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关于痛苦的七堂哲学课

关于痛苦的七堂哲学课

书籍作者:[美] 斯科特·塞缪尔森 ISBN:9787540257477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3290
创建日期:2021-02-14 发布日期:2021-02-14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为什么我们会有痛苦?

当尼采看到一位受挫的车夫鞭打着一匹不愿动的马时,尼采内心的某种东西断裂了。当汉娜·阿伦特看到犹太集中营的资料时,她痛苦地质问,为什么这些事会发生?而面对最爱的弟子的早逝,孔子只能向天哀叹不公。拉奥孔的雕像在静默中痛苦的哀号,仿佛在替我们所有人无声的质问。

人类用几千年的时间,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质问着、体验着、拥抱着、逃避着痛苦,于是我们自痛苦中诞生了艺术、音乐与哲学。而最终,痛苦的意义由你自己赋予。

思考痛苦,面对苦难,是你与哲学的第一次照面。


作者简介

斯科特·塞缪尔森(Scott Samuelson)

哲学教师、影评人、电视主持人,埃默里大学哲学博士,毕业后在爱荷华州的柯克伍德社区学院教哲学,也曾在爱荷华州奥克戴尔监狱为服刑犯人上哲学课。2014,他的第一本书《最深刻的人生:写给大家的哲学导论》一出版便受到读者和哲学界一致好评,荣获2015年“人文学希特奖(Hiett Prize in the Humanities)”。他还有过许多公开演讲和讲座,包括TED演讲《哲学如何救了你一命》。另外,他在美国广播公司(ABC)旗下电视台KCRG主持了一档周日脱口秀节目《新闻道德视角》。在写作、演讲和教学之余,他还是柯克伍德的一家法国餐厅的副主厨。


编辑推荐

1.对抗苦难的哲学自助手册:面对未知的天灾人祸,痛苦随时可能迎面而来,需要我们在思想上有所准备。从古到今,东西方的哲学家是如何面对痛苦、思考痛苦的?究竟改面对苦难,还是逃避苦难,苦难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2.社会文明的通识教育读本:痛苦带来社会反思,不理解痛苦的社会,不配谈论文明。如果埃涅阿斯没有逃离特洛伊城,罗马就不会建立。因此,如果无辜的拉奥孔没有受难,罗马就不会存在。没有悲剧,就不会有文明。没有无意义的痛苦,就不会有人性。

3.具权威性的哲学入门书:从哲学层次看:思考痛苦是我们与哲学的初次会晤,也是哲学最后的自留地。作者塞缪尔森出身哲学专业,长期在社区和监狱机构为服刑人员普及哲学,在教学一线反复锤炼,他充满表达力与关怀的教学方法,使他在读者和学生中大受欢迎。


《关于痛苦的七堂哲学课》电子书免费下载

pdf下载 txt下载 epub下载 mobi下载 azw3下载

前言

引言 无意义痛苦的悖论



人从自身的视角,只能从矛盾中看到现实。他越忠于自己所见的矛盾,就越愿意接受现实。——艾尔弗雷德·卡津


我想起我儿时的伙伴马特·考夫曼(Matt Kaufman),那时他上五年级,一头金色卷发,顽皮捣蛋,生命充满各种可能性。一天,他正在小镇边缘玩自行车后轮支撑,突然,一个高中生开着车从山上呼啸而下。马特被撞飞,落在了旁边的操场上,他的身体肿胀到原来的两倍大。当时学校刚放学,一个小孩目睹了这一场景,他站在马特一动不动血淋淋的身体旁,等待救援直升机到来。在去医院的路上,马特离开了这个世界。当时我才上四年级,事发后,我在楼梯上摆弄着玩具人偶,心中有些不安,我的母亲过来告诉我,我的小伙伴去世了。刹那间,一个问题密密麻麻地爬满了我的全身——“为什么?”玩具从我手中掉落,歪歪扭扭地躺在台阶上。

孩子们的不幸遭遇,一针见血地指明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它和我们以为的样子有多么不同。除非具有足够的想象力,相信前世今生或是父债子偿,才能从大多数这样的惨剧中瞥见一丝丝正义的影子。想一想:此时此刻,在某个地方,就有孩子在父母的打骂下瑟瑟发抖,有的在沿街乞讨,有的在去学校的路上胆战心惊,有的咳出鲜血,有的先天畸形、痛苦不已,还有的早早夭折。就在此刻,某处不知又有哪个马特·考夫曼在痛苦中扭动着身体。美国国家犯罪受害者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Victims of Crime)的调查显示,每5个女孩和每20个男孩中,就有一个遭受过性虐待。这些孩子正在遭受什么样的折磨?我不忍细想。

然而,逃到成年人的世界也没有多大帮助。世界上每分钟都有人在遭遇性侵犯,每分钟都有人还没来得及发挥潜能就死了。每一秒,每一瞬间,我们都在承受莫名而来的痛苦。这些痛苦看起来没有任何意义:歇斯底里的状况、不公的待遇、孤独或丧恸的境遇、恐怖主义的威胁、独裁的暴政、酷刑的折磨,还有无聊、沮丧、羞辱、压抑、绝望、单相思以及恋爱的痛苦。罗伯特·伯顿(Robert Burton)在《忧郁的解剖》一书中这样说:

人这一生,没有哪种状态是令人满意的。无论什么年纪,都是如此:小的时候,仿佛在奴隶主的残暴统治之下,只有无尽的服从;长大了,就得工作,为生活操碎了心……等老了,骨头酸痛、内脏绞痛、身体抽搐,成了丧宴(拉丁语:silicernia)的常客,听觉迟钝、视觉模糊、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声音嘶哑,老得不认识镜中的自己,对于别人和自己都是种负担;人到古稀,就像《圣经》中大卫所说的那样:“无所不悲。”他们不是活着,只是苟延残喘。

正如伯顿四百多年前的这本老书所言,无意义痛苦并非新鲜事物。这些惯常的苦痛,我们的祖先也不能幸免。此外,他们还要被迫应对那些恐怖的灾难:私刑、瘟疫、广岛原子弹爆炸、三十年战争、斩首、运输奴隶的航路,还有特雷布林卡(Treblinka)集中营。他们常常会染上各种疾病:小儿麻痹症、黄热病、钩虫病、疟疾、麻疹、腮腺炎、风疹和天花,饱受折磨直至死去。那么,这些疾病的消除(至少在它们已经被消除的地方),是否造成了一些正义与善良的缺失呢?换句话说,是否有心智健全的人希望我们更广泛地重新引入这些疾病?这对我们生活的世界意味着什么?

动物界的情况又怎样呢?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曾说:“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快乐比痛苦重要……如果读者想快速判断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可以想象一只动物在吃另一只动物,然后比较一下两只动物各自的感受。”所有生命的代价都是死亡,任何有神经系统的生物,从最低级的甲壳类到进化链上的高级生物,都会遭受生理的痛苦。达尔文在一封信中坦言:“我无法相信一个仁慈全能的主会刻意创造出姬蜂这种生物,让它们寄生在毛毛虫活体内吸食养分,或刻意创造出猫这样的动物,让它们肆意折磨老鼠。”姬蜂科的一种,会在活着的毛毛虫体内产卵。当卵孵化后,姬蜂幼虫会从宿主的体内吃出去。一位动物学家发现:“对于达尔文所研究的寄生姬蜂而言,宿主被吃的时候是活的,吸收的养分才新鲜,才更利于姬蜂的基因,尽管这会使宿主极度痛苦。”或许 C. S. 刘易斯(C. S. Lewis)的《痛苦的奥秘》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倒数第二章“动物的痛苦”(在下一章“天堂”之前),他在此章中承认,他对人类痛苦所做的细致的神学解释并不适用于其他生物。对于为什么动物只能被迫遭受痛苦,却无法解释并超越痛苦,他最终得出的答案是:“我们无从得知。”

根据《牛津英语词典》编写者的说法,“evil”(恶)一词的词源,是指“超出适当程度”或“逾越适当限度”。痛苦是我们对超过限度的表达方式,所以“恶”原本指一切产生了伤害的事物。我们可以从《牛津英语词典》几页有趣的解释中挑两个例子来说明:1480年,威廉·卡克斯顿(William Caxton)抱怨“被称作黄疸病的黄色邪恶(euyll)”。1655年,卡尔佩珀告诫说:“头痛发作时,手脚冰冷是种邪恶(evil)。”

尽管我们厌恶黄疸病和偏头痛,在脚冷时尤其如此,但我们现在很少会说这些疾病是“恶”的,至少不会正儿八经地这样说。对我们来说,“恶”主要指故意施加不必要的痛苦。“恶”是纳粹分子那样的人做的事,我们神话中的恶魔是希特勒那样的人。然而现代性发生了一种有趣的转变,我们随后会讨论。由于这种转变,“恶”的概念从自然事件中被抽离出来,局限于人类行为的领域。黄疸病和地震是自然而然的不幸,不是人为加诸的恶。不幸之事无可避免,只能任其发生。就像现代人所说的那样,人生倒霉之事十之八九。

为了让我们回到更宽泛的“恶”的概念上来——这一概念既包括人类的恶行,又包括自然发生的苦难与死亡,我选择使用“无意义痛苦”(pointless suffering)一词。我承认这个词有点奇怪,因为本书大部分内容是关于人们如何在痛苦中找到意义:艺术家在痛苦中找到创造出重要艺术作品的灵感;精神的寻求者在苦难中找到通向上帝的道路;哲学家在苦难中找到本质的救赎以及对人类基本美德的锤炼。但我认为,“无意义痛苦”一词说得通,原因有二。

首先,我认为一些痛苦确实显得毫无意义,至少乍看如此。尽管我们都知道,人生中有些苦难是好事,作为人,我们不可能不遇到一些突如其来的苦难,但这些苦难似乎不符合任何通常的善良或意义。或许,我们要做的就是看穿痛苦的无意义表象,并最终获取其意义;又或许,我们需要忍受这种看似无意义的痛苦,并且坚信,虽然我们看不到其意义,但它确实存在。不过,对宇宙而言,痛苦或许真的没有意义,而我们必须找到其他方式来应对,或干脆缴械投降。不管怎样,无意义痛苦都是创造意义的旅程的开始。

其次,在痛苦的伟大哲学中,我们的痛苦经历的核心总是存在一种悖论、一种辛酸的矛盾——痛苦确实是创造意义的核心,然而,即便我们竭尽全力,一些苦痛还是令人难以忍受、无法理解。所以,我们用来对抗“恶”的主要概念——上帝、自然、人性、艺术,都散发着浓烈的神秘气息。这些概念及其相关的做法,帮助我们理解并接受痛苦。它们蕴含一种突如其来、令人惊讶的崇高感,让我们的理性难以合理地处理其反矛盾性。如果我们的大脑足够活跃,能够体会一些苦难的奥秘,我们便会称其“不公”(有意义但不公),而不是“无意义”(有一定的意义,但在某些层面上仍毫无意义)。但是,我认为有必要强调,我们要探讨的最重要的苦难的例子,不管它多么有意义,都无法摆脱无意义。比如,我在最后一堂会讲到,蓝调音乐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奴隶制及其遗留问题做出的妥协。奴隶制所带来的苦难在蓝调音乐中获得了意义,这是一种强大的意义,可是奴隶制的苦难依然是毫无意义的——这不仅错,而且大错特错。当我们在痛苦中找到一种意义时,我们千辛万苦形成的理解总是包含一些我们既不明白又不能接受的内容,至少从人的角度来看是如此。无意义痛苦是创造意义的旅程开始的地方,也是它结束的地方。


目录

引言 无意义痛苦的悖论

第一部分 看待痛苦的三种现代方式

 第一堂 根除痛苦 :约翰·穆勒及其功利主义悖论

 第二堂 拥抱痛苦 :尼采与永恒轮回

 第三堂 为痛苦负责 :汉娜·阿伦特与平庸之恶

  插曲 :罪恶问题

第二部分 看待痛苦的四种古典方式

 第四堂 痛苦展露无知 :论《约伯记》与自由的意义

 第五堂 痛苦用自然弥补我们 :爱比克泰德与感恩存在

  插曲 :天堂与地狱

 第六堂 痛苦唤醒我们的人性 :孔子的仁与礼

 第七堂 痛苦激发艺术灵感 :悉尼·贝谢和蓝调音乐

结论 饱含人性地受苦

  悲伤的尾曲

致谢

注释


短评

害怕和逃避痛苦的人,应该看看这本书。在这个失真的世界,感受和面对痛苦,能使我们富有人性的活着

2020-07-16

人生中有很多无法逃避也无法解决的痛苦,怎么和痛苦相处是值得看一看的

2020-07-24

痛苦之谜也是人性之谜,用爱和智慧去化解生而为人不可逃避的痛苦吧,关于痛苦的7堂哲学课,你值得拥有。

2020-07-24

把哲学流派梳理的很清楚。或许我们所处的时代加重了我们的无意义痛苦。但是既然暴风雨一直都在,也就别怕它来得猛烈了些。

2020-07-30

我多么希望能在你感到孤独或处于黑暗中时,
让你看到自己的存在散发的惊人光芒。

2020-08-03

关于痛苦的七堂哲学课的书评

“那时他上五年级,一头金色卷发,顽皮捣蛋,生命充满各种可能性。一天,他正在小镇边缘玩自行车后轮支撑,突然,一个高中生开着车从山上呼啸而下。马特被撞飞,落在了旁边的操场上,他的身体肿胀到原来的两倍大。” 明天和苦难不知哪个先来?当年幼时的斯科特·塞缪尔森从母亲...

2020-07-10 14:06:01

尽管最后还是涉及到了一些孔子的思想,本书仍是一本“西方式”的作品,其真正意旨仍是“关于痛苦的七堂西方哲学课”。因为关于痛苦的意识形态矛盾及对矛盾的解决的确更鲜明地存在于西方哲学中。这一切的关键正在于作者在开篇所点明的西方宗教问题。 不同于东亚假不可知的天道以...

2020-06-27 14:34:52

俗语说;“自然界没有不凋谢的花,人世间没有不曲折的路。” 生而为人,不经历痛苦是不可能的。正如罗伯特· 伯顿曾写的“人这一生,没有哪种状态是令人满意的,无论什么年纪,都是如此。” 的确,小的时候,我们为了生存只能服从;长大了,就得工作,为生活操心,家庭、孩子、...

2020-07-24 11:20:36

佛祖说: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佛祖说:众生皆苦,唯有自渡。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呢? 世间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生灵都承受着自己的痛苦和磨难,有苦难言,独自承受。这份痛苦只能依靠自己才能解除。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哪...

2020-07-20 17:37:09

人生来痛苦,伴随着第一声与母亲分离的啼哭,我们存在,但我们的存在,却全都得倚仗着别人的照顾和给予,这种无助和无从选择,造成了我们的贪婪和最深切的痛苦。 父母得到一个生命,或欣喜或悲伤,我们却无从选择或决定欣喜与悲伤,只能靠世界的偶然和别人的给予。 在孩提时代...

2020-07-14 20:08:16

标签
哲学,心理学,逻辑学,心理,自我管理,认知突围,科普,美国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