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皇帝石挥迄今为止最完整的著述辑录
《石挥谈艺录》系列终章,全面补遗,收官之作
折射战后文艺发展历程
一篇写给未来的文字
...................
※编辑推荐※
出身名门,家道中落,自小混迹京城天桥,少时饱尝世态炎凉。
投身艺术,自成一派,未竟十载名 扬四海,成为影剧无冕之王。
黄佐临与他亦师亦友,称他为稀有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给他宝贵指导,看了他的表演动容落泪。
张爱玲读过他的小说,把他与高尔基相提并论。
老舍与他是莫逆之交,艰难时刻给他精神支持。
他是享誉上海的话剧皇帝(代表作《日出》《原野》《秋海棠》《大马戏团》)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表演大师(代表作《太太万岁》《哀乐中年》《假凤虚凰》《腐蚀》《夜店》《艳阳天》)
他执导的电影堪称影坛珍宝(代表作《关连长》《鸡毛信》《天仙配》《雾海夜航》《我这一辈子》)
------------------------------------------------------------------------------------------------
从心里流淌出的真话永远值得阅读,石挥的文字具有这样的价值。《石挥谈艺录》系列前三册“把生命交给舞台”“演员如何抓住观众”“雾海夜航”虽已穷尽编者之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收集一手文献档案,仍难免有所遗漏,本次还有机会收录如此丰富的新发现遗留史料,出版第四册“海阔天空”,实属幸运。作为补遗,本书力求尽可能完整地呈现石挥的人生与艺术道路,为对石挥及其所处时代感兴趣的读者留下一份集中且坚实的一手资料。
☆ 首次公开连载23期的行旅随笔《海角天涯新篇》,记录了石挥1942年由沪返平探母期间的见闻。
☆ 首次公开于新加坡刊物连载7期的《鸡毛信》拍摄散记。
☆ 首次公开石挥《答呼冤人吴祖光》,还原1946年一场由版税问题引发的轰动剧坛的笔战。
☆ 完整辑录17篇石挥剧艺漫谈,既包括表演手记和对西方表演专著《演技六讲》的译介,又有石挥撰写的关于《日出》的罕见文章。
☆ 内含近百幅罕见的生活照、工作照、剧照、海报、节目单、漫画等,折射出石挥所在的影剧界和民国纸媒万象。
☆ 以图片形式特别收录石挥在《戏剧报》主编的6期副刊“艺术生活”中的文章。
☆ 大幅度更新石挥年谱,将他出现在媒体上的时间提前至1929年。
☆ 依最初发表之样貌保留旧时体例,按文章类型与发表时间重新整理。
☆ 遍览京津沪及海外多家图书馆,搜求齐备,校勘精当,注释详尽。
...................
※内容简介※
本书集结了新近发现的1935年至1955年石挥发表在《文汇报》《大公报》《侨声报》《玲珑》(新加坡版)等中外报刊上的剧艺漫谈、影坛笔记、剧本、散文、书信,以及手稿、档案等多达125份,配以近百幅罕见的生活照、工作照、剧照、海报、节目单、漫画等。编者历时近三载,为穷尽史料搜遍海内外大小图书馆和档案机构,为更完整地呈现石挥生命轨迹与心路历程补充了极为罕见的一手资料。
其中,以图片形式展示的6期《戏剧报》副刊“艺术生活”呈现出一个意气风发、视野开阔的青年石挥。长篇杂文《天涯海角新篇》《海阔天空》钩沉往事、探寻家史,于笑谈间透露出更多关于石挥和那个时代的秘密。与美国朋友的9封书信则力图从外部视角针砭时弊。《石挥随笔:拍〈鸡毛信〉时的几件事》也许是石挥电影拍摄散记中写得最为精彩的一篇。本书对石挥年谱进行了大幅度更新,将他出现在媒体上的时间提前至1929年,其中石挥与篮球的往事令人颇感意外。作为《石挥谈艺录》的增补卷,书中内容的稀有性相当可观。
...................
※名家点评※
石挥演的鲁贵,比我写的都好。
——曹禺
有几个人能够像高尔基像石挥那样到处流浪,哪一行都混过?
——张爱玲
他的《秋海棠》是契诃夫式的《天鹅哀歌》,演出了哲学意味。
——赵丹
一个演员,能够在角色身上把人物与自我融化得如此之协调,是难能可贵的,而他在众多人物身上都取得了这种和谐,不能不说是个具有艺术魅力的、技巧娴熟的天才表演艺术家。
——黄佐临
我崇敬石挥,他拍的作品我都喜欢。他的表演艺术理论和实践,对我启发很大。他是一个对工作一丝不苟,创作充满了灵气的人。前辈当中还有许多大艺术家都值得我去学习继承。
——黄磊
我深深地感觉到,石挥在演戏的时候,有非常强烈的享受……尽管演的是不同的人物,但是他其实很会抓所谓戏的那部分,也就是人失控的部分,而人失控的部分往往是暴露本质的时候。
——姜文
梅兰芳看了石挥的表演忍不住落泪,说:“我忘了我这是在看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