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艺术史

艺术史

书籍作者:玛丽莲·斯托克斯塔德 ISBN:9787521755558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4961
创建日期:2024-04-24 发布日期:2024-04-24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内容简介

玛丽莲《艺术史》享誉世界,为全球高校推崇的艺术史通识教材,据哥伦比亚大学的“开放课程大纲”项目(OpenSyllabus:Explorer)提取全球大学课程大纲进行数据分析,本书作为参考书目出现1745次。作者玛丽莲·斯托克斯塔德为艺术史学者、教育家、策展人,曾任美国“高校艺术协会”主席、国际中世纪艺术中心主席,为斯潘塞艺术博物馆创始馆长,荣获美国女性艺术核心委员会终身成就奖。


《艺术史》是一部立足于全球文明视野的巨著,本次为中文版足本首次引进,朱青生、徐冰、易英、汪民安等学者推荐。本书重达9斤,全彩大16开,1200多页,200多万字,装帧精美(细腻质感布面精装、高档PVC防尘护封、特制烫金书盒),适合收藏与礼赠。全书共计1400多幅高清图片,来自全球近300座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研究机构。《艺术史》囊括6大洲、7万年的古今艺术,内容包含早期人类艺术实践,21世纪的当代艺术作品,以及传统艺术史鲜少涉足的亚洲、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被忽略的女性艺术家等,拓展了时间、地理、性别的边界,丰富了艺术史的内涵。本书将带您沉浸式漫游全球艺术圣地,欣赏精美的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发展历程与学术前沿成果。


本书为AP艺术史官方推荐教材,是面向21世纪的艺术史。编写阶段博采众长,前后5版广泛征集近300名杰出艺术史学者与教育工作者的研究与建议,6大模块贯穿全书,并附有阅读说明、词汇表、初学者必知术语,作为案头艺术工具书与家庭美育书,更适合当下读者的阅读与学习需求。一书在手,可了解全球艺术史概貌。


作者简介

玛丽莲·斯托克斯塔德

教授、艺术史学家及美术馆策展人,《时代》杂志将她评为大学受欢迎的100位女作家之一,荣获美国女性艺术核心委员会终身成就奖。曾任美国“高校艺术协会”主席、国际中世纪艺术中心主席、斯潘塞艺术博物馆创始馆长。


迈克尔·柯思伦

曾任斯沃斯莫尔学院艺术系主任、艺术史教授,统筹中世纪研究工作,教授中世纪、罗马、伊斯兰美术与建筑等课程。


王春辰等译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第55界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从事当代艺术与批评研究工作。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15岁+

1.玛丽莲《艺术史》,享誉世界,为世界众多高校推崇的艺术通识教材。

本书为AP艺术史官方推荐教材。据哥伦比亚大学的“开放课程大纲”项目提取全球大学课程大纲进行数据分析,本书作为参考书目出现1745次。作者玛丽莲·斯托克斯塔德为艺术史学者、教育家、策展人,曾任美国“高校艺术协会”主席、国际中世纪艺术中心主席,为斯潘塞艺术博物馆创始馆长,荣获美国女性核心委员会终身成就奖,《时代》杂志将她评为大学受欢迎的100位女作家之一。


2.本次为中文版足本首次引进,朱青生、徐冰、易英、汪民安等学者推荐。一书在手,可了解全球艺术史概貌。

本书重达9斤,全彩大16开,1200多页,200多万字,共计1400多幅高清图片来自全球近300座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研究机构,囊括6大洲、7万年古今艺术。内容包含早期人类艺术实践,21世纪的当代艺术作品,以及传统艺术史鲜少涉足的亚洲、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被忽略的女性艺术家等,拓展了时间、地理、性别的边界,丰富了艺术史的内涵。


3.面向21世纪的艺术史,本书打破传统艺术史“以西方为中心”“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

与诸多艺术史的不同之处在于,本书自写作之初就带着全球化与女性主义的格局。《艺术史》首次出版于1995年,彼时全球化进程加速,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第三波女性主义运动兴起,艺术史作为文化和文明构成的重要部分,记录着人类精神和思想的发展历程,作者充分吸收几代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时代新精神写就本书,以回应21世纪艺术史界前沿面临的新趋势。


4.本书可读性强,是一部案头艺术工具书与家庭美育书,帮助读者打开艺术世界的大门。

作者玛丽莲兼具教育家与策展人的经历,使其视野广阔,并擅长将纷繁的艺术史知识化繁为简,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给艺术类爱好者和入门读者,《艺术史》一经问世,便成为世界人文艺术通识教育的写作标杆。本书编写阶段博采众长,前后5版广泛征集近300名杰出艺术史学者与教育工作者的研究与建议,内文6大模块贯穿全书,并附有阅读说明、词汇表、初学者必知术语,更适合当下读者的阅读与学习需求,是一部案头艺术工具书与家庭美育书。


5.《艺术史》装帧精美,堪称一件艺术收藏品,适合典藏与礼赠。

玛丽莲《艺术史》采用细腻质感布面精装、高档PVC防尘护封、特制烫金书盒,内文全力还原艺术作品色彩,对1400余幅珍贵图片进行专业调色,显色细腻,高清印刷,作品细节纤毫毕现。大16开,全书可180度平摊方便翻阅欣赏。本书将带您沉浸式漫游全球艺术圣地,欣赏精美的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发展历程与学术前沿成果。


前言

导论

本书书名很清楚地界定了我们学术研究的范围,“艺术史”在北美各地的大学和学院课程中早已占有一席之地。不过,艺术史是将“艺术”和“历史”二词,抑或两个并不紧密相关的界域联系在一起的学科。什么是艺术?为何认为它具有历史维度?在开启下面几章的旅程之前,艺术和艺术史的学习者应该先暂时停下来,哪怕只是很简短地,去思考一下这些宏大的问题。


什么是艺术?

艺术家、评论家、艺术史学家和普通大众长久以来都试图解答这个棘手的问题。《兰登书屋词典》(RandomHouseDictionary)将“艺术”定义为“美的或超越寻常意义的品质生产、表达或境界”。也有人将“艺术”描述为一种人造物它结合了创造性的想象和技法,满足人类对秩序与和谐与生俱来的渴望,或者说,对美的追求。这个解释看似简单明了,然而当我们着手研究现代和当代艺术时,关于“什么是艺术”的争论则会变得激烈起来,并且这些争论至今仍未停止。争论的焦点往往不在于美感、布局设计或技法等问题,相反,它关注的是一件作品对目标精英受众的概念性意义一一或是试图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或是颠覆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

本书中讨论的艺术作品是由过去和现在的文化所产生的人工制品的代表性个案。它们通常曾被精心保管,也是目前公认的值得保存和展示的艺术作品。而这些人为造物是否与众不同,是不是艺术品,则视艺术家、赞助人、政府、收藏家、考古学家、博物馆、艺术史学家等人的行动、意见和选择而定。把一件物品贴上艺术的标签,通常意味着它超越了实用功能,或以某种深刻的方式超越了它当下的使用价值,并且往往体现了人们珍视的文化理念或坚信的基本价值观。有时这一标签也意味着人们认为它是美丽、精致而富有巧思的,但并非所有艺术品都如此。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我们可以发现,关于何为艺术的复杂评判几乎与技法和美毫无关系。很多评论家和艺术史学家已经广泛证明了艺术作品是权力和特权倾向的化身,而不是美或真理的崇高表达。毕竟,艺术可以是令人不安的,也可以是令人舒畅的,可以是挑衅的,也可以是安慰人心的。但不论怎样,它们都经过了历史和当下的洗礼进入我们的视野。

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我们自身的教育和经历决定了我们对艺术和美的判断。无论教育和经验来自哪里,是家庭、课堂、博物馆、影视作品,还是互联网,我们对艺术的反应都是后天习得的,受阶级、性别、种族、地域、经济状况以及教育水平的影响。即使是艺术史学家,他们对艺术的定义及对艺术水准的判断也随着研究和理解的深人而不断发展。通过研究20世纪画家马克·罗斯科(MarkRothko)和19世纪棉被制造商玛莎·诺尔斯(MarthaKnowles)与亨丽埃塔·托马斯(HenriettaThomas)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对艺术和艺术价值的界定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

罗斯科的作品(参见图0-1)是抽象绘画知名的代表.他的成功是20世纪中期的纽约艺术市场已臻成熟的缩影。这幅画由一位艺术家创作,他认为它是艺术品。这幅画后来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收藏,它能被陈列在美术馆的展墙上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证明这件作品被一个权威的文化机构接受并认证为艺术品。然而,除了构建起罗斯科艺术世界的美国艺术家、商人、评论家和收藏家,这类绘画常常受到其他人的质疑。许多人认为它们不可理喻,认为它们缺乏艺术技巧和可识别的表达主题,当时大众认为这是定义艺术的两项不可或缺的标准。抽象绘画很快引发了大众的反驳:“这不是艺术,我的孩子也能画出这样的作品!”有趣的是,罗斯科恰恰认为自己作品中的童趣是使之艺术化的特质之一。他曾说,孩子们“把各种形式、人物和景物安排在画布上,他们有效运用光学透视(perspective)和几何学的大部分规则,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运用这些规则。”他将自己的艺术描述为儿童式的,“从儿童视角重温新鲜和天真的尝试”。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作品得以成立也因为它们是由罗斯科这样一位成熟的艺术家精心创作,他为自已作品的外延和内涵提供了一系列智识阐释。综合各种因素,他的抽象画是艺术作品已成共识,也是全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珍宝。

然而,艺术作品并不都是由那些认为自己是艺术家的人创作出来的;也不是所有作品都是为艺术市场而创作的(这里塞满了随时准备阐释、展览和传播艺术品的评论家和收藏家),它们最好能被著名的博物馆收藏。图0-2中的这床被子就是一件不以进入艺术市场为目的的作品,它诞生于罗斯科的绘画面世的一个世纪前,由玛莎·诺尔斯和亨丽埃塔·托马斯制作。正如罗斯科的画作,她们的作品同样由色块组成,创作者精心将扁平的色块有规律地排布在一个矩形区域内,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但这床被子并不是为了在美术馆的墙上展示而制作的,它是友情的产物,是一件私密的礼物,供心爱的人在家里使用。被子上的字——“玛莎·诺尔斯送给她亲爱的妹妹艾玛,1843年——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19世纪中叶,妇女们制作了成千上万条这类用于床榻的友谊被,以供保暖或铺盖所用。虽然这些棉被曾在州县举办的赛季盛会上向很多制造商及爱好者等热情观众展示,但直到近年,它们才开始被美术馆收藏,引起艺术家的注意。

1971年,在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WhitneyMuseumofAmericanArt)一一这座艺术保垒坐落于罗斯科的移居地和工作地纽约,艺术史学家乔纳森·霍尔斯坦(JonathanHolstein)和盖尔·凡·德尔·霍夫(GailvanderHoof)举办了一场名为“美国棉被的抽象设计”(AbstractDesignInAmericanQuilts)的展览,展示了我们已经注意到的诺尔斯和托马斯与罗斯科的作品之间的艺术关联,他们都是用色域创造抽象图案。这些棉被后来被接受,或者说是对艺术品的“挪用”(appropriate)作为艺术品悬挂在纽约艺术博物馆的展墙上,因为它们与纽约艺术权威创作的前卫、抽象的作品有视觉共性。

艺术史学家帕特里夏·梅娜尔迪(PatriciaMainardi)于1973年在《女性主义艺术期刊》(TheFeministArtJournal)发表了一篇开创性的文章,题为《棉被:伟大的美国艺术》(“Quilts;TheGreatAmericanArt”),进一步阐述了棉被的重要性。她的论点不仅根植于棉被与当代抽象艺术作品之间的审美相似性,也根植于一种政治信念,即艺术的边界必须扩大。这里的关键在于历史的真实性。梅娜尔迪说:“女人一直都在创造艺术。但是对大多数女性来说,在这个男性社会中,她们的艺术是被排除在外的。女性把自己的创造力投入编织艺术当中,这种千姿百态的艺术遍及全世界女性所在之处,事实上这正是一种超越了种族、阶级和国界的普遍的女性艺术。”梅娜尔迪主张将棉被纳入艺术史,给这些并未被纳入艺术史讨论的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应有的关注。她们没有被艺术史关注,因为她们创作的是纺织品,因为她们在男性主导建构其专业结构的艺术世界之外创作,只因为她们是女性。而现在,棉被艺术品步入大雅之堂,并且经常出现在关于艺术史的书籍中。

正如这两个例子所表明的,艺术的定义根植于不断变化的文化价值体系。随着价值体系的变化,艺术史学家所划定的作品范围也会依此修订。因此,确定研究对象是艺术史学家的长期任务。


目录

1史前艺术1

2古代近东艺术27

3古埃及艺术49

4古爱琴海艺术81

5古希腊艺术101

6伊特鲁里亚与罗马艺术157

7犹太与早期基督教艺术215

8拜占庭艺术233

9伊斯兰艺术264

10公元1200年以前的南亚与东南亚艺术295

11公元1279年以前的中国与朝鲜半岛艺术331

12公元1333年以前的日本艺术361

13公元1300年以前的美洲艺术383

14早期非洲艺术409

15中世纪早期的欧洲艺术429

16罗马风艺术459

1712世纪至13世纪的哥特艺术495

1814世纪的欧洲艺术531

1915世纪的北欧艺术563

2015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艺术595

2116世纪的意大利艺术633

2216世纪北欧与伊比利亚半岛的艺术679

2317世纪的欧洲艺术713

24公元1200年以后的南亚与东南亚艺术771

25公元1279年以后的中国与朝鲜艺术793

26公元1333年以后的日本艺术815

27公元1300年以后的美洲艺术837

28太平洋地区艺术861

29现代非洲艺术881

3018世纪至19世纪早期欧洲与北美洲的艺术905

3119世纪中晚期欧洲与美国的艺术963

3220世纪上半叶欧洲与美洲的现代艺术1017

33公元1950年以来的国际舞台1083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