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唐诗选

唐诗选

书籍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ISBN:9787020146079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7374
创建日期:2022-12-17 发布日期:2022-12-17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在唐代,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诸体皆备的程度,同时还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杜牧、李商隐等。唐代诗人为古典诗歌树立了后人无法超远的新典范,唐诗遂成为中国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唐诗今存大约五万首,古今唐诗的选本众多,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是清人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尽管所选皆是精华,然该书体量较小,尚不能很好地展现唐诗的风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专家们集体选注的《唐诗选》,选录130余家630多首作品,是《唐诗三百首》(77家,310首)的两倍左右,该书不仅收录了唐诗的经典篇目,还能较好地反映唐诗的发展,另外,选注者对入选的唐诗作品做了非常精彩的注释。该书1966年初版,1975年进行了修订(重定选目、增补和修改作品注释、作家小传等),出版至今已40多年,它业已成为有口皆碑的唐诗经典选本。这本书不仅是唐诗的经典选本,也是当代古典文学诗文选本写作的范本。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成立于1953年,最初挂靠于北京大学,由郑振铎任所长﹐何其芳任副所长。两年后﹐改属中国科学院。1977年5月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该所汇聚了国内众多一流的文学研究学者,是国内古典文学研究的重镇。《唐诗选》选注工作主要由余冠英、王伯祥、钱锺书、陈友琴、乔象钟、王水照、吴庚舜等人完成,选与注都称一流,是当代有口皆碑的经典唐诗选本。


《唐诗选》电子书免费下载

pdf下载 txt下载 epub下载 mobi下载 azw3下载

前言

前言


唐代诗歌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极其重要的阶段,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从现存近五万首诗歌来看,唐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诗歌题材的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开拓。唐代又是一个诗人辈出的时代。仅《全唐诗》所录即达二千多家。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是负有世界声誉的伟大诗人。唐代开宗立派、影响久远的大家,不下二十人。其馀特色显著、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的诗人,也有百人之多。唐代诗坛多种艺术风格的争奇斗艳,诗歌体制的完备成熟,形成了百花齐放的伟观,可以和思想史上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前后媲美。唐诗,是我国文学遗产中最灿烂、最珍贵的部分之一。

在唐诗研究中,困难不在于描述唐诗繁荣的盛况,而在于正确解释繁荣的原因。我们在下面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引起进一步的探讨。

唐诗繁荣的局面是当时经济、政治、文化等特定条件所促成,也是诗歌自身传统发展的结果。

唐诗的繁荣首先跟唐代的经济高涨和文化高涨是密不可分的。文学艺术的发展,和政治、法律、哲学等其他上层建筑一样,总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恩格斯在论及十八世纪法国和德国哲学繁荣的原因时指出,“哲学和那个时代的文学的普遍繁荣一样,都是经济高涨的结果”。由于隋末农民大起义对于魏晋以来世族庄园经济的摧毁,由于唐初“均田制”的推行以及其他一些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措施,促成了唐初一百多年的经济高涨,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唐时的中国是当时东方最强大的封建国家。正是劳动人民,主要是农民阶级的辛勤劳动,创造了雄厚的社会财富,成为包括诗歌在内的唐代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唐代国际文化的广泛交流,国内各民族文化的密切融合,唐王朝对思想文化采取相对自由的政策,儒、佛、道思想容许同时并存等等,都是促成唐代文化普遍高涨的有利因素。尤其对诗歌发生直接影响的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艺术部门,都获得高度的成就。没有唐代音乐的普遍发展,就不可能出现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这类描摹各种器乐曲达到出神入化境界的诗篇。唐代的一部分诗歌是可以合乐歌唱的,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同饮旗亭听唱的传说,元稹的“数十诗”曾由馀杭一位善弹箜篌的歌女商玲珑演唱,都是例证。唐代题画诗的兴起显然派生于绘画艺术的发展。像王维既是山水诗的大家,又是南宗山水画的开创者,他自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偶然作六首》之六)。这些艺术品种之间的创作精神和原则是相通的,它们互相吸收,彼此促进:画家吴道子曾学书法于张旭,提高了自己的画境;张旭观公孙大娘的《剑器浑脱》舞,“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杜甫的名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风也宛如雄武健美的舞蹈,表现出相似的矫捷奔放的气势。张旭的草书,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就被并称为“三绝”,各臻其妙,相得益彰。可以说,唐代的各种艺术品种共同形成了一个时代的高度艺术水平,这为唐代诗人从事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积累和艺术营养。关于唐诗繁荣的经济、文化原因,许多论著都有阐述,我们不再详说。

庶族地主阶层是唐代诗坛的主要社会阶级基础,唐诗的繁荣又决定于这一阶层力量的勃兴和发展。

列宁指出:“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阶级的差别也是用居民的等级划分而固定下来的,同时还为每个阶级确定了在国家中的特殊法律地位。”他还指出,封建社会的“阶级同时也是一些特别的等级”,“等级的阶级”正是封建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唐代正处在以新的封建等级制代替旧的封建等级制的时代,在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这一主要矛盾的制约和影响下,统治阶级中的世族地主和庶族地主的势力发生了急剧的不同变化。如上所述,隋末农民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以占有奴婢、部曲等劳动人手为特征的世族地主的经济力量,庶族地主的势力便应运而生,得到巨大的发展。经济地位的改变必然引起政治地位的改变。庶族地主与世族地主发生重新分割政治权力的斗争。李唐皇族原是陇西大姓,但与山东旧族(指居住在华山以东地区的王、崔、卢、李、郑等世族)存在尖锐矛盾。在这一斗争中,皇族地主是和庶族地主站在一起的。唐太宗李世民下令重修《氏族志》,高士廉等竟然仍定崔姓为第一,皇族李姓为第三。李世民直接规定“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用官职品级代替门第、身分作为划分氏族等级的新标准,借以贬抑世族。高宗李治时,宰相李义府因“耻其家代无名,乃奏改此书(即指《氏族志》)”,进一步规定“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于是兵卒以军功致五品者,尽入书限,更名为《姓氏录》。由是缙绅士大夫多耻被甄叙,皆号此书为‘勋格’”“地实寒微”的武则天执政时,更破格任用了一些庶族地主中的人物,其中许多就是因文学见长而被提拔的。这样,唐王朝虽然仍是整个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专政,但庶族地主阶层却已形成一种新的政治力量,走上了历史舞台。

......

唐代诗人大都是庶族出身的举子。诗歌成为他们进入仕途的捷径。虽然试帖诗由于内容的陈腐和形式的呆板,很少有什么好诗,但以诗取士的制度,对于重视诗歌、爱好诗歌的社会风尚的形成,对于诗人们一般诗歌技巧的培养和训练,对于诗歌艺术经验的积累和研究,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宋代严羽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以诗取士,使得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几乎都是诗歌作者,确实使诗歌成为唐代文化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成了知识分子毕生学习、钻研的必修科目。唐代诗歌的繁荣,是离不开这个诗歌大普及的局面的。

与以诗取士的影响相辅相成,诗歌在唐代的社会应用价值得到空前的提高。这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中是任何一种文学样式在任何时代所罕见的。诗人们可以利用诗歌来博取帝王贵族的赏识,也用它作为傲视上层社会的资本,“千首诗轻万户侯”。向达官名流干谒求进用诗,送人出使、还乡,慰人贬官、下第,也得用诗。诗歌的影响遍于许多社会阶层。元稹、白居易的诗曾传诵于“牛童、马走之口”,“炫卖于市井”之中,写在“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歌妓演唱,村童竞习。从李世民延请“四方文学之士”,备极奖掖,时人羡称“登瀛洲”,到前面已提及的王昌龄等人旗亭听唱的传说,诗人们凭借诗歌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荣誉。唐诗与社会生活这种特殊的联系,与诗人们的生活、地位如此休戚相关,这种情况,既是唐诗繁荣的反映,也是唐诗繁荣的一种原因。

除了上述社会条件之外,唐诗的繁荣还取决于诗歌自身传统的发展。我国诗歌以《诗经》、《楚辞》为最早的高峰,但四言诗和辞赋在唐以前已经衰落和僵化。一种新的诗体——所谓近体诗,在六朝时逐渐酝酿、发展。齐永明以后诗人讲究声律,创作“新体诗”,到梁、陈时更加细密,终于在唐初沈佺期、宋之问手里产生了完整的五律和七律。长篇排律也在唐初出现。五绝源于六朝乐府和文人的联句,到唐初开始流行;七言四句的诗体起于六朝乐歌,文人写作七绝始盛于武则天和中宗李显时期。近体诗经历了长达二百年的逐渐演进的过程,正展示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唐初的两个现象很值得注意:一是有关声律对偶的著作大量出现,一是大型类书的成批刊行,都适应了律诗发展的需要。而歌行、乐府等古体诗也仍然具有别辟蹊径、另开新面的广大可能。事实上正是如此。唐代诗人为了反映重大社会问题或抒写深刻的政治感慨的需要,更多地运用篇幅较长、格律较宽的古体诗,在创作实践中创造出许多新体,形成唐代古体诗的独特面貌。当时其他的文学样式,如骈文已近僵化,短篇小说(传奇)和词在唐代后期才逐渐兴起,戏曲还处在萌芽状态。除了散文在反对骈文的斗争中获得重要成就外,只有诗歌,才具备广阔发展、不断创新的内在条件,是作家们反映生活、述志抒情、驰骋才华的理想领域。这就是唐诗繁荣的一个内在因素。

我国古代诗歌在唐以前的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个进步的思想传统。唐代诗人面对自己的时代,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表现了新的思想特色,从而丰富和发展了这个传统的内容。

唐代诗歌,特别是盛唐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强烈地追求“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热情地向往建功立业的不平凡的生活。李白是惯用大鹏鸟来象征自己的豪迈气概和不羁精神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正面提出了理想;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巨大感叹也包含着对创业的强烈渴望。杨炯说:“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行》),王维也说:“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这两位并不以政治抱负见称于世的诗人,也都表示出从军报国的热情。我国诗歌大量而集中地表现诗人的政治抱负,始于建安时代。曹操的《龟虽寿》、《短歌行》,曹植的《杂诗六首》(其五、六)、《白马篇》等,都表达了平定战乱的要求,带有那个历史动荡时期所特有的悲壮色彩。这个主题到了两晋南北朝几乎中断。唐代的许多诗人又大量地表达政治理想,充满着积极乐观的精神。李白和杜甫的“布衣卿相”的抱负就是典型的代表。李白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说:“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说:“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这都表现了以前的诗歌中较为罕见的宏图壮志。

这些唐代诗人的政治理想的产生有它的社会和阶级根源。唐初的经济繁荣,政治统一,国力强盛,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了诗人们对于建树功勋的种种幻想。当然,对于这种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必须进行阶级分析。如前所述,唐代庶族地主阶层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力量,活跃于历史舞台,他们表现了革新政治的精神。李世民时的魏徵、马周、刘洎,李隆基时的张九龄等,都是庶族出身的著名宰执大臣。从布衣至卿相,不是诗人们一时的狂言大语,而是有现实依据的。总之,唐代这些有代表性的诗人所歌唱的理想,在实质上正是代表了这一阶层的政治要求。

唐代庶族出身的知识分子,大都无视世族门阀那一套家教礼法,思想上狂傲豁达,不拘儒学正宗,行为也放浪不羁,“不护细行”,一直被世族所讥笑、鄙弃。其实,他们借助“任侠”的形式,“好语王霸大略”、要“游说万乘”、“喜仗义疏财”等,正是他们的政治理想的另一种说明或补充,他们的纵情狂放有时表现了理想不得实现后的牢骚情绪。而对权贵的蔑视和傲兀,则是一股冲击封建礼教的力量。李白是这种思想的杰出代表。他“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天子呼来不上船”(杜甫《饮中八仙歌》),真是“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在这一点上,他发展了左思、陶渊明、鲍照的反抗权贵的精神,为后代对封建社会有不满情绪的人们所仰慕和学习。然而,这种思想性格有它软弱和消极的一面。由于庶族地主的阶级属性,李白实际上无法“不屈己,不干人”(《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无法脱离对封建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依附。他那么严厉地责骂了哥舒翰,但仍不惜向他“述德陈情”,吹嘘为“天为国家”所造就的“英才”,就是一个例证。李白又美化了他的放诞生活和傲世态度,并导向避世退隐、访仙问道的消极倾向,这些容易产生坏的影响。

唐王朝和我国境内各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几乎没有停止过,这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历史现象。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形成,都经历过国内各民族间的斗争和融合;然而,根据民族斗争实质上是阶级斗争的原则,对于这些战争的性质应该进行具体的分析。大致说来,天宝以前主要是解除少数民族统治者的侵扰,保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和平生产,保卫河西走廊的国际通道;天宝以后转为唐王朝对少数民族的征伐;安史乱后被侵扰的局势又逐渐形成。边塞诗历来就有歌颂和反对战争两种态度。六朝乐府中的《陇头水》、《出塞》、《入塞》、《从军行》等,偏重于战争苦难的描写,唐诗同时发展了这两方面的内容,尤以歌颂较为突出。唐代岑参、高适等边塞诗人正确地歌颂了将士们抵御少数民族统治者侵扰的英雄气概,但他们常常把爱国和封建忠君混淆起来,“丈夫誓许国”(杜甫《前出塞》)和“归来报天子”(王维《从军行》)在他们看来是同一个东西;他们还往往在“所愿除国难,再逢天下平”(张籍《西州》)的理想中,夹杂着“将军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中异姓王”(高适《九曲词》)这一类对功名的庸俗追求。唐代诗人又正确地谴责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尖锐对立,同情人民的苦难,但有的却抽象地反战,无原则地要求和平,这在中晚唐诗中存在不少的例证。

......

其次,唐代诗人对现实生活作了比较全面的观察,因而在反映现实的广阔性上也大大超过了前代。他们从许多方面接触到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等重大社会矛盾,诸如统治者的穷奢极侈、横征暴敛、拒谏饰非、斥贤用奸和农夫、织女等被压迫群众的种种痛苦。他们还提出了妇女问题、商人问题及其他社会问题。其中不少方面是前代诗人很少接触或没有接触到的。如反映宫女生活的诗篇,一方面写出这些失去青春和自由的女子的哀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宫廷中的夺爱争宠、钩心斗角的现象。宫廷中的等级壁垒实质上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反映,同样存在着阶级压迫。虽然有的诗人倾心于宫廷繁华生活的描写,例如王建的若干宫词,但是大多数诗人在一定程度上揭开了宫廷中压迫和被压迫、损害和被损害的内幕。又如随着唐中叶商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描写商人活动的诗篇。像元稹的《估客乐》、白居易的《盐商妇》、刘禹锡的《贾客词》、张籍的《贾客乐》、《野老歌》、姚合的《庄居野行》等,都揭露了商人“高赀比封君,奇货通幸卿”的豪富,并和农民的贫困作了鲜明的对比。这就比过去《估客乐》等乐府旧题有了更多的现实内容。此外,又出现了许多“愁水复愁风”的商人妇形象,如李白的《长干行》、《江夏行》、白居易的《琵琶行》、刘采春的《曲》等,也为传统的“闺怨”诗扩大了描写领域。

唐代诗人揭露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的诗篇具有比前代诗歌更大的批判力量。他们对于由贵妃、权臣、贵宦以及各级官吏、差役所组成的统治机构的腐败和罪恶,大胆加以揭露和谴责,有时甚至把矛头指向皇帝。如杜甫的《兵车行》、《忆昔二首》、《解闷十二首》、李商隐的《马嵬二首》、曹邺的《捕鱼谣》等,都直接针对最高统治者,或则委婉讥讽,或则尖锐揭发,在我国诗史上是很少见的,引起后代不少文人的惊异。白居易曾说自己的诗曾使“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执政柄者扼腕”,“握军要者切齿”(《与元九书》),正说明这些诗篇的战斗作用。唐代诗人虽然还没有提出许多新的进步思想,然而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观察确比前人深入一步。过去也有一些揭露贫富不均的诗歌,杜甫却把这些现象概括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惊心动魄的名句。概括得高由于感受得深。杜甫、白居易等对于阶级对立的事实当然不能达到资产阶级的阶级论的认识水平,更不能和马克思主义阶级论作任何类比,但他们的感受确较深切。杜甫反复地作过这种对比:“朱门任倾夺,赤族迭罹殃”(《壮游》)、“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指劳动人民)杼柚茅茨空”(《岁晏行》),白居易的《伤宅》、《买花》、《轻肥》、《歌舞》等更用全篇对照,使人们对于这个最重大的社会问题获得深刻的印象。晚唐诗人在整个社会动乱的背景下,对社会贫富不均所进行的批判,实际上已预示着唐末农民大起义革命风暴的来临。

当然,由于地主阶级的根本属性,唐代诗人不可能怀疑整个封建剥削制度。例如他们反对过重的官税徭役,对劳动人民表示了同情,但是他们对于十倍乃至二十倍于官税的私家的高额地租剥削,却一无反映。他们对社会矛盾的揭露,最终目的仍然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巩固,防止矛盾激化引起农民起义。至于那些歌颂愚忠、粉饰太平的作品也绝不是少量的存在,即使在一些优秀作品中也往往掺杂着不少封建性的糟粕。我们对待唐诗,和其他文学遗产一样,都必须采取分析、批判的态度。

以上是对唐诗几个重要思想内容的说明。

唐诗之所以有卓越的成就,也因为许多作者能够在艺术上推陈出新。“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唐代诗人能学古更能变古。精熟《文选》是唐代诗人普遍的文学修养,但他们的作品很少是“选诗”的翻版,不像后代诗人常常产生一些唐诗的仿制品。这是唐诗艺术的一项宝贵经验。

整个唐诗发展的过程就是推陈出新的过程,不过在那二百八十多年间“因”和“变”的程度时有升降。大致可以分为八个阶段,这里试就各段的“新变”作简括的说明(在本书作家小传里已涉及的问题不再多说)。一、唐初三四十年,诗坛沉浸在“梁陈宫掖之风”里。一代“英主”李世民也要做做宫体诗,劝他别做宫体诗的虞世南自己也不免做宫体诗。其他宫廷诗人如杨师道、李义府、上官仪等无不追随梁、陈,风格轻靡。只有个别作者,如王绩,诗风平易率真,能自拔流俗,成为例外。

二、开元前的五六十年间,以四杰、沈、宋、陈子昂、杜审言等为代表的诗风,变化渐多。一方面由于律诗绝句的规范化已经完成,音调圆美谐和;另一方面由于歌行的组织辞赋化,篇幅加大,气势稍见壮阔。更重要的是诗歌题材从宫廷扩展到比较广阔的社会现实,内容充实。从本书所选的近体诗和歌行都能看出上述的变化,虽然还带着六朝的色彩,气象却显然不同了。陈子昂有意打复古的旗号作革新的事业,要拿汉魏风骨来矫正六朝的“采丽竞繁”,以《感遇》三十八章为标志的新变,开创了唐代五言古诗的新面貌。

三、从开元之初到安禄山之乱的前夕,约四十年间,诗歌发展成跃进的形势。最显著的变化表现在七言歌行,高适、岑参、李白等作家都能突破初唐歌行的形式,以纵肆的笔调,多变的章法,写壮伟宏丽的题材,表现豪迈的气概。尤其是李白,以高度创造的精神,淋漓尽致的笔墨作乐府诗,许多乐府旧题在他的笔下获得新生命。他的歌行打破初唐整齐骈偶的拘束,杂用古文和楚辞的句法,比汉魏乐府和鲍照的杂言更加解放,确是一种崭新的诗体。他的五言古诗具备汉魏六朝的多种格调,变古的程度不如七言歌行,但是仍然具有豪放飘逸的特色。大致说来,唐代诗人的古诗比前人写得放,写得尽。明锺惺曾批评唐代五言古诗“不能”或“不肯”减省字句,这虽然带着偏见,却说中了唐代古诗较放较尽的特点。当然,这并不是不能或不肯减少文字的问题,而是什么内容要求什么表达方式的问题。唐代诗人把许多原来只用散文写的内容写进诗,自然会把一些散文的特点带到诗里;而在李白个人,由于意气豪迈,才思横溢,为了表现胸襟,逞足笔力,写得放写得尽也是自然的结果。七言绝句也是唐代乐府歌词常用的形式,李白、王昌龄、王维、王之涣、高适、岑参等都擅长此体,他们的作品是唐代七绝的代表作。

唐代的田园、山水诗在艺术上发展了陶渊明和二谢的传统。这时期的王维、孟浩然都能熔铸陶、谢而自成一家。王维尤其突出,常常用含蓄简省的文字描绘出一幅画境而绝去雕琢的痕迹。

这时期的诗歌,无论古体、近体都不再以组织辞藻为贵,齐、梁以来靡丽之体到此已经基本上扫尽,“六朝锦色”纵有残馀,已经不足为病,反倒是一种点缀了。

四、从安史之乱前夕到大历初十几年间的诗坛为杜甫的光芒所笼罩。杜甫论诗既承认传统必须继承,又指出历代各有创造,所谓“后贤兼旧制,历代各清规”(《偶题》)。他主张广泛地同时有批判有选择地学习古人,“转益多师”而又“别裁伪体”(《戏为六绝句》)。他的创作实践表明他确实能多方面地学习前人的优点,更能创造性地加以发展。推陈出新的成绩超过了同时代的一切作家。

杜甫一生把许多国家变故、民间疾苦,自己的所经所历、所感所思,都写在诗里。诗歌题材在他手里又大大扩展。杜诗形式多创新,首先由于内容的新。他的许多乐府诗直接写当时实事,不但没有“依傍”古题的必要,而且非摆脱古题的限制不可,所以才有“即事名篇”的创举。

在杜甫的五言古诗里,汉、魏、晋、宋诗歌的影响有些还有迹可寻。他从汉乐府和建安诗所吸取的似乎更多些。有时全用古调而青出于蓝,更多的是融古于今,自成杜体。他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壮游》、《送重表侄王砯使评事南海》等篇,沉郁顿挫,包容博大,夹叙夹议,诗中有文,确是有诗以来未有的奇观。惟有这样的形式才能诗史似地表现那个时期的重大题材,抒写作者胸中如山如河的郁积,展放作者碧海掣鲸的笔力,因而最能见出他的特色。

杜甫和李白的七古同样代表唐代这一诗体的最高成就。杜甫能用七古表现多样题材,有时叙写生活里的平凡情事也能寄寓深沉的感慨,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楠树为风雨所拔叹》等,甚至像《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这样的题材也写成七古,议论滔滔,生发不穷。这是杜甫以前未曾有过的。

......

从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唐诗重大的变革和主要的成就都产生于陈子昂时代和李商隐时代之间。其间以李、杜时代最为突出,其次是韩、白的时代。每一时期的艺术成就都和自觉的革新要求密不可分(有时“变新”是在“复古”的口号下进行的),也和继承旧有的优良传统息息相关(“风雅比兴”、“汉魏风骨”都在唐诗的发展中起作用)。从唐代诗人的创作实践可以看到“转益多师”、“别裁伪体”的批判继承和“陈言务去”、“词必己出”的创造精神相结合。如果说唐诗在艺术上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首先就是这种推陈出新的经验。

选录唐诗的工作,从唐元结《箧中集》、殷《河岳英灵集》起,一直代不乏人,出现了数量众多的选本。封建时代的旧选本,编选的具体目的可能各有不同,总的倾向都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清康熙时的《御选唐诗》、乾隆时的《唐宋诗醇》之类的“钦定本”,它们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立场固然十分鲜明,就是一些学者、诗家的选本,也是如此。像宗法盛唐诗歌的《唐诗品汇》的选者高,明白表明他选诗对于“优游敦厚之教,未必无小补”;标举“和平中正”、要求体格详备的《唐诗别裁集》的选者沈德潜,也说“诗教之尊,可以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感神明”。因而,旧选本往往不仅是文艺欣赏的读本、文艺创作的范本,甚或是应试科举的教本,同时也是封建思想的一种宣传工具。尽管这些旧选本经过批判分析,仍然是研究唐诗、研究编选者当时的文学风尚等的一项有用资料,但它们都不能适应今天读者的需要,则是十分清楚的了。

本书努力遵循毛主席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教导,选择唐诗中一些较好的作品向读者介绍。共选诗人一百三十馀家,诗六百三十多首。这是一个文学读本,不是文学史参考资料。选录的标准服从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原则。我们尽可能选取一些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好的作品,艺术标准中还考虑到能代表唐诗的特点。有些思想平庸但确有艺术特色、有一定借鉴作用的作品,也酌量选录。本书有作家小传和作品注释。在注释中我们努力多注意解决疑难和关键的问题,在小传中希望除扼要叙述作家的生平之外也能扼要地说明他们的创作特点。由于水平的限制,不但注释和评述可能存在缺点和错误,就是选目也未必妥当。希望以后在读者的指正下不断改订。

本书初稿完成于一九六六年。一九七五年进行修订(重定选目、增补和修改作品注释、作家小传等)。参加初稿和修订工作的有余冠英(负责人)、陈友琴、乔象锺、王水照同志。钱锺书同志参加了初稿的选注、审订工作,后因另有任务,没有继续参加。吴庚舜同志从一九七五年起参加了修订工作;范之麟、董乃斌同志也曾短期参加。

何其芳同志生前对本书的工作十分关心和重视,把它作为我们文学研究所一项比较重要的业务项目抓得很紧很细;王伯祥同志在世时也对这项工作给予不少帮助。但他们已不能看到它的出版,使我们备感怀念。本书选目和部分原稿曾向所内外一些同志征求意见,得到许多教益,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同志也提过不少宝贵意见,一并在此致谢。

余冠英

王水照

一九七七年十月


目录

目录

前言

魏徵(一首)

述怀

王绩(二首)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野望

王勃(二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山中

卢照邻(一首)

长安古意

骆宾王(一首)

在狱咏蝉

杨炯(一首)

从军行

陈子昂(十首)

感遇诗三十八首(选五首)

“苍苍丁零塞”

“圣人不利己”

“翡翠巢南海”

“丁亥岁云暮”

“朔风吹海树”

燕昭王

登幽州台歌

度荆门望楚

晚次乐乡县

送魏大从军

杜审言(二首)

夏日过郑七山斋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宋之问(二首)

题大庾岭北驿

渡汉江

沈佺期(二首)

杂诗三首(选一首)

“闻道黄龙戍”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郭震(一首)

古剑篇

张若虚(一首)

春江花月夜

张说(二首)

蜀道后期

邺都引

张九龄(四首)

感遇十二首(选三首)

“兰叶春葳蕤”

“江南有丹橘”

“汉上有游女”

望月怀远

孟浩然(七首)

夏日南亭怀辛大

夜归鹿门山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与诸子登岘山

过故人庄

春晓

宿建德江

王之涣(二首)

凉州词二首(选一首)

“黄河远上白云间”

登鹳雀楼

贺知章(二首)

咏柳

回乡偶书

刘虚(一首)

阙题

祖咏(二首)

望蓟门

终南望馀雪

张旭(二首)

山行留客

桃花溪

李颀(五首)

古从军行

送陈章甫

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

送魏万之京

望秦川

王湾(一首)

次北固山下

王翰(一首)

凉州词

崔颢(四首)

古游侠呈军中诸将

黄鹤楼

长干曲四首(选二首)

“君家何处住”

“家临九江水”

王昌龄(五首)

从军行七首(选二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

“大漠风尘日色昏”

出塞二首(选一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

芙蓉楼送辛渐

塞下曲四首(选一首)

“蝉鸣空桑林”

张巡(一首)

守睢阳作

储光羲(四首)

杂咏五首(选一首)

钓鱼湾

效古二首(选一首)

“晨登凉风台”

田家杂兴八首(选一首)

“楚山有高士”

登戏马台作

王维(二十首)

渭川田家

老将行

洛阳女儿行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山居秋暝

终南山

过香积寺

观猎

汉江临泛

使至塞上

积雨辋川庄作

塞上作

辋川集(选四首)

鹿柴

白石滩

辛夷坞

鸟鸣涧

山中

少年行四首(选一首)

“新丰美酒斗十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六十四首)

古风(选七首)

“大雅久不作”

“秦王扫六合”

“咸阳二三月”

“胡关饶风沙”

“西上莲花山”

“大车扬飞尘”

“羽檄如流星”

远别离

蜀道难

梁甫吟

乌夜啼

将进酒

行路难三首(选二首)

“金樽清酒斗十千”

“大道如青天”

长相思

日出入行

长干行

古朗月行

塞下曲六首(选一首)

“五月天山雪”

丁都护歌

静夜思

春思

子夜吴歌(选一首)

秋歌(“长安一片月”)

江上吟

西岳云台歌送丹邱子

横江词六首(选一首)

“海神来过恶风回”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秋浦歌十七首(选二首)

“炉火照天地”

“白发三千丈”

峨眉山月歌

清溪行

赠汪伦

沙丘城下寄杜甫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寄东鲁二稚子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梦游天姥吟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选一首)

“君思颍水绿”

送友人

送友人入蜀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山中问答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把酒问月

登太白峰

望庐山瀑布二首

秋登宣城谢北楼

望天门山

早发白帝城

秋下荆门

宿五松山荀媪家

经下邳桥怀张子房

夜泊牛渚怀古

月下独酌四首(选一首)

“花间一壶酒”

独坐敬亭山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听蜀僧弹琴

嘲鲁儒

春夜洛城闻笛

高适(七首)

燕歌行并序

人日寄杜二拾遗

封丘作

别韦参军

送李侍御赴安西

营州歌

听张立本女吟

严武(一首)

军城早秋

常建(二首)

题破山寺后禅院

塞下曲四首(选一首)

“玉帛朝回望帝乡”

刘方平(一首)

夜月

李华(一首)

春行即兴

岑参(七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逢入京使

春梦

民歌(二首)

神鸡童谣

哥舒歌

杜甫(七十一首)

望岳

房兵曹胡马诗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兵车行

前出塞九首(选二首)

“磨刀呜咽水”

“挽弓当挽强”

丽人行

陂行

后出塞五首(选一首)

“朝进东门营”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月夜

悲陈陶

春望

哀江头

喜达行在所三首

述怀一首

彭衙行

羌村三首

北征

义鹘行

赠卫八处士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无家别

佳人

秦州杂诗二十首(选二首)

“满目悲生事”

“莽莽万重山”

梦李白二首

天末怀李白

月夜忆舍弟

送远

蜀相

戏题画山水图歌

南邻

恨别

客至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春夜喜雨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送元二适江左

冬狩行

登楼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

宿府

旅夜书怀

白帝城最高楼

负薪行

黄草

古柏行

秋兴八首(选二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

“闻道长安似弈棋”

咏怀古迹(选一首)

“摇落深知宋玉悲”

阁夜

登高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暮归

登岳阳楼

祠南夕望

江汉

客从

江南逢李龟年

元结(五首)

舂陵行并序

喻溪乡旧游

贼退示官吏并序

系乐府十二首(选二首)

贫妇词

农臣怨

孟云卿(一首)

寒食

苏涣(一首)

变律(选一首)

“毒蜂成一窠”

刘长卿(六首)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长沙过贾谊宅

别严士元

……


短评

老版新印,添加了彩图。

2022-02-16 14:59:54

向往已久!终于购买了!!!!!!!

2022-02-09 07:12:09

送货上门很快!!!!!!!!快递员服务态度很好的!!!!!!!!为自营店点百赞!!!!!!!!!必须的!!!!!!!!~~~

2022-02-16 18:14:02

书没的说,腰封纯属多余。

2022-02-16 21:16:00

经典书目,值得收藏。

2022-02-14 23:25:53

好书,经典之作,想了解更多必读!

2022-02-16 13:25:46

平装,也许精装会更好。

2022-02-16 06:36:03

好书,值得珍藏!好书,值得推荐!

2022-02-14 01:01:53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2022-02-13 01:55:55

该套唐诗选等许久了,虽然是特殊年代的一个版本,但还是有它的一定特色,现在有插图本了果断入手!还是一如既往的快捷,值得信赖!

2022-02-13 09:52:34

标签
诗词,文学,中国古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