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深度陪伴RAP养育法

深度陪伴RAP养育法

书籍作者:张杨 ISBN:9787111734406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8559
创建日期:2024-05-02 发布日期:2024-05-02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内容简介

陪着不等于陪伴,陪伴不等于深度陪伴。本书以深度陪伴RAP 养育法为主线,围绕一套完整的养育体系,通过60 多个真实养育案例和36 个深度陪伴工具,为父母提供可以实现深度陪伴的完整路径和具体方法,帮助父母用更轻松和智慧的方式构建亲密牢固的亲子关系、培养有内驱力的孩子、发展孩子的多元能力。这是一套适合中国家庭的底层养育逻辑,让每一位父母都有能力、有时间做好对孩子的深度陪伴。通过深度陪伴,给孩子最需要的爱,同时也让父母自身得到成长和滋养。


作者简介

张杨(Maggie)

??实战派亲子教育导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会员

??深圳教育学会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专委会委员

??畅销书《深度陪伴》《好的养育,妈妈不累》作者

拥有10年亲子教育经验,提出了符合国内父母需求的“深度陪伴”亲子教育理念,研发了“深度陪伴”系列版权课程,致力于妈妈情绪管理、亲子关系改善、孩子学习内驱力提升的 研究。原创专栏文章100万+阅读量(微信公众号:张杨深度陪伴),喜马拉雅电台节目收听量近30万,为百万父母解除育儿焦虑和困惑。


编辑推荐

?? 陪着不等于陪伴,陪伴不等于深度陪伴。深度陪伴不是全天式、消耗式陪伴,而是既轻松又高效的陪伴!1个陪伴层次模型,帮助父母清晰地定位自己处于哪个陪伴层次和未来希望成长的方向,走出陪伴孩子的误区。

?? 孩子到底怎么养?复杂不复杂?1套底层养育逻辑,给父母一条系统、清晰地养育路径,以不变应万变,以“亲子关系”(Relationship)为基础,助力孩子“内在意愿”(Aspiration)和“多元能力”(Power)的发展;36个深度陪伴工具,实用落地,拿来就用,帮助父母轻松高效地解决具体问题。

??学了很多养育方法,但遇到问题还是无法解决?因为陪伴的重点和方向与孩子当下真正的需求不匹配。有的问题看似是出在孩子的能力上,其实是出在孩子的意愿上,甚至是出在亲子关系上。深度陪伴RAP养育法,帮助父母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看透孩子的问题到底出在哪个层面,更有针对性、更加个性化地解决。

?? 作者是实战派亲子养育专家、畅销书作者,根据十年亲子教育研究和经验,总结了一套系统、落地的底层养育框架,已帮助百万父母解除养育焦虑和困惑。


前言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英国心理学家希尔维亚??克莱尔


孩子的一切问题,都可以用深度陪伴疗愈

我的第一本书《深度陪伴》出版之后,在这五年时间影响了很多家庭,不断有读者(主要是妈妈)通过我的书找到我,跟我表达她们的惊喜和感激。有的读者是在逛书店时偶然翻到了我的书,有的读者是在机场候机时偶然翻到了我的书,有的读者是在孩子的兴趣班翻到了我的书,有的读者是在朋友或孩子老师的推荐下读了我的书,有的读者是在网络上搜索与陪伴相关的书籍时找到了我的书……

这些惊喜和感激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在父母爱的滋养下慢慢长大,是一个个焦虑的父母变得越来越从容淡定。

“在我女儿4 岁左右时,我只顾着自己的感受,不允许孩子成长为她自己,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错的。不管孩子怎么哭,我总是认为孩子错了。坚持践行深度陪伴之后,才发现自己当初是错的,后来才逐渐修复了跟孩子的关系。”

“以前我跟大部分妈妈一样,焦虑、看中分数、情绪不稳定,自从践行深度陪伴之后,我平和了很多,也自信了很多。有一天跟女儿聊完天后,女儿说,‘妈妈我喜欢现在的你,你是周围的妈妈中最好的妈妈’,那一刻,我觉得好幸福,自己的学习和进步也被孩子看见了。”

“我很幸运,在还没有生孩子的时候就接触了深度陪伴这个理念。现在孩子4 岁,不论是深度陪伴中倡导的玩中学,还是要关注孩子的感受,我都一直坚持在做。即便有时候孩子调皮捣蛋,我没忍住说了孩子几句,也会马上觉察,然后补充一句,‘妈妈永远是爱你的’,所以我们家孩子的安全感满满的。”

“有一次孩子的英语老师找我,说孩子最近成绩下滑得很严重,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完成的质量很不好。我的下意识反应是有一点生气的,但是想到了深度陪伴,马上又冷静下来,重新回到关注孩子的感受上。周末跟孩子一起调整了学习计划,后来在期末考试中,孩子的英语成绩提高了15 分。”

“有一天11 岁的女儿跟我说,有个同学的东西坏了,同学冤枉她说是她弄坏的。这些事情放在以前,她会很生气、很难接受,但是那天她却一点都没生气!孩子对我说:‘妈妈,是你一直学习改变对我的态度,让我知道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我要做自己,不用理会别人的评价。但是,自己做得不恰当的事情就不能这样想,要把握一个度。’第一次被孩子正面肯定,让我在这具有挑战、充满艰辛与喜悦的育儿之路上充满了动力。”

越来越多家庭的反馈,也验证了我从一开始就坚信的,孩子的一切问题,都可以用深度陪伴疗愈。

在这五年中,我的二宝雄雄也出生了,到现在已经2 岁多了。老大乐乐也从书中那个喜欢问为什么、喜欢发脾气的小宝贝长成了一个大男孩。他每天都会自主阅读,爱上了科幻写作、写诗,喜欢扬琴,喜欢《我的世界》游戏,也喜欢在爸爸的指导下学习制作自己创作的游戏,喜欢思考,每天晚上睡前都会跟弟弟说“弟弟我爱你”。

每一天我都在深度陪伴我的两个孩子长大,每一天我都在深度陪伴很多妈妈们成长,让她们在被支持和陪伴的环境中变得越来越有育儿智慧,让她们和她们的孩子都能得到爱的滋养。


父母应该如何陪伴孩子长大

跟很多父母一样,我曾无数次思考过,我应该如何陪伴我的孩子长大。

回想我的童年,父母对我说过最多的话就是“要听话”,要听老师的话,要听父母的话。

虽然我内心是一个“不太听话”的孩子,但是小时候自己的力量有限,迫于大人的权威,在很多情况下还是不得不听话。这种不想听话又不得不听话的影响就是,积压了很多负面情绪。升级成孩子妈妈的这十年,我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去修复我不稳定的内核以及不稳定的情绪,才让自己从内而外长成了一个真正的“成年人”。所以我绝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在“只能听话”的家庭氛围中长大。可是如果我们任由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父母又容易走向纵容孩子、溺爱孩子的另一个极端。

所以我提出了“陪伴层次模型”:第一个层次是传统陪伴,这个层次的父母会要求孩子听话;第二个层次是快乐陪伴,这个层次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开心满意,甘愿为孩子做任何事情;第三个层次是深度陪伴,这个层次的父母既关注孩子的感受,也关注孩子的需求,处于这个陪伴层次的家庭才是对孩子成长最有益的。

有了这个陪伴层次模型,父母可以非常清晰地定位自己当下对孩子的陪伴层次,以及未来希望成长的方向,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不容易步入误区。

关于陪伴层次模型,我们在第一章开篇就会详细讲述。


适合中国家庭的深度陪伴底层逻辑

传统的亲子关系是一种父母强势、孩子听话的关系,父母不太重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而这种传统陪伴模式又与当前这个时代出生的孩子对尊重和自由表达的需求是相矛盾的,所以导致大部分孩子的问题都出在亲子关系层面。

三年前,有一位妈妈找我咨询。那时,她的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不仅厌学,还在学校调皮捣蛋,让老师非常头疼,以至于班主任老师给她下了最后通牒,让她在一周内带孩子去医院做心理疾病筛查,她非常焦急。

我帮助这位妈妈逐步分析,最后我们发现,看似严重的厌学情绪背后,藏着孩子渴望妈妈看见“我写字很累”和“我需要妈妈像关注妹妹那样关注我”的渴求,以及孩子渴望老师看见“我希望融入班级”的渴求。

在那之前,这位妈妈一直以为孩子的问题在于“做作业拖拉磨蹭”,习惯没养好,所以不断地去纠正孩子拖拉磨蹭的问题。方向走偏了,孩子在学校又受到了双重压力,最后当然就厌学了。找到了孩子的真正需求,妈妈才知道问题其实出在“妈妈和孩子的关系”以及“老师和孩子的关系”层面,方向对了,剩下的只是时间和方法的问题。

这也是很多家庭中孩子问题的一个缩影。孩子6 岁以前,大多数家庭的亲子关系看起来还是比较和谐的。孩子偶尔有些闹情绪,父母即使用粗暴的方式处理,表面上看孩子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一旦孩子进入小学,家庭和家庭的差距就拉开了。

越来越多的妈妈找我咨询,孩子不想做作业怎么办,做作业拖拉磨蹭怎么办,孩子厌学怎么办,甚至有的孩子出现了抑郁倾向。在这种情况下,我发现,很多父母居然还在继续用千篇一律的“管教”思路去陪伴孩子成长。

比如,孩子不想做作业,就跟孩子一起设定一个规则,让孩子自己说要怎么做,再配上相应的奖惩机制,如果做到了会给什么奖励,没做到要接受什么惩罚。

看似好像很民主,都是跟孩子商量好的,也都是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所谓的“自然结果”,还顺便教会了孩子要学会为自己做出的承诺“负责”。

但结果却是,孩子越来越不想跟父母袒露心声,越来越“叛逆”,越来越“讨厌学习”,跟父母越来越“疏远”。

这些父母其实非常用心,也学习过很多育儿方法,但结果依然是抓狂和迷茫,为什么?

其实问题就出在陪伴的重点和方向与孩子当下真正需要的陪伴不匹配上。比如,明明孩子这个阶段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怀,父母却继续给孩子设定规则并且继续施压,那么当然无论父母多么努力,结果都会南辕北辙。

所以我提出了“深度陪伴RAP 养育法”,它可以帮助父母快速找到孩子当下真正的陪伴需求,从而让父母在陪伴孩子过程中的每一分努力都能够真正匹配孩子的需求。R(Relationship)代表亲子“关系”,A(Aspiration)代表孩子学习和探索的内在“意愿”,P(Power)代表孩子需要发展的各项多元“能力”。本书第二章会对RAP 养育法进行详细介绍。

如何提升父母感知孩子需求的敏感度,如何辨别哪些问题是亲子关系的问题,如何增强父母和孩子间的纽带,亲子关系有哪几个要素,在本书的第三章会有详细讲述。

如何辨别哪些问题是孩子的意愿问题,内驱力有哪三个重要引擎,如何增强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在本书的第四章会有详细讲述。

如何辨别哪些问题是孩子的能力问题,提升孩子能力的三大秘诀分别是什么,如何提升孩子的各项多元能力,在本书的第五章会有详细讲述。

在本书第三章到第五章中,会分享深度陪伴RAP 养育法的36 个便捷工具,以及60 多个真实案例,方便父母拿来就用。

父母现在其实不缺育儿方法,而是适合自己孩子的育儿方法。

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一个育儿场景都是不同家庭文化的缩影。

父母可以把深度陪伴RAP 养育法想象成一堆乐高颗粒,每一个家庭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陪伴现状,去搭建出与自己当下陪伴问题匹配的“乐高”形状,这就是帮助大家实现深度陪伴的最匹配、最个性化的方案。

父母学会了深度陪伴RAP 养育法,就能够具备陪伴孩子成长的整体观和系统观。同时,父母在遇到具体的育儿挑战时,就有能力快速精准地定位当下问题的重点和方向,让陪伴孩子的行为有的放矢。

我相信,有了深度陪伴RAP 养育法这样一套简单、容易入门、适合中国家庭的底层养育逻辑,每一位父母都有能力、有时间做好对孩子的深度陪伴,给予孩子最需要的爱。

现在请跟我一起,开启深度陪伴之旅吧!


◆精彩书摘 ◆

沉默和忽视,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我经常对父母们说,如果你们想伤害孩子,很简单,不需要说任何难听的话,也不需要打骂他们,沉默和忽视已经够给他们带来创伤了。

但是如果你们爱孩子,请千万不要这样做。

不论孩子是哭泣、哭闹还是对你耍狠、说一些恶毒的话,这些行为背后都是在呼唤“父母的及时回应”,都是在呼唤爱。

当孩子的呼唤得到了及时回应,父母给了孩子拥抱,看见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孩子很快就会恢复到他活泼可爱的正常样子。

所以,想要做好对孩子的安抚,第三个深度陪伴工具就是“及时回应”。

如何才能做到及时回应呢?

第一,识别孩子需要及时回应的信号。

当孩子大哭大闹、在地上打滚儿、破坏东西、大喊大叫、对父母说一些恶毒的话、生气跑开时,都是需要父母及时回应的信号。

我曾在参加一位朋友举办的聚会时,认识了一位妈妈。她告诉我,她们家孩子6 个多月,特别黏她,现在她已经准备要返回职场了,问我这种情况要怎么办。

跟这位妈妈沟通后,我发现,她为了返回职场,正在给孩子做睡眠训练。而她用的睡眠训练方法,刚好就是源自美国早已被心理学证明对孩子身心伤害极大并且臭名昭著的“哭声免疫法”。

具体做法就是,晚上孩子要睡觉了,就把孩子放在小床上,不抱孩子。孩子肯定不干呀,这位妈妈就启动“哭声屏蔽机制”,不听孩子的哭声,任由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第一天妈妈不理孩子,孩子可能会哭1~2个小时,第二天妈妈不理孩子,孩子可能只哭1 个小时,第三天,孩子可能只哭半个小时。一周以后,孩子就不哭了。妈妈把孩子放进小床,开心地跟孩子说晚安,孩子自己就抱着自己的小布偶或者安抚巾乖乖睡着了。

114

这看起来是不是一件想想就无比美妙的事?孩子睡得香,妈妈也解放了时间,两全其美呀!

但真相是,婴儿在妈妈不理自己的这段时间里,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被抛弃感和巨大的恐惧感。这份被抛弃感会让小宝宝误认为,妈妈是不会满足自己的需求的,妈妈抛弃了自己,这个世界抛弃了自己,因此婴儿在逐渐的绝望中慢慢不再哭泣了。不是因为他学会了自主入睡,而是因为他放弃了“通过哭泣去唤起妈妈的回应”。

我很心疼这个小宝宝,但是当我跟这位妈妈讲“哭声免疫法”对孩子的危害时,这位妈妈一门心思想的是怎么快点返回职场,所以完全听不进去。我没有继续去劝服,只能在心里为这个小宝宝感到心疼。

妈妈爱自己没错,这也是我鼓励的,但是爱自己和让孩子感受到被爱,其实一点儿不矛盾。我们完全有更好的方法,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睡眠,也可以让孩子不被伤害。如果孩子从小在内心就种下一颗“绝望”的种子,未来要买单的还是父母自己。

第二,不要跟孩子较真儿。

很多父母在孩子释放需要及时回应的信号时,很容易跟孩子较真儿。

比如,孩子说恶毒的话,父母就用同样恶毒的话回应孩子;孩子生气跑开,父母就装作没看到,让他害怕了自己回来,这些都是非常破坏孩子安全感的事情。

我曾经认识一位妈妈,为了孩子回归家庭全职陪伴孩子成长。孩子5岁时,有一天,因为跟妈妈生气,对妈妈说了一句特别恶毒的话:“妈妈,我希望你出门的时候被汽车撞死。”

就是这句话,击穿了这位全身心陪伴孩子成长的妈妈的内心。妈妈伤心欲绝地跟我说,她感到多么伤心,多么不值得,多么怀疑自己的育儿能力。

我对这位妈妈说,其实孩子这样说仅仅是在表达他生气的情绪而已,并不是真的因为讨厌你而去诅咒你,孩子要的仅仅是你的“及时回应”而已。

后来,这位妈妈尝试在孩子再次说出这种话的时候,努力调整自己情绪,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很生气,不论你对妈妈说多么狠的话,妈妈都依然爱你。”

结果呢?

头一秒还生气地紧攥着拳头对妈妈说着狠话的孩子,下一秒就柔软了下来,接受了妈妈的拥抱,跟妈妈和好了。

所以,不要跟孩子较真儿。

第三,回应孩子时多关注孩子的感受。

比如刚才提到的那位使用哭声免疫法的妈妈,她显然只关注到自己的需求,没有关注到孩子的感受,所以她的陪伴还处在“传统陪伴”层次。

如果你看到孩子在地上打滚儿,你不一定要劝他起来,但是你可以用我们前面分享过的“说出感受和需求”的方法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

记住,沉默和忽视,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深度陪伴工具——及时回应

当孩子哭闹、发脾气、耍狠、说恶毒的话时,他们是在呼唤父母的“及时回应”。不要沉默,不要忽视孩子释放的信号。

1.识别孩子需要及时回应的信号。

2.不要跟孩子较真儿。

3.回应孩子时多关注孩子的感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深度陪伴,给孩子最需要的爱

一、测测看你在哪个陪伴层次 002

陪伴层次模型 002

深度陪伴,既要快乐也要成长 015

二、给孩子最需要的爱 020

当经验不再奏效时,就是父母成长的契机 020

父母的两种思维模式 022

期待落空的四种父母 025

成为深度陪伴型父母的成长路径 033

第二章 RAP 养育法,实现深度陪伴的好抓手

一、深度陪伴,RAP 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040

深度陪伴的递进顺序:R-A-P 045

深度陪伴解决问题的路径:P-A-R 048

二、深度陪伴RAP 养育法,离不开妈妈爱自己 051

停止抱怨、开始爱自己的妈妈 051

深度陪伴的前提是妈妈的能量状态 052

给自己的情绪银行定期储蓄 055

用生命生孩子的女人,配得上任性和骄傲 059

三、深度陪伴RAP 养育法,让孩子的成长没有天花板 062

第三章 R关系,构建亲密牢固的亲子关系

一、对亲子关系的四种错误认知 066

二、亲子关系的四个核心要素 068

三、看见:看见孩子的真实自我 075

不打扰孩子,才能看到他本来的样子 076

不急于评判,了解事实的真相 081

孩子无理取闹的背后是未被看见的需求 086

你想要的孩子就在你面前,你却看不见 091

四、接纳: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 094

界限清晰,认清孩子的需求 095

你眼中孩子的缺点,都源自你自己的预言 098

抗拒的背后是感受没有得到认同 102

五、安抚:安抚孩子的心灵 106

成为孩子的情绪稳定器 107

多拥抱孩子,不要让孩子“皮肤饥饿” 110

沉默和忽视,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112

任何时候,都可以用“道歉”来修复亲子关系 116

六、相信:不论怎样都先相信孩子 121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让我们为难 121

允许孩子犯错,才是成长的捷径 124

放下担心,孩子才会成为你期待的样子 129

孩子需要商量,而不是你一厢情愿的意志 133

第四章 A意愿,培养有内驱力的孩子

一、四种学习内驱力,只有一种最有益 140

二、提升孩子内驱力的三大引擎 144

三、胜任感:让孩子行动更积极 149

帮孩子放松,不要让他觉得“学习本身是痛苦的” 150

多让孩子体验“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感觉 154

孩子做得不好时,也值得鼓励 157

降低难度,每个孩子都能做好 162

四、自主感:激励孩子自发去做 166

让孩子自己体验前面的“坑”,他才有意愿去改变 167

给孩子选择权,孩子才知道他永远都可以选择 172

孩子不想做作业,用梦想激发孩子的热情 177

家有起床困难户,试试玩游戏 184

抓住“哇”时刻,让孩子体验心流 188

有条件的爱,造就虚假的独立和自律 192

五、联结感:情感的联结给孩子满满的动力 196

换个氛围,孩子大不一样 196

每一个小小的成长,都值得用心庆祝 200

从“做不到”变为“再试试”,榜样的力量影响孩子的态度 204

第五章 P能力,智慧地发展孩子的多元能力

一、从关注孩子的成绩到关注孩子的多元能力 212

二、促进孩子能力发展的三大秘诀 215

三、聚焦优势,父母是孩子的伯乐 221

发挥天赋,孩子越来越自信 222

放大优点,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 229

四、搭建脚手架,助力孩子成长 234

通过复盘,教孩子把过去的成功经验迁移到未来 235

启发式提问,激活孩子的多元思考能力 240

拆解目标,让孩子体验时间的复利 246

三个步骤,提升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251

孩子抱怨时,是给孩子示范重构思维模式的好机会 255

五、顺势而为, 轻松培养孩子的多元能力 260

孩子自己尝试的失败,比别人代劳的成功更可贵 260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 264

抓住学习的最佳时机,孩子的成长事半功倍 268

后记 深度陪伴RAP养育法,赋能父母成为更好的自己 276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