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圣殿

圣殿

书籍作者:威廉·福克纳 ISBN:9787540239091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6864
创建日期:2021-02-14 发布日期:2021-02-14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内容简介

故事的背景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禁酒期间,南方小镇有一帮以金鱼眼为首的私酒贩子,女大学生谭波儿被男友抛弃后混到这帮人中,惨遭强奸,后又被金鱼眼送进孟菲斯城的妓院。金鱼眼杀了人,嫁祸于戈德温。律师说服谭波儿出庭做证,但她已被金鱼眼折磨得精神失常,无法为戈德温证清白。戈德温被判死刑,被群众以私刑烧死。后来,金鱼眼因一桩他并未参与的谋杀案而被判死刑……

《圣殿》是一部被广泛研究的作品,作品关于社会的腐败、暴力、罪恶及人性的失衡的揭示和探讨,直到现在仍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威廉·福克纳(1897—1962)

美国文学史上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

福克纳以小说创作闻名于世,他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他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1949年因“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圣殿》《押沙龙,押沙龙!》《去吧,摩西》等。


前言
序言:
  话说福克纳的《圣殿》
  1
  在福克纳的作品里,《圣殿》是唯一一部刚一面世就畅销的小说。它在一九三一年由凯普与史密斯出版社出版后,三周之内的发行量就相当于一九二九年出版的《喧哗与骚动》和一九三〇年的《我弥留之际》销售额的总和。不仅如此,好莱坞马上买下该小说的电影摄制权,很快就拍成了电影。一九三三年,《圣殿》被译成法文,著名作家马尔罗在前言里给予高度评价,说它是一部没有侦探但充满侦探故事气氛的小说,福克纳把希腊悲剧引进了侦探故事。奇怪的是《圣殿》也是福克纳本人批评最多的一本书。一九三二年,他为小说的现代文库版写了篇序言,强调他写书出自“庸俗的想法”,创作动机纯粹是为了赚钱,手法是用骇人听闻的恐怖事件来制造轰动效应。他说:“我拿出一点点时间,设想一个密西西比州的人会相信是当前潮流的东西,选择我认为是正确的答案,构建了我所能想象到的最为恐怖的故事,花了大约三星期的时间把它写了出来,寄给了史密斯……他立即回信说:‘老天爷啊,我可不能出这本书。我们俩都会进监狱的。’……我把《圣殿》的稿子整个儿忘掉了,一直到史密斯把清样寄给我。我发现稿子写得实在太糟糕了,只有两个办法:撕掉它或者重写一
  遍。我又想:‘它也许会卖钱的,也许有一万个人会买的。’于是我撕掉清样,重新写了这本书。小说已经排过版,所以我还得付钱,为了那重新写一遍
  的特权,努力使它不至于太丢《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的丑。我改得还是不错的。我希望你们会买这本书并且告诉你们的朋友。我希望他们也会买这本书。
  他在一九四七年跟密西西比大学英语系学生座谈、一九五五年访问日本,甚至在一九五七年任弗吉尼亚大学住校作家时仍然重复这个观点,尽管日本学者和弗吉尼亚大学的学生都不相信这是本粗制滥造以赢利为目的的坏书。虽然福克纳在兰登书屋出版《圣殿》时不让收进这个序言,但由于福克纳的自我贬抑,评论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对《圣殿》评价不高。一九五六年有位学者发现了福克纳说已经撕掉或扔掉的原稿清样和打字稿并且跟公开发表的《圣殿》做了些比较,“证实”了福克纳的一贯说法。他认为原来的稿子确实写得不够精心,因为其中包含了两个故事:霍拉斯·班鲍的故事和弗洛伊德式的心理研究及谭波儿·德雷克的故事和对邪恶的探讨。福克纳似乎拿不定主意以哪一个为主,内容显得很凌乱。然而,这位学者也注意到福克纳在修改过程中“改变了小说的整个核心和含义,简化了过于复杂的结构,删除了无关紧要的东西,澄清了没有必要模棱两可、含糊其词的晦涩段落,充实了需要扩展的部分,给了小说一个高潮,并且使它摆脱了对在此以前福克纳所写小说的从属关系。”一九六三年,福学专家迈克尔·米尔盖特引了福克纳在日本的讲话——“请记住,你们
  读的是第二个版本……你们没看到的是那个卑劣的粗制滥造的东西……你们看到的是我竭尽全力使之尽可能地忠实、动人、富有深意的那本书”——来证明福克纳批评的是未经修改的那个版本。他还提请人们注意,福克纳在修改过程中所做的大量删节,完全不包括任何可以说明福克纳所谓“庸俗想法”的特别暴力或“最为恐怖”的东西。不过,他的结论还是:“《圣殿》并不属于福克纳的伟大小说之列。……福克纳不可能把《圣殿》写成一部可以跟《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的成就相媲美的书,但他确实把它改写成一部能证明他自己所说的‘改得还是不错’的看法……的作品。”
  这种情况到了一九七二年开始有所改变。这一年,得克萨斯大学出版社把《圣殿》原稿清样和修改本按左右对照的排版形式汇编出版。编者杰拉德·朗福德在前言中详细描述他对两个文本所做的比较,指出福克纳并不是如人们所想象的把一个恐怖的色情故事改写成一部更有意义的作品。他也不同意第一稿因目的不明确而混乱不清的说法。相反,他用大量事实论证初稿是以霍拉斯为主人公,描绘这个跟《喧哗与骚动》里的昆丁一样敏感多思的长不大的中年人在面对邪恶和理想幻灭时发现自己也充满邪恶。在朗福德看来,《圣殿》的初稿极其有意思,并不比修改稿更加“恐怖”,只是在叙述方式上采用更多的试验手法,可以说是后来《押沙龙,押沙龙!》叙述手法的萌芽。福克纳在修改稿里把故事更多地集中到谭波儿和金鱼眼身上,似乎是想“把一个进展很慢的心理研究精简提炼成一个可以马上由好菜坞拍成电影的故事”。
  从朗福德开始,美国的福学界对《圣殿》的两个版本的研究便越来越深入。一九八一年,兰登书屋正式出版了由诺尔·波尔克编辑的福克纳自称是出于“庸俗的想法”而创作的《圣殿:原始文本》,读者终于可以对照两个版本做出自己的判断。现在评论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福克纳贬低《圣殿》的言论其实是反话,是针对当年批评此书暴力色彩太浓的人的一种先发制人的做法。但这并不排除福克纳确实感到《圣殿》的艺术水准不够理想。福克纳一向偏爱《喧
  哗与骚动》,认为该书的创作“教会了我如何写作和如何阅读,尤其是教会我懂得已经读过的书”,也很怀念创作《喧哗与骚动》时所感到的“明确实在而
  又难以描绘的激情”,“那种狂喜、那种对将会出现惊奇和意外的又急切又欢乐的信念与期望……”由于他写《圣殿》时没有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感受,
  他便觉得《圣殿》没有达到他所追求的至善至美的美学高度。另一方面,说实在话,福克纳也不是完全不考虑市场因素的。他当时正要结婚,要买房子,
  要面对养家糊口的现实问题。为了销路好一点,可以多得一点钱,他不得不从广大读者的阅读水平出发,采用相对来说比较简洁明了的叙述方法和基本
  按时序发展的故事线索,删去意识流段落,也不搞试验手法。也许福克纳对此有负疚感,才时不时地自我贬低一番。
  至于福克纳为什么删除他倾注大量思想和艺术心血的有关霍拉斯的描述,朗福德的解释是他在《圣殿》的两个稿子里都试图澄清他对已在《沙多里斯》里塑造过的霍拉斯这个人物的看法,但福克纳认为这两次又都失败了,于是他放弃了霍拉斯,重新塑造了一个律师加文·斯蒂文斯。波尔克在《圣殿:原始文本》的后记里指出,福克纳最初的动机可能是想利用被出版社删节的原《坟墓里的旗帜》里有关霍拉斯的材料。但在拿到《圣殿》清样时发现它跟他在同一时期写的《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有太多雷同之处。福克纳历来对自己要求很高,不肯重复自己,因而做了修改。福克纳要让读者跳出霍拉斯内向的沉湎于自我的人物性格,对他做更为客观的描述,把原始文本的第二章变成修订本的第一章,使小说以霍拉斯和金鱼眼相对峙的场面作为开头。这就把他们两人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使金鱼眼成为霍拉斯的对应物,而这个改动又进一步拓宽了小说的主题。波尔克在另一篇文章里把《圣殿》同《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进行比较,认为霍拉斯跟昆丁和达尔一样,都是迷恋母亲的人,被删节的“原始文本”中关于霍拉斯梦见母亲的描写可以看成把她同昆丁的母亲相提并论。霍拉斯同昆丁及达尔一样,都为一个久卧病榻的母亲所困扰。如果我们考虑到福克纳在这时期的短篇小说里的母亲形象,考虑到福克纳一向尊重母亲而不大看得起父亲的事实,我们也许还可以做出结论:福克纳修改《圣殿》,因为他的兴趣有了变化,他不想探讨霍拉斯的童年、他同母亲的关系、性压抑和乱伦幻想。他还发现《圣殿》的原始文本跟自己关系太密切了。他要读者,也许也要自己跟霍拉斯保持更远的距离。
  如果说,波尔克在《〈圣殿〉之间的空间》一文里只暗示了福克纳修改原稿是因为他发现霍拉斯跟自己太接近了,他不想在读者面前暴露自己便自觉和不自觉地进行删改,那他在《“土牢就是母亲她自己”:威廉·福克纳:1927—193l》一文里便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好好研究福克纳在创作《圣殿》这段时期里以母子/女关系为主题的作品,并且追溯其根源和它们在福克纳生活中的影响。他明确指出,《圣殿》里充满俄狄浦斯情结,《圣殿》的两个文本,它们和福克纳在该时期的其他作品之间的互文性应该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目录

《圣殿》

《没有被征服》

《喧哗与骚动》

《野棕榈》

《押沙龙,押沙龙!》


短评

这种悲伤的愁苦涌入每个角落,人一旦经历过什么,身上始终都将有经历过的印记。你的印记是你的过去,更是你心底深层处最直白的欲望。包括生活,欲望,和性。

2017-12-29

非意识流的福克纳作品,但是读着的难受度和压抑比《喧哗与骚动》要高很多,而且奇妙的是居然可读出Reymond Chandler的感觉。 这是一本讲恶的小说,但是恶的背后有很多原因,社会的恶,阶层的恶,原生家庭的恶,人性的恶。恶的原因不应该成为恶的合理性,也需要有勇气来抗衡而不是逃避和顺从。福克纳的高明在于很好的诠释了施害者在某些层面其实也是受害者,受害者反过来也是施害者,这可能本来也是人性复杂的体现...

2019-12-08

大概算拖后腿之作。

2017-04-02

主題——“在這個物欲橫流、是非顛倒的現代社會裏,法律不再是主持正義的聖殿,暴力反而主宰了社會……” 揭示——“社會腐敗了,人性泯滅了,世界快要完蛋” 缺乏勇氣與力量,逃避現實的南方貴族後裔;冷漠自私、道德淪喪的年軽一代;淒苦可憐又自甘墮落,隨波逐流,自暴自棄的女孩;機器文明的產物、邪惡的化身、無思無想的金鱼眼;被男性阶层掌控钳制的女人们。 天堂樹、忍冬花。 新南方與舊南方的對立。 上层阶级與下层...

2018-03-31

每次看福克纳的书都会不由的想到马克吐温。如果说《哈克贝利芬恩》是《伊利亚特》,那福克纳的《圣殿》就像是《奥德赛》。是一种从阳光耀眼喧哗蓬勃野性未驯的瀑布到寒光幽暗寂静深沉直刺人心的冰山的存在。

2020-01-09

圣殿的书评

看的第一本福克纳的书,那时在书房找了很久,跳过他的代表作《我弥留之际》和《喧哗与骚动》,可能是因为《圣殿》比较薄吧。据说这本书情节性比较强,是根据“大众的品位”来写的,但我觉得读起来还是有点晕,作者叙述的视角有好几个,线索有点跳跃,而且很多关键情节没有...

2009-05-26 23:31:49

圣殿是绝少的一个好人都看不到的小说,一个结构简单、结实而又俗气满溢的社会新闻版的刑事案件,锋利的欲望和可耻的对名誉的眷恋剧烈地撞击在一起。和奥康纳那种傻逼倒霉催遇到短笛大魔王的模式不同,奥康纳收笔只是给你一种“这他妈换我真不如死了算了”的冲击。而圣殿里...

2011-10-20 17:56:14

英文小说题目、人名常另有所指,一旦翻译成汉语这层寓意就消失了,比如亨利·詹姆斯《黛西·米勒》(Daisy·Mliller),Daisy意为雏菊,而男主角名字温特伯恩(Winterbourne)里带着寒冬,雏菊遇上寒冬,结局不言而喻。再如福克纳这部《圣殿》(《Sanctuary》),至少有两层寓意...

2019-12-31 18:31:37

做好人真的很难,因为好人是相对的。书中仅有的几个好人:鲁碧,出卖肉体换取李的生机,不顾一切守护孩子,好心好意帮助谭波儿;霍拉斯想做个好人澄清真相,奈何其他人更愿意利用法律掩盖真相。该书从头到尾都充满着罪恶。就连霍拉斯,福克纳还给他扣上乱伦的帽子。只能相信他...

2018-02-03 17:29:44

圣殿(sanctuary)喻指法律,也暗合谭波尔(temple),描述了二十年代美国南方,“一个物欲横流、是非颠倒的现代社会里,法律不再是主持正义的圣殿,暴力反而主宰了社会。”整个社会,各个阶层都是一样的怯懦却又热衷暴力,有罪的和无罪都同样心怀鬼胎。尽管是福克纳最不意识流...

2017-12-29 01:38:33

描绘了一幅被败坏了的南方社会的场景,堪称福克纳揭露和抨击美国南方丑恶现实的最有力的作品。我想福克纳也算是痛心疾首,那《乱世佳人》中那道貌岸然的南方绅士们的样貌给撕毁了,让那黑暗丑恶的美国南方社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所以“圣殿”也算是辛辣的讽刺了。 在二十年代...

2016-11-09 09:36:44

在福克纳的长篇小说里,《圣殿》并不起眼,与其他如雷贯耳的名篇相比,这本无论是在格局上还是阅读体验上,都有着比较大的差距。但是,对于一个福克纳的真爱粉来说,哪怕是他写得最烂的一篇小说,我都不想错过。更何况,这本书里还是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地方,福克纳毕竟是福...

2017-12-16 22:21:24

标签
威廉·福克纳,美国文学,美国,文学,小说,福克纳,*北京燕山出版社*,外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