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特应性皮炎:由内而外或由外而内

特应性皮炎:由内而外或由外而内

书籍作者:Lawrence ISBN:9787565930300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8582
创建日期:2024-05-05 发布日期:2024-05-05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内容简介
关于特应性皮炎的一种具有针对性且编排独特的学习路径
  特应性皮炎(湿疹)是常见且具挑战性的皮肤病之一,对患者和医生而言均是如此。《特应性皮炎:由内而外或由外而内》一书根据内源性病因和外源性病因进行了独特的编排,研究了来源于身体内部和外部环境的诸多病因,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针对这些病因制订治疗方案的实用方法。在书中,主编Lawrence S.Chan医生和Vivian Y.Shi医生以及专家编写团队,共同探讨了这一复杂疾病的病因学,并基于病理生理学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全面解决方案和有效的治疗计划,其中包括基于循证的综合管理措施。
  《特应性皮炎:由内而外或由外而内》通过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这两个不同角度,来分析特应性皮炎的病理生理学,这种写作模式在本病研究领域新颖独特。
  开篇首先概述疾病,再深入探讨内部和外部的致病因素,之后在临床医师专栏中提供了实用的治疗建议。
  该书以对应的病理生理学为基础来编排相关治疗的讨论,而不是采用“一刀切”的方法。
  该书涵盖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最近批准的药物和新兴药物,同时也讨论了特应性并发症。
作者简介
曾跃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
  教育经历:2006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1年硕博连读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性病学专业。
  学术兼职:①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过敏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②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过敏亚专业委员会委员;③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专家;④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
  期刊编委:①《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青年编委;②《协和医学杂志》青年编委;③JAAD中文版编委;④JACI中文版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过敏性皮肤病(特别是特应性皮炎和荨麻疹)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和皮肤组织病理诊断。近年来,以di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70余篇,其中被SCI杂志(包括BMJ、JAMA Dermatology等杂志)收录40余篇。担任《皮肤病理学精要图谱》主译,《Weedon皮肤病理学精要》(第2版)副主译,参编《协和皮肤临床病理学》,参译《麦基皮肤病理学》(第4版)、《皮肤病学》(第4版)、《实用皮肤病理学》(第2版)。作为执笔者之一编写《特应性皮炎瘙痒管理专家共识》和《抗IgE疗法——奥马珠单抗治疗慢性荨麻疹专家共识》,参与编写《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特应性皮炎专家共识》《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22版)》和《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课题共6项,2015年获得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骨干个人项目资助。
前言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以湿疹样皮疹和剧烈瘙痒为特征,可伴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和哮喘等特应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负担。本病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并且随着全球工业化的进展,其发病率不断上升。
  特应性皮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紊乱、皮肤微生物组及生态失调等是发病的核心环节。发病机制的复杂性使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表现为皮疹形态、发病部位和炎症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本病是当前国内外皮肤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但是,国内缺乏特应性皮炎相关专著,无法满足国内同道们深入了解本病最新机制与治疗方法的迫切需求。有鉴于此,我们翻译了Atopic Dermatitis:Inside Out or Outside In?(中文版书名《特应性皮炎:由内而外或由外而内?》)这本书,并推荐给全国同道。本书由美国的Lawrence S.Chan医生(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和詹姆斯洛弗尔上校联邦卫生保健中心)和VivianY.Shi医生(阿肯色大学医学院和亚利桑那大学图森校区)联合主编,对特应性皮炎的最新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了详尽的总结归纳。
  本书主要特点如下:
  1.全书就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从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两个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这种介绍方法令人耳目一新。本书在深入探讨发病机制时,从基础医学层面入手,并时刻关注有希望的治疗靶点,这种转化医学的理念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理解相关新型药物的研发。
  2.本书在剖析特应性皮炎的各种内部病因与外部病因基础上,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全面解决方案和最实用的治疗计划,包括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综合管理建议。
  3.本书不仅涵盖了特应性皮炎的传统治疗药物和方法,还包括了近年来新兴治疗药物如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等,对于补充和替代医学疗法也做了全面介绍,非常实用。
  本书的译者以目前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工作和学习的青年医生和研究生为主。为了使这本译著达到更高的质量,译者进行了多轮翻译、校对和审核,最终凭借大家的辛勤努力和集体智慧,本书的中文版得以问世。
  非常感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主任晋红中教授担任本书的主审,并对本书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审校,让本书精益求精。特别向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陆前进教授致谢,他在百忙之中为本书撰写了推荐序,感谢国内特应性皮炎领域的知名专家郝飞教授、李巍教授、李捷教授、梁云生教授和姚煦教授为本书撰写精彩的点评。感谢我的两位研究生苏铮和孙晨,作为翻译秘书,在本书最后清样的校对中付出了大量的努力。感谢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的王智敏老师,在本书的引进和出版过程中做了大量辛勤的工作。
  希望这本译著的出版能为我国特应性皮炎领域的基础研究、临床实践和新药研发提供帮助,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这个领域,并为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康复带来更多希望。
  需要指出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现了原著的一些错误,因此在核实上下文和原始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正,并通过译者注的方式进行了说明。最后,尽管译者付出了许多努力,在翻译过程中尽力遵循“信达雅”的原则,但由于学识所限,译著中难免存在翻译疏漏与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同道们进行批评指正。
目录
第1部分 特应性的历史
第1章 历史视角
第2章 重新定义特应性
第3章 皮肤的特应性
第4章 流行病学

第2部分 外部因素
第5章 皮肤屏障
第6章 皮肤和肠道微生物组
第7章 免疫原
第8章 营养
第9章 氧化应激、环境因素和污染物
第10章 临床证据:外部因素

第3部分 内部因素
第11章 角质形成细胞
第12章 微血管系统
第13章 体液因素
第14章 细胞因素
第15章 皮肤-肠道-肺上皮通透性
第16章 神经感觉机制
第17章 表观遗传学
第18章 临床证据:内部因素

第4部分 临床医师专栏
第19章 治疗指南概述
第20章 外用治疗
第21章 创面管理
第22章 皮肤屏障修复
第23章 新兴靶向治疗
第24章 微生物组调节
第25章 瘙痒和疼痛治疗
第26章 补充和替代疗法(1)
第27章 补充和替代疗法(2)
词汇表
参考书籍
中文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