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人间值得

人间值得

书籍作者:玛莎·M.莱恩汉 ISBN:9787111727194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7842
创建日期:2024-05-03 发布日期:2024-05-03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内容简介
多年来,辩证行为治疗挽救了无数与抑郁症和自杀念头做斗争的人的生命,但玛莎·莱恩汉从未透露过,她的开创性工作是受到她年轻时绝望挣扎的启发。
在这本意义非凡且鼓舞人心的书中,玛莎讲述了她的生命之旅:如何从一个饱受失控情绪困扰的女孩,一步步成长蜕变为一位享誉国际的心理学家,从而开创了辩证行为疗法,在心理学这一之前由男性主导的领域大放异彩。
每个人都会从玛莎的人生故事中有所启迪,获得激励!
原生家庭的认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获得来自父母足够的认可,一旦形成“创伤性缺乏认可”的情况,孩子的一生都会活在早年阴影之中,玛莎的经历会为为人父母者生动而深刻的启发!
女性:女性不是必须迎合或符合社会的期待,而是要活出自己的风采,创造自己的人生,玛莎在成长过程中总是不符合家庭和社会对女性的期待,但她态度鲜明,敢于为女性权益发声,即便有所舍弃也在所不惜。
人生使命:玛莎在精神病院住院期间就明确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我要帮助自己从“地狱”中逃脱——只要我做到了,我就要开辟一条道路,帮助他人也成功“越狱”。这份誓言支撑了她大半生,我们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活出自己!
玛莎在书中也展示了辩证行为治疗的原则是如何真正发挥作用的,以及你该如何利用她开创的生活技能和技巧,将痛苦的生活转变为值得过的生活。
作者简介

Marsha M. Linehan, PhD, ABPP, is the developer of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and a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adjunct professor of psychiatry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and director of the Behavioral Research and Therapy Clin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Her primary research interest i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evidence-based treatments for populations with high suicide risk and multiple severe mental disorders. Dr. Linehan’s contributions to suicide research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research have been recognized with numerous awards, including the Gold Medal Award for Life Achieveme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y from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ward from the National Alliance on Mental Illness, the Career/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from the Association for 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Therapies, and the Grawemeyer Award for Psychology. In 2018, Dr. Linehan was featured in a special issue of Time magazine, “Great Scientists: The Geniuses and Visionaries Who Transformed Our World.”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抑郁症、焦虑症、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及家人;心理咨询师
◎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女性心理学家、辩证行为疗法创始人玛莎·莱恩汉的自传故事。
◎如何从一个饱受失控情绪困扰的少女,一步步成长蜕变为享誉国际的心理学家。
◎这是一个关于信念、坚持和勇气的故事,是正在经受心理健康挑战的人的希望之书。
◎每个人都会从玛莎的人生故事中有所启迪,获得激励!
◎玛莎因在自杀研究和临床心理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奖无数。
◎2018年,玛莎被《时代》杂志列入100位影响世界的科学家,与霍金、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等人一起名列其中,整个名单中仅有的另外两位心理学家是弗洛伊德和冯特。
前言
推荐序一
玛莎·M.莱恩汉亲自治疗过上百位治疗难度极大的患者,但她迄今为止遇到的最棘手的却是她的第一位患者。那是一个本就麻烦缠身的少女,而且经常给身边人惹麻烦。她在精神病院住了两年多,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独自在禁闭室度过的。当时,她的生活已经沦落到反复自伤的境地,她会不断地烧伤或割伤自己、猛烈撞击头部并企图自杀。只要是当时能用的药物,医生都会安排她单独服用或是联合用药,而且通常都是按照最高剂量服用。同时,她也接受过多次电击治疗,但这一切对她来说都无济于事,心理治疗也爱莫能助,因为这个女孩总是非常愤怒,她根本不信任他人。住院记录显示,医务人员几乎都曾因为她而陷入深深的无助、绝望、沮丧和愤怒的情绪。院方形容这个女孩是他们见过的最不可救药的患者,并且草率地让她在尚未治愈的情况下出院了。
但是,事态的发展最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个混乱的小女孩逐渐成长为一位非常成功的女性,她成了一名心理治疗师和心理疗法的研究者,而且还开创了一种卓有成效的行为治疗,造福了全世界数十万人。是的,她就是玛莎·M.莱恩汉。玛莎开创了一条帮助自己从“地狱”中脱身的道路,进而又引领他人纷纷“越狱”。她开创的方法能够成功帮助她自己控制自我破坏和激惹他人的行为,而且这种方法还具备简单易学和便于推广的优势。
我们当中只有极少数人了解玛莎的往事,直到她数年前在《纽约时报》的封面文章中向世人坦承自己的过去。她“公开”这一切需要极大的勇气,毕竟,她分享的是那些最痛苦和私密的时刻,是那些每个人都自然想要忘却和隐藏的瞬间。我原本就对玛莎十分敬重,在听闻了她的故事之后,我对她更是尊崇有加。玛莎行事从不畏首畏尾,她那些敢于冒险的行动不仅解救了她自己,而且更重要的是,她为所有遭受类似苦难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捎去了关于解脱的讯息。人生永存希望—之前那些“无望治愈”的患者如今经过常规治疗就有可能痊愈。玛莎本人亲身经历过这一切,她绝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亲自证明了自己开创的这条道路前途光明。她的事迹必将激励精神疾病患者和治疗师永不言弃,即便是在那些看似希望渺茫和只能放弃的情况下,我们亦当永不言弃。
玛莎开创的疗法是辩证行为治疗(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DBT是针对高自杀倾向和实施自我破坏行为人群的最佳疗法,这些人通常被诊断为“边缘型人格障碍”(这个术语很糟糕,但我们似乎沿用至今)。这些人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也给他们身边的亲朋好友和治疗师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该人群自杀成功和企图自杀的发生率是最高的。而且,由于他们的行为表现十分复杂、难以预测,有时还会出现情绪攻击和身体暴力等行为,所以他们经常会令治疗师深陷困境。
在玛莎开发DBT之前,治疗师们一般会选择放弃那些难以取得成效的治疗,而患者的结局通常是被送进医院或死亡。毕竟我们之前很难真正找到那位隐藏在恐怖巨龙身形下饱受摧残的少女。如今,这种情况已然改变,在过去20年间,世界范围内约有一万名治疗师接受DBT培训,他们为成千上万名极为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带来了情绪上的解脱。2011年,《时代》杂志的编辑将DBT评为当代100个最重要的新科学理念之一。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心理健康领域只出现过两位真正具有影响力的临床创新心理学家:一位是阿伦·特姆金·贝克(Aaron Temkin Beck),他在20世纪60年代开创了认知疗法;另一位就是玛莎,她在心理学这一之前由男性主导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不仅证明了她在智识层面的创造力,也彰显了她排除万难的坚定决心。
玛莎一路走来遇到的艰难险阻可谓不胜枚举。我第一次见到玛莎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当时是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评审委员会的成员,该委员会有权决定针对哪些心理治疗研究项目提供资助。有关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研究项目在当时很难获得资助,因为这类研究存在很多潜在的致命缺陷,为批评者提供了充分的反对理由。玛莎最先开始申请的项目就曾遭到拒绝,但她坚持自己的立场,不断提交越来越完善的申请报告,她甚至最终说服了最激烈的反对者。
许多人都能想出好点子,但他们不能将其付诸实践,而玛莎就具备那种“让梦想照进现实”的感召力、精力、决心和组织能力。
在世界各地流传的神话故事中,英雄们必须首先沉潜于传说中的“恐怖地狱”,在那里遭逢并攻克一系列史诗般的挑战,然后才能继续披荆斩棘于英雄之旅。待大获全胜之时,她们就将怀揣一些关于生活的独特而新鲜的秘密荣归故里。玛莎也曾突然陷入一场充满巨大挑战的自我发现之旅,那时的她没有来自家人的支持,如今她带着珍贵的洞见重返家园,想要帮助世人将悲惨的生活转变为值得过的生活。
感谢你玛莎,感谢你是你,感谢你勇敢地分享你的故事,也感谢你向我们传授你从苦难、探寻和爱中收获的智慧。

艾伦·弗朗西斯博士
杜克大学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荣誉退休教授


推荐序二
第一次听玛莎·M.莱恩汉的讲座是2010年9月,中德班的巴贝特·
伦内贝格(Babette Renneberg)老师在讲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时,给我们放了玛莎介绍辩证行为治疗(DBT)的录像。视频中的玛莎简洁干练又不失关怀,她所达成的理性与精神性(spirituality)的智慧平衡深深地吸引了我,从此我便与DBT结缘。我在后来讲课的时候多次提到过那个录像,玛莎PPT的第一页就是我们中国的太极图,她甚至把太极图做成一个转动的动图放到后面每一页PPT的右上角,对于这个画面,我一直记忆犹新。每次讲到这里,我就会说,这就是玛莎根据东方思想理解的辩证。伦内贝格老师后来把那张光盘留给了我,至今还存放在我的柜子里。
2015年,我到费城的贝克认知行为治疗研究所学习,我想去西雅图拜访玛莎,给她发了几次邮件都没有收到回复。有人告诉我,她身体不好,你估计见不到她。
2016年,我回国担任中德班的中方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再次听到简·格拉森纳普(Jan Glasenapp)老师给大家讲DBT,又一次深深吸引了我。在现任中德班中方主席张宁教授的推动下,我牵头了中德班的DBT项目,终于在2018年的最后几天,举办了中国首届中德班DBT培训。在此前后,四川的黄国平院长、北京的方新主任、上海的陈珏主任,也先后在国内开展了DBT培训。但其实DBT的引入,在认知行为治疗(CBT)第三浪潮的几个代表里,是比较晚的。
2019年,是迄今中国DBT发展最重要的一年,我们做了几件大事。5月,我牵头了以首届DBT中德班优秀学员为主的15家精神卫生团队,开启了全国首个多中心大型DBT干预研究。7月,在德国第九届世界认知行为治疗大会结束后,我们去曼海姆精神卫生中心拜访了现任世界DBT学会主席马丁·博胡斯(Martin Bohus)教授,参观了他的DBT中心,了解了DBT在全球范围内的新近发展,并与他建立了后续联系。11月,我们在第六届中国认知行为治疗大会上,成立了全国DBT学组,我担任组长,方新主任、陈珏主任、黄国平院长担任副组长,我们这个学组是国际DBT中心认可的在中国的分支。
至此,我们将具有传奇人生、永不言弃的玛莎一生的卓越贡献—DBT正式引入国内,以安抚那些情绪调节困难的国人的情绪,和他们一起理解、认可和改变冲动、危险的行为,学习如何善待自己,重建一种值得过的生活。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每每读到玛莎的挣扎与执着,我常会联想到每天涌入我们门诊和病房的大量患者等待被疗愈时的状态;每每读到DBT的智慧,也会欣慰于我们推动了DBT在中国的发展,在帮助这些患者上做出的努力。
可惜我一直没能见到玛莎本人,只能从照片和录像里感受她的智慧与坚毅、倔强与执着。太极图的画面让我印象深刻,每次提到,我都会说,西方现代的心理学家已经开始从东方的传统文化里汲取思想,DBT里不仅有道家的平衡,还有儒家的中庸和释家的正念等多种理念,我们中华儿女更应潜心挖掘自己的文化瑰宝,从传统文化和哲学里提炼出东方文化的心理学精髓,滋养人间。

王纯  
2023年4月于南京  


译者序
本书的翻译出版历经四载春秋,其间诸般况味一言难尽,如果就用一个词形容,那会是:万分值得。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培训师,我的系统受训背景是在接纳承诺疗法(ACT)和正念领域,刚接触这本书时,我并没有DBT的学习背景,本以为这是短板,但在学习过程中我才逐渐体会到这种“无知”的天然优势,使得我更能从普通人的视角投入玛莎·M.莱恩汉的传奇人生,陪伴她从青少年时代突然被关进精神病院饱受折磨的苍凉苦痛,行至她成年后百般挣扎进取并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的骄傲自证,直到她求索于漫漫长路并汲取东西方的心灵智慧,最终通过开创DBT成功兑现了她毕生的誓言:我要帮助自己从“地狱”中逃脱—只要我做到了,我就要开辟一条道路,帮助他人也成功“越狱”!
据说,孔雀会吃一种有毒的植物,利用其中的毒素增进羽毛的光鲜亮丽。玛莎就得益于她自身重重苦难的锻造,从中淬炼出非凡的智慧以奉献世人,而我则有幸每每全然忘我地沉浸于她的心灵世界,与她同悲喜、共命运,时而欢欣鼓舞,时而潸然泪下,颇有“不疯魔不成活”之感,这是我在翻译以往七八本心理学著作时从未有过的深刻体验。玛莎原来的文字真切朴实、横冲直撞、不加修饰,甚至可用“全无文采”来形容,但透过她的独特文风,我们却能触及并震撼于她那世间罕见的真挚、高贵和丰盛的灵魂,它本身就最能助人疗愈疾苦、绽放新生!鉴于原书的写作风格,我斟酌再三,在翻译时既没有完全直译,以避免让读者感到晦涩无味,也没有随心所欲跳脱原文,而是以一种忠诚、审慎和善巧的方式尽可能传递她的思想和情感,然后反复打磨译文直到我能力的极限。这项极具难度和挑战的工作本身也需要熔炼“辩证”之智!
译罢搁笔,玛莎在我心目中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想简要谈谈她的天性、个性、精神性和女性特质。她的天性中有精神疾病的易感基因,之后又受到“创伤性缺乏认可”的成长环境的影响,同时她的天性中也有着深沉忧郁与活泼明快、彻底失控与坚强自主、全然投入又善于抽离等诸多方面的“辩证”元素。她的个性属于愈挫愈勇的类型,她身上有一种突破桎梏、永不服输的坚韧和顽强,还有一种殒身不恤、拯救苍生的英雄气概,这使她宛若一位了不起的女侠。她的精神性特质也很突出,在真诚而热烈的追寻过程中,她不仅承受着自我否定的痛苦,也将其间的证悟作为她个人一路突围的真正依恃,作为D
目录
目 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译者序
第一部分
第1章创建一种值得过的生活/ 002
第2章堕入“地狱”/ 011
第3章我将证明他们全都大错特错/ 028
第4章创伤性缺乏认可的成长环境/ 044
第5章陌生地方的陌生人/ 060
第6章我必须离开塔尔萨/ 069
第二部分
第7章芝加哥之旅/ 074
第8章DBT技能:适应性否认/ 081
第9章学习科学思维/ 088
第10章我证明了我是对的/ 092
第11章爱情,来无影去无踪/ 104
第12章预防自杀的临床实践/ 108
第13章行为主义与行为治疗的发展/ 114
第14章终于如鱼得水/ 117
第15章我的工作进展/ 124
第16章找到一个能够滋养我的社区/ 131
第17章如鱼上钩/ 137
第18章寻找心理治疗师:一次颇具讽刺意味的转折/ 142
第三部分
第19章DBT概况/ 148
第20章在西雅图立足,学习过抗抑郁的生活/ 155
第21章首次获得基金:研究行为治疗和自杀/ 170
第22章“绣球花时刻”/ 174
第23章为终身教职而战/ 183
第24章DBT的诞生/ 188
第25章辩证:矛盾之间的对立统一/ 202
第26章学习接纳技能/ 210
第27章不仅仅要接纳,更要全然接纳/ 221
第28章继续前行/ 228
第29章保持初心,活在当下/ 245
第30章将禅修引入DBT临床实践/ 248
第31章正念:我们都有智慧心/ 251
第32章DBT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260
第四部分
第33章回到起点/ 280
第34章终于有了家/ 283
第35章DBT的真正缘起/ 292
后记/ 301
致谢/ 303
附录/ 307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