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雁过留声

雁过留声

书籍作者:閲戦泚 ISBN:9787203113195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9164
创建日期:2021-02-14 发布日期:2021-02-14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者金雁的散文集,既是个人生活记忆,也是对一段历史时期的记录。

书中主要回顾了20世纪60—70年代,即作者的童年和青春阶段。通过翔实生动的文字,作者回忆了擅长持家且头脑清明的姥姥;伴随着饥饿和干旱环境的童年生活;被打落社会底层而早早承担起生活重担的经历;从知青插队到就业“供销社”的谋生岁月;恢复高考后考取研究生的一段拼搏过程;等等。字里行间充满令人唏嘘的故事、果敢顽强的人生态度,以及独立深刻的反思。

同时收入了一些回忆成家后与秦晖共同生活的文章,幽默戏谑,趣味盎然;以及访问东欧的一段独特经历与见闻。

书中收入珍贵照片及作者绘画作品。


作者简介

金雁,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秘书长。主要著作有:《从“东欧”到“新欧洲”:20年转轨再回首》、《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与秦晖合著)、《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轨与思想变迁》(与秦晖合著)、《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村社传统与俄国现代化之路》(与秦晖合著)、《新饿乡纪程》、《苏俄现代化与改革研究》、《火凤凰与猫头鹰》等。

《雁过留声》电子书免费下载

pdf下载 txt下载 epub下载 mobi下载 azw3下载

前言

自序:沉淀在记忆中的片段

套用托尔斯泰的句式:时代是共同的,但是每个个体的体验各有各的故事。书中这些蒙尘往事的小文,写我成长的故事、我身边的人,以及我对周围世界的认知,甚至有些只是吉光片羽的生活片段,都不算完整的记录,但我力图接近真实。因为记忆是被过滤的,是有选择性的,它不可能像电影胶片一样倒带重新播放。

每个人的记忆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个人的感情色彩。那些往事之所以积淀在记忆中保留下来,一定是在我当时的认知范围内产生了强烈的心理震荡。个人史的回溯记述其实是“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之间的对话”。

我父亲一直有记日记的习惯,1995年故去的时候,留下了从1938—1978年四十年的日记,它是我了解

1949年后上一代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重要参考。有时我也会经常翻看查阅,不说别的,仅对我们兄妹三人成长历程的记录,现在读来都十分生动有趣。哥哥曾掌管着一个几百人的工厂,一日他突然来电话,说是新厂房上梁时为选吉时,一定要问明白他这个厂长的生辰八字。我女儿好生奇怪,说:“他出生时还没有你,怎么向你询问,岂不是怪事。”我答:“因为姥爷的日记在我手里,一查便知。”可见再好的记性也比不过文字可靠,有当时记录的文字参考,还原度要可靠些。

受父亲的影响我小学四年级开始记日记(我们那个年代记日记是很普遍的事情),插队、工作时一直没有间断,研究生毕业以后由于上课、带孩子忙碌,中断了这个多年的习惯。但是以前的通信和日记本一直保留着,随着我们多次搬家迁徙,始终放在我上大学时用的一个帆布箱子里。

到北京以后因为居住条件的限制,一些不常用的东西就挪到了阳台上。20世纪90年代有一次北京下瓢泼大雨,由于我们上班,家里没人,敞开的门窗使屋里狼狈不堪,回来后急忙抢救被雨淋湿的书籍而忽视了阳台上的东西。多日之后想起来再看,信件日记已经发霉板结,笔迹掉色晕染,受损严重,挽救不了了。

起初并没有太往心里去,觉得当年那些幼稚的笔触、带有浓厚时代语言痕迹的东西价值不大,算不上什么太珍贵之物。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个体记录的感悟,每每想起来为之嗟悔不迭、心痛不已。现在想来如果有这些文字材料作为辅助,帮助回忆就会准确容易得多。

尽管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像黑白照片一样单调,或者说是一个以标准化的模式塑造无个性的时代,每一个人都被迫变成整齐划一的工具,即便如此,对于“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我们,也还是感觉意趣盎然,因为有一份情感在里面。就像哈维尔所说,失去故事意味着历史开始失去它的人类内容,只要没有失去创造自己人性故事的人类,就有希望。

那时候整个社会氛围都在有意压低和泯灭物质需求,哪怕多吃一块糖、喜欢漂亮衣服的一丁点“贪欲”就不停地“斗私批修”。不论是否真心,大家都“禁欲主义”般地以崇尚精神需求和追求宏大目标为抱负。那时候虽然外界的信息很少,但凡一帮人坐在一起侃大山,都离不开“三山五岳”“世界革命”,而这种心中有“天下”的大命题也最能博得崇拜者和女生的青睐。

记得1973年夏季,弟弟骑了四十里路,到我所在的供销社来看我,我们俩见面好像国家领导人一样互通了一下国际形势。其实我们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握,却摆出一副关心“世界革命”的架势,或者说其他的路子都被堵死了,我们只能以遥远的大话题来麻痹当下,抑或对时局的敏感是那时无助小人物的一点期盼寄托吧。

父母年老的时候,我们总希望他们写点自己的经历,写写回忆录。他们总在强调:“我们又不是什么大人物,没有什么好写的。”我们说平头老百姓也有自己的故事啊。正是抱着这样一种心态,我愿意把自己的成长历程呈献给大家,使读者可以通过不同个体的视角来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当然我也是在与自己对话,回首往事,看看自己走过的脚印。

《“五朵金花”的命运》这篇非小说、非报告文学、非回忆录,好像有些不伦不类,但这些故事都是根据我个人的所见所闻综合而写,带有那个年代的一些特殊印记,考虑到需要回避当事人的原则,只能借助第三人称的口吻叙事。运用这种在真实的基础上再创作的叙事方式,可能以后我还要撰写若干篇吧。我并不在乎如何对这类写作进行定义,只是想把我们那个时代的人和事讲述出来,所以收进这个集子也不算太突兀。

关于画插图的经过有必要交代一下。最早开始写这类随笔的时候,我发现一个规律:我们50后理解上一代人比下一代理解我们要容易。现在的年轻人对我们所处的时代有些隔膜,我们这个年龄段众所共知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比较费解,于是就想到以插图形式作为补充。我小侄子是电脑高手,在电脑上绘画也很有一套,于是就请他试画了几张,效果不错。可是他有自己要忙的一摊子事情,而且80后对我们当年的服装呀、工具呀,以及时代背景等也不甚了了,一来二去就顾不上了。

于是我萌生了自己动手的念头。我们小时候都有些“连环画情结”,对文字的配图有亲切感。说实在的,小学时期我的图画一般般,没有任何天赋,只是对“线条”有些感觉,到了六十岁再上手边学边画,能行吗?我属于“笨”人,写文章画画都不太有灵气。

我先生秦晖认为我纯属“不务正业”,瞎耽误工夫,所以我最初学画的时候,“偷偷摸摸”地画,不敢铺摊子,他一来我就收起来。好在我对自己要求不高,想着试试也无妨,画好画不好都没关系,就临时抱佛脚找来一些图画书籍,一边临摹学习,一边在此基础上“改造加工”,或者对着手机上的照片画。结果先得到女儿的首肯,她把一些图放在“秦川雁塔”的微信公众号上,可能网友们知道不能把我当插画师一样要求,也是鼓励多多。

从此只要有时间,我尽可能为每一篇小文配一两张图。画了一个阶段还是有一定的提高。现在回头再看最初画的,笔法的确杂乱幼稚。出这本集子时,我曾想重新配插图效果会好一些,但转念一想这也是一种成长学习的记录,除了个别有所调整外,基本维持原样。

我一直认为这类随笔属于“正经文章”发不出来时可有可无的“闲文”。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告诉我,相比较那些“正经”论文,我们更喜欢带有个人生活气息的讲述。有朋友开玩笑说:你的文章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我的“窥探欲”,使我们看到了“秦老爹”生活中的一面。也有网友留言说,看了《“秦老爹”记趣》笑得肚子疼。感谢朋友们的鼓励,如今把它们结集出版呈献给读者,希望大家喜欢。如果读者们感觉不错,我还会继续写下去。

2019年6月4日


目录

自序:沉淀在记忆中的片段?/ 001


我姥姥?/ 001

我的1960年?/ 025

“黑帮子女”的下放生活?/ 042

“铁道游击队式”串联?/ 063

“唯成分论”年代的经历?/ 076

插队的日子?/ 091

水的故事?/ 103

穿衣的故事?/ 113

供销春秋?/ 127

“五朵金花”的命运?/ 151

“黄埔一期”考研记?/ 182

“魅力导师”赵俪生?/ 198

“秦老爹”记趣?/ 213

“秦老爹”在农村过大年?/ 249

自行车的故事?/ 258

东欧见闻?/ 270


短评

有幸买到了新鲜出炉的签名版,开心!文字轻松明快,涵盖面很广很细致。

2020-04-25

正在读,刚拿到

2020-04-25

公众号短文集成,看个乐呵

2020-05-03

前面写文革的经历颇为压抑,以至于后来写到求学,大有拨开云雾见月明之感。写秦晖老师的趣事,有些片段,在别处也读过不少,重读依然让人捧腹。

2020-04-29

旧文新出而已,可以看看

2020-04-30

雁过留声的书评

这本金雁老师的最新著作其实是一本回忆录,正如本书的副标题“我的青葱岁月”所示,作者感情至深地描写了自己年轻时的生活、自己的亲人、朋友、老师和他们身上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与行为,其中不乏个性鲜明不拘一格的人,也正是这样地一批不同阶层、不同经历、不同生活背景的人...

2020-04-28 21:13:18

标签
金雁,回忆录,随笔,雁过留声,知识分子,散文集,大陆文学,新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