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妈妈会“偷懒”,孩子更优秀

妈妈会“偷懒”,孩子更优秀

书籍作者:卢骏逸 ISBN:9787505748712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3034
创建日期:2021-02-14 发布日期:2021-02-14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内容简介

饭点不吃饭,洗澡不洗头,该不该吃、该不该洗?

见到玩具走不动路,随他去哭还是妥协买单?

拿起手机、平板就放不下,“电子产品儿童”就要养成了?

别慌!

大多时候,我们不是做错了,而是把重点放错了。针对现代教育图景,本书通过7个主题,展现了不同情境中每个人的角色与担忧,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的教养孩子的思维方式,激发我们去思考、去寻找对孩子、对自己都更好的可能。

管是为了不管,教是为了不教。只有开启孩子的自主性,才能在教养过程中同时拥抱成功和亲密的亲子关系。

告别教养焦虑,做淡定从容的父母


作者简介

卢骏逸

自2008年起,在光合人文教育工作室从事社会、科学、历史等方面的教育,现于方格子VOCUS网站经营“教育现场的生存游戏:好孩子权力故事”专栏,致力于儿童、亲子关系教育


编辑推荐

◎【十年教育现场经验,九年为人父母的思路分享】

重现现实场景,为家长提供另一种思路,创建良性互动的亲子关系。以事实说话,用自身职业优势和养育孩子的经历,解答父母的各种教养疑惑。

◎【将主动权交还给孩子】

别急着教孩子什么,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学会选择。如果我们期待孩子成长为独立自主、能为自己负责的(大)人,怎么能不让孩子练习着自己做决定并承担后果呢?我们是否可以相信孩子自己就拥有学习的欲望与能力,我们能否在他们选择后,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陪伴者?

◎【绕过焦虑,试着跟孩子更亲密】

确实很遗憾,在各种人的脆弱与无能袭来之际,照顾者除了先照顾自己之外,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不用逼着自己面面俱到,幸运的是,孩子爱的并不是完美的父母,而是“他的父母”,即使你不完美,孩子仍然无条件地爱你,就像你也愿意无条件爱他一样。


前言

我在儿童教育领域“打滚”的时间,说来也有十年了。这十年来,教育领域流行过各式各样的风气。“反体罚”的风吹过;“翻转”的风吹过;“批判思考”的风吹过。各式各样的价值观,在这片平静的水面上试着掀起一些涟漪。

我和骏逸是老同事,也是老朋友了。记得有一次我在夜车上问他,我们的实践会留下些什么吗?在各种教育风潮中,我们的呼喊微弱得如同呢喃一般,我们的口号是:合作式教育。看着骏逸的手稿,我心里闪过一个念头:我们终于要留下些东西了

然而,说是“留下”也不对,因为这样的教育模式拒绝留下任何具体的实践守则,它留下的是一种思考模式,是面对人的态度。这样说似乎有些抽象,但在这篇短短的序里,我决定让事情变得更抽象一些。

个别主义与普遍主义

在伦理学中,对于道德研究,有两种不同的方向。一种被称为普遍主义(generalism),另一种被称为个别主义(particularism)。普遍主义者相信,社会中存在一些普遍的道德规范,可以让我们判断是非对错,且对任何人、在任何情境中都适用。比如说,“不可以杀人”“不可以说谎”“不可以偷东西”,不管是谁,在什么状况下,这些规则都是铁律,不可违反。假如你违反了这些规则,偷了东西,你就是错的,无论什么理由,都不能将偷东西这一行为合理化,就像你不能把黑说成白,白说成黑一样。

这应该合乎多数人对于道德的想象,然而个别主义者们却不这么认为。

个别主义者反对这种不考虑具体情况的道德规范。对他们来说,是非对错总要看看是“谁”在“什么状况”下“做了什么”,才能决定。举个例子,如果你被绑匪绑架了,被关在一个小房间里当人质,唯有偷到绑匪口袋里的钥匙才能救自己一命。这个时候,你是否应该严格遵守“不可以偷东西”这一规则呢?

在不同的状况、不同的人生境遇中,看似相同的行为,可能有不同的意义。这样的思考方式,不仅能让我们的认识更加丰富,还能在教育领域激起不同的思维火花。骏逸的这本书,我读起来,就是在提倡这种“教育的个别主义”。

教育的个别主义者是一群“讨厌鬼”,因为他们很少给出具体的答案(如果给了,通常也仅仅是为了给对方信心)。当你问他到底支不支持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他不会说“支持”,也不会说“不支持”,而会开始讨论使用电子产品这件事对孩子的意义。在电子产品的使用中,孩子能获得什么经验?看着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大人能获得什么经验?向内,他们追问经验与情绪;向外,他们追问环境: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会沉迷于电子产品,在什么时候则会选择离开电子产品?爸妈的工作与情绪,是否会影响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状况?事情被复杂化,也被具体化,每个行动者的面貌都变得更加清晰,那时候我们才可以去问:对故事里的每个人来说,使用或不使用电子产品究竟意味着什么?

犯懒人本主义

教育的普遍主义,就比如骏逸提到的各种教养书一样,不断地在要求大家“做些什么”或“不准做什么”。这一条一条的要求,最后都变成责任,压在家长,尤其是妈妈的身上。骏逸用七个不同的主题,呈现了这幅现代教育图景,刻画了里面每个人的角色与担忧。如果,把严格的规则拿掉,我们每个人是否都能够轻松一点、懒一点?是否更有可能看见彼此、疼惜彼此?规则的背后,是一个个“个别”的人,有着各自的人生与盼望、坚强与脆弱。

抽象的规则或价值,没办法带我们回到具体的人身上,然而,犯懒却可以。

我想,这就是这本书希望做到的事吧:为那些被责任逼得紧绷的关系争取一些松弛的空间、犯懒的空间,让彼此有机会相惜、相爱


目录

PART 1 真心不骗

今天只是个特例——认识孩子的心情 003

为你好还是为我好——坦率地强迫,好过虚假地沟通 008

孩子要怎样我就让他怎样吗——提供选择,还是间接控制 016

日记:阿果不听话 023

PART 2 别说孩子不懂事,你真的懂孩子吗

情绪勒索魔法师 027

打人的孩子怎么了 033

“输不起”的孩子 043

日记:暴力阿果 052

PART 3 我们家的财商课

协助孩子思考价格与资产的关系 059

日记:想买就买的阿果 072

PART 4 “电子产品儿童”是如何养成的

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怎么办 077

日记:网络大骗局 085

PART 5 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是什么 091

活生生的学习者 109

日记:训练不等于学习 119

PART 6 孩子间的“权力”与社交

失败的支配 125

“女王”候补生 130

节制的权力者 136

日记:“国王”阿果 143

PART 7 “神对手”与“猪队友”——孩子、妈妈和爸爸

妈妈头上的紧箍咒 151

为什么爸爸总是被嫌弃成“猪队友” 156

后记:放下吧,去吃个蛋糕 169


短评

看完了,很好的一本书,页面的设计很用心,自己陪孩子的时间太少了,孩子8岁了,和我不亲,最让我遗憾的确实是亲子关系这块。

2020-05-07 13:12:35

一本很温暖的书。如果你也是一个陪着孩子长大的大人,如果你能够放下“指导孩子”的焦虑,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推敲他的困境,也许你会看到一座通往他内心的桥,只要你走过去,和他一起想办法,你们就能知道该怎么好好长大。

2020-05-07 13:25:19

其实孩子们是有自己的鉴别能力,他们不傻,只是家长给孩子们的选择太少了。如果你愿意带孩子出去玩耍,一起去游乐园、散步、踢足球、搭积木,你会发现孩子很愿意丢开手机和你一起玩。

2020-04-28 15:47:32

一本很朴实的书,没有豪言壮语,却感到了深深的理解,作者“不管教”的背后,其实是有方法的管教。爱孩子谁都会做,但有智慧的爱才更有意义

2020-04-27 21:02:48

在情绪管理上,别说孩子不懂事,你真的懂孩子吗?不管问题是简单还是复杂,站在孩子的角度多走一步,或许一切都不同。

2020-04-27 20:59:41

如果愿意把教很多的力气省下来一点点,用在爱孩子身上,最后长出来的孩子,就是一个值得我们无条件去爱的人,而孩子也会无条件地爱我们,唯有被好好爱过的孩子,才有能力好好爱别人。

2020-04-27 17:54:17

跟着推荐过来买的,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作者写得真好。

2020-04-27 17:45:18

这本书讲的是作者喝自己的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以事实说话,语言诙谐幽默,作者用自身养育孩子的经历,解答了父母的各种教养疑惑,挺好的,很多地方看得我笑死了。

2020-04-28 15:01:20

看了一点,写得很好,确实,如果我们期待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能为自己负责的大人,怎么能不让孩子自己练习做决定,并承担做出决定的后果呢?

2020-04-27 17:48:00

看了一点,写得很好,确实,如果我们期待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能为自己负责的大人,怎么能不让孩子自己练习做决定,并承担做出决定的后果呢?

2020-04-27 17:32:12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