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建筑史学刊》2021年2期(期刊,季刊)

《建筑史学刊》2021年2期(期刊,季刊)

书籍作者:《建筑史学刊》编辑部 ISBN:13348464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8026
创建日期:2021-10-07 发布日期:2021-10-07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本刊内容以中国的建筑历史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为主,兼顾西方建筑历史与中西建筑文化比较,主要栏目包括:中国建筑史专题、古代建筑法式与制度、建筑文化、建筑考古学、建筑史学史、近现代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理论史、中外建筑比较、园林61城市61乡土、古建筑测绘和传统建筑现代创新作品选登等。

《《建筑史学刊》2021年2期(期刊,季刊)》电子书免费下载

pdf下载 txt下载 epub下载 mobi下载 azw3下载

前言

今年是梁思成先生(1901—1972)诞辰120 周年,本刊特将此期辟为纪念专辑。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学界是一位“通才型”人物(这一点颇似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的一系列“全才”,诸如达61芬奇、米开朗基罗、阿尔伯蒂、帕拉第奥等),他在建筑史研究、文物保护、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包括理论及实践)与建筑教育(包括专业教育与科普教育)等建筑学的诸多领域,皆有杰出的乃至开创性的贡献,且影响深远。本专辑一方面希望较全面地回顾梁先生在上述领域的成就,尤其试图呈现一些此前未被重视的方面以及未曾正式发表的新材料;另一方面也着重吸收了当代学者对以梁先生为代表的中国营造学社先贤的学术进行传承与发展的新成果。

专辑刊载的第一篇文章是梁先生的珍贵佚文——《说建筑品格精神之所在》。该文曾发表于1943 年6 月《社会教育季刊》第2 期,未被收入《梁思成全集》。此文是梁先生第一篇向社会大众阐释建筑学内涵的带有科普色彩的文章,也是其建筑美学思想的较全面体现。文章写于抗战时期的四川李庄,与梁先生的巨著《中国建筑史》属同一时期,故而极富纪念意义。在此要特别感谢赖德霖教授向我们提供该文,并专门写了《梁思成佚文〈说建筑品格精神之所在〉介绍》一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梁先生文章的写作背景、契机、目的等方面内容,同时对该文进行了简要评论分析。

梁先生的中国建筑史研究广为人知,但他对近代建筑研究的开创性贡献却鲜被提及。傅熹年院士撰写的《忆梁思成先生与北京近代建筑研究》提供了此方面的珍贵史料:傅院士于1957 年直接参与了梁先生领导的北京近代建筑研究小组,文中回忆了当时梁先生主持该项研究的不少细节,并且附上梁先生调查北京近代建筑之唯一留影,具有重要的史学史价值。

吴庆洲教授的《缅怀引我入门建筑史的梁思成、龙庆忠先生》一文回顾了梁思成、龙庆忠二位先生引领作者进入建筑史学术研究之门的历程,既是一篇充满真挚情感和细节(比如回忆作者年轻时为了研读梁先生的《中国建筑史》而抄录其全文)的纪念文章,也是关于梁、龙二位学者的重要文献史料,同时体现了学术传承的清晰脉络。

陈薇教授以梁先生发表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的一系列古建筑调查论文为研究对象,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梁思成先生发表的调研论文有感》一文对论文中体现出的对中国建筑史研究体系的构建,对Order、标准化、中国古典建筑的“文法”之关注以及对新建筑的参考意义等进行了总结。文中还提出梁先生的调查报告“首开民居考察”,这一观点意义重大,与过去一些学者及建筑师毫无根据地批评梁先生不重视民居研究的看法形成鲜明对比,对中国建筑史学史以及梁思成学术思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王贵祥教授的《梁思成与〈营造法式注释〉——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120 周年》则着眼于梁先生投入大半生心血的重要研究领域即《营造法式》研究。该文全面回顾了梁先生及其同仁、助手们对北宋《营造法式》进行研究与注释的艰辛曲折的学术历程,清晰呈现了以梁先生为代表的先贤们对《营造法式》从“如读天书”到最终得以较全面释读的学术史,并且分析解读了《营造法式注释》这部巨著对《营造法式》研究的一系列重大学术突破。本文同时也是作者主持的重大课题“《营造法式》研究与注疏”的成果之一,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

林佳博士与王其亨教授合著的《〈曲阜孔庙之建筑及其修葺计划〉与中国的建筑遗产修缮》是对梁先生《曲阜孔庙之建筑及其修葺计划》所体现的文物建筑保护与修缮思想的颇为全面的学术史梳理。该文对“孔庙计划”的时代背景,尤其是其作为国家工程的重大意义予以较深入阐释,乃前人所未太关注的层面。论文重点揭示了“孔庙计划”作为中国文物建筑保护与修缮的“划时代的教科书”“最严正的典范”之重大意义,对更好地认识与理解梁先生的文物保护思想及其对该学科的历史贡献具有重要价值。

应县木塔自1933 年梁思成、莫宗江二位先生考察测绘以来,一直是中国建筑史学者长期关注的对象。20 世纪90 年代初,王贵祥教授主持的应县木塔现状测绘,是在当时的测绘设备条件下完成的最接近木塔真实状态的一套测图。其中的许多基础数据,至今仍被诸多学者引用与参考。本期刊登了两篇关于木塔的新研究成果,二者皆是从测绘数据出发对木塔比例、尺度与设计方法的探究。刘畅及其团队的《应县木塔平面丈尺假说:从1933 年的旧照谈起》从中国营造学社老照片出发,通过研读、统计、比较王贵祥教授主持的原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及之后柴泽俊所长主持的山西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的木塔实测数据,对木塔各层平面丈尺、侧脚及整体设计规律展开分析,提出一套不同于现有研究成果的新假说,而提出假说的关键“钥匙”是发现木塔三层平坐草栿与铺作不对位所暗示的“复杂”尺度设计以及五层设计的特殊性。笔者团队的《天地圆方 塔像合一——应县木塔室内空间与塑像群构图比例探析》一文则通过对应县木塔的建筑与各层塑像(包括首层壁画)进行实测,结合对测绘图的几何作图与数据分析,发现并指出应县木塔各层的室内空间与塑像群皆有着极其清晰的构图比例;而首层大佛的尺度尤为重要——它既是其余各层佛像的模度,也是木塔建筑的基本模度之一,体现了“度像构塔”的设计手法。文章同时揭示了木塔室内空间与塑像群所采用的一系列经典构图比例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郭勉、沈旸的《中国建筑史研究中有关“类型”问题早期探索的三个线索与三重维度(20 世纪40—60 年代)》选取了中国建筑史写作中“如何分类”这一颇具新意的视角,分别以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刘致平的《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刘敦桢的《中国古代建筑史》教学稿及课程说明,以及建筑史学界集体编纂之《中国古代建筑史》为例,归纳出三种类型方案及其背后所显示的研究的三个维度。希望此文能引起学界对已有各类中国建筑史专著展开更广泛、深入的理论研讨。

本期有两篇文章聚焦于中国营造学社抗战时期在西南地区的学术活动。钱毅的《梁思成与林徽因抗战期间在昆明的建筑活动》涉及较少受到关注的梁、林于抗战时期在昆明的建筑设计工作,着重探讨了二人设计的云南大学“映秋院”“泽清堂”以及龙泉镇自宅。作者认为以上建筑的设计与学社对西南地区民居的考察密切相关,而梁、林以及营造学社抗战时期对民居建筑价值的挖掘影响了日后中国建筑界对民居更为深入的研究,亦是颇为中肯的见解——正可与陈薇教授之文相互参看。李若水的《从李庄到白沙——中国营造学社与墓葬建筑研究》同样选择了一个前人未给予足够重视、但意义颇为重大的视角,即营造学社的中国建筑史研究对考古学界的影响以及建筑史与考古学之间的交互作用。文章指出营造学社在抗战期间(包括之后)与考古学界的密切互动,不仅为建筑史研究收集了珍贵资料,促进了建筑史研究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考古学界对古代墓葬中建筑元素之研究范式的建立。

在本期新推出的“中国近现代建筑新史料”专栏中,刊登了梁思成于1964 年1 月27 日致万里的信件手稿,梁先生于信中建议在颐和园新建一座“十三曲桥”,以解决颐和园游人入园的拥挤问题,这是解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问题的一个颇具启示意义的“未完成作品”。此外,王睿智的《梁思成先生20 世纪50—60 年代清华大学建筑系教学活动史料图说》一文提供了关于梁先生在清华建筑系教学的新资料:其中梁先生编写的《建筑概论讲义》的发现尤为重要,体现了他对建筑学基础教育的重视;文章的另一部分是梁先生与学生之间教学、交流的史料,尤其宝贵的是高冀生、黄汇二位前辈对梁先生教学特色与细节的回忆——结合本期傅熹年先生文章中对梁先生与学生相处的生动细节的回忆,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梁先生作为“师者”的真实面貌。

结合纪念主题,本期“古建筑测绘”专栏的内容包括:梁先生围绕古建筑调查测绘的专题演讲稿,以及梁先生古建筑研究生涯早期的珍贵测稿、速写(16 幅),这些资料绝大多数为首次公开发表。特别感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林贤光先生为发现与保存梁先生这批测稿与速写所作的回忆文章《关于梁思成先生手稿“北平杂稿速写笔记”的一些情况》。此外,我们特地从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收藏的约两万张营造学社老照片中,精选出59 张梁先生及营造学社同仁进行古建筑测绘的工作照(其中一些从未发表过)以飨读者,期望大家能够通过先贤们“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古建筑田野考察的身影,更直观地感受到他们上下而求索的治学精神。


目录

3 刊首语 本期执行主编 王 南

5 说建筑品格精神之所在 梁思成

9 梁思成佚文《说建筑品格精神之所在》介绍 赖德霖

13 忆梁思成先生与北京近代建筑研究 傅熹年

15 缅怀引我入门建筑史的梁思成、龙庆忠先生 吴庆洲

27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梁思成先生发表的调研论文有感 陈 薇

31 梁思成与《营造法式注释》

——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120 周年 王贵祥

46《曲阜孔庙之建筑及其修葺计划》

与中国建筑遗产修缮事业 林 佳 王其亨

56 应县木塔平面丈尺假说:从1933 年的旧照谈起

李泽辉 赵寿堂 李沁园 李大卫 徐 扬 陈 彤 刘 畅

71 天地圆方 塔像合一 ——应县木塔室内空间与塑像群

构图比例探析 王 南 王卓男 郑虹玉

95 中国建筑史研究中有关“类型”问题早期探索的三个线索与三重维度

(20 世纪40—60 年代) 郭 勉 沈 旸

104 梁思成与林徽因抗战期间在昆明的建筑活动 钱 毅

117 从李庄到白沙——中国营造学社与墓葬建筑研究 李若水

中国近现代建筑新史料

126 致万里信:建议在颐和园加建新桥 梁思成

128 梁思成先生20 世纪50—60 年代清华大学

建筑系教学活动史料图说 王睿智

古建筑测绘

134 编者按

135 中国建筑调查研究的技术

—— 一九五〇年四月十九日专题演讲(讲稿节选) 梁思成

137 梁思成沈阳北陵、平郊建筑测稿及铅笔写生画 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

155 关于梁思成先生手稿“北平杂稿速写笔记”的一些情况 林贤光

156 梁思成及营造学社同仁古建筑测绘工作照 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


短评

非常喜欢的专业期刊,内容丰富。

2021-07-26 22: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