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作者:古贺泰裕 | ISBN:9787574204768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连载状态:全集 |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 下载次数:9365 |
创建日期:2023-05-05 | 发布日期:2023-05-05 |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
益生菌和益生元到底是什么?益生菌是如何作用在人体的各个器官,帮助肠胃消化,吸收营养,分解掉多余的糖分和脂肪,提高心肺活动,增强人体免疫机能的呢?我们又应该怎样合理利用益生菌来增强我们的体质呢?
益生菌的全称是“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大量的益生菌通过调节宿主黏膜与系统免疫功能或通过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促进营养吸收,保持肠道健康,从而产生有利于健康的单微生物或组成明确的混合微生物。在人类饮食史上,益生菌很早就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了,但科学家们颇费了些功夫才发现了它的存在,以及它是如何有益于人体的。本书将系统地帮助你梳理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关系,让你了解益生菌的前世今生,明白益生菌与牙周炎、幽门螺杆菌、便秘、过敏及肥胖症的关系。
【日】古贺泰裕
日本益生菌学会理事长。1978年毕业于日本九州大学医学部,并在该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91年,任九州大学生物防御医学研究所副教授。1993年,任东海大学医学部感染部门教授。2018年退休后,继续担任该医学院消化内科客座教授。1998年成立了现在的日本益生菌学会,并担任理事长,致力于该学会的发展运营。目前从事益生菌的研发工作。
◆日本益生菌学会理事长古贺泰裕重磅作品!
◆华大集团CEO 尹烨作序推荐。
◆益生菌到底该怎么选?吃什么样的益生菌才能有效提升身体免疫力?
孩子便秘、腹胀该吃什么样的益生菌? 吃益生菌能减肥吗?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营养吸收;对症下“菌”,身体才能更健康。
◆本书中有很多关于益生菌的小知识。
◆坦率地说,益生菌只有在人们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以后才有机会登台。
◆每个人参与药物代谢的基因不同,因此选择的益生菌也不同。试吃一两周,判断是否有效。
◆通常来说,我们每天服用的益生菌为10亿至100亿,但肠道菌群总数量为100万亿,服用的数量还不到肠道菌群总数量的万分之一。而且,在到达肠道之前,有相当数量的益生菌会死于胃酸和胆汁中。
◆对食物过敏,说明肠道的免疫耐受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在母乳喂养的健康婴儿的肠道菌群中,99%都是双歧杆菌。成年后,健康人群肠道中的双歧杆菌数量仍占肠道菌群的20%左右。
盐野七生 是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出版过大量以西方历史为题材的著作,同时她也是一位哲学家,代表作就是著名的《罗马人的故事》。该系列作品题材跨越宏大的时间和空间维度,通过精细的验证,卓越的文笔,将这部著作推上了经典名著的巅峰。特别是作者对尤利乌斯??恺撒 这个人物倾注了很多感情,进行了充分的描写。
大家一定疑惑,不是要讲述益生菌的故事吗,怎么无缘无故介绍起了“罗马人的故事”?其实之所以提到这部作品,是因为想将其题目中的“故事”转用为本书的标题,传承其写作精神。因为,在撰写《罗马人的故事》之时,盐野女士阅读了大量的原版文献,以古罗马帝国坚实的史实为基础完成了这部巨作。而且,作品中处处体现着作者独到的哲学观点,让读者不忍释卷。 这既是一部历史专著,又可以作为历史小说来阅读。
在写这本《如何选对益生菌》时,为了不将其写成一本泛泛地罗列益生菌知识的枯燥的解说文章,笔者借鉴了备受仰慕的《罗马人的故事》的写作方式,加入了大胆的想法,能让读者感到妙趣横生。但是,这本书归根结底还是一本以知识科普为目的的书籍,因此书中所介绍的内容均以高质量的原版论文为基础,观点具有充分的说服力。基于上述的写作方针,笔者将这本概述益生菌的作品命名为“如何选对益生菌”。
第1章 益生菌学的发展历程
1 关于梅契尼科夫 / 002
2 现代益生菌学的起源 / 017
第2章 益生菌的重要性及益生菌产品的概况
益生菌的重要性及益生菌产品的概况 / 032
第3章 益生菌对什么有效,如何发挥效果
1 强化益生菌的免疫机制,可预防病毒感染 / 044
2 抑制牙菌斑,预防牙周炎 / 051
3 诱发胃病的幽门螺杆菌的克星——乳酸杆菌 / 059
4 杀菌高手LG21乳酸菌,对降低患癌发病风险有帮助 / 073
5 酸奶能够保护胃黏膜,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 / 080
6 通过益生菌增加肠内细菌群落的乳酸分泌,可改善便秘 / 086
7 肠道免疫耐受功能减弱会导致过敏 / 094
8 抑制胃促生长素过度分泌,对改善肥胖症状有帮助 / 104
第4章 什么是益生元
1 益生元:供肠道内益生菌食用的食物 / 114
2 低聚糖:双歧杆菌的食物来源 / 119
3 有益菌的双歧杆菌以及肠道丁酸梭菌 / 127
4 蔗果三糖的新潜力 / 134
跋 / 137
参考文献 /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