘地带的足音》《一江汉水向北流》《荒原上最后的壮美》等文章。2019年出版图书《大横断 寻找川滇藏》。
本书历时8年,集百位户外人、摄影师及撰稿人对横断山区的挚爱与热忱,在峡谷密林、雪山冰川,风餐露宿,坚持前期文图实采;并以图文结合的方式,首次翔实而严谨地梳理了横断七脉,更加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横断山区的地形地貌,并从科考、登山、徒步、自驾等多模块详解。
这是一本跨越100万平方公里读懂横断山的科普资料书,是一本汇集雪山群像、自驾路线、徒步路线的国民地理书,也是每个旅人行游川滇藏不可或缺的户外指南。
推荐序1 “大横断”将迎来新时代
作为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一直从事青藏高原地貌与环境研究的老科研人员,对《大横断 寻找川滇藏》的出版倍感喜悦。
早在50年前,我有幸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对西藏地区开展综合科考,从此我与青藏高原结下了永生之缘。
1973年是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的开局之年。5月,队伍从四川成都出发,经雅安、康定由川藏公路北线进藏,经甘孜、昌都至八宿,横穿横断山脉的北部,到达波密和察隅地区,开展西藏地区首年的综合科学考察。该地区正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与横断山脉西部接壤地区,是西藏气候最湿润、生物多样、物种丰富的地区,被我们科考队称之为西藏的江南。
1980年6月,科考队召开了青藏高原国际科学讨论会,整个西藏地区的科学考察圆满完成。按照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科考的总体规划,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将移师横断山区,开展青藏高原第二阶段的科学考察。
1981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地学、生物学等相关院所共300多人,涉及40余个专业,展开了为期3年的野外综合考察。
1980年9~10月,为落实横断山地区综合科学考察,制订具体科考计划,由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队长孙鸿烈带队,组织了包括地学、生物学相关专业16人组成的横断山地区综合科学考察预察分队,我也是其中一员。由于西藏地区综合科学考察队已经考察了西藏范围内的横断山,本次预察主要位于川西滇西北地区,历时32天,为来年的大规模全面科考确定工作范围及重点。当时,作为分队的地理、地貌专业人员,确定横断山脉的范围,成为我在横断山科考中的重要任务。
横断山脉跨川藏滇青甘五省区,是我国西南的重要山脉。尽管当时“横断山脉”一词已广为应用,但横断山脉的“脉”到底有几条?边界在何处?对此说法却并不统一,可谓众说纷纭:有的认为三条大山夹二江(“三脉说”),也有四条大山夹三江(“四脉说”),还有“五脉说”“六脉说”和“七脉说”等。南北界线而论,由于各列山脉两端的具体位置不明显,南北界线亦不易确定,划分的范围常不一致。上述横断山脉的范围认识中在某些地区是已被公认,有些地区则含糊不清,主要是因为一些地段因人们对区域地貌特征的认识或确定范围的依据不同而引起的,因此讨论横断山范围时首先要明确确定范围的基本原则。
横断山脉实质上是个地貌学名词,它的范围需要在全面考察横断山地区地貌的基础上来讨论。横断山脉与其他地名一样是人为命名的,它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被人们所承认的,地名的范围讨论,“从先、从理”是首先要遵循的原则。
分析前人论述横断山脉既有概念,绝大多数以横断山脉最基本地貌特征为依据,即山川并列,近南北走向排列,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剧烈,这也是我们确定范围的基本原则。同时,还需考虑构造地貌特征相似性,大地貌类型受断裂构造控制,因而发育了一系列呈有规律的带状排列的断裂谷地、盆地和断块山地,以及地貌发育过程、形成和演化都同青藏高原的其他部分的形成密切相关。此外,横断山脉与其他地名一样是人为命名的,需要考虑多数人的传统。
依照上述原则,通过对横断山脉地区地貌考察,采用地貌制图分析方法,在综合研究基础上,我们确定了横断山脉的范围。
横断山脉西界,有人认为位于高黎贡山以西的色隆拉岭,它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与横断山脉的过渡地带,从其山脉走向上看,它不是典型的南北向,我们认为不能作为西界。绝大多数人将伯舒拉岭-高黎贡山脉视为横断山脉最西的一列,这是比较合理的。
横断山脉东界有人以大渡河为界,也有人将大渡河以东(东北)的邛崃山脉、茶坪山和岷山山脉等山地归入横断山脉。从地貌特征和地质构造分析来看,邛崃山脉、茶坪山和岷山山脉等属青藏高原东北部,应归属横断山脉。
从习惯上说,横断山脉北与唐古拉山脉、昆仑山脉的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秦岭相接,它们的分界线就是横断山脉北界。在具体定界时,主要考虑起伏高度差异。横断山脉的南界较为复杂,我们认为南界大致在龙陵-南涧一线,该线与高黎贡山的南端、无量山、哀牢山的北界相符合。
综上所述,横断山脉自西向东包括伯舒拉岭-高黎贡山脉、他念他翁山-怒山山脉、芒康山(宁静山)-云岭山脉、沙鲁里山脉、大雪山脉、邛崃山脉和岷山山脉七列山脉。具体界线为:北界大致在囊谦—色达—玛曲—南坪一线附近;西界位于类乌齐—察隅—腾冲一线附近;南界在龙陵—南涧—下关—丽江—盐源稍北的位置;东界在文县—都江堰市—泸定—盐源一线以西。 横断山区北宽南窄,最宽处近700公里,南北方向最长可达900公里,总面积约36.4 万平方公里。
横断山脉的主体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仅泸水—丽江一线以南至龙陵—南涧一线的地区(面积占横断山区总面积的7.7%)例外,它们是由高黎贡山、怒江、怒山(碧罗雪山)、澜沧江、云岭(老君山、点苍山)和金沙江组成的山高谷深区,平行纵列,呈南北走向,主要是极大起伏和大起伏的亚高山,呈横断地貌特征,由于此片地区山顶面的海拔向南降低到3000米左右,已不属于青藏高原。
作为我国第一阶梯东南部及其向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横断山脉是中国最长、最宽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用“山的世界”来形容毫不夸张。同时,正因为复杂的地形,才孕育出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
《大横断 寻找川滇藏》这本书,翔实而严谨地梳理了横断七脉,这份工作量在我看来是巨大的,但它却能够成为横断山区少有的科学背景资料。以此为基础,该书还从科考、登山、徒步、自驾等多角度分别加以图文阐述,便于大众了解横断山区,走进横断山区,是一本在地理领域具有特别意义的优质科普书。
地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但同时它又是一门具艺术以及审美的学科。我高兴地看到,本书中的摄影作品十分优秀,地图的制作具有很高的水准,尤其是大量高清三维图像的使用,对于读者直观了解横断山区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块美丽而神秘的地方,终于能够从科学考察的前沿,成为普通大众能够进入和体验的目的地,令人感到欣慰。
热爱地理的人,都喜欢走出去用双脚来丈量大地。这本书,不仅是大横断科考资料的积累,也是横断山区自然人文地理的汇聚,特别是68位摄影师和撰稿人不畏艰险的精神,尤为可贵。对他们而言,以贡献感为指引,无所谓得失的探索,既是幸福的,更是自由的。
我深信,随着国人地理意识的增强以及交通的改善,“大横断”也将迎来属于它的新时代。
李炳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推荐序2 喜马拉雅以东
1934年,我在日本东京出生。
在一桥大学上学期间,我参加了登山俱乐部并开始攀登日本的阿尔卑斯山。1961年,我参加远征玻利维亚和秘鲁的探险活动,登顶了海拔6046米的Pucahirca Norte峰,之后又在南美洲玻利维亚完成了三次首攀。
1989年,我阅读了约瑟夫·洛克(Joseph Rock)的一篇文章,开始思考中国西部山峰的“秘密”。一年后,我首次来到云南省丽江市。此次旅行期间,我被玉龙雪山深深吸引,还有那些本地纳西族人一直试图保护的传统文化。
从1990年开始,我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中国的西部山区,开始了近30年的中国西部探索之旅。截至2018年,我已经在西藏、四川、云南、新疆、青海、甘肃这些地区进行了将近40次探险。
在攀登喜马拉雅山的黄金时代结束之后,一些被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遮掩的美丽山峰等待着我们的到来,不计其数的未登峰以难以置信的浩大气势召唤着攀登者的探寻。那些峰顶是惊人和壮观的,并且很多地区保持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人迹罕至的山峰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独龙江和雅鲁藏布江五条伟大的河流同生共存,我将这一片地区称为喜马拉雅以东。
1996年9月,我在地平线报告会上首次发布了喜马拉雅东部山峰的研究报告,这一广泛区域的主体包括西藏东南部、云南北部和四川西部大量海拔6000米的未登山峰,它将成为未来世界攀登的一个重点区域。
相对于大众熟知的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喜马拉雅东南部的未登山峰几乎从未走进世人的视野中。一方面是这一区域交通不便,缺乏基本的地理测绘信息;另一方面,中国的山岳文化以传统的三山五岳为审美对象,而喜马拉雅东南部的未登山峰并不十分符合这一审美标准。
孤独和沉默的探险,有时也使我迷惑。正是与这些山峰为伍,我每次都能在自己内心展开一段迷人的旅程,以便更好地审视自己、理解自己,并且更好地理解人和周围的世界。
让我们记住,横断山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灿烂和多彩的一部分,它记录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过去、现在,还有遥远的未来。
中村保
横断山脉研究会(日本)会长
国际山岳联盟(UIAA)名誉会员
日本山岳会名誉会员
目录
横断英雄会
推荐序1 “大横断”将迎来新时代|撰文 / 李炳元
推荐序2 喜马拉雅以东|撰文 / 中村保
自序 荒野中国,横断西东|撰文 / 杨浪涛
1 序篇
1 大横断是什么
21 大横断在哪里
27 大横断有什么
104 岷山山脉
121 岷山深处|撰文 / 田犎 摄影 / 范菁
137 扎尕那迷思|撰文 摄影 / 税晓洁
148 邛崃山脉
163 梦里龙眼|撰文 摄影 / 张涛
176 大雪山脉
197 王者之峰|撰文/ 蒋峻 空山 摄影 / 南卡 等
207 众神聚会的山谷|撰文 / 田犎 摄影 / 范菁
224 沙鲁里山脉
243 寻找流逝的茶马古道|撰文 / 李昆 摄影 / 李昆 等
263 风从丹霞来|撰文 / 税晓洁 摄影 / 税晓洁 等
276 芒康山-云岭山脉
285 百日大横断|撰文 / 石头 马子 摄影 / 马子
306 他念他翁山-怒山山脉
325 梅里雪山外转|撰文 摄影 / 何亦红
342 伯舒拉岭-高黎贡山脉
349 大峡谷的时空蒙太奇|撰文 摄影 / 周伟
365 冲各曲的夏天|撰文 摄影 / 张涛
380 念青唐古拉山脉 岗日嘎布山脉
399 天堂遗落的色彩|撰文 摄影 / 守静笃
413 雪山深处的伊甸园│撰文 摄影 / 索以
423 天边的冰川|撰文 摄影 / 李国平
436 唐古拉山脉 昆仑山脉
441 揭谛揭谛,年宝玉则揭谛|撰文 摄影 / 邓平模
457 藏东秘境 布加│撰文 / 杨勇 摄影 / 耿艺 陈杰
463 环行岗格恰吉│撰文 摄影 / 欧阳凯
473 生灵
475 寻找巨树│撰文 摄影/小毛驴
489 横断百花汇│撰文/周小林 摄影/周小林 罗浩
499 百年追寻|撰文/ 印开蒲 摄影/ 印开蒲 威尔逊
509 故事
511 爱情之路|撰文 摄影/ 周伟
537 横断天路
541 国家步道,书写历史的普通人|撰文/ 湘君 张晶晶 摄影/ 铁丐 王坤 等
563 横断天路VS 美国国家步道|撰文 摄影/ 张诺娅
567 横断天路国家步道构想的意义|撰文/ 韩宪平 摄影/ 李路
571 印象
572 川藏线,遗憾和期待|撰文/ 葛剑雄
574 中国新净界|撰文/ 杜鸿
577 从前有座山|撰文/ 胥韬
图片索引:
滇藏线全景图55
国道318、317川藏段及川藏中线全景图60
成昆线全景图70
大横断景观大道自驾旅行图76
中国长距离步道规划示意图80
横断天路图81
温度和氧气水平随海拔高度变化示意图83
大横断主要山峰分布图84
大横断白水资源图86
威廉??吉尔1877年横断山区考察路线图89
三江并流示意图90
大横断工程图96
帕隆藏布大峡谷、古米大峡谷和虎跳峡对比图101
岷山山脉示意图106
七藏沟徒步路线图120
邛崃山脉示意图150
邛崃山手绘图157
龙眼沟徒步路线图162
大雪山脉示意图178
大雪山手绘图186
贡嘎山徒步路线图194
沙鲁里山脉示意图226
格聂徒步路线图242
芒康山-云岭山脉示意图278
百日大横断路线图290
百日大横断分段路线图293
他念他翁山-怒山山脉示意图308
梅里雪山徒步路线图323
他念他翁徒步路线图324
伯舒拉岭-高黎贡山脉示意图344
伯舒拉岭徒步路线图348
念青唐古拉山脉 岗日嘎布山脉示意图382
念青东手绘图390
萨普徒步路线图398
唐古拉山脉 昆仑山脉示意图438
中国巨树分布图474
横断百花汇 横断山域高山野生花卉名称对照图谱490
横断百花汇 横断山域高山野生花卉观赏地点及线路494
川藏公路线路图510
横断天路分段路线图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