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人文学科的实验研究方法在国际学术界尚处于前沿发展阶段。林一教授于2007年率先在本领域创建了国际艺术实验联盟ILSSA( International Laboratory of Sister School of Arts),该联盟开启了跨文化艺术传播与创新的实验研究。2014年,以林一教授为首席专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承接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文化艺术‘走出国门’战略与策略研究”,为了深化跨文化艺术传播与创新的理论研究,“中国文化艺术‘走出国门’战略与策略研究”课题组与ILSSA联盟成员就中国传统艺术的国际传播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索。 课题组于2015年夏与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共同主办了以“西方视野下的中国传统艺术”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从文化艺术市场营销、跨文化合作、受众培养、研究方法论等角度,交流探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世界共享性、实现其共享性的方法,以及实现其共享性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要素。并于2017年合作完成了“伦敦中国喜剧节”实验项目。 《西方视野下的中国传统艺术》正是这些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中国传统艺术国际传播的思考总结,是“中国文化艺术‘走出国门’战略与策略研究”课题组的开拓性成果。该书在跨文化艺术传播与创新的方法论和研究方法上做了进一步理论挖掘与完善,为新时期中国文化“走出国门”战略提供更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作者简介
林一,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文化艺术‘走出国门’战略与策略研究”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管理、艺术跨文化传播、比较艺术学。 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国家汉办中华文化艺术国际传播专家组组长、特聘专家,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等。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s Management编委,国际学术期刊Higher Education Review编委,英国高等教育网顾问,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理事会督察长,国际艺术实验联盟(ILSSA)主席,联合国第四届、第五届世界电视论坛中国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艺术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第十四届世界文化艺术管理大会中方主席,世界文化艺术管理学会科学委员会终身委员(来自亚洲的学者)等。
前言
艺术与人文学科的实验研究方法在国际学术界尚处于前沿发展阶段。林一教授于2007年率先在本领域创建了国际艺术实验联盟ILSSA (International Laboratory of Sister School ofArts) -由全球14所顶级戏剧院校和世界一流大学的艺术学院构成的创新研究平台,开启了跨文化艺术传播与创新的实验研究。2014年,以林一教授为首席专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承接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文化艺术‘走出国门’战略与策略研究”。为了加深在理论上的探索,为新时期中国文化“走出国门”战略提供更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课题组继续在跨文化艺术传播与创新的方法论和研究方法上做了进一步深入探索。 课题组基于在跨文化艺术传播与创新这一领域长期积累的基础研究成果和良好的国际合作条件,其中包括对于跨文化艺术传播在方法论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成果,也包括国际艺术实验联盟ILSSA研究平台。到目前为止,该实验联盟以中国戏曲为代表,已经成功完成13个项目的实验研究和实践实施,涉及36个国家,约有1 181位海外艺术家、艺术大学教授及学生深入参与其中,积累了大量实验研究数据。13个项目包括5大类别:戏剧演出、影视合作、教学合作、实验创作,以及综合品牌。其中包括2007年与美国宾汉顿大学合作创作的京剧版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2008年与意大利演员实验学校合作的融入中国京剧元素的意大利面具戏《破产》;2010年与德国独立音乐作曲家龚德曼先生合作改编的京剧版安徒生童话《夜莺》;2010年与法国长春花剧团合作的新编戏剧《丑角中国行》;2012年与马里兰大学合作的莎士比亚戏剧《仲夏夜之梦》;2008年与德国导演布里吉特·玛丽亚·梅耶拍摄的艺术电影《阿纳托米·泰特斯——罗马的衰亡》;与以色列导演丹·沃尔曼合作的影片《新声》;2015年与英国皇家戏剧学院( Royal Academy of Dramatic Art)前任副校长、皇家戏剧学院创意总监Ellis Jones合作完成的艺术人才跨文化沟通技巧工作坊;2017年与英国皇家戏剧学院、皇家中央戏剧学院、E15戏剧表演学院和英国戏剧家学会等联合制作的“2017伦敦中国喜剧节”等项目。特别是,2009年,林一教授发起在美国宾汉顿大学创建了全球唯一一家戏曲孔子学院,从一开始的几间教室和几位教师,发展到至今拥有近2000平方米的专用办公及教学区域,年均注册学分学习的学生人数近500人,并设有中国文化体验中心、服装道具库、戏曲艺术演出团等,通过社区和网络注册学习的当地民众在十年间累计达到3万人次。经过十年的检验,这所独特的专业性戏曲孔子学院,聚焦中国戏曲文化和戏曲艺术的跨文化传播,不仅培养了当地的学生和民众对戏曲的热爱,而且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从事中国戏曲跨文化传播的教师和学者,特别是西方学者和戏剧界的同行。 正是通过实验项目的合作,让中西学者有机会站在全球化的视野下研究中国传统艺术的跨文化传播以及由此引发的理论创新。其中跨文化、跨学科的实验项目“共同舞台”为中外青年艺术家提供了一个模拟的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作环境,让来自不同文化、不同艺术背景的年轻人在一起共同创作艺术作品。这个项目考察了文化差异对作品创意表达的影响,不同的材料、色彩、符号的应用对艺术创意表达的不同作用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对于创意表达的文化感知等问题。当莎士比亚经典名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京剧结姻,戏曲表演中的身段、舞蹈、武打、舞美、服装、音乐等元素,经过精心的设计,有机且合理地被融入舞台作品,自然而然地与作品情节和舞台场景结合在一起,所有的非语言元素构成的意义共通空间与意境突破了文化差异可能造成的审美障碍。而《破产》《丑角中国行》《仲夏夜之梦》等项目,却是尝试以不同的语言在同一艺术语境下连续呈现戏剧故事的成功实验。“2017伦敦中国戏剧节”更是一次突破性的实验,这个项目设置了连续三场发生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实验测试,实验的成功为后续的理论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证据。这些艺术创新实验得到了中外艺术同行和双方观众的热情回应,同时也引发了我们进一步深入地思考。
目录
Innovative Model fo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Opera Chinese Opera and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Chinese Traditional Arts from Marketing Perspective:The Case of Peking Opera Is Comedy Inter-Cultural? From the Pear Garden to the Citrus Grove: Mei Lanfang and Pomona College Mise en Scene and Creative Synthesis Common Stage-The Arts between Cultures Female Impersonation in Chinese Opera and Other Theatre Forms in the Light of "Universal" Physical Acting Techniques Intercultural Experiments on Chinese Opera in 2007-2013:Review and Summary The Eyes are the Widows of the Soul - Using the Eyes as Means to Connect the Inner Life with the Outer Form 中国戏曲跨文化传播的创新模式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谈中国传统艺术:以京剧为案例 喜剧能跨文化吗? 从梨园到橘林:梅兰芳与波莫纳学院 舞台调度和创作综合体 共同舞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 中国戏曲和其他戏剧形式中的女性角色——“通用”形体表演技巧 艺术跨文化合作的思考——以2007-2013年戏曲艺术的跨文化实验为例 眼睛是灵魂之窗——眼神是连接内心世界和外在形式的手段 西方视角下的中国艺术——京剧海外教学研究 青春版《牡丹亭》如何走出国门? ——以《青春版(牡丹亭)美西巡回演出2006》剪报册为例 京剧“走出去”——从国家京剧院对外交流谈中华文化海外传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