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观的第一次公开问世
书籍作者:余源培 |
ISBN:9787309088960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连载状态:全集 |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
下载次数:1438 |
创建日期:2021-02-14 |
发布日期:2021-02-14 |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代解读系列·新世界观的第一次公开问世:《哲学的贫困》当代解读》为我国第一部关于《哲学的贫困》一书的研究专著。
全书以马克思与蒲鲁东历史关系之演变为线索,将《哲学的贫困》与《贫困的哲学》加以深入地比较研究。作者从马克思思想的整体出发,以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为主线,以科学社会主义为落脚点,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是怎样通过哲学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结合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代解读系列·新世界观的第一次公开问世:《哲学的贫困》当代解读》十分重视马克思重要著作的内在联系,在纵向上阐述了马克思(包括恩格斯)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哲学的贫困》的心路历程,并联系到后来的《资本论》;横向上研究了《哲学的贫困》与《共产党宣言》的关系,说明了以这两本经典为代表的”新世界观”公开问世的必然性、革命性与科学性。在论述过程中,作者理论联系实际地阐明研读《哲学的贫困》的时代意义,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的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余源培,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政切、第八、九、十届委员会委员,第九、十届常委;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七五””八五”“九五”规划组委员。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主要研究成果: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八卷本)分卷主编;参加教育部两本教材的编写;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导读》。2.经济哲学。专著《寻找新的学苑——经济哲学成为新的学科增长点》《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及其当代意义》。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主编《邓小平理论辞典》,任《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卷)主编。4。辞书。任《辞海》和《大辞海》分科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常务副主编。发表论文200余篇,多项成果获上海市奖励,2001年获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付畅一,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军队政治工作培训系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军队政治工作学的教学与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2009年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类岗位津贴。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蒲鲁东及其《什么是所有权》
第一节 蒲鲁东其人其事
一、蒲鲁东的青少年时代
二、蒲鲁东的政治生涯
第二节 《什么是所有权》的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所有权》的社会影响
二、蒲鲁东对维护资本所有权的批判
三、蒲鲁东对理想社会的构建
第三节 《什么是所有权》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一、马克思对《什么是所有权》的评价
二、《什么是所有权》的局限性
第二章 马克思对蒲鲁东态度之历史变化
第一节 蒲鲁东对马克思理论酝酿期的影响
第二节 马克思与蒲鲁东分歧的彰显
一、聚焦于历史观方面分歧的演变
二、表现在政治经济学方面分歧的演变
第三节 分歧的公开化及关系的破裂
第四节 蒲鲁东对工人运动的消极影响
第三章 《哲学的贫困》对蒲鲁东的批判
第一节 蒲鲁东《贫困的哲学》的主旨与结构
第二节 马克思揭示蒲鲁东如何打扮成“坚强思想家”
第三节 马克思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方法的批判
第四节 马克思对蒲鲁东“构成价值”理论的批判
第五节 马克思对蒲鲁东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批判
第六节 马克思对蒲鲁东改良主义的批判
第七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蒲鲁东主义的后续批判
第四章 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
第一节 正确理解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
第二节 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批判改造
一、批判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体系
二、对唯物(历史)辩证法实质的阐述
三、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阐述
第三节 唯物史观的公开问世
一、对经济范畴本质的揭示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唯物主义意义
二、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的科学表述
三、对历史发展中主体与客体辩证关系的科学阐述
四、社会机体思想的提出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开端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科学确立
二、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奠定基础
三、剩余价值思想的孕育
第五节 对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阐述
一、关于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二、工人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力量
三、指明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四、对各种否认阶级对抗错误学派的批判
第五章 《哲学的贫困》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第一节 《哲学的贫困》的历史地位
一、对蒲鲁东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总清算
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哲学的贫困》与《共产党宣言》的关系
四、《哲学的贫困》与《资本论》的关系前言
第一章 蒲鲁东及其《什么是所有权》
第一节 蒲鲁东其人其事
一、蒲鲁东的青少年时代
二、蒲鲁东的政治生涯
第二节 《什么是所有权》的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所有权》的社会影响
二、蒲鲁东对维护资本所有权的批判
三、蒲鲁东对理想社会的构建
第三节 《什么是所有权》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一、马克思对《什么是所有权》的评价
二、《什么是所有权》的局限性
第二章 马克思对蒲鲁东态度之历史变化
第一节 蒲鲁东对马克思理论酝酿期的影响
第二节 马克思与蒲鲁东分歧的彰显
一、聚焦于历史观方面分歧的演变
二、表现在政治经济学方面分歧的演变
第三节 分歧的公开化及关系的破裂
第四节 蒲鲁东对工人运动的消极影响
第三章 《哲学的贫困》对蒲鲁东的批判
第一节 蒲鲁东《贫困的哲学》的主旨与结构
第二节 马克思揭示蒲鲁东如何打扮成“坚强思想家”
第三节 马克思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方法的批判
第四节 马克思对蒲鲁东“构成价值”理论的批判
第五节 马克思对蒲鲁东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批判
第六节 马克思对蒲鲁东改良主义的批判
第七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蒲鲁东主义的后续批判
第四章 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
第一节 正确理解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
第二节 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批判改造
一、批判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体系
二、对唯物(历史)辩证法实质的阐述
三、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阐述
第三节 唯物史观的公开问世
一、对经济范畴本质的揭示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唯物主义意义
二、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的科学表述
三、对历史发展中主体与客体辩证关系的科学阐述
四、社会机体思想的提出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开端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科学确立
二、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奠定基础
三、剩余价值思想的孕育
第五节 对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阐述
一、关于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二、工人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力量
三、指明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四、对各种否认阶级对抗错误学派的批判
第五章 《哲学的贫困》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第一节 《哲学的贫困》的历史地位
一、对蒲鲁东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总清算
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哲学的贫困》与《共产党宣言》的关系
四、《哲学的贫困》与《资本论》的关系
第二节 《哲学的贫困》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指导我们事业的理论基础
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三、在哲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中深入研究社会历史规律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二节 《哲学的贫困》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指导我们事业的理论基础
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三、在哲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中深入研究社会历史规律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中国马克思主义及其研究,马克思·研究者B0·余源培,马克思主义及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