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我用一生爱中国

我用一生爱中国

书籍作者:谭楷 ISBN:9787545570342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2460
创建日期:2023-04-02 发布日期:2023-04-02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内容简介

《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是一部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国际共产主义者、百岁老人伊莎白·柯鲁克百年人生的报告文学。
伊莎白·柯鲁克1915年生于中国成都,她亲历了中国百余年的历史巨变,见证了中国gongchandang来从创建到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程。作者谭楷历时三年,通过大量的采访和实地考察,用三十多万字和部分珍贵历史图片,讲述了伊莎白·柯鲁克在中国成都华西坝的成长,在四川、重庆等地从事人类学研究,和丈夫大卫·柯鲁克一起到英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并加入英国共产党,随后回到中国解放区考察,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投身英语教学、促进对外友好交流等丰富的百年人生经历。
作为人类学家、国际共产主义者、教育家、新中国英语教学拓荒者,伊莎白·柯鲁克与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奋力投身于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为中国教育事业和对外友好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她用一生“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生动的中国,传播了和平美好的中国声音”。


作者简介

谭楷,1943年生,四川成都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科幻世界杂志社总编辑。著有《让兰辉告诉世界》《我是大熊猫》《枫落华西坝》《你们是最美的天使》等作品。其中,《让兰辉告诉世界》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图书奖,《我是大熊猫》获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枫落华西坝》入选2017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前言

北京的金秋,是最美的季节,也是丰收的季节。
2019年9月29日早晨,一辆迎宾车从北京外国语大学缓缓驶出,穿过挂满了五星红旗的条条大街。那遍布十字路口的造型新颖的花坛、花环或花柱,花团锦簇,让人目不暇接。北京城以空前的美丽盛装,准备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大喜日子。
104岁的伊莎白·柯鲁克老奶奶端坐在车上,宁静而安详。她身穿深红色中式对襟上衣,一头银发,丝丝不乱。她将前往人民大会堂,接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颁发的国家对外最高荣誉勋章——“友谊勋章”。
车窗外闪过熟悉的街景。车子驶过天安门广场时,伊莎白冲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标语,笑了。“人民”,一直是这个国家的主题词,这个词她太熟悉、太亲切了。
7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向世界宣告成立时,伊莎白和她的丈夫大卫·柯鲁克应邀登上观礼台。她亲眼看见第一面五星红旗在万众的欢呼声中冉冉升起。她是光荣的国际友人,又是在哺乳期的母亲。在观礼过程中,她不得不离开一会儿,瞅准游行方队的间隙,快速横穿东长安街,跑到东交民巷的住地,去给刚出生不到两个月的大儿子柯鲁喂奶。离开时,柯鲁克对伊莎白说:“你要牢牢记住,我们在观礼台所站的位置,对着‘人民’两个大字——记住‘人民’,‘人民’!”“人民”,一直被伊莎白铭记在心中。
70年来,伊莎白怎么也没有想到过,会在104岁时获得如此殊荣!
在人民大会堂,在热烈喜庆的乐曲声中,伊莎白走到主席台中央,和习近平主席握手,接受了习近平主席亲手给她佩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
先后有八位国际友人获得“友谊勋章”。获勋者,多为外国政要,唯有伊莎白是在中国做着平凡教育工作的教授。
颁奖词指出,伊莎白是“新中国英语教学的拓荒者,为我国培养了大量外语人才,为中国教育事业和对外友好交流,促进中国与加拿大民间友好做出杰出贡献”。
颁奖词之外,溢出的是伊莎白的特殊经历:1915年,她生于中国成都。6岁那年,她跟着父母从加拿大回到中国,那一年是1921年,那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之后的近百年——1938年,1942年,1945年,1947年,1949年,1966年,1978年,2000年,2019年……伊莎白亲历了中国的每一次历史巨变。她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她始终与中国人民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是中国人民患难与共的忠诚朋友。
领完勋章,回到家中,伊莎白竟默默无语。二儿子柯马凯觉得老妈太疲倦了,婉拒了所有要来采访的记者,让老妈好好休息。
午休过后,与往常一样,伊莎白开始喝下午茶。
柯马凯说:“我替老妈打开了精美的礼盒。手抚着金光闪闪的‘友谊勋章’,她感觉十分难过。前些日子,她就说过,她的那些老朋友——献身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友人,都走了。如果他们还活着,那该多好啊!他们都应该荣获这样一枚勋章。”
原来,高光时刻之后,无边的寂寞包围了这位百岁老人。
且不说丈夫柯鲁克的好友诺尔曼·白求恩早已病逝,就说写下《红星照耀中国》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还有美国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是他们,让全世界知道了红军,知道了长征,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他们也早早地走了。
柯鲁克夫妇半个世纪的老朋友——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的创办人、教育家、作家、新西兰人路易·艾黎和中国原国家卫生部顾问、美国医生马海德两位外国专家也先后于1987年、1988年去世。
还有,1948年在晋冀鲁豫解放区就与柯鲁克夫妇认识的老朋友韩丁,为中国人民养了几十年奶牛的阳早和寒春夫妇,也都去世了。
2010年,89岁的寒春在弥留之际,紧紧握着老朋友伊莎白的手说:“幸好啊,幸好还有你啊!”
从白求恩到寒春,有多少国际友人,面对中国人民深重的苦难和不堪忍受的屈辱、贫穷,与中国共产党人一起,前仆后继,倾尽全力,为建设一个美好的中国而不懈奋斗!
细细数来,这些深爱中国的老朋友,一个一个,都走了……那是值得永久怀念的一代人啊,如今只留下伊莎白。
抬头看着丈夫柯鲁克的画像,伊莎白不禁潸然泪下。
与伊莎白相爱同行几十年的柯鲁克,是一位坚定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是他引导伊莎白走上了最有价值的人生之路。而影响柯鲁克一生的是两个人:作家埃德加·斯诺,好友诺尔曼·白求恩。
那是1940年柯鲁克与伊莎白在成都华西坝初恋时,柯鲁克对伊莎白讲:作为一名英国共产党员,他1937年参加了国际纵队,在西班牙反法西斯战场上负伤,住进了白求恩所在的医院。最初,他对坏脾气的白求恩,印象并不好。
后来,柯鲁克才真正认识了白求恩——白求恩开着救护车,冒着炮火,去前线抢救伤员。他的车就是流动的血库,哪里的伤员在流血,他就让护士给那里的伤员输血。那时,输血还是一门新技术。是他把输血技术带到了西班牙战场,挽救了众多战士的生命。一次,他连续救活了12名身负重伤、急需输血的伤员。战士们围着他高呼:“白求恩万岁!”“输血万岁!”
柯鲁克目睹了护士疾呼血液不够时,白求恩把衣袖一挽,斩钉截铁地说:“快,抽我的血!”
柯鲁克说:“白求恩‘抽我的血’的那一声大吼,让我震惊。我真正认识了他,看清楚了他。他是一位伟大的战士,是一位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优秀共产党人!”从此,柯鲁克与白求恩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柯鲁克讲述的白求恩的故事,使伊莎白的心灵受到一次强烈震撼。
白求恩的鲜活形象,一生铭刻于柯鲁克夫妇心中。在中国革命与建设需要的时候,柯鲁克夫妇的所作所为,不正是白求恩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大吼的一次次历史回声吗?
这枚金光闪闪的“友谊勋章”,在伊莎白心中的分量太重了。
它属于伊莎白,也属于为新中国奋斗的那一代国际友人!


目录

序 章 友谊勋章
第一章 爬上房顶玩耍的女孩
关于加拿大布朗家族
1915年,饶素梅出生在成都
爬上房顶玩耍的女孩
在“大课堂”认识中国
白鹿镇,梦开始的地方
就这样,告别了少女时代
第二章 遥远的赵侯庙
葛维汉说藏彝走廊
翻过泥巴山,遥望贡嘎山
富林镇与羊司令
李氏家族屹立不倒
调查“害羞的民族”困难重重
为什么大哭一场
第三章 走向咆哮的杂谷脑河
跟着“阿凡提”,一路有故事
凤栖窝一瞥
在历史文化长廊中穿行
一路上都是索囊仁清的朋友
攀越“鸟道”,“飞过”岷江
八什闹终于有了歌舞声
一首儿歌和一架纺车
初识“云朵上的民族”
佳山之谜与佳山宝藏
对陌生的世界充满好奇
第四章 大渡河做证,相爱一生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鲜血洒在西班牙战场
有关白求恩,有关斯诺
在上海执行共产国际的任务
相识,相知,相爱
泸定桥上的求婚
第五章 青春的丰碑:《兴隆场》
初识晏阳初
璧山的天空和村庄
俞锡玑和蒋旨昂
一座老屋,一位百岁老人
手握打狗棍,走访上千家
抗战时期川东农村的苦难画卷
刻骨铭心的败退
第六章 战火中结为夫妻
战争,改变了生活节奏
有情人,烽火中的漫长旅程
两个油漆工,成了证婚人
双双穿上了军装
第七章 踏上华北辽阔的土地
吉普车,一直开到解放区
见到了“比传说中的还要美好”的新世界
见证《人民日报》的创业
第八章 暴风骤雨十里店
走进十里店
乡亲们与老房东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特别关注妇女的命运
工作队亮相十里店
翻开历史新篇章
整党,整风,荡污涤垢
这么好的春天,风调雨顺
第九章 从南海山到天安门
石家庄的欢迎舞会
一所没有教室的学校
狂风暴雨急送医
在轰炸和急行军中坚持教学
伊莎白见证解放军进入北平
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第十章 守护在新中国外交官的摇篮边
磨合,磨合,再磨合
小马扎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未来
一路西行,一路宣传中国
“我们必须留在中国!”
第十一章 患难见真情
柯鲁克,通读了三遍《毛泽东选集》
伊莎白,宝贵的“政治洁癖”
“柯鲁克同志,你受苦了!”
在北京,与苏大使重逢
我们家的刘金凤阿姨
第十二章 依然选择中国
难忘的1976年
一次又一次选择中国
到边疆义务讲学
第十三章 人类学家的情怀与成果
那一口600多米的深井
《十里店》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80年努力,终于完成扛鼎之作《兴隆场》
人类学家的“贫困生情结”
“我心中的伊莎白奶奶”
柯鲁克从来没有离开过
沿时光之河,快乐地划船
第十四章 104岁,回到童年
104岁的冒险
在母亲创办的小学校
重上白鹿顶
促进中加民间友好交流
“CS孩子”回母校
告别钟楼和荷花池
尾 声 感谢父母,把我生在中国
六代人的中国情
拓荒者,你们是亿万富翁
感谢父母,把我生在中国
参考文献
后 记



短评

服务好,商品好,很舒心。

2022-05-17 19:56:10

研究外国人,不错的选择啊

2022-05-12 15:12:34

挺好的,没事读读书,充实一下自己感到很高兴。

2022-05-07 19:25:04

希望我们了解中国历史,也希望通过她们(他们的)著作让世界了解中国。作者夫妇和史沫特菜夫妇对中国革命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页献。

2022-04-26 20:33:02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