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洞见

洞见

书籍作者:罗伯特·赖特 ISBN:9787559636164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9948
创建日期:2021-02-14 发布日期:2021-02-14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通过进化心理学理论来印证佛学观点,进而帮助人们发现更真实的自我、收获人生大智慧的哲学类书籍。本书是美国进化心理学家、全球百位蕞具影响力思想家之一的罗伯特?赖特多年研究与实践所成,书中以一个现代人的视角,通过进化心理学的知识求证佛陀当初说的关于人类的5大认知真相:

(1)我们的快乐其实是基因设计出来的,基因的设定就是不满足(苦)

(2)快乐和烦恼都是“感觉”(无我)

(3)人本质上是由感觉驱动的(无常)

(4)我们无法客观看待世间万物(空)

(5)我们能够从烦恼和苦中解脱出来(冥想)。并教会我们通过正念自控训练冲破大脑错觉,实现与各种感觉的剥离,从而摆脱烦恼与痛苦,变得更智慧,更幸福。

作者简介

罗伯特·赖特

普林斯顿大学进化心理学教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智囊,全球百位蕞具影响力思想家之一。《大西洋月刊》《纽约客》《时代》等杂志的撰稿人,他的关于科学、技术和哲学的文章,曾多次获国家期刊奖。主要作品有《神的进化》(入围普利策奖)、《三个科学家及其上帝:寻找信息时代的意义》(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道德动物》(《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书)、《非零和年代:人类命运的逻辑》(被《财富》杂志列为“有史以来蕞具智慧的75本专业书籍”之一)。

编辑推荐

★颠覆认知的洞见之书,《纽约时报》畅销榜榜首之作。

用现代进化心理学理论印证佛学观点,前SUO未有的洞见之书,颠覆认知。上市后得到各界热议、好评,位居《纽约时报》畅销榜榜首。

★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提名奖得主,全球蕞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罗伯特·赖特重磅作品。

罗伯特·赖特,全球百位蕞具影响力思想家之一,作品曾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被评为《纽约时报》年度蕞佳图书,被《财富》杂志列为“有史以来蕞具智慧的75本专业书籍”之一。

★樊登博士重磅推荐好书;“文津图书奖”得主万维钢开课解读;查理·芒格家族财富管理者、“巴菲特接班人”李录年度推荐。

简体版还未上市前,就已在国内各界引起轰动。樊登博士案头书,重磅推荐作品;“文津图书奖”得主万维钢专门开课解读;查理·芒格家族财富管理者、“巴菲特接班人”李录年度第一推荐必读。

★现代进化理论与佛学的碰撞与交融,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

将佛学中的哲学思想和现代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现代脑科学等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相互印证,洞见事物的真相,真正体验到世界的本原之美。

★伟大的沉思与实践之旅,世俗时代精神生活的基础。

本书所能解决的问题与每个个体生命息息相关:幸福感、爱情、友情、性,以及抑郁、焦虑等情绪。教会我们通过冥想和正念自控训练冲破大脑错觉,摆脱烦恼与痛苦,变得更智慧,更幸福。


《洞见》电子书免费下载

pdf下载 txt下载 epub下载 mobi下载 azw3下载

目录

第一章 选择“红色药丸”

第二章 没有痛感的痛

第三章 感觉何时为幻觉

第四章 极乐、狂喜,以及内观的更重要原因

第五章 有我与无我

第六章 你的首席执行官已失踪

第七章 控制人生的大脑模块

第八章 想法如何自我思考

第九章 “自我”控制

第十章 存在的内核

第十一章 “空”积极的一面

第十二章 没有杂草的世界

第十三章 喜欢、惊叹,万物归一

第十四章 内心的自由与觉醒

第十五章 真相的抵达

第十六章 发现世界原本之美

附录


短评

平时喜欢读一些哲学类的书,对于佛学的观点和主张也非常有兴趣,但是之前从来没有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去了解哲学,了解佛学。这本书里虽然找不到对于佛学严格的科学考察,但是作者提出了一切基于自然选择的有趣理论,而他对自己在冥想期间的经历的诚实描述,对于理解这一理论非常有帮助。是一本能够提供新知、新的观察世界和自我的角度、新的生活方式的书。值得一读。

2020-08-18

我超级喜欢赖特的《神的演化》,他在书中以唯物主义来理解宗教的诞生,谈论宗教和人类道德,并从进化的角度来理解人类历史中的神。因此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还是让我有一些惊讶,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他觉得佛学是“真”的?阅读之后才发现,赖特仍然是一个自然主义者,他不过是发现了佛学在描述人类问题以及如何超越我们的自然状态,过上更快乐、更平静的生活方面做得最好——也就是书中以比较大的篇幅阐述的正念自控和冥想。作为一个...

2020-08-19

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内容,例如自我的不存在以及我们的行为如何受情感的引导。阅读过程中我曾数次停下来,感受自己是否真的在多数情况下无法真正控制自己的行为。给四星是因为觉得这本书可以更简洁一些。

2020-08-21

“因爱而生忧,因爱而生怖;或使离爱者,无忧亦无怖。”我们的所有决策都是从感情开始,以感情结束。一个人越能从感情的层面施加干预,改变感情带来的影响,就越能看清,也就越少被误导。

2020-08-20

很有意思,科学和佛学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方,而是可以互相印证、互相辅佐。看完这本书,我竟然很想去练习一下冥想??‍♀️

2020-08-20

洞见的书评

很多年前,我在驾校学车,交规老师讲了个案例:有人在高速上开车,突然冲出来一条狗,他赶紧打方向,撞到护栏,死了。“人命比狗命值钱,”老师说,不过,他又补充道,“假如没死,再来一次,他还是会打方向。” 罗伯特•赖特的《洞见》里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时候,理智还没...

2020-08-18 13:41:33

这本书可以称为是科学版“无为”的镜像版——科学版“佛学” 一、苦:快乐是短暂的,痛苦是永恒的 1、佛陀观点:苦即不满足。 2、科学解释:人是基因编码的程序,基因通过对欲望(即对快乐的预期)来驱使人做对基因传播有利的事。欲望满足即为乐,不能满足即为苦。但基因设定快...

2018-06-08 16:14:09

2017年,我关注到英语世界的两本好书。尤瓦尔·赫拉利的《Homo Deus》(未来简史)和罗伯特·赖特的《Why Buddhism Is True》(为什么佛学是真的)。 这两位都是我比较喜欢的作者,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我拜读过中英文两个版本,赖特的《道德动物》对我的影响也很大。 《未来简...

2020-08-20 20:11:22

有段时间挺认同,“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当然,能让自己开心的还包括了关爱别人等等:出发点虽自私,效果却可能正面。 后来知道了,这是功利主义。而康德说,尊崇功利主义的人是不自由的;事情的衡量标准,除了为你带来的功用”utility“,还有人心中的“道德律”。只是…....

2019-04-14 19:18:53

看过很多所谓的科学与佛学之间的牵扯文章,当时看了很热闹,回头想想,都是扯蛋的文章,其实佛学本来是相当简单的,大部分都是关于如何实操的,对于宇宙啊、哲学啊,佛陀本人是不感兴趣的,他的核心的理论都是为了一个目的:灭苦。玄而有玄的文章,实际上离真正的佛学远之又远...

2018-07-31 23:18:16

[Why Buddhism Is True 作者讲解视频] [Buddhism Is True 作者在谷歌公司讲解视频] Any book with a title like Why Buddhism Is True should have some careful qualification somewhere along the way. We might as well get that over with: 1. I’m not talking about the ...

2018-03-19 22:02:32

首先这是一本认真研究佛学的书,但那些喜欢看《人生就是放下》这类伪装成佛学的心灵鸡汤类图书的读者可能接受不了这本书。很多人标榜佛系,其实是为了表明自己早已看穿一切,洞见人间一切都不值得了。但这其实不是佛最开始的本意,一般人会觉得佛是消极的,所以假装看穿一切,...

2020-08-20 16:52:16

也许你要看过《骇客帝国》才能理解这篇标题背后的含义,而其中蕴含的道理也许可以参考下看看这本书。我觉得台版的书名《令人神往的静坐开悟》比原版英文书名“Why Buddhism is True”更加直接明了些。要不是看在赖特记者的面子上,用这么一个英文名谁又会去看。 如果简单的一句...

2019-11-04 10:10:20

今天我说的这本书是Robert Wright写的的《为什么佛学是真实的》(Why Buddhism is True),副标题是“关于冥想和觉悟的科学与哲学 ”(The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Meditation and Enlightenment)。这本书现在还没有中文版,英文版是2017年7月出版的。 作者Robert Wright是普...

2019-07-07 15:37:44

当一本书名字中含有“佛学”,还要说佛学是真的,你就应该明白它至少观点比较激进。这也就是我们将其改名为“洞见”的部分原因。 它的英文书名Why Buddhism is True直译过来是:为什么佛学是真的。具体来说,这本书是用进化心理学来解释为什么佛学是真的。 虽然原版书名里有佛...

2020-08-25 17:10:19

标签
心理学,哲学,佛学,认知心理学,进化心理学,为什么佛学是真的,认知,洞见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