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设计心理学1

设计心理学1

书籍作者:唐纳德·A·诺曼 ISBN:9787508648330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4769
创建日期:2021-02-14 发布日期:2021-02-14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内容简介

  如果在旅馆里弄不清楚怎么开水龙头,或者面对不熟悉的炉灶或电灯开关时,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会手足无措。唐纳德·A·诺曼大胆地指出,不是你太笨,而是物品的设计没有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心理。虽然拙劣的设计俯拾即是,但是设计出易于理解、方便使用、令人愉悦的产品并不困难。《设计心理学1(增订版):日常的设计》对好设计具有强大的作用,不断提醒我们为什么有些产品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有一些产品却让用户非常受挫。

  诺曼博士在《设计心理学1(增订版):日常的设计》里,始终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哲学,将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导入到设计之中。不仅着重于反思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用户带来的困扰,更着重于解决问题,用这些基本原则帮助设计师找到真正的问题,及其解决之道。一方面诺曼博士从多个角度分析,更新了大量的案例提醒设计师关注,并找到人们的真正需求;另一方面诺曼也试图将大众转变为优秀的观察者,不仅能观察到糟糕的设计,也慢慢学会欣赏优秀的设计。将优秀的设计原则与优秀的观察能力结合起来是非常强大的工具。

  在《设计心理学1(增订版):日常的设计》里,诺曼博士增添了超过一半的内容,每章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修订和补充。特别是增加了两个全新的章节,即第六章“设计思维”和第七章“在商业世界里的设计”。在这两个章节里,诺曼博士从两个角度讨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诺曼法则、设计面临的挑战、颠覆式创新与渐进式创新的优劣以及设计的未来。诺曼还在个人主页开设了Mooc课程,邀请业内专业专家逐章讲解本书内容。

作者简介

  唐纳德·A·诺曼(DonaldArthur.Norman),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具影响力设计师之一。他兼具教授、企业高级主管与顾问、主讲人、书籍和专栏作者等身份,有着工程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背景,将多种学科的知识引入到设计领域,对我们重新理解设计过程中每个环节的作用,精准把握并实践以人为本的设计有着重要的贡献。
  诺曼是国际知名的心理学家与当代认知心理学应用先驱,也是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计算机学会(ACM)、美国心理学会(APA)、认知科学学会会士,并于2006年获颁富兰克林奖章(BenjaminFranklinMedal)。他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认知科学与心理学荣誉教授,也在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西北大学和韩国科学技术院任教,并曾担任惠普公司、卡汀在线大学(UNEXT公司)高级主管,及苹果计算机公司先进技术中心副总裁,1998年创立自己的公司尼尔森诺曼集团(NielsenNormanGroup),从事计算机与人机界面设计顾问工作,致力于协助发展理性与感性并重的产品及服务。
  诺曼博士著作等身,包括《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2:如何管理复杂?》、《设计心理学3:情感设计》和《设计心理学4:未来设计》等。

编辑推荐
英文版销售25万册,授权全球15种语言版本!
  2010年版《设计心理学》简体中文版销量将近10万册!
  诺曼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具影响力设计师之一!
  设计学力作,设计师必读经典!
  《设计心理学》增订版里,诺曼博士增添了超过50%以上的内容
  优秀的设计原则+优秀的观察能力=强大的工具
  以人为本的设计是诺曼一直坚持的原则。
  “设计为人民(DesigningForPeople)”是诺曼奉行的信条。
  而如何运用设计和设计思维推动企业创新,是诺曼博士近些年的关注点!
  柳冠中周鸿祎胡晓联合推荐!
  1、诺曼本人在书中写到,他的书已经成为院校里的教材,在国内已经是“设计心理学”书目里的必读书!
  2、诺曼也写到,他看到很多公司把这本书当做设计必读书发给员工。
  3、创新型企业,或创新行业。
  4、工业设计、交互设计和体验设计相关学生和设计师必读书。
前言
增订版自序
  本书第一版,即《设计心理学》(ThePsychologyofEverydayThings,POET),开篇我如此写道:“这是一本我一直很想写的书,除了那些我不懂的……”现在我懂了,所以简单地说“这是一本我一直很想写的书”。
  本书是优良设计的入门工具包。对普通读者、技术人员、设计师或非设计者,阅读这本书会既长见识又饶有趣味。写作本书的目的之一便是将读者转变为优秀的观察者,分辨出那些给现代生活尤其是现代科技带来很多问题的不合理的、糟糕的设计,还能引导读者观察那些优秀的设计,以及那些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轻松和顺畅的有思想的设计师是如何工作的。通常,优秀的设计比糟糕的设计更难被注意到,部分原因是优秀的设计很好地契合了我们的需求,融入我们的生活,难以被察觉。相反,那些糟糕的设计因为自身的不完善,而更加引人注目。
  依此,我列出了一些能够减少问题,并给日常生活带来快乐和舒适的产品设计基本原则。将良好的观察技能和优秀的设计原理结合起来,这是非常强大的工具,每个人都能使用,即使你不是专业设计人员。为什么?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设计师,基于我们都在深思熟虑地设计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屋子,自己做事情的方式。我们还能够设计克服现有工具缺陷的变通方案。所以这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将掌控生活中物品的权利归还于你:知道如何选择有用的、合理的产品,以及如何修复那些不好用、不合理的产品。
  这本书的初版已经成功发行了很长时间,书名很快就变为“日常的设计”(DesignofEverydayThings,DOET),这个书名描述性更多,但少了些可爱。大众读者和设计师都在读这本书。它被指定为教科书,很多公司把这本书作为必读书发给员工。现在,初版后20多年,它依然很受欢迎。我非常高兴得到读者的反馈,还有很多人发来更多他们观察到的不体贴的、愚蠢的设计案例,偶尔有一些精彩的设计案例。很多读者告诉我这本书如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使他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人们的需求更加敏感。还有些人因为这本书改变了职业规划,成为设计师。诸如此类的反馈非常有趣。
  为什么增订内容呢?
  从这本书第一版发行,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5年,其间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无论手机还是互联网都还没有如此普及。当时,家庭网络还闻所未闻。按照摩尔定律,电脑处理器的速度每两年就翻一倍,这意味着现在的电脑速度是此书最初撰写时的5000倍。
  尽管《设计心理学》的基本设计原则依旧像第一版那样适用和重要,但案例已经陈旧过时。“什么是胶片投影仪?”学生问。即使什么内容都不改变,案例也不得不更新。
  有效设计的理论也需要更新。本书第一版时,以人为本的设计悄然兴起,部分是因为此书的影响。此增订版里有一章阐述产品研发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此书第一版关注如何设计出合理而易用的产品。但是对一个产品的全部体验远远超出产品的易用性,譬如审美、愉悦和乐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版没有讨论愉悦、乐趣或者情感。情感是如此重要,我为此专门写了一本书《情感设计》(EmotionalDesign)来讨论情感在设计中的作用。现在这个主题已经纳入到增订版里了。
  工业设计的经验让我知道真实世界的复杂性:成本和时间都非常关键,要注意竞争对手,以及在设计中多部门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知道了成功的产品必须能够吸引客户,令人诧异的是,客户决定购买的关键因素与产品使用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仅有稍许重合。最好的产品并非总能成功,出色的技术或许数十年后才能被人们接受。了解产品,仅仅了解设计或技术是不够的,了解商业运作才是关键。
  增订了什么内容?
  对于已经熟悉旧版《设计心理学》的读者,我们简单浏览一下增订版里增添的内容。
  增订了什么内容?不多,所有内容。
  刚开始的时候,我认为旧版的基本理论还适用,我所要做的只是更新一下案例,但最终我重写了所有内容,为什么?在初版25年之后,尽管所有的理论仍然适用,但我们已经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我知道哪些东西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需要更多的解释。在这漫长的25年期间,我写了很多论文以及六本相关题材的书,其中有一些观点很重要,我认为应当被吸纳进增订版。例如,旧版本根本没有提到“用户体验”(UserExperience,20世纪90年代早期我第一次使用这个术语,当时我在苹果公司领导一个叫作“用户体验设计办公室”的部门)。这个内容现在应该包含在增订版里。
  后来,在产业界的历练让我明白了在现实中产品是如何面世的,所以我增加了一部分关于预算、计划和竞争压力的内容。当写作初版的时候,我只是个学院的学者。如今,我已经是苹果公司、惠普公司和其他一些创业公司的高管,还是许多企业的顾问和一些公司的董事会成员。我必须将自己这些经历中的心得归纳于此。
  最后,旧版的一个重要特色是简洁。这本书是一般性的基础介绍,适合快速阅读。我想保持简洁的特点。我尽量一边增加内容一边删除内容,这样可以保持书的篇幅不变(但我失败了)。由于此书的目的是简要介绍,为了保持内容的紧凑,一些深入讨论的主题和大量重要且更深入的主题都略去了。旧版从1988年持续出版到2013年,如果增订版也会持续这么长时间,即从2013年到2038年,我必须非常小心地选择书里的案例,以免从现在起再过25年就过时了。鉴于此,我尽量不选取特定公司的案例。毕竟,谁还记得哪个25年前的公司?在下一个25年,谁能预见会出现哪些新公司?哪些现有公司会消失?哪些新技术会涌现出来?我唯一能够肯定预测的是,人类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不变,这也意味着基于心理学,基于人类认知的本质、情感、行为,以及与外部世界互动的设计理论不会改变。
  以下是对每个章节增补的简短总结。
  第一章:日用品心理学
  这一章增加了非常重要的内容“意符”,我首次在《设计心理学2:如何管理复杂》中提出这个概念。本书第一版重点关注了“示能”,尽管在设计物质世界的产品中,“示能”很有意义,但在虚拟世界的设计中,这个词经常带来疑惑。因而,示能给设计界带来很多麻烦。示能定义了可能发生的行为,而意符提示人们发现这些的可能性。意符是一种信号,提示用户如何操作。对于设计者来说,意符远比示能重要得多。因此,本章对意符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我还增加了非常简要的一节来介绍以人为本的设计,当本书第一版发行时,还没有这个词。不过回顾一下,我们会发现整本书都体现了关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除了以上内容,没有其他变动,尽管更新了所有照片和图片,但案例基本维持原状。
  第二章:日常行为心理学
  在初版的基础上,本章主要增加了情感设计的内容。事实证明,行动的七个阶段模型很有影响,在我的著作《设计心理学3:情感设计》一书里已经介绍过设计的三个层次。在这一章我会讲它们之间的互动,不同的阶段产生不同的情感,以及在设计的三个层次中哪一个阶段占据主要位置(本能,是促生动作的表现及感知的最基本因素;行为,确认动作以及对结果进行初步诠释;反思,设计目标和方案,并且对最终行为进行评估的最后一步)。
  第三章:头脑中的知识与外界知识
  除了丰富和更新案例外,本章主要增加了一节关于文化的内容,包括我对“自然映射”讨论中最重要的内容。在一种文化里看起来自然而然的东西,未必在另外一种文化里继续适用。这一节讨论不同的文化看待时间的方式可能会令你惊喜。
  第四章:知晓:约束、可视性和反馈
  本章有一些重大的修订,添加了更好的案例。详尽阐述了两种强制功能:自锁和反锁。还有一节讨论目标层控制电梯,让你了解,即使对于专业人员有一些改变也会令人极端困惑,尽管改变的初衷是为了产品更加完善。
  第五章:人为差错·不,拙劣的设计
  这一章基本内容虽不变,但已大量修订。我更新了差错的分类方式,以适应自第一版出版以来的发展。特别要指出,现在我把失误分为两大类——基于行动的失误,和记忆失效。将错误分为三类——基于规则的错误,基于知识的错误,和记忆失效。(这种区分现在比较常见,但我会用一个稍微不同的方式来介绍记忆失效。)
  虽然初版中提供的多种分类方法仍然有效,但许多类型的差错对设计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我已经将它们从修订版中去除了。我提供了更多与设计相关的例子。我还揭示了差错,包括失误和错误,与行动的七个阶段模型之间的关系,在修订版里有一些新的内容。
  本章结尾的部分,简要地讨论了自动化带来的争议(源于我的另外一本书《设计心理学4:未来设计》),以及我认为在设计中消除或减少人为差错最好的新方法:修补回复工程。
  第六章:设计思维
  本章是全新的内容。我从两个角度讨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英国设计委员会的双钻模型,和传统的“以人为本”的迭代流程,即观察、激发创意、打样和测试。在双钻模型中,第一个菱形先发散,再聚焦,以便确定适当的问题。第二个菱形仍然是发散—聚焦的方式,以确定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我还介绍了以活动为中心的设计,在许多情况下它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最接近的变体。这部分包含一些理论探讨。
  随后,本章在态度上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以“我刚告诉你什么?那根本行不通”的标题开头,我介绍了诺曼法则:产品开发团队的宣布成立之日,就已经落后于进度和超过预算。
  我讨论了在公司进行设计所面临的挑战,计划、预算和来自不同部门相互冲突的要求,所有这些对设计的结果产生了重要的制约因素。行业里的读者已经告诉我,他们喜欢这部分内容,因为它捕捉到他们身上真实的压力。
  本章的结尾讨论了标准化的作用(根据初版里类似的讨论修改而来),再加上一些更通用的设计准则。
  第七章:全球商业化中的设计
  这一章的内容也是全新的,延续了第六章里关于现实世界中的设计这个主题。我在这里讨论了“功能主义”,新技术的发明迫使我们进行变革,只不过是渐进式创新与颠覆式创新之间的区别。每个人都想要颠覆式创新,但事实是,大多数颠覆式创新会失败,即使真的能够成功,也需要几十年才能够被人们所接受。因此,颠覆式创新相对来说比较少见,渐进式创新随处可见。
  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适合于渐进式创新:它不能引发颠覆式创新。
  本章最后讨论即将到来的发展趋势,书籍的未来,设计的道义责任和“草根的崛起”,DIY(自己设计,自己制作)正在掀起一场革命,产品构思和进入市场的方式将被改变:我称之为“草根的崛起”。
  结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心理保持不变,但周围世界的工具和对象发生了变化。文化变了,科技也变了。设计的原则仍然保持不变,但应用它们的方式需要调整,以适应新活动、新技术、新的沟通与互动方式的需要。《设计心理学》适用于20世纪,《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则是为21世纪所写的。
  唐纳德·A·诺曼
  加利福尼亚州硅谷
目录
增订版自序
第一章日用品心理学
复杂的现代设备
以人为本的设计
交互设计的基本原则
系统映像
科技的悖论
设计的挑战
第二章日常行为心理学
人们如何做事:执行与评估的鸿沟
行动的七个阶段
人的思想:潜意识主导
人的认知和情感
行动的七个阶段和大脑的三个层次
自说自话
责备错误之事
不当的自责
行动的七个阶段:七个基本设计原则
第三章头脑中的知识与外界知识
含糊的知识引导精确的行为
记忆是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
记忆的结构
近似模型:现实世界里的记忆
头脑中的知识
外界知识和头脑中知识的此消彼长
多个大脑里和多个设备中的记忆
自然映射
文化与设计:自然映射随文化而异
第四章知晓:约束、可视性和反馈
四种约束因素:物理、文化、语义和逻辑
示能、意符和约束在日常用品设计中的应用
引导行为的约束力
惯例、约束和示能
水龙头:关于设计的历史案例
利用声音作为意符
第五章人为差错?不,拙劣的设计
何以出错
故意违规
差错的两种类型:失误和错误
失误的分类
错误的分类
社会和习俗压力
差错报告
甄别差错
为差错设计
良好的设计还不够
修补回复工程
自动化的悖论
应对差错的设计原则
第六章设计思维
解决正确的问题
双钻设计模式
以人为本的设计流程
我刚告诉你什么?那根本行不通
设计的挑战
复杂是好事,混乱惹麻烦
标准化和技术
故意制造困难
设计:为了人类发展科技
第七章全球商业化中的设计
竞争压力
新技术推动变革
新产品上市需要多长时间
创新的两种形式:渐进式和颠覆式
设计心理学:1988~2038
书籍的未来
设计的道义责任
设计思维与思考设
致谢
参考文献
短评

近来状态不太好,这本书陆陆续续的在地铁上看完,伴着早上的起床气和下班后的头晕,并没有get到本书的精华…

2015-12-18

没有忍耐而求近功,实在是苟且的心理。设计作为商业化的产业,道阻且长。然而十年后还是希望我会在这个漩涡里。

2016-04-25

1.排版翻译恶心人,中信的一贯作风。2.出错常由于社会和习俗的压力;目标层控制电梯;以活动为中心的控制的弊端,也就是自动化要可单项操控;自然映射随文化而异,比如对时间方向的理解。3.机器:得到答案。人:应专注于为什么需要这个答案。4.精确行为所需的知识同时存储在大脑和外界的约束因素之中,含糊的知识可引导正确的行动,比如对银币的识别和使用。5.标准化、十进制时间;功能主义。

2016-07-26

理解设计各个环节的出发点,会遇到的问题等等。项目从启动开始就已经超时超预算这点也是,产品开发出来就要把用户会错误操作包含在内,了解繁复的使用说明不是用户的责任……各种“诺曼门”“诺曼电器”读下来真是有趣!

2015-07-01

很多启发,会让人在日常中不断观察。

2015-08-05

设计心理学1的书评

睡觉不好怪床歪

去药房拿药回来,夫人问:你有没有问这药是怎么吃的? 我回答说:用嘴吃。 结果被臭骂一顿。我觉得冤枉。我的想法是这个问题还用问吗?这种小孩子吃的维生素又不是处方药,医生甚至没有给医嘱,那药瓶上还能不.........

2006-05-26 04:29

从阿里巴巴的芝麻开门到网站的设计

很久很久以前,世上还没有免费电子信箱的时候,有两个同胞弟兄,一个叫阿里巴巴,一个叫高西木。同胞不同命,高西木同志嫁给了有钱人的女儿,所以发财了。阿里巴巴却依旧是个穷人,只有上山砍柴,无意中发现里四.........

2006-06-07 13:05

晚了

内容和写作不错,但进入国内实在太晚了。 80年代末期的著作,当时还是认知学派称霸心理学思想的时候,很多作者的观点,当时新鲜,现在实在已经有些老了。 工业心理学的发展已经远远突破当年了。但对设计人员来说.........

2006-09-20 14:19

靠!

书送过来,翻完了目录,发现上当了。 在最新的序言结束前,编者在后面羞答答地写了一行字:本书中文版第1版于2002年出版,书名为《设计心理学》。 这本叫《好用型设计》的狗屎,跟以前不同的有三点: .........

2007-10-19 12:08

做书托能不能敬业一点

zz79和78nina两位,也许是一位,你就不能做事动动脑子,就推荐一本书,还是当天注册,你甜蜜的吃干饭的啊。......

2010-04-09 16:32

设计就是美化功能

“设计就是美化功能”这是周末在逛ikea的时候看到的一句话。 很简单的一句话去诠释了设计与产品,设计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虽然没有看过这本书,我觉得这是一本很值得去读的一本书,无论你是设计师,还是一个不懂.........

2009-08-12 14:18

标签
设计,设计心理,心理学,用户体验,好书,值得一读,艺术,我想读这本书,中信出版社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