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康,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信息经济学乌家培资助计划评选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信息经济学、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教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出版专著和教材27部,在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发表论文150多篇。成果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人文社科)一、二、三等奖,广东省哲社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广东省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7项省部级奖励。
吴瑶,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获得者,担任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产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管理创新、企业与用户互动创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管理世界》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和会议发表20多篇质性案例研究论文。成果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戍果(人文社科)一等奖,广东省哲社优秀成果一、二等奖等3项省部级奖励。
肖静华,中山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兼数字经济创新联盟专委会主任。主要从事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管理创新、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项目,出版专著和教材8部,在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发表论文60多篇。成果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人文社科)一、二等奖,广东省哲社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广东省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6项省部级奖励。
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产业结合形成数字化生产力和数字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是当代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带动力最强的科技领域,给产业发展、日常生活、社会治理带来深刻影响。数据要素正在成为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之外最先进、最活跃的新生产要素,驱动实体经济在生产主体、生产对象、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上发生深刻变革。数字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和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层面优先发展的重要方向。 那么,中国企业如何借助数字技术实现经济创新?这既是实业界面临的现实难题,也是学术界需要探讨的新议题。数字经济创新模式是数字经济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虽然形成诸多相关成果,但总体上依然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探讨。与创新范式相似(李川川和刘刚,2022),经济创新模式也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性概念,可以从生产要素、创新主体、创新过程、创新整体性及创新影响等多个视角展开研究,如熊彼特从生产要素视角将创新理解为通过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以实现对生产函数的重构。综合既有研究,本书从创新主体视角定义数字经济创新模式,即数字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主体创新方式。 尽管创新体系中存在多种主体,但数字经济的创新主体主要由企业和用户构成。现有研究认为企业和用户等多主体行为互动构成数字经济资源配置机制演变的重要一环(何大安和任晓,2018),强调用户从工业经济时代的配角转变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主角,通过与企业互动创新影响数字经济价值实现,形成区别于传统用户创新模式的用户数据化参与的新创新模式(肖静华等,2018)。在本书中,企业与用户数据化互动创新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以数字痕迹体现的企业与用户互动创新的行为或过程。企业基于人工智能(AI)的数据化监督与反馈、平台与用户连接的创新推荐系统、用户创新工具箱等面向用户参与创新的行为或过程,用户点评、关注度、点击率、浏览频率和体验交流等面向用户参与创新的行为或过程,都属于企业与用户数据化互动创新的范畴。因此,数字经济活动中企业与用户数据化互动创新无处不在,构成了大数据资源的社会基础,并将工业经济时代供给与需求的联动关系改变为数据驱动的适应性关系,从而成为数字经济的适应性创新模式。 然而,企业与用户互动产成的数据资源未必能够要素化,因为数据要素化的能力不是直接按比例转化的,而是与企业经营管理禀赋和实践密切相关的,存在数据资源的内生过程(Begenau et al.,2018),这意味着企业与用户数据化互动创新过程与数据资源的内生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先要厘清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重构既有生产要素配置的特征和规律,再深入分析数据要素如何驱动数字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的适应性创新,从而提出企业与用户互动视角下的数字经济适应性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