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听琴图》临摹笔记

《听琴图》临摹笔记

书籍作者:周文瑶 ISBN:9787536276253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9427
创建日期:2024-04-03 发布日期:2024-04-03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临摹也叫摹写,包括“临”和“摹”两方面的含义。“临”是指对临,对照摹本,徒手画造型;“摹”则更强调“摹写”,指按照底稿一模一样地描绘下来,就像是书法的描红方式,造型跟临本一致。临摹古而有之,谢赫的《古画品录》中提到的“传移模写”指的就是临摹作品。作为“六法”之一,其功能一方面是为了学习基本功,另一方面可作为留传作品的手段。古代绘画的传移流布,靠的就是摹写。如古代经典画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就是宋徽宗临摹前人的作品。事实上,古人也经常采用对临的方式,在临写中即兴发挥。因此,像《女史箴图》《维摩演教图》《朝元仙仗图》等都有若干个不同时期的传世版本。目前美术学院工笔画的古典绘画临摹教学,基本采用摹写的方式。《临摹笔记》内容也基本是依照摹写的需求而编写的。
  《临摹笔记》不仅意在展示临摹步骤与工具材料的合理运用,而且更重视解决本科阶段工笔画专业基础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在深入研究画面表象的临摹过程中,加入对作品的诸多历史问题的考证、同类专题的横向对比等。此书成果来自本工作室研究生进行专题临摹研究时的实录笔记,其对本科生阶段的工笔画技法学习也有启发性的教学作用;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本系列书的内容有机地贯通起来,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创造性思维。在我的工笔画临摹课程中,本科生、研究生更着重于教学互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种教学方法在近几年的教学效果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应该说,从目前的工笔画教学状况看,系统学习和传承传统工笔画技法,在学院教学中进行整体融合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作者简介

于理 主编;周文瑶 著

于理,199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1999年获硕士学位,专攻中国工笔人物画。2007年赴日本东京女子美术大学学习交流,作为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工笔画与现代日本画技法的关联及关于日本画学科教学的考察。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周文瑶,201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2015年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18年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目前攻读澳门科技大学美术学博士学位。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外聘教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国家画院青苗画家,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员。


编辑推荐

1.原画细节逐一拆解,深入还原材料技法

《临摹笔记》以宋代《听琴图》为对象,通过笔记式的讲解,详细阐述了从准备到完稿的临摹全过程。以“读画”带领你进入准备阶段,从颜料选用、绷绢步骤、胶矾水混合、画笔选择等临摹工具材料的准备,到对《听琴图》的树干枝叶、花竹器人等局部的细致分析,逐一讲解勾线用墨、染墨设色等技巧,全面介绍了临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2.300多幅示例图片,全面展示步骤过程

辅以300多幅示例图片,全面细致地展示了中国画古典临摹的材料与工具、步骤与过程。在深入研究画面表象的临摹过程中,加入对作品的诸多历史问题的考证、同类专题的横向对比等。对传统材料的回溯和再认识提供了更大的创作可能性。

3.笔记式全过程讲解,突出临摹技法实操

本书不仅意在展示临摹步骤与工具材料的合理运用,而且更重视解决本科阶段工笔画专业基础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传统工笔画技法面临断层危机,教学中进行古典技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临摹古典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工笔画技法,提高其实际绘画能力。全书成果来自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于理工作室临摹教学研究实录课题,对中国画古典技法传承中的工笔临摹教学等具有很强的参考与实践意义。


《《听琴图》临摹笔记》电子书免费下载

pdf下载 txt下载 epub下载 mobi下载 azw3下载

前言
在当今的中国画领域,追求创新成为一种主流。对工笔画传统技法进行研究的课题,一度被误解为“不创新”而被忽视,工笔画传统技法继承面临断层危机。殊不知,在当代的艺术创作中,“传统”是创新灵感的源泉,许多在国际上十分有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均来自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无论是在理念、形式、技法还是内容上,中国传统艺术中都有很多值得挖掘的东西。所以,更深入透彻地学习中国传统绘画,对艺术创作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在教学当中进行古典技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临摹则是学习古典技法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临摹也叫摹写,包括“临”和“摹”两方面的含义。“临”是指对临,对照摹本,徒手画造型;“摹”则更强调“摹写”,指按照底稿一模一样地描绘下来,就像是书法的描红方式,造型跟临本一致。临摹古而有之,谢赫的《古画品录》中提到的“传移模写”指的就是临摹作品。作为“六法”之一,其功能一方面是为了学习基本功,另一方面可作为留传作品的手段。古代绘画的传移流布,靠的就是摹写。如古代经典画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就是宋徽宗临摹前人的作品。事实上,古人也经常采用对临的方式,在临写中即兴发挥。因此,像《女史箴图》《维摩演教图》《朝元仙仗图》等都有若干个不同时期的传世版本。目前美术学院工笔画的古典绘画临摹教学,基本采用摹写的方式。本书内容也基本是依照摹写的需求而编写的。
  临摹亦分两类,一种为现状临摹,另一种为还原临摹。现状临摹是指按照我们所见临本的现有状态进行摹写,无论是变色还是残损剥落,均一并描摹下来;还原临摹则是指依照作品现状进行推测、考证,力求运用与原作相同的技法,在摹写作品的过程中逐步还原画面刚刚完成时的状态。此套“临摹笔记”系列书是从研究工笔画传统技法的角度,采用“还原临摹”的方式完成作品,强调学术类研究性质,深入探索还原工笔画的材料和技法的本质。
  “临摹笔记”系列书均以一个案例(古代工笔画经典作品)作为研究对象。而用作临摹范本的案例——高仿印刷品,却有着不可克服的缺陷:其一,印刷技术有时候不能完美解决某些材料的表现质感;其二,原作颜料的厚度、光泽程度问题;其三,原作古旧、残损、剥落的表面效果往往会造成初学者的困扰。针对这些问题,本书不仅意在展示临摹步骤与工具材料的合理运用,而且更重视解决本科阶段工笔画专业基础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在深入研究画面表象的临摹过程中,加入对作品的诸多历史问题的考证、同类专题的横向对比等。此书成果来自本工作室研究生进行专题临摹研究时的实录笔记,其对本科生阶段的工笔画技法学习也有启发性的教学作用;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本系列书的内容有机地贯通起来,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创造性思维。在我的工笔画临摹课程中,本科生、研究生更着重于教学互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种教学方法在近几年的教学效果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应该说,从目前的工笔画教学状况看,系统学习和传承传统工笔画技法,在学院教学中进行整体融合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在文化传承方面,各个博物馆做了很多相关工作,如故宫博物院出版的《故宫画谱》等书籍,对传统绘画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归纳总结。许多美术出版社也出版了不少针对单幅古画进行创作步骤分解的临摹教程类图书。相比20年前,我们现今能接触到更多高质量的绘画临本,对现代日本画材新的归类法的参照,为我们对传统材料的回溯和再认识提供了更大的创作可能性。绘画实践的材料与条件越来越好,让我们的创作视野更加开阔。本系列书综合了各方面的优质资源,在绘画技法研究上试图有更高的提升,达到更为极致的表现效果,在工笔画教学上形成更为完备的实践体系。从传承的意义上说,“临摹笔记”系列是以更为广阔的古典文化视野与研究的态度,建立在深厚的中国文化根基上进行工笔画技法的探索和创新。
  我们致力于遴选最经典的工笔画摹本,从《槐荫消夏图》《宫乐图》《枇杷山鸟图》的临摹笔记开始,逐步展开,后续还会对其他经典画作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作为中国画传统艺术教育工作者,我希望这种开放包容的实践教学,能够以夯实基础、开创新气象的共同推广的交流形式,发掘古典工笔的新时代风格,拓展工笔技法表现空间,探索出古典工笔画的新派创意与亮点……
目录

第一章 准备

一、读画

二、颜料

·中国画颜料分类表

三、绷绢

(一)绢的选择

(二)定制绢框

四、胶和矾

五、其他工具

第二章 白描

白描

(一)勾线前的准备

(二)执笔的方法

(三)树干的线条

(四)树枝的线条

(五)松针的线条

(六)凌霄花和竹子的线条

(七)器具的线条

(八)石台和狨垫的线条

(九)人物的线条

·传统绘画中“松下抚琴”题材的符号性

第三章 渲染

一、染墨

(一)渲染的概念

(二)分染和罩染

二、淡彩

(一)《听琴图》局部淡彩设色示例

(二)宋代工笔人物画中文人形象的特点

三、重彩

《听琴图》局部重彩设色示例

第四章 完成临摹

一、整体调整

二、常见问题

·宣和画事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