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
书籍作者:葛和平 |
ISBN:9787520397988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连载状态:全集 |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
下载次数:8359 |
创建日期:2023-05-14 |
发布日期:2023-05-14 |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
内容简介
《数字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构建了数字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升级产业结构及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探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路径及未来方向。
作者简介
葛和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融专业骨干教师,研究生导师。在CSSCI等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研国家、省部级、市级项目十余项。
毛毅翀,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在读博士生,从事普惠金融研究,在国内经济期刊发表多篇文章。
前言
短缺的物质经济往往对应着金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而人类社会长时间的“短缺经济”阶段则意味着“融资难”和“融资贵”已成为纠缠人类千百年的难题。而解决这一难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历尽艰辛的普惠金融探索史。
结合理论与实际而言,普惠金融是经济手段和社会思想的高度结合。2005年联合国对普惠金融进行了科学界定,其宗旨在于消除金融歧视以及金融排斥,从而更加公平、全面和包容地配置金融资源,致力于为社会各阶层及群体更均衡地提供金融服务,帮助全球经济落后国家或地区以及弱势企业或群体获得公平参与经济发展的机会,以达到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经济均衡增长的目标。而近十几年,我国实现了普惠金融从“口号计划”到“行动现实”。特别是在刚过去的2020年,疫情的冲击使普惠金融对于中小微企业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也在逆境之中,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表现出了极强的金融创新与金融服务能力。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普惠金融应运而生,凭借其可复制性和边际成本递减,使互联网与传统金融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普惠金融的“普惠性”。具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是借助于数字技术,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复苏并落实普惠功能,但也产生了如用户信息安全受到威胁等诸多方面的风险。同时,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优劣势、机遇及挑战均有待进一步探究的空间。
关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国内研究成果逐年增加。但是研究数字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方面成果不多,有待添砖加瓦。尤其是在考虑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实情的基础上兼顾相关数据的真实可得。除此之外,有关数字普惠金融的社会问题和制度安排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书有两个目的:一是系统梳理数字普惠金融的基本内涵、发展沿革以及现状,有针对性地构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提供基础性条件;二是灵活运用金融理论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在实现共同富裕、升级产业结构以及服务乡村振兴等社会问题和制度安排中的关键作用,从而探讨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全书分11章。第一章首先界定了数字普惠金融,包括数字普惠金融的基本特征和所属类别;其次整理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历史沿革、基本体系和发展模式;再次系统梳理了数字普惠金融的相关文献;最后正式引入数字普惠金融的相关理论,包括现代金融理论、长尾理论、金融排斥理论以及农村金融理论等四个方面,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第二章首先描述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以及现存问题及其成因分析,其次梳理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从而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突破的切入点。
第三章充分借鉴世界数字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国实情,从一级指标(包括深度、广度、使用度、规模度、涉人度及成熟度)、分项指标、运用步骤及积极作用等四个维度,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域,且重点放在城市、乡镇、农村三个层面构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以便于进行因地制宜的动态化研究。
第四章聚焦现实中的网络借贷风险问题,通过构建一个金融监管部门、资金供给方与资金需求方的网络借贷市场三方博弈演化模型,利用复制动态方程以资金供需双方收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分析博弈双方动态化的决策,在此基础上,基于数字普惠金融视角为网贷平台的合规化发展提出建议,以求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健康持续发展。
第五章着眼于我国东中西部普惠金融发展呈梯级分布的现实情况,综合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现实状况,绘制出普惠金融发展的整体框架,并进一步阐释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省域差异,深化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实的认识。
第六章关注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愿景,通过模型构建并实证检验,剖析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富差距的影响效应,为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发挥作用提供政策建议。
第七章在研究传统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基础上,揭示数字普惠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第八章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联,基于中国2011-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剖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第九章立足于农户收入问题,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及其异质性。
第十章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如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从影响效应、作用机理及问题障碍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促进我国深入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并建立乡村振兴长效机制。
第十一章基于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现实,从监管体系、运行机制、金融机构和工具等多方面、多维度提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致力于为我国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本书对数字普惠金融相关经济问题按章节分布进行探究,让读者对数字普惠金融在中国经济发展重要战略和关键问题中的作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本书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是国内外各界人士学习和参考的基础资料。
目录
近几十年来,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公益性小额信贷、发展性微型金融、传统性普惠金融及数字普惠金融等四个阶段。本书紧跟近些年来国内外普惠金融发展历程,全面系统介绍国内外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具体包括数字普惠金融的评价指标体系、数字普惠金融的网贷平台监管与金融风险、围绕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差异性以及其对绿色金融、贫富差距、产业结构等产生的影响,并进行实证研究。本书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是国内外各界人士学习和参考的基础资料,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较高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