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探秘老北京 细说四九城的故事

探秘老北京 细说四九城的故事

书籍作者:张克群 ISBN:9787111641438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5214
创建日期:2021-02-14 发布日期:2021-02-14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清晰明了的讲解、生动诙谐的语言,解读北京城的发展过程、城市格局与建筑特色。本书包括给北京建个档案、细说四九城、大街与小巷、城外也热闹四部分内容,从城内到城外,从皇城到小巷,解读北京城的历史、文化与建筑,使读者从中领略北京城的独特魅力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作者简介

张克群,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受教于建筑学大家梁思成先生。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家学渊源深厚,亲友中名人辈出。父亲张维,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土。母亲陆士嘉,流体力学家、教育家,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校教授之一。舅公施今墨,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儿子高晓松,音乐制作人。女儿高晓江,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工学博士。


编辑推荐

高晓松作序推荐,清华奶奶张克群用正宗京片儿解说四九城,触摸属于你的“京”致文化

用故事串联建筑与记忆,用历史书写不朽与传奇

开启重新发现老北京的旅程


《杂话建筑》带给你的是建筑文化又不仅仅如此,它以五本类型不一、角度各异的小书,为热爱建筑或城市历史的读者带来一个360°建筑文化大赏。村落、道观、宫殿、古刹、城垣、哥特式、大小木构……你想要的这里都有。让漫步于人类文化结晶的你怀揣的好奇心有处安放,让你徜徉在建筑海洋时能拿起的不只有相机与百度。作者张克群老师是梁思成先生的弟子、音乐人高晓松的母亲,她热爱建筑、绘画、音乐,把她多年对建筑的研究、理解及情感写在这套书中,以她精道、诙谐、娓娓道来的笔法带你游走于鳞次栉比与雕梁画栋之间,向你奉上一个人人眼中有、人人心中无的建筑真谛。


《探秘老北京 细说四九城的故事》电子书免费下载

pdf下载 txt下载 epub下载 mobi下载 azw3下载

前言

妈妈领着年幼的我和妹妹在颐和园长廊,仰着头讲每一幅画的意义,在每一座有对联的古老房子前面读那些抑扬顿挫的文字,在门厅回廊间让我们猜那些下马石和拴马桩的作用,从那些静止的物件开始讲述无比生动的历史。

那些颓败但深蕴的历史告诉了我和妹妹世界之辽阔、人生之倏忽,和美之永恒。

从小妈妈对我们讲的许多话里,迄今最真切的一句就是: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与诗——其实诗就是你心灵的最远处。

在我和妹妹长大的这么多年里,我们分别走遍了世界,但都没买过一尺房子,因为我们始终坚信,诗与远方才是我们的家园。

妈妈生在德国,长在中国,现在住在美国。读书画画、考察古建筑,颇有民国大才女林徽因之风(妈妈年轻时容貌也毫不逊色)。那时梁思成与林徽因两位先生在清华胜因院与我家比邻而居。妈妈最终听从梁先生读了清华建筑系而不是外公希望的外语系,从此对古建筑痴迷一生。妈妈对中西建筑融会贯通,家学渊源又给了她对历史细部的领悟,因此才有了这部有趣的历史图画(我觉得她画的建筑不是工程意义上的,而是历史的影子)。我忘了这是妈妈写的第几本书了,反正她充满乐趣的写写画画总是如她乐观的性格一样情趣盎然,让人无法释卷。

从小妈妈教我琴棋书画,我学会了前三样并且以此谋生,第四样的笨拙导致我家迄今墙上的画全是妈妈画的。我喜欢她出人意表的随意创造性。这也让我在来家里的客人们面前常常很有面子——“这画真有意思,谁画的?”“我妈画的,哈哈!”

为妈妈的书写序想必是每个做儿女的无上骄傲。谢谢妈妈,在给了我生命,给了我生活的道路和理想后的很多年,又一次给了我做您儿子的幸福与骄傲。我爱你。

高晓松

要想搞清楚北京城是怎么来的,先得说说城市是怎么来的。

大家知道,猿猴变成猿人又变成原始人(科学家给分的类),从树上下来学会走路那会儿,都住在各自的地坑里,后来进步成了窝棚。那时的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叔叔大爷舅舅都分不清[西方人的语言里至今这些称呼也分不清,英语一律叫Uncle(安扣)],更甭提婶子舅妈了。后来觉得光靠打猎过的日子很辛苦,肉也吃腻了,就想着要吃点儿素的。试尝了些草籽,发现有几种还挺对胃口,得来也容易些,于是开始了农耕。人们的日子过得不像打猎那么辛苦,就有闲功夫憋坏主意了:旁边那窝棚里过比咱滋润,抢!远处那帮人占的地收成好,抢!

这一来,力气大的,男丁多的窝棚就有了富裕的吃食。光种白薯的也想弄条鱼吃吃。往河边的窝棚一瞧,好嘛,人捞鱼的那家有好几个彪形大汉,估计抢不过人家。怎么办?只好老老实实地跟人家换。

可是上哪儿换去呀?在你窝棚前头?不行,你家小子一窝蜂跑出来,我不就吃亏了吗?这么着吧,找一个谁家都不是的地方,我用一条鱼换两块白薯,你拿一篓麦子换一个泥罐儿,他做了个小板凳,惦记换一棵白菜等。可有时候事情不那么理想:鱼都臭了也没等来白薯。有人就想了:不如我在这儿弄个小屋,把人们没换出去的东西先放我这儿,明天有人要,再跟他们换。这就出现了最早的商人和最早的店铺。你挨着我弄一店铺,他再挨着你也弄一个,慢慢就出现了城镇。

中国最早的城镇出现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夏代。那时已进入奴隶制社会。《尚书·夏书·禹贡》中记载:“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就这么12个字,其实说了很多事。我们应该原谅古人写字的精炼,往竹子上一笔一画地刻字,不容易啊!

这段话的意思是,大禹治完水之后就当了领导。他主持了中国第一次城镇化运动,把他所统领的地盘从北到南按照地形分成了九个州:冀、雍、兖、豫、青、徐、梁、扬、荆。每个州设一个中心点,那就是州政府所在的城市了。

如图0-1所示估计北京所属的地域大概属于“冀”。但夏代时燕山脚下还没有城镇的影子呢。

有趣的是,第一,古人画地图,北在右边,南在左边。我是把这张地图逆时针转了90°才符合咱们现代人上北下南的习惯。可因此有些不重要的地名就得歪着脑袋看了。第二,古人以为我们的东、西、南三面临海,怪不得他们称自己叫“中国”呢。令人佩服的是,东海的形状还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另外,河流里只有黄河,没有长江。大概绘图的人没去过南方。这更看出黄河是我们民族最早的摇篮。

张克群


目录

第一章 给北京建个档案/ 001

1. 北京的自然条件/ 003

2. 从燕国到五代十国/ 007

3. 辽南京城/ 024

4. 金中都/ 029

5. 元大都/ 036

6. 明北京城/ 054

7. 清代北京城/ 060

第二章 细说四九城/ 065

1. 皇城/ 069

2. 内城/ 086

3. 外城/ 138

4. 颐和园的城关/ 175

第三章 大街与小巷/ 179

第四章 城外也热闹/ 191

1. 安静的陵墓不安静的人/ 193

2. 千姿百态的古桥/ 214

后记/ 221

参考文献/ 222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