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作者:[美] 劳伦斯·赖特 | ISBN:9787532766376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连载状态:全集 |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 下载次数:8650 |
创建日期:2021-02-14 | 发布日期:2021-02-14 |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
1996年3月,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谢尔曼驱车前往亚力克站报到。
亚力克站是中央情报局的“虚拟”情报站,在组织结构图上,这个站点被标为“恐怖分子资金链”,隶属于中情局反恐中心。实际上,它的工作就是追踪一个人的活动——奥萨玛·本-拉登。
亚力克情报站已经搜集了35卷有关本·拉登的资料,这35份卷宗描绘了一个以救世者自居的亿万富翁。他出身的家族规模庞大且极具影响力,与沙特王国的统治者关系密切。他自己也因为在阿富汗发动反对苏联入侵的“圣战”而名声大噪。
1996年8月,本-拉登在阿富汗的一个山洞里向美国宣战。之后的时间里,谢尔曼独自一人继续对他进行调查。谢尔曼绘出了基地组织的网络分布图,他发现组织的很多同伙都和美国有关,他断定这是一个以摧毁美国为宗旨的国际恐怖组织。可是,当谢尔曼想与上级讨论此事时,上头却连个电话都不回。
无人理睬的谢尔曼,只能独自思索那些日后每个人都会去想的问题:这个组织从何而来?它为什么单单选择攻击美国?怎样才能阻止它?
他就像是一个观察着载玻片的实验室技术员,那上面是一种前所未见的病毒。在显微镜下,基地组织的致命特性开始显露出来。这个组织很小(当时只有93名成员),但它是更大规模的激进运动的一部分;这种运动遍及伊斯兰世界,尤其是阿拉伯国家。
甚为可怕的一点是,几乎没有人重视它。它太怪异、太原始,也太遥远。然而,基地组织绝非只是来自7世纪阿拉伯的古董,它已经学会了如何利用现代工具和现代思维。这并不奇怪,因为基地组织的故事,其实是不久前从美国开始的。
劳伦斯·赖特(Lawrence Wright),毕业于杜兰大学,曾在埃及开罗的美国大学执教两年。他是《纽约客》杂志的正式撰稿人,也是纽约大学法学院法律与安全中心的会员。著有5部非虚构作品——《城市孩子,乡村夏天》、《在新世界》、《圣人与罪人》、《回忆撒旦》,《双胞胎》;还写有小说《上帝的宠儿》,并与人合著了电影《全面围攻》的剧本。他与妻子长年居住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2007年,他因《末日巨塔》一书获普利策奖。
序幕
第一章 殉教者
第二章 体育俱乐部
第三章 创始人
第四章 变化
第五章 奇迹
第六章 基地
第七章 英雄归来
第八章 天国
第九章 硅谷
第十章 失乐园
第十一章 黑暗王子
第十二章 间谍男孩
第十三章 希吉拉
第十四章 行动起来
第十五章 面包就白水
第十六章 “这下开始了”
第十七章 新千年
第十八章 轰隆
第十九章 盛大的婚礼
第二十章 启示
主要人物
参考文献
作者采访
致谢以及消息来源的说明
图片出处
伊斯兰全球圣战运动的前世今生,把库特卜、扎瓦希里、本拉登这三个核心人物还原到他们各自的生活和处境之中,举重若轻的背后是作者几百种书面资料来源和几千次采访交叉比对。最可贵的是在9.11后美国民众恐穆斯林的情绪下,作者敢以如此中立的态度书写圣战史,放在今日被怎么骂都不奇怪。可悲可叹。
2017-09-18
新闻纪实写作标杆。一,资料翔实,前后采访七百余人,除美国FBI与CIA之外,作者在非洲中东阿富汗实地走访五年,光当地翻译前后找了十来个。二,作者很沉得住气,虽然作品叙述中心始终聚焦于奥萨马本拉登,又不仅止着眼于本拉登。作者扫荡一般地搜罗整理二十世纪以来每一件重要的中东及阿富汗地区的政治事件,以及这些事件与极端宗教文化在本拉登身上的回荡影响。对这些地缘政治冲突的历史愈熟悉,越能感受到作者写作手法的震...
2017-11-28
10年前的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对“911”事件如何产生的分析来到位,采访极扎实。其中,约翰·奥尼尔的人物描述令人心碎。如果不是官僚机构间的倾轧,悲剧本能避免……
2016-01-28
书是好书,但这本就是09年出版的《巨塔杀机》,上译改了个名又买了一遍。
2017-01-19
大多极端宗教分子诞生于贫穷、绝望和梦想。某种意义上来说,911是恐怖分子和美国政府官僚部门联手制造的。一个个起初丝毫不起眼的细节连缀起来,指向那个命定的结局。
2015-07-14
任何看完《巨塔杀机》的人都会佩服作者的写作勇气和能量,在这本书里作者事无巨细地追溯了伊斯兰激进势力的发生与演化,同时也梳理了美国过去十多年来各种安全事务的重大失误和弱点,两条线索独立分明而又互相缠绕,尤其是进入1995年后,可以看出机会是如何一步步被两方抓住与...
2009-02-18 11:37:35
有些事件的爆发就像宇宙诞生的那一次大爆炸一样——忽然之间,世界从此不再是原来那个样子。正因为这种鲜明的分水岭意义,世人在震惊之余,也常常抱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通过追根溯源来解释它们因何爆发。珍珠港事变、肯尼迪总统被暗杀、9/11事件都曾激发起人们对真相的极大渴...
2009-01-31 17:56:41
当9.11发生的时候,我还在大学校园,那是一个晚上,突然听到周围人议论。于是,我们拔下电话线连在电脑上,拨号上网,在门户网站上了解这起让我目瞪口呆,又匪夷所思的事件。这起事件,当时让我惊诧的有两点: 1.客机撞大楼,还是地标建筑,甚至还去撞了一把五角大楼,最终造成...
2017-09-03 21:15:42
劳伦斯赖特用了全书接近四分之三的篇幅来描写基地组织的前世以及它如何成为9.11之前的那个样子。冷峻坦然的笔法赏心悦目,使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但在结局已知的情况下,赖特还是不自觉地补了几笔诸如“他们将会在……如何如何”的句子,给人感觉是作者忍不住要自己破功。而...
2009-03-19 19:55:17
罗豫/文 如果说“报告文学”这种文体的存在真的有其正当性,那么《巨塔杀机》不啻为该领域的一个范本。重要的关节,作者劳伦斯·赖特都以新闻事实和采访资料为基础;细节上,他又用几乎不动声色的、相当克制的文学想象来丰满人物形象。赖特尤其注意不去迎合读者的先入之见。...
2009-02-02 18:25:38
我一直喜欢看一些关于内幕的东西,而911则始终是我浓厚的兴趣点,我记得曾经在我中学的时候就买过911调查报告的书,A4开本的上下册,至今还躺在家里的书柜上,只看了一点点后来也就没时间和精力继续读下去了。 这本《巨塔杀机》是我一直以来的阅读兴趣所在,关注了很久终于买...
2011-04-03 18:42:29
本文同发于『正谈All Things Political』www.zhengtan.me 好莱坞拍过许多特工电影,这些电影的套路也大致相同,不外乎有特立独行的特工、开明的上司以及狡猾的对手,最终特工在上司的全力支持下过五关斩六将,击败对手,声张正义。现实往往比电影更精彩复杂,也远比电影更加残...
2012-02-12 22:58:39
这本书的篇幅很大一部分着墨于本拉登和基地组织的身世。发家史和对美圣战的筹划,以及美国有关部门的侦察应对。
2010-03-09 13:49:05
1.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曾经有过一个共同的先知。 2.恐怖组织的起源是伊斯兰兄弟会,目的是推翻埃及政府。 3.沙特王国的起源,由一个小渔村成为富得流油的国家,仅仅因为石油的发现,第一代的开采还是由美国人帮助的。一切繁华与衰败,文明与堕落的根源也是钱。 4.伊斯兰世...
2010-01-25 16:26:15
刘放:《巨塔杀机》最近在中国大陆出版了简体中文版,您想对中国的读者说些什么吗? 劳伦斯•赖特:狂热分子始终活跃在我们的周围,只不过他们采用了形式迥异的巧妙伪装。20世纪的上半叶是纷繁的政治辩论,而上世纪末到新世纪初始,更多的焦点集中在宗教信仰的问题上,不再是...
2009-03-26 17: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