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作者:王东升 | ISBN:9787515411859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连载状态:全集 |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 下载次数:7968 |
创建日期:2023-05-05 | 发布日期:2023-05-05 |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
本书作者基于多年创业实践的思考认为:产业发展是由需求和科技两个车轮驱动的。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的需求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科技进步也明显加速,两者的共同作用,正推动着新一波产业革命的到来。作者从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未来产业发展的预见、产业发展对人类未来社会影响三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思考。
王东升,祖籍浙江东阳,1957年4月生于绍兴,工学硕士,财务和系统工程专家、电子器件领域开创型企业家。1993年4月,创立京东方,2019年6月从京东方卸任,随后加入初创企业奕斯伟,开始“芯”的创业历程。
京东方创始人王东升历时7年
基于京东方显示屏业务发展转型的思考
与国际国内领域内前沿专家学者深入探讨
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未来产业发展的预见
产业发展对人类未来社会影响
前 言
2006 年开始,我的父母相继身患重病,我去医院的次数多了, 亲身体会到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也看到人类现有医学水平对一些疾病的无奈。于是就思考:能否通过信息技术与医学的结合, 重塑医疗的知识、技术和管理体系,让老百姓能够以较低费用享受高质量的健康医疗服务?我开始这方面的学习后发现,这不仅可行,而且国内外对此早已开始研究,在海外已有重大成果,是全球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面对全球这一趋势和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挑战,我深深感到京东方的产品和技术还是单一,不够丰富,经不起更大的风浪。2012 年后,京东方显示屏业务跃居世界领先的趋势日益明显。但此时,我的担忧并没有因为这一良好趋势而减少。于是,我开始思考企业的新一轮转型:一方面在显示屏领域继续做深做透,夯实基础,不断丰富产品与技术,提升全球竞争力,成为全球领导者;另一方面,将积累的信息技术、光电和微电子技术,移植到新的应用领域,跨界融合,形成新的产品与技术能力,创造全球新典范。通过这样的转型,增强应对未来更多更大挑战的整体实力,实现受人尊敬的伟大企业目标。
2013 年是京东方创立 20 周年,其显示屏业务的专利拥有量、毛利和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已进入全球前三;与此同时,以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应用为标志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正扑面而来。在这一年,京东方提出了物联网转型战略,聚焦两个方向:一是进一步提升显示屏业务全球竞争力,软硬融合,丰富显示产品功能,使其成为万物互联时代各类应用场景的智慧端口;二是将显示屏业务发展所积累的光电和微电子技术与医学、生命科学跨界融合,发展智慧健康和医工业务。在集团管理层,大家对第一个方向基本上能理解,但对于第二个方向,很多人却不理解,觉得与原有业务相差太远了。
为了统一大家的思想,企业召开了多次由内外部专家参与的转型研讨会。我们从四个维度分析宏观趋势,即从“时间”(发展史和趋势)、“空间”(主要国家动态),研究“需求”和“技术”的变化。然后,结合全球趋势和企业实际,研究企业转型方向和策略。
基于多年创业实践的感悟,当时我的基本思考是:产业发展是由需求和科技这两个车轮驱动的。进入 21 世纪以后,人们的需求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科技进步也明显加速,两者的共同作用, 正推动着新一波产业革命的到来。
从需求端看,随着温饱问题的逐步解决,人们开始更加关注生活品质、健康和幸福。随着人们需求理念的变化,产生了日益多样化的个性需求,而在这些具体需求的背后,是人类的本质需求。日益丰富多彩的需求表现形式,从本质上,都可以归结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自身这三个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改善这三对关系相关问题的诉求也更高更丰富。
从科技端看,有三组科学技术正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首先是人工智能,随着移动互联网出现,人工智能迎来大规模应用热潮。其次是生命科技,随着信息技术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结合,基因测序服务和细胞相关产品成本大大下降,已到了大规模应用的前夜;同时,生命科技与信息通信以及人工智能的跨界融合,正改变着人类健康和医疗相关领域生产和服务模式。最后是纳米技术,其进步大大加快了人类从宏观制造到微观制造的发展变革;同时,也促进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如集成电路)、生命科技相关产业(如药品)的进步。
作为显示行业资深人士,我也发现,显示产业所积累的光电子、微电子和智能制造等技术,同样可以跨界用于生命科技,例如,部分光电子技术,可用于医用 X 光检测设备关键部件的生产; 部分微电子工艺,可用于基因测序芯片制造和改进细胞工程产品生产;部分智能制造技术,可用于远程医疗服务、数字人体等领域。
人类在前三次产业革命,借助科技创造的外部设备,极大地增强了体能和智力,进而改善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自身这三对关系。在第四次产业革命,人类一方面将继续利用科技创造和完善外部设备,形成一个个硅基生命系统,获得更强的体能和智力;另一方面将通过人工智能、生命科技和纳米技术的融合创新,让人的自身智能和生命力更强大,实现人类自身的进化。这些变化将推动人类三对关系在更高层级时空中演进。
这一系列思考,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户,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科技改变世界的新图景。京东方要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伟大企业, 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
在一次重要的研讨会上,我阐述了以上思考的逻辑:产业发展是由需求和科技驱动的。人们需求尽管丰富多样,但从本质上看,可提炼概括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自身三个方面。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的特点,主要是通过解决人与自然方面的需求问题,带动人与人、人与自身相关需求的满足。第三次产业革命的特点,主要是通过解决人与人交流和知识分享方面的需求问题, 带动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相关需求问题的解决。第四次产业革命, 人类将进入智能社会。这一次产业革命的特点,将主要通过解决人与自身相关需求的问题,带动人与自然、人与人更高层次相关需求问题的解决。科技促进产业进步,是通过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工程化应用来实现的,而工程化应用促进各种技术的融合创新,反过来推动新技术的发明和新的科学发现。第四次产业革命期间,这种双向促进机制将更为明显。如果说半导体、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触发了第三次产业革命,那么人工智能、生命科技和纳米技术则正在触发第四次产业革命。京东方如果能够将所积累的电子信息技术与相关行业知识相结合,提升技术复用度和丰富度, 就可以创造新的企业价值,特别是将信息技术与生命科技相结合, 发展智慧健康和医工事业,既可造福社会,又可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
很多专家和同仁听了我的分享后,觉得有道理,但还是有困惑,希望我能把这些想法写出来,让更多人有更深入的分享和探讨。于是,就有了这个研究课题。但说起来相对容易,写出来却没那么简单。起初是从构思架构、提炼观点开始。由于我只能利用节假日时间写书,所以历时三年之久,才基本确定本书架构和核心观点。随后是调研论证。2016 年,京东方显示屏业务关键指标跃居世界第一已成定局,物联网转型战略也有了实质性进展,京东方在当年 11 月召开首届年度全球创新伙伴大会(BOE IPC 2016)。也是从那时开始,我在会见或拜访一些海内外专家和企业家时,会就本书将要阐明的一些观点向他们请教和讨论。他们中一些是著名科学家和学者, 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B)计算机科学教授斯图尔特·罗素(Stuart Russell),社会学教授克劳德·费舍尔(Claude Fischer),变革技术研究所沙什·布鲁斯瓦(Shashi Buluswar)教授;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医疗基因学、发展生物学与计算机科学教授吉尔·本杰拉诺(Gill Bejerano),商学院行为心理学和社会学专家珍妮弗·阿克(Jennifer Aaker)教授;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计算图形学和计算机视觉专家威廉·弗里曼(William Freeman)教授,机器学习算法专家蒂娜·卡塔博(Dina Katab)教授,计算生物学研究组组长曼诺里斯·凯利斯(Manolis Kellis)教授以及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主任丹尼尔拉·罗斯(Daniela Rus)教授,合成神经生物学研究组组长爱德华·博登(Edward Boyden);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创始人埃里克·兰德(Eric Lander)教授;《奇点临近》一书作者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IoT”(物联网)概念提出者凯文·艾什顿(Kevin Ashton);美国著名品牌营销专家戴维·阿克(David Aaker),产业专家苏珊·艾琳格(Susan Etlinger)和莎琳·李(Charlene Li)等。通过广泛交流和讨论,我感到大家对未来方向性的判断是一致的, 而且,他们中的不少人已在积极从事这些方面的工作,有的已取得显著成果。这让我增强了写这本书的信心。
2019年6月,我从京东方卸任,随后,开始了集成电路领域新的创业征途。而集成电路这个行业又恰恰是人工智能、生命科技和纳米技术这第四次产业革命三大触发点科技的产业基础,这几年的创业实践,更让我感受到这种趋势带来的变化,一些内容在本书里也有分享。
尽管与当初构思这本书时相比,现在的世界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由于新冠疫情和大国博弈,经济全球化从以往的“以效率为中心”转向“效率和安全并重”。但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和逻辑与我当时判断的仍然一致,有些方面的发展甚至在加快。
由于日常工作实在繁忙,在断断续续地提笔和搁笔的过程中, 历时七年,方才成书。
本书的框架结构分三部分,共九章。第一部分为一、二、三章,着重阐述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章讲人类本质需求及其驱动产业发展的逻辑;第二章阐述科技驱动产业的逻辑和规律; 第三章说明科技和产业发展不平衡和再平衡过程中,先发国和后发国之间的产业联动效应。第二部分为四、五、六章,着重阐述对未来产业发展的预见。说明第四次产业革命时代,硅基生命系 统、碳基生命系统以及硅碳融合的产业发展趋势。第三部分为七、八、九章,着重阐述产业发展对人类社会未来影响。第七章讲“三大鸿沟”产生,如何消除鸿沟,普惠人类;第八章阐述科技可能带来的失控;第九章说明人类能以理性和智慧、制度与秩序、责任与行动防止科技的失控,未来是可控的。人类定能创造生生 不息且美美与共的新时空。
本书写作的过程,也是学习思考和深入感悟的过程,越深入其中,看人类进步史上那一幕幕波澜壮阔的画面,就越感到我们人类祖先的伟大,以及我们这代人应担当使命的伟大!
写这本书,最初是为选择企业战略方向解疑释惑。但越深入思考,越觉得仅从单个企业角度,很难得出正确结论。只有将其置于人类产业发展整体进程中动态研究,才可能找到正确方向。由此我深感:一个企业家应该具有完整的产业观,善于从产业全局和发展趋势中找准企业业务定位和战略方向;企业家还应具有正确的社会观,自觉从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出发,思考企业价值和应尽的社会责任;企业家还应该把产业观和社会观升华为哲学观,以哲学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规律并指导企业实践, 才能引领产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为了增加可读性,本书章节标题未采用学术论文的形式,例如第一章讲的是需求驱动力,而标题是“三对关系”,希望读者能直接抓住关键词;书中举的一些例子,也尽可能选大众熟悉的内容。
由于我的知识结构局限性,本书一定存在诸多不足。希望能抛砖引玉,供志趣相投人士,一起思考和探索产业发展未来,造福中华,造福人类。
王东升
2022 年 4 月于北京
前 言 001
第一部分 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章 三对关系 003
第一节 需求驱动的逻辑 004
第二节 从古到今的实证 008
第三节 从现在到未来 021
第二章 科技驱动力 026
第一节 发现、发明与触发 026
第二节 迭代与颠覆 037
第三节 发展的不平衡 045
第三章 弯曲的时空 050
第一节 物理学借喻 050
第二节 弯曲的实证 052
第三节 创造下一次弯曲 064
第二部分 未来产业发展的预见
第四章 硅基生命 069
第一节 概念和演进 069
第二节 进化的科技力量 078
第三节 发展的需求因素 109
第四节 未来趋势 117
第五章 碳基生命 126
第一节 概念与演进 126
第二节 驱动发展的核心科技 133
第三节 产业发展的社会动力 146
第四节 未来趋势 154
第六章 硅碳融合 161
第一节 概念与融合方式 161
第二节 融合的生命形态 163
第三节 融合的产业生态 172
第四节 未来趋势 179
第三部分 产业发展对人类社会未来影响
第七章 普惠的科技 185
第一节 新的不平衡 185
第二节 再平衡的机遇 190
第三节 从普适到普惠 193
002
第八章 可能的失控 197
第一节 没有边界的欲望 198
第二节 无知和傲慢 204
第三节 制度设计滞后 208
第九章 可控的未来 213
第一节 理性与智慧 213
第二节 制度与秩序 217
第三节 责任与行动 221
图表索引 229
参考文献 232
致 谢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