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作者:李道亮 | ISBN:9787111661146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连载状态:全集 |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 下载次数:8607 |
创建日期:2021-02-14 | 发布日期:2021-02-14 |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
本书从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产品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基本国情入手,论述了我国无人农场发展的基本趋势与需求;从无人农场的概念、技术体系、系统组成、系统演化等方面,系统地构建了无人农场的基础理论框架;重点分析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装备、机器人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无人农场中的基本作用和技术原理;以无人大田农场、无人果园农场、无人温室农场、无人猪场、无人牛场、无人鸡场、无人渔场这七种主要的无人农场类型为案例,全面分析了无人农场的应用场景和工程实施路径。本书内容全面系统,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李道亮 ,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智能信息处理与农业农村信息化。现任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农业信息处理分会主席,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Agriculture主编,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主任,农业部农业农村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执行理事长。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农业部杰出科研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是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科技工作者获得者。以diyi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项;出版专著7部,以diyi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论文122篇、EI论文179篇;制定国家标准4项、行业和地方标准7项。研究成果水产集约化养殖精准测控技术入选2019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
本书是第1本系统论述无人农场的技术图书,分为理论篇、技术篇和应用篇。
1)理论篇——从概念、技术体系、系统组成、系统演化等方面全面析了无人农场的基础理论。
2)技术篇——分析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装备、机器人、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无人农场中的作用及其如何实现“机器换人”的技术原理。
3)应用篇——以无人大田农场、无人果园农场、无人温室农场、无人猪场、无人牛场、无人鸡场、无人渔场这七种主要的无人农场类型为案例,全面分析了无人农场的应用场景和工程实施路径。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农业作为最传统的产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新一代信息科技的洗礼。农场作为农业生产的最基本单元,在完成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后,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成熟,加之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和新生劳动力的缺乏,一种崭新的农场正在孕育中,这就是无人农场。 2017年,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创建了全球第一家无人农场;同年,日本的无人蔬菜工厂和挪威的深海半潜式无人渔场也相继投入使用。 2019年,我国山东、福建、北京等地也开始了对无人大田农场、无人猪场的探索。无人农场——未来农业的新模式已经开启。
从 2010年开始,我通过充分利用我所主持的 3个欧盟第七框架项目和德国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牛顿基金等项目的资助,有幸对德国、比利时、荷兰、挪威、丹麦、英国的猪场、牛场、渔场、鸡场,蔬菜、花卉温室农场,大麦、玉米、甜菜、菜花、土豆等大田种植农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现场参观考察,从欧洲典型的农业生产模式、经营模式和发展历程等方面与农场主进行了深入访谈。总的结论就是欧洲农业已经经历了传统农业、机械化农业和自动化农业,现在基本已经实现现代化,其中,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是前提,设施化和装备化是支撑,在线化和数据化是特征,市场化和信用化是本质,产供销一体化和标准化是保障。信息化和智能化是目前欧洲农业发展的引擎,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使农业更加精准,更加高效,更加安全。这些考察活动和系统的分析与思考,对我从全球的视野、前瞻的视角系统地分析农业发展历程起到了根本的支撑作用,也形成了我对农业 4.0的基本特征、发展阶段、演变条件和支撑体系的基本判断。
通过对欧洲和国内农业的调研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农业的发展基本遵循了从以体力和畜力劳动为主的农业 1.0,到以农业机械为主要生产工具的农业 2.0,再到以农业生产全程自动化装备支撑下的 3.0,最后达到以无人化为主要特征,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主要支撑技术的全要素、全链条、全产业、全区域的智能农业,即农业 4.0。《农业 4.0——即将到来的智能农业时代》就以这样的背景出版了。该书重点阐述了从农业 1.0到农业 4.0的基本特征、发展阶段、演变条件和主要场景,特别进行了不同农业阶段的特征比较,指出了无人化是农业 4.0的基本特征。但该书没有对无人农场进行系统、深入、全面的分析,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 4.0——即将到来的智能农业时代》是本书的导引。
2018年初出版的《农业 4.0——即将到来的智能农业时代》中,判断了我国农业 3.0实现(智能农业 70%全国实现)大概要到 2050年,农业 4.0的实现要在 2070年左右。因为农业 4.0实现的时间还很久远,其技术、模式、组织、业态等都会有很大变化和不确定性,无人农场就没有着手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我这一认知。工厂可以停工,学校可以停学,但农场不能停产 ,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对设施化养殖无人化需求非常迫切。无人农场是农场发展的最先进状态,即使现在达不到理想状态,但其相关研究和实践可以减少农场的劳动力投入,加速其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的发展,促进无人农场不断完善,还可以激发同行的热情,并给其以启发。加上几个月的时间在家的宅守,是一个静下心来,整理总结的绝好时机。这些让我下决心系统整理无人农场的主要理论框架、技术体系、主要系统、主要模式、发展路径。理论体系框架是写书的精髓,我根据农业 4.0的基础,前期对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农场的调研,加上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理论基础和我们团队多年农业智能化的实践,率先形成了本书的第 2章。2020年 2月 4日,我吹响了本书写作的冲锋号,力争在疫情结束时完成战斗(当时预判 5月 1日学生返校)。于是,我发动我所有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查阅资料,边读边看边想,边整理,边讨论。开始每两天一次全体讨论,为按时完成计划,晚上我经常整理书稿到凌晨 1:30,提交意见后才休息,这样,同学们就可以早上起来根据我的新指令开展新工作和任务。后来,随着写作任务的深入,改为 3天一次全体讨论,再后来穿插交互查检问题,穿插修改。最后,请了几位业内专家提修改建议,并对书稿进行了系统整理。直至 5月 15日将书稿提交出版社,历时 100天,打了一场“集团军歼灭战”。
本书共分三篇。第 1篇是理论篇,由第 1~3章组成,重点从概念、技术体系、系统组成、系统演化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无人农场的基础理论。首先论述了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农业劳动力成本日趋增高,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与短缺问题逐步显现,传统农业劳动力逐渐减少。“机器换人”趋势显现,无人农场的需求日趋迫切。紧接着阐述了无人农场的概念、特征、技术架构和发展阶段,即无人农场就是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5G、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设施、装备、机械等远程控制、全程自动控制或机器人自主控制,完成所有农场生产作业的一种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的无人化生产作业模式。最后介绍了无人农场的进阶形态,即无人农场要先经历远程控制的初级阶段,再经历无人值守的中级阶段,最后发展到完全无人的、自主作业的高级阶段,并对无人农场的演化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
第 2篇是技术篇,由第 4~10章组成,重点分析各种信息技术在无人农场中的作用和技术原理。无人农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技术和种养殖工艺的深度融合的产物。无人农场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环境、种养殖对象、装备等各要素的在线化、数据化,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种养殖对象的精准化管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决策,通过边缘计算、智能装备和机器人技术实现无人化作业。本篇重点阐述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装备、机器人、云计算在无人农场中的作用及其如何实现“机器换人”的技术原理,并对每个技术、系统如何实现集成提出了具体思路。
第 3篇是应用篇,由第 11~18章组成,重点从无人大田农场、无人果园农场、无人温室农场、无人猪场、无人牛场、无人鸡场、无人渔场这七种主要的无人农场类型入手,全面分析了无人农场的应用场景和工程实施路径。对每一种类型的无人农场,从概念、系统组成、特征进行了系统概括,从子系统组成、运行原理和无人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系统阐述了基础设施系统、固定与移动装备系统、测控装备系统、管控云平台系统四个层次的系统集成方法、步骤,以期让读者明白基本技术原理与工程实施,以便于指导实践。最后,还对我国未来无人农场的发展布局、重点任务、政策走向进行了剖析,以对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无人农场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其理论上也基本是空白的,其实施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我国目前农业正处于从机械化到数字化的过渡阶段。因此,本书的很多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理论设计、推算和预测,同时无人农场涉及电子、通信、计算机、农学、工程、管理等若干学科和领域,知识的交叉性和集成性很强,加上无人农场是一个新生事物,理论、方法、技术、案例都不成熟,深感出版此书的责任和压力的巨大。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时间紧,书中疏漏或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诚恳希望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以后进行改正和完善,如有任何建议和意见,欢迎与我联系。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的研究生刘利永、张彦军、沈立宏、王聪、李震、杜玲、刘畅、张盼、王坦、石晨、崔猛、王莹、于光辉、李成、王鹏、徐先宝、王振虎、苗正、王广旭、宋朝阳、全超群、原康、李明明、王亮、袁晓庆等查阅了翔实的资料,并参与了初稿的整理、修改讨论及本书的文字勘误工作。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熊本海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贺冬仙教授、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周国民研究员、国家智能装备工程技术中心孟志军研究员对本书提了许多修改建议。中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张燕副教授对全书进行了校稿工作。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凝聚了农业信息化领域很多科研人员的智慧和见解,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博士导师中国农业大学傅泽田教授,他为我搭建了农业信息化领域的研究平台,培养了我系统的研究方法、前瞻的国际视野和宏观的战略思维,导师多年来对我在科研教学工作方面的教诲和为人处世中的指导让我受益良多。特别感谢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赵春江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的刘成良教授、浙江大学的何勇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许世卫研究员,他们带领我在农业信息化领域不断努力进取,他们兄长般的关爱和帮助使我不断成长。特别感谢梅方权教授、王安耕教授和汪懋华院士、孙九林院士、罗锡文院士、康绍忠院士、麦康森院士、陈学庚院士、包振民院士等前辈专家在历次学术会议上的指导和建议。特别感谢赵春江院士给了我参与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智慧农业发展战略研究”(2019-ZD-5)的机会,历次会议让我受益颇多。感谢中国农业大学的孙其信校长、田见晖院长安排我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我国农业领域重大科技需求”项目,项目历次讨论及专家的许多观点令我茅塞顿开。感谢农业农村部的余欣荣原副部长(现任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屈冬玉原副部长(现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张合成原司长(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唐珂司长、宋丹阳副司长、陈萍副司长、王小兵主任、张国副主任、刘桂才副主任、王文生副主任、王松处长、张天翊处长、宋代强处长、王耀宗副处长,科学技术部的蒋丹平副司长、许增泰副司长、卢兵友处长、王振中副处长在历次农业信息化相关会议上的指导与建议,他们对本书中无人农场框架的深化和形成有很大促进作用。感谢广州市南沙区蔡朝林书记、徐永副书记,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钟惠彪书记对南沙无人渔场项目的支持,使我们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最后感谢全国农业信息化的同行,在大家的支持下,我们团队开展了大量调研、会议研讨、课题探讨、基地调研,才有此本书的成稿。最后特别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陈保华编审的大力支持,没有他的推进和鼓励,本书不会这么快与大家见面。
李道亮
从理论到技术再到应用,介绍的都很详细,也很全面。作为农业大国,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农场无人化,是发展的趋势,也是未来农业的新模式。
2020-09-18 11:33:33
农业是传统产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本书作者以其渊博的知识、长期的实践探索、对中国未来农业和世界未来农业发展的深深思考,站在世界农业发展的最前沿,从理论、技术原理、实现路径给我们描绘了未来无人农场的壮丽画卷。
2020-09-18 11:21:10
纸质的封面比图片看着好多了,看了一下目录内容分了三篇,从理论出发,到技术支撑,再到场景应用,逻辑还是很清晰的。已经看了一部分,还是挺有远见的,后面再慢慢读,学习一下大佬们的思想
2020-09-16 09:35:29
农业乃民生之本,重视农业,社会才能发展起来
2020-09-18 11:06:39
中国是农业大国,无人农场是未来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很强的前瞻性,值得去阅读。
2020-09-16 08:50:07
这书包装精美,看得出作者匠心精神,其内容深度结合了理论,技术和应用,将整个无人农场的架构体系从概念,技术体系,系统演化到各类现代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展现的淋漓尽致,让门外汉也能看懂!中农不愧是中国农业技术的领头羊,#大发了!希望以后多多出版类似的书籍!
2020-09-18 08:44:50
无人农场新模式,新概念。很有意义
2020-09-16 10:59:20
李道亮教授的名气早就如雷贯耳,今天有幸拜读李老师刚出的无人农场,该书为我们描绘了未来无人农场的场景,尤其是将农业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特别是第六章节重点讲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的大有可为!!!
2020-09-15 16:48:24
真不错,很有帮助,为未来农场提供新思路,受益匪浅,好好学习
2020-09-15 16:53:30
无人农场、未来农业,现代农业的巅峰之作!!!
2020-09-14 13: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