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红烛于漪

红烛于漪

书籍作者:董少校 ISBN:9787313237040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7060
创建日期:2021-02-14 发布日期:2021-02-14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内容简介
《红烛于漪》是一部聚焦“人民教育家”于漪的人物传记和纪实文学。本书记述于漪成长奋斗历程,围绕教文育人、关爱学生、撰文著书、管理学校、社会服务等方面,展现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光辉形象,颂扬她卓越的教育成就和贡献,提炼出“忠诚、坚毅、仁爱、担当”的红烛精神。《红烛于漪》是一部为中国教师画像的文学佳作,是一本学习于漪教育思想和事迹精神的生动教材,也是一次讲好中国故事、讴歌新时代英模人物的可贵尝试。

[于漪经典语录]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越亲子之爱、友人之爱。”

“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生命活动,而是以教师的生命激发孩子的生命活力,让孩子一起动起来。”

“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有两根支柱:第一根支柱是勤于学习,第二根支柱是勇于实践。两根支柱的聚焦点就是不断反思。”

“教育教学工作最忌不思进取,五年老面孔,十年一个样。”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我这一辈子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

……

作者简介

董少校,山东高密人,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双学士、文学硕士,同济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上海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担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出版与媒体推广工作委员会委员、澳门印社研究部主任、山东省高密市柴沟初级中学思政课教育研究工作站辅导员。参与出版著作3部,发表论文20多篇、新闻3200多篇。曾任《中国教育报》记者10年,采访于漪数十次。

编辑推荐

2019年9月17日,于漪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这是共和国首次颁发“人民教育家”这一国家荣誉称号,于漪作为基础教育界的代表获此殊荣。

人民教育家于漪生于1929年,亲历中华民族从水深火热中一步步站起来、强起来的艰辛过程,因此,她把“树中华教师魂,立民族教育根”作为她终生奋斗的目标、始终不变的精神追求。她说,“我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

她坚持推广“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强调“既教文,又教人”;

她虽然经历苦难,但仍乐观、积极,不放弃教师的责任;

她把所有的爱给了她的学生们,爱生如子;

她把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语文教学研究,著作等身;

她致力于语文教学改革,见证、参与、推动新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历程;

她是党员,是教师,是校长,是人大代表,无论担当任何社会职务,她都尽职尽责;

……

于漪一辈子坚守在教师的岗位上,像红烛一样,于漪的精神正如“忠诚 坚毅 仁爱 担当”的红烛精神。

于漪常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就是人民教育家于漪一辈子的坚守。

前言

引言

红烛呀!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底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闻一多《红烛·序诗》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教育,伟大的教育实践孕育伟大的教育家。

中国历来有重视教育、尊崇教师的优良传统,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孕育了灿烂的文明,涌现出孔子、朱熹、蔡元培、陶行知、叶圣陶……一位位教育巨匠。他们以卓越的理念教书育人,撒播希望的种子,启迪智慧,润泽后世。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正是璀璨的教育星空里,绽放夺目光亮的一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于漪正在复旦大学读大三。她从积贫积弱的旧社会一路走来,走过苦难和曲折,见证并融入新中国教育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书写着一首雄伟瑰丽的精神史诗。

她倡导并践行教文育人,付出超越亲子之爱的师爱,引领学生立民族精神之根,树爱国主义之魂。她是在共和国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教育家,以数十年坚持不懈的求索,坚定文化自信,构建着基础教育理论的中国学派。

时代的聚光灯,一次次投向这位自称“草根教师”的人——

在第2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0人名单揭晓,于漪光荣入选,成为我国1600万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于漪作为来自基础教育领域的唯一代表,受到表彰。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90岁的于漪荣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掌声响起的时刻,她接受着人们的致敬和祝贺。

她是时代的女儿。时代成就了她,她扮靓了时代!

于漪喜欢诗人闻一多笔下的红烛,尤其敬仰这位民主战士的厚实学问和高洁品格。“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她就是那一支红烛,怀着使命燃烧,用生命去歌唱,点亮学子理想之光,温暖心灵,照亮未来。

她孜孜求索,甘为人梯,把一生奉献给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教育事业,铸就了忠诚、坚毅、仁爱、担当的红烛精神,也就是于漪的精神。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有理由相信,时代终将记住那些为之奋斗和奉献的人。

目录
引言/001
第一章 心底埋下“一切为民族”的种子/003
第二章 语文教学“门”在哪里/020
第三章 走过阴霾的日子/038
第四章 耕耘在语文教学田野上/059
第五章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075
第六章 日月光华文章焕/095
第七章 师爱超越亲子之爱/111
第八章 珍爱学生,因材施教/123
第九章 党员·校长·代表·导师/144
第十章 研究于漪,学习于漪/172
尾声/197
于漪大事年表/203
参考文献/223
后记/225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