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一个人的遭遇

一个人的遭遇

书籍作者:[苏联] 肖洛霍夫 ISBN:9787020158478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5295
创建日期:2021-02-14 发布日期:2021-02-14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内容简介

内容推荐:小说集《一个人的遭遇》收录了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二十七篇左右短篇小说,其中以《一个人的遭遇》最为著名。肖洛霍夫在这些小说中展示了战争的另一面,战争对普通百姓人生的深刻影响,可以说是战争文学的一种类型。不同于直接反映前线的战争小说,在和平年代,这类作品更发人深省。

小说集《一个人的遭遇》由著名翻译家草婴翻译,他是国内第一个翻译肖洛霍夫作品的人。


作者简介

作者:米哈依尔·肖洛霍夫(1905—1984),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1965年凭《静静的顿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得学奖,曾获得列宁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当选苏共中央委员、苏联*高苏维埃代表、科学院院士、苏联作家协会理事。

译者:草婴(1923—2015):原名盛峻峰,著名俄语文学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翻译肖洛霍夫作品的翻译家,以一人之力翻译了列夫·托尔斯泰的所有小说 ,译著还涉及莱蒙托夫、卡塔耶夫、尼古拉耶娃等俄苏作家。曾任《辞海》外国文学学科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和厦门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兼外国文学组组长、国际笔会上海中心理事兼翻译委员会主任、上海翻译家协会会长、中国译协副会长、中国译协名誉理事。2006年被俄罗斯作家协会吸收为名誉会员。在六十年的生涯中,为中国读者奉献了一大批优良的译著,并曾荣获苏联文学*高奖“高尔基文学奖”、中国作协的“鲁迅文学翻译彩虹奖”、俄中友协的“友谊奖章”和奖状、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的“中国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俄罗斯荣誉作家”称号、“高尔基勋章”、“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等。


编辑推荐

人民文学出版社自一九五一年成立起,就承担起向中国读者介绍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重任。一九五八年,中宣部指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筹组编委会,组织朱光潜、冯至、戈宝权、叶水夫等三十余位外国文学权威专家,编选三套丛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丛书”“外国古典文艺理论丛书”“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根据“一流的原著、一流的译本、一流的译者”的原则进行翻译和出版工作。一九六四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成立,是中国外国文学的*高研究机构。一九七八年,“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更名为“外国文学名著丛书”,至二〇〇〇年完成。这是新中国第一套系统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的大型丛书,是外国文学名著翻译的奠基性工程,其作品之多、质量之精、跨度之大,至今仍是中国外国文学出版史上之*,体现了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界、翻译界和出版界的*高水平。

历经半个多世纪,“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在中国读者中依然以系统性、权威性与普及性著称,但由于时代久远,许多图书在市场上已难见踪影,甚至成为收藏对象,稀缺品种更是一书难求。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的封面为网格图案,因而被藏书者称为“网格本”。“网格本”问世几十年来,收到几代读者的喜爱,为外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增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堪称对新中国读者影响*大的外国文学丛书之一。

在中国读者阅读力持续增强的二十一世纪,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空前频繁的新时代,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再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合作,以“网罗经典、格高意远,本色传承”为出发点,优中选优,推陈出新,出版新版“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值此新版“外国文学名著丛书”面世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谨向为本丛书做出卓越贡献的翻译家们和热爱外国文学名著的广大读者致以崇高敬意!

编委会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

1958—1966

卞之琳 戈宝权 叶水夫 包文棣 冯 至 田德望

朱光潜 孙家晋 孙绳武 陈占元 杨季康 杨周翰

杨宪益 李健吾 罗大冈 金克木 郑效洵 季羡林

闻家驷 钱学熙 钱锺书 楼适夷 蒯斯曛 蔡 仪

1978—2001

卞之琳 巴 金 戈宝权 叶水夫 包文棣 卢永福

冯 至 田德望 叶麟鎏 朱光潜 朱 虹 孙家晋

孙绳武 陈占元 张 羽 陈冰夷 杨季康 杨周翰

杨宪益 李健吾 陈 燊 罗大冈 金克木 郑效洵

季羡林 姚 见 骆兆添 闻家驷 赵家璧 秦顺新

钱锺书 绿 原 蒋 路 董衡巽 楼适夷 蒯斯曛

蔡 仪

2019—

王焕生 刘文飞 任吉生 刘 建 许金龙 李永平

陈众议 肖丽媛 吴岳添 陆建德 赵白生 高 兴

秦顺新 聂震宁 臧永清


前言

(节选)

用心读肖洛霍夫这些早期作品,不难发现,在纷繁复杂的斗争里,在血雨腥风的搏杀中,被叙述者聚焦的人物,其身份虽变动不居,但其面貌却清晰可辨:受到压迫的年轻人,一心向往新的社会,为此而不惜流血流汗,甚至牺牲生命,不妨称之为“红小鬼”。他们或许少不更事,却亲眼目睹富有阶级之残酷无情。在肖洛霍夫的这些作品中,苏维埃社会在人类历史上开启了崭新的一页,新社会、新制度的光照亮了新一代,为他们指明了康庄大道。

这些作品描绘当时顿河畔不息的争战和残酷的斗争,并不回避令人惊愕的矛盾冲突。在《粮食委员》中,父与子表征着不同的力量,前者表征亲属,后者表征国家,各有其合理性,必然会发生冲突。在父亲将被处决之时,父亲所代表的亲属之爱与儿子博佳金所代表的国家力量发生冲突。儿子从社会正义的立场谴责父亲,父亲从亲属之爱的角度诅咒儿子。在黑氏看来,悲剧冲突的双方都有其片面性,悲剧的最后解决又否定了各自的片面性,使具有片面性的人物遭受痛苦或毁灭,就使“永恒的正义”取得胜利。也不妨从这一角度来理解本书中的《胎记》《看瓜田的人》《希巴洛克的种》等作品。此外,《粮食委员》还蕴藏了属于肖洛霍夫特有的、具有深刻社会历史意义的主题。父亲责问:“你们搜索别人的粮仓,难道是合法的吗?你们有权力,你们抢吧。”听闻此话后“博佳金瘦削的颧骨上的皮肤发青了”。可见,即使从社会正义的角度看,博佳金也是有所亏欠的。在《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第六七八章中,在《静静的顿河》第六卷中,有不少与《粮食委员》此处相类似的叙述。如果我们把这篇小说与肖洛霍夫后来的创作道路和大型作品联系起来看,就会发现,肖洛霍夫早期和后期的作品在表现革命和建设的进步意义的同时,借助大量的细节持续发出呼吁:切忌过火,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肖洛霍夫的早期作品包含了大量值得挖掘的社会性的、精神性的信息。《野小鬼》反映了顿河地区哥萨克与庄稼汉之间复杂的阶级阶层关系。哥萨克在俄罗斯是一种军垦农,在顿河地区被看成高人一等的主人,而庄稼人则是哥萨克对没有土地的普通农民或外来户的蔑称。15—16世纪一些逃亡到俄国边区的农民,开垦土地,耕种庄稼,17—18世纪沙皇政府利用他们来充任军人,保卫边疆,这就是哥萨克的来历。由于顿河地区富裕的哥萨克拥有大片肥沃的土地,他们就对非哥萨克的农民或打工人员颇为轻贱,呼之为“庄稼人”。富裕的哥萨克与普通农民在国内战争期间呈现为对立和冲突的关系。这种对立甚至会出现在一个家庭之中,比如在《看瓜田的人》中富裕的哥萨克站在红军的对立面,他的两个儿子却心向红军。在《道路》中,贫苦的靴匠、铁匠一边盼望红军早日解放自己的镇子,一边诅咒哥萨克。

在这些早期短篇小说中可以明显地发现,肖洛霍夫在尝试多副笔墨并用,多种风格交错,以对残酷的描写为例,就呈现出“有情之笔”和“无情之笔”的对比和反差。我们可以从这些早期作品中发现大量构成未来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的“预制件”。

1956年12月31日和1957年1月1日的《真理报》上刊登了肖洛霍夫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小说主要表现苏联红军普通士兵安德烈·索科洛夫的载沉载浮:二战前的生活,战争中应征入伍担任汽车司机,受伤后被抓进德国法西斯的俘虏营,他利用开车的机会俘虏了德军的工程师,回到红军队伍。战争中他的家园被毁,家人全部亡故。索科洛夫再次孑然一身留在世上,他收养了父母双亡的万尼亚,艰难地活在世上。这部短篇小说是俄罗斯民族二十世纪命运的默示录。

《一个人的遭遇》在苏联文学中有过渡性意义。首先,这里有英雄主义的流风余韵,又开启了非宏大叙事的先河。索科洛夫的那些既惊心动魄又寻常可见的经历,使这部小说开启了苏联文学的战争书写的新的一页。过去苏联战争文学中的主人公多是建立了奇功伟业的英雄,他们的人格和能力似乎超出普通人许多,现在索科洛夫这样的普通人成了小说主人公,他的身上既有普通人的凡俗又有英雄的辉光,这就为后来苏联战争文学的非英雄的书写提供了启示和范本。其次,在《一个人的遭遇》中,肖洛霍夫期待有经验的读者的参与,这经验就是对二十世纪前半叶俄罗斯苏联历史的掌握。作家通过对书名和主人公的姓名提供隐喻性的文字,诱惑读者调动自己的知识、激发自己的想象去完成作品的象征结构。肖洛霍夫用索科洛夫一个人的遭遇“模拟”出俄罗斯民族在半个多世纪中的命运:二者的生活曲线是平行的,都是倒“U”型的道路,而且两者之间具有编年史式的平行关系。苏联人民在二十世纪前五十年的道路起点是艰难的,先有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的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革命后旋即遭遇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后来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这是苏联人民历史命运的高点。此后苏联人民遭遇了德国法西斯的入侵,牺牲了两千多万人,建设的成就毁灭殆尽,再次进入低谷。在一些细节上《一个人的遭遇》与历史都具有平行关系:索科洛夫进城市当工人的时期,恰好是苏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肖洛霍夫让索科洛夫离开农村到城市,这里有顺应苏联社会的转型的意味。

“Сокол”是飞翔的精灵,它的流动性、迁徙性在索科洛夫身上也有所体现。索科洛夫是沃罗涅日人,后来迁到位于克拉斯诺达尔州的库班河流域,从那里回到沃罗涅日农村的家里,后来他又卖掉房子到了沃罗涅日城里。参军后,因为被俘,走遍了半个德国,在苏联的维捷布斯克州的波洛茨克逃出德军的控制,返回红军的队伍,打到了柏林,看到了被炸毁的沃罗涅日的家,战争结束后到了伏尔加格勒的乌留平斯克,最后和“我”相遇于罗斯托夫州的莫霍夫斯基村,他带着万尼亚去卡沙里。索科洛夫在大地上不停地迁徙,像鹰一样不停地翱翔。他的迁徙实际上构成了小说的漫游模式,这里又大有深意。俄罗斯文学中的大地漫游模式与俄罗斯历史上的分裂教徒大有关系。17世纪由于反抗官方的宗教改革,出现了分裂教徒,他们被称为云游者,赤裸双足,云游八荒,要去寻找上帝的真理。那么索科洛夫在迁徙中在找寻着什么?从农村到城市,除了被德国人驱赶而外,他的迁徙都是在艰难地找寻生存空间,他在期待“生活幸福”,但每次迁徙有不同的主题。离开农村到城市沃罗涅日,他不但先知般地躲过了浩劫,而且得以成家立业;从波洛茨克的德军中回到红军队伍,他在找寻着自由和尊严;从莫霍夫斯基村到卡沙里,他带着万尼亚要去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去继续发出那个悲剧式的提问:“生活,生活,你究竟为什么要那样折磨我?”这是索科洛夫这个世纪同龄人替自己的民族发出的追问。

——刘亚丁


目录

胎记

牧童

粮食委员

希巴洛克的种

伊留哈

阿廖沙的心

看瓜田的人

道路

野小鬼

旋涡

有家庭的人

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顿河粮委会和副主席普基津同志的厄运

歪路

两个丈夫的女人

委屈

死敌

小马

蛀孔

浅蓝的原野

雇农

套鞋

高尔察克、荨麻和别的

人家的骨肉

同一种语言

学会仇恨

一个人的遭遇


短评

战争对人性的扭曲与摧残,对于个人生活与命运的毁灭。文中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作为苏军的主角迫于生存压力杀了人(恶性),而德国医生依旧把战俘当人看,甚至于纳粹军官都因为佩服主角是条汉子而留他一命。这是不是想说明即便是纳粹分子也有人人性尚存呢?在斯大林时代这样写简直不敢相信。本文最催泪的便是后半段。经历战乱的主角成了无妻无子的鳏夫但他还是没有倒下。在工作时偶遇了一个孤儿,他下意识地喊着自己儿子的名字。孤...

2020-06-21

一个人的遭遇的书评

一个人的心到底是可以有多坚强? 一个人的遭遇到底是可以有多悲惨? 索科洛夫1942年被俘的时候,受尽折磨,在法西斯集中营里有多少残忍可怕的故事正在上演,按照国际惯例俘虏是不可以被杀的,但又有多少人能忍受那样的折辱,又有多少人能等到最后胜利的曙光?索科洛夫挺过来了...

2017-05-03 22:20:41

“关注普通人在在战争中的遭遇和表现战争如何影响人的命运的;有别于以往其它战争题材小说,本书描绘的不是直接的战争的画图,而是战后对于战争的回味和思考。 另外,小说第一次将人道主义引入战争题材。” 一点没错! 全书没有宣扬意识形态色彩 没有他妈的一点假大空!  这世...

2007-12-26 18:46:25

前几天,在莫斯科的红场上,举行了盛大阅兵仪式,纪念1941年红场阅兵式举行67周年。67年前,在莫斯科保卫战的战场上,苏军某部政委瓦西里•柯罗楚科夫在与敌军同归于尽前,高呼“俄罗斯虽大,但已无路可退,我们身后就是莫斯科!” 《一个人的遭遇》正是这样一本记述着许许多...

2008-11-09 11:10:34

老师要求读的一本书,于是记录在必读书目里。 说实话,在图书馆找到这本书的时候,有小小的失望,看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丛书”的字样,以为这会是一本很闷的书,也许充斥的都是关于战争残酷的描写,看到的尽是悲剧的画面,宣扬的尽是必胜...

2012-05-16 22:56:08

毫不掩饰对这个时代文学的喜欢 不矫揉造作的文学创作,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栩栩如生的描写了各种各样矛盾冲突 在一个和谐的年代,斗争的残酷看起来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太缺乏爱心了,太没有人道主义了,然而这就是历史的环境,是一个生存和斗争的环境 在这个集子中,有红军...

2008-07-18 17:19:36

“Судьба человека 《一个人的遭遇》的构思经过: 创作意图:一九五六年冬天,肖洛霍夫在莫斯科重读了Хэмингуэй(海明威)(1899-1961), Ремарк(雷马克)(1898-1970)等许多外国作家的作品,对Хэмингуэй和Ремарк若干观点的异议促使...

2007-01-16 02:05:37

毫不掩饰对这个时代文学的喜欢 不矫揉造作的文学创作,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栩栩如生的描写了各种各样矛盾冲突 在一个和谐的年代,斗争的残酷看起来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太缺乏爱心了,太没有人道主义了,然而这就是历史的环境,是一个生存和斗争的环境 在这个集子中,有红军...

2008-07-18 17:19:43

标签
苏俄文学,电子书站,VX搜【电子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