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娣℃按鐢熸€佺幆澧冩崯瀹抽壌瀹氳瘎浼扮悊璁轰笌鎶€鏈

娣℃按鐢熸€佺幆澧冩崯瀹抽壌瀹氳瘎浼扮悊璁轰笌鎶€鏈

书籍作者:浣欏織鏅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5974
创建日期:2023-04-12 发布日期:2023-04-12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6 章,从淡水生态环境损害基线的判定、损害溯源、损害程度量化方法、损害评估模型构建及实证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探讨;详细介绍了淡水生态环境损害基线判定、因果溯源、损害程度定量评估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结合典型淡水生态系统环境损害的实证应用研究,重点阐述了标准化的淡水生态损害分析方法和程序;提出了相应的标准及规范,可为政府问责及司法鉴定提供依据。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淡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与评估相关专业学者、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参考书使用,对于从事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和司法鉴定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和其他专职人员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余志晟,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做博士后。任中国科学院环境微生物技术联合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和中国生态学会微生物专委会委员,多次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的项目评审等。研究领域为能源与环境科学,在生物能源、现代环境生物技术、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曾荣获中国科学院大学领雁金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表现突出的个人”称号,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等。在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Water Research, Global Change Biology Bioenergy,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Bioresource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编辑推荐
生态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淡水生态环境不仅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微气候调节、环境污染物净化、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性维持等起着重要作用。淡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对准确把握淡水生态系统的污染状况,对淡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现代社会为保护生态环境、落实损害担责原则而做出的重要理论创新。近年来,涉及淡水生态环境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事件急剧增多,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数量呈现急速增长的趋势。针对淡水环境污染事故高发,相应的环境损害评估工作与技术体系难以支撑环境损害索赔诉讼的现实需求。
本书的编写遵循了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原则,从淡水生态环境损害的基线判定入手,重点阐述了环境损害溯源和损害程度判定等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并为司法鉴定机构、政府部门和生态环境保护公司从事淡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的专业人士编写了淡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为从事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行业的相关人员提供了多方位的知识储备和信息参考。
前言
淡水生态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连接着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在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及调节全球气候中发挥着特殊作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但是由于淡水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脆弱性且极易受人类干扰等特点,在人类工业文明迅猛发展的条件下,大部分淡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生态环境损害事故高达2000起,因而对淡水生态环境损害程度进行鉴定并制定相应的评估制度已刻不容缓。
环境损害评估制度是现代社会认识到仅靠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处罚,已无法弥补环境污染造成的实际损害,而衍生出来的一套完备的资源环境损害救济体系,是遏制环境污染行为和实现环境公平正义的一条重要途径。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或地区针对环境污染事件的解决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与技术导则,以有效解决污染事件的环境修复和损害赔偿问题。2000年,欧盟委员会颁布了《环境民事责任白皮书》,界定了传统损害与环境损害概念,将环境损害分为生物多样性损害和场地污染损害,设立了行为人对自然资源损害的民事责任。2004年,欧盟委员会进一步制定《关于预防和补救环境损害的环境责任指令》(Directive,2004/35/CE),基本形成了欧盟环境污染损害评估与赔偿法律制度。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要求通过试点逐步形成鉴定评估管理与技术体系、资金保障及运行机制,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制度,从2018年开始,在全国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同年,司法部和原环境保护部联合下发了《司法部 环境保护部关于规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通知》。
自2011年“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出台以来,原环境保护部、国家海洋局、农业部等开展了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并基于我国环境基准研究基本上是空白的现状,进一步强调了加强基础性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基于“环境污染损害评估”(2011~2015年)项目,编写了《环境污染损害数额计算推荐方法(第1版)》,但缺乏相应的损害判定和评估技术体系,因此难以进行政府问责,以及通过司法手段追责和赔偿。目前,水生态环境保护是以保护水体的“良好生态状态”为目标,因此,更需从生态系统层面上开展损害研究,构建淡水生态环境损害基线、因果关系及损害程度的判定技术方法体系,为生态系统环境损害的政府问责、司法鉴定、损害赔偿与补偿(生态补偿与赔偿)中的调查、取证、溯源、鉴定评估等提供标准化、业务化的技术支持。
基于环境损害鉴定的现状,2016年科学技术部启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业务化技术研究(2016YFC0503600)”,其中设置了课题1“淡水生态环境损害基线、因果关系及损害程度的判定技术方法”。针对淡水生态系统环境损害的主要原因,包括资源开发利用、生产生活排放、污染事故、涉水工程建设等,系统地分析和梳理受到损害的淡水生态系统环境受体及损害形成的机理,根据不同的淡水生态系统类型(静水和流水),构建淡水生态环境损害基线、因果关系和损害程度判定的技术方法体系,为淡水生态系统环境损害的政府问责、司法鉴定、损害赔偿与补偿中的调查、取证、溯源、鉴定评估等提供标准化、业务化的技术支持。
本书由余志晟、吴钢、张洪勋主编,并有多位学者和研究生参加完成。具体分工是:第1章,代嫣然、梁威、唐涛、梁红霞、李金梅、吴宣、刘如铟、王波波、韩岗华;第2章,唐涛、代嫣然、梁威、刘如铟;第3章,付晓、何炜、李烨、余志晟、刘如铟、张洪勋、吴琼、梁红霞、许又分、李金梅、吴钢;第4章,吴宣、吴钢;第5章,吴宣、代嫣然、梁威、唐涛、余志晟、刘如铟、何炜、付晓;第6章,吴宣、王志斌、靳晓婷。全书由杨洁汇总和编辑,王志斌和靳晓婷联系出版。在此向一起参加该书编写和出版的学者及研究生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本书的主要内容来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2016YFC0503601)的研究成果。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有关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相关工作人员的大力协作和支持,在此一并谢忱。
受研究和认识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当之处,欢迎读者对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意见,便于后续修订和更新。

编者
2021年10月于北京雁栖湖畔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中国淡水生态环境现状 1
1.1.1 中国水资源现状 1
1.1.2 水资源的污染检测 4
1.2 中国淡水资源质量现状9
1.2.1 中国淡水资源总体质量 9
1.2.2 中国各大流域和湖泊水体质量10
1.3 中国淡水资源污染分析 19
1.3.1 中国淡水生态环境问题现状19
1.3.2 中国淡水生态环境污染源19
参考文献20

第2章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基线判定理论与技术 22
2.1 背景 22
2.2 基本概念 22
2.2.1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 22
2.2.2 淡水生态环境基线 23
2.2.3 基线指标 23
2.3 淡水生态环境基线判定技术24
2.3.1 基线判定原则 24
2.3.2 基线判定程序24
2.3.3 基线判定常用方法26
2.3.4 基线判定的难点问题30
2.4 基线判定常用模型推算法 30
2.4.1 损害受体分类30
2.4.2 非生物受体损害基线判定方法 31
2.4.3 单一物种或种群受体损害基线判定方法 31
2.4.4 生物群落损害基线判定方法 31
2.4.5 生态系统损害基线判定方法36
2.5 适用性研究 37
2.5.1 湖泊适用性研究案例37
2.5.2 河流适用性研究案例46
参考文献 55

第3章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溯源技术 59
3.1 物化溯源技术 59
3.1.1 背景59
3.1.2 物化溯源技术基本原理65
3.1.3 物化溯源技术方法比选83
3.1.4 适用性研究——基于水纹识别的水体污染溯源案例研究84
3.2 模型溯源技术 87
3.2.1 背景87
3.2.2 淡水环境损害的因果关系判定90
3.2.3 暴露分析 91
3.2.4 河流污染事件环境损害评估时空边界的确定92
3.2.5 河流污染事件暴露途径特点与建立92
3.2.6 暴露分析目标93
3.2.7 关联性证明94
3.2.8 水环境损害溯源模型95
3.3 生物溯源技术 99
3.3.1 背景99
3.3.2 MST 法的基本原理 102
3.3.3 MST 法的性能标准 103
3.3.4 MST 中常用的源指示物 103
3.3.5 源指示微生物的检测 107
3.3.6 微生物溯源方法的比选 114
3.3.7 案例分析——基于猪源特异性拟杆菌16S rRNA 基因标记的MST 法在我国的适用性评价及应用 117
参考文献 124

第4章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程度判定理论与技术 130
4.1 背景 130
4.1.1 国外淡水生态环境损害评估 130
4.1.2 我国淡水生态环境损害评估 134
4.1.3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量化在国内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136
4.1.4 国内外水环境监测技术发展 138
4.2 基本概念 139
4.2.1 淡水生态环境及淡水生态环境损害相关概念 139
4.2.2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 140
4.2.3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化 140
4.3 损害判定原则141
4.3.1 鉴定评估准备 141
4.3.2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调查确认 142
4.3.3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量化的范围及特征 149
4.4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技术常用方法 150
4.4.1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评估方法研究 150
4.4.2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量化指标体系构建 151
4.4.3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 160
4.5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化技术常用方法 165
4.5.1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恢复技术及恢复费用计算方法 165
4.5.2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化其他常见方法 167
4.6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量化评估-应用示范 168
4.6.1 案例背景 168
4.6.2 生态环境损害情形案例 168
参考文献191

第5 章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应用技术指南 193
5.1 适用范围 193
5.2 评估程序 193
5.3 工作方案制定 194
5.3.1 基本情况调查 194
5.3.2 自然环境与水功能信息收集 196
5.3.3 社会经济信息收集 196
5.3.4 制定工作方案 196
5.4 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调查确认 196
5.4.1 确定调查对象与范围 196
5.4.2 确定调查指标 197
5.4.3 水文地貌调查 199
5.4.4 布点采样 200
5.4.5 样品检测分析与质量控制 201
5.4.6 基线调查与确认 202
5.4.7 损害确认 202
5.5 地表水和沉积物生态环境损害调查和确认 203
5.5.1 污染环境行为导致损害的因果关系分析 203
5.5.2 破坏生态行为导致损害的因果关系分析 205
5.6 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与恢复方案制定 205
5.6.1 损害程度和范围量化 205
5.6.2 恢复方案的制定与期间损害计算 206
5.6.3 恢复技术筛选 208
5.7 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化 208
5.7.1 实际治理成本法 208
5.7.2 恢复费用法 208
5.7.3 环境资源价值量化方法 209
5.7.4 虚拟治理成本法 210
5.8 鉴定评估报告编制 210
5.9 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恢复效果评估 210
5.9.1 工作内容 210
5.9.2 评估时间 210
5.9.3 评估内容和标准 210
5.9.4 评估方法 210
5.9.5 补充性恢复方案的制定 211
5.9.6 恢复效果评估报告编制 211
5.10 常用淡水生态环境修复和恢复技术适用条件与技术性能211
参考文献 215

第6 章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管理办法相关咨询报告 216
6.1 背景 216
6.2 内容简介 216
6.2.1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调查管理办法》简介 216
6.2.2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管理办法》简介 217
6.2.3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评估管理办法》简介 217
6.2.4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公开办法》简介 218
参考文献 218

附录 219
附录1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调查管理办法 219
附录2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管理办法 221
附录3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评估管理办法 224
附录4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公开办法 225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