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作者:弗吉尼亚·吴尔夫 | ISBN:9787020147809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连载状态:全集 |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 下载次数:5394 |
创建日期:2023-03-21 | 发布日期:2023-03-21 |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
《远航》是吴尔夫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以“较传统的风格”写成的小说,也是她的重要作品之一。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少女与姨妈一起前往南美,在与一位男青年恋爱并订婚之后,突然患病死去的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少女的南美之行,代表着她摆脱维多利亚式保守教育的桎梏,走向现代女性的觉醒和成熟的心路历程。
作者简介:
弗吉尼亚·吴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
英国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其作品摒弃传统的小说结构,运用“意识流”手法,注重心理描写,对现代文学影响深远。
译者简介:
黄宜思,毕业于山西大学,退休前在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硕士研究生导师。翻译作品包括《七日谈》《罗马帝国衰亡史》《六便士之家》《澡盆故事》《罗马史》《并购》《在路上》等多部。并著有《翻译新思维:英汉互译实用教程》一书及多篇论文,并曾两度担任中国翻译协会主办的全国“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评委。
国内*具规模的吴尔夫作品集重装上市
入选“20世纪百大英语小说”榜单
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先锋
意识流文学作家吴尔夫的经典之作
吴尔夫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渐变色小开本,装帧精美
² 国内*具规模的吴尔夫作品集重装上市,收录了吴尔夫写作生涯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品共12部,包括长篇小说《达洛维太太》《到灯塔去》《海浪》、随笔集《一间自己的房间》《普通读者Ⅰ》《普通读者Ⅱ》等,呈现出作家的成长和多面性。
² 吴尔夫长篇小说处女作,归于传统风格的范畴,反映了女权意识的表达,透着恰到好处的俏皮幽默,呈现作家独特而游刃有余的语言功底和文学感悟。
² 黄宜思的译文忠实传神,语言流畅,较好地传达了吴尔夫的文学风格和艺术魅力。
² 吴尔夫不仅是20世纪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写作的先锋,更是一位心理写作大师,阅读吴尔夫将带给你前所未有的心理体验。为什么文艺青年都爱吴尔夫?答案就在这里。
前言
《远航》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吴尔夫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她的一部以“较传统的风格”写成的小说,也是她的重要作品之一。
吴尔夫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生活富裕,受到了很好的文化熏陶,遍览家里的大量藏书。父亲作为著名学者,经常鼓励她抒发自己的思想。父亲死后,她和姐姐及两个弟弟搬到了伦敦市中心的布卢姆斯伯里区。那里有一个文化沙龙“布卢姆斯伯里”;它是一些思想前卫的文人聚会的场所。这些人的共同的旨趣是,为探求真理而进行辩论,因而可以蔑视传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模式,蔑视传统的道德观念。吴尔夫经弟弟介绍加入了这个文艺圈,这对她后来的生活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她开始写一些小评论。一九○六年,年届二十四岁的吴尔夫在游历希腊归来以后,开始筹划《远航》的创作。书中的人物多以她在布卢姆斯伯里文艺圈结识的朋友为原型。
《远航》的故事开始于伦敦街头。步入中年的安布罗斯夫妇前往搭乘一艘开往南美洲的航船“欧佛洛绪涅”号。船主是这对夫妇的亲戚。进而作者开始了对船上情况的描写。船主的女儿雷切尔·温雷克早年丧母,是一个单纯、不谙世故的姑娘,她自我封闭,已经成年后(小说开始时她已二十四岁)还对社会、政治、两性关系、爱情、婚姻等一无所知。对于雷切尔的无知,刚上船来的她的舅母海伦·安布罗斯开始很看不惯。作者在把雷切尔这个人物形象推进社会做了种种铺垫之后,插入了达洛维夫妇上船一段小插曲。达洛维夫人是一个上流社会保守妇女的典型代表。她人生的惟一目的似乎就是不停地忙碌于为家庭中的男性服务。从书中提到的一些对社会、政治等问题(例如妇女选举权的问题)的争论上,也可以看出她所持的满足现状和顺从的态度。相比之下,海伦·安布罗斯就显得更有个性和自己的主张。海伦希望雷切尔的单调的生活有所改变。于是,在征得船主同意后,他们夫妇带着雷切尔来到南美一个有不少英国人聚集的度假区。
这个度假区是全书的重点,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了前来度假的众多人物。其中包括可敬的瑟恩伯里夫妇,学究气十足的剑桥先生胡格赫灵·埃利奥特以及他的太太,相互一见钟情的苏姗·瓦灵顿和阿瑟·文宁,行动不便的佩利太太,风流的伊夫林·默加特罗伊小姐,头脑聪明并十分自负的圣约翰·赫斯特等等,并描写了他们之间的一些情感纠葛。在这里,雷切尔就像进入了英国上流社会,开始了她新的人生体验。她结识了有志成为作家的英国男青年特伦斯·黑韦特。两人之间互有好感,进而产生了爱情,不久就订了婚。然而雷切尔后来在另一次旅行中染上流行病而去世,他们的恋情以悲剧告终。
综观全书的结构,有这样几个特点:首先是书中常见的大段犹如景物写生一般的绘画式的描写。这种描写并不是“静物”写生式的,而是静中有动;整部小说随处给人以动感,人在动,景物也在动。其中比较精彩的段落如第七章的开头两段对“欧佛洛绪涅”号在南美停靠的描写,以及第九章中的对黑夜的描写和随后的对旅馆大厅景物的描写等等。其次是,小说的整个故事情节由现实向非现实的推进。我们几乎可以明确地感觉到,小说开始部分的那种现实随着故事的发展而逐渐变得虚幻而意念化,写生式的叙述开始减少,而变成了一种意识的流动。这似乎也是对作者写作风格即将转型的某种预示。
《远航》这部作品,从构思到最后出版,前后经历了近九年的时间,并且几经易稿,终于一九一五年三月在英国首次发表,当时就获得了很好的反响。当年四月的《观察家报》发表文章对吴尔夫表示祝贺,并对这部小说作了如下评价:“……书中所表现出的那种幽默、讽刺,以及间或辛辣的笔触,其中的创作天赋,令人刮目相看……”
英国的《时代文艺副刊》是作家所在时期的一本较有影响的文学评论刊物(从一九○四年开始,吴尔夫一直担任该刊的评论员)。这本杂志一九一五年的四月号上刊登了一篇对该小说的评论文章,其中说:……这突如其来的悲剧,虽然看似不合生活的逻辑,但其强度之大却足以使人完全陷于对人生无益的感叹之中,从而忘却了小说的缺点。吴尔夫对待创作的态度是十分认真的。她的求新意图使每部作品的创作都让她心瘁力竭。《远航》是她付出心血特别多的一部书。它的出版使她经历了一场严重的情感危机,她曾几次试图自杀。小说中雷切尔这个她倾注了巨大精力写成的最主要人物虽然不是以她自己为原型,但她自己的婚姻经历却和我们所看到的雷切尔有几分相似。吴尔夫曾有过和利顿·斯特雷奇(小说中圣约翰·赫斯特的原型)短暂订婚的经历。她笔下人物的悲剧命运向读者展示着这样的潜台词:遥远的人生灾难会如何随着人们对日常问题的思考、期待、作为或不作为一步步来到人们身边。可见她对内心世界投注的精力和情感。狂躁型抑郁症使她认为雷切尔的死和自己有着某种联系。只是在丈夫莱昂纳多的多方帮助下她才逐渐恢复了理智,并重新开始创作。
另外,一般认为,小说中其他一些主要人物形象,如海伦·安布罗斯是以吴尔夫的姐姐瓦尼萨·斯蒂芬·贝尔为原型;雷德利·安布罗斯是以她的父亲莱斯利·斯蒂芬为原型;而特伦斯·黑韦特则是以她的丈夫伦纳德·吴尔夫和姐夫克莱夫·贝尔为原型。
对于这部小说的悲观情调以及不合情理之处,后人的评论更多地把原因归结在吴尔夫本人的心理失常上。少年时期的吴尔夫曾经长期受到年长她十六岁的同父异母哥哥的性骚扰,这种情况持续了近十年,一直到她二十一岁。有人认为这是后来她一直受到精神困扰的主要原因之一。她成年以后,乃至婚后,对异性交合不感到欢娱的事实以及她对人生的淡泊态度,都明显反映在这部小说中。有人甚至认为这部小说就像“势利的上层有闲人士的谵言妄语,不过是一个乱性受害者精神障碍的产物……”
新近更有评论认为,这部小说写的就是吴尔夫本人的经历。《远航》不过是一次神秘之旅的现代翻版,是对自我的发现。吴尔夫的影子隐约体现在女主人公身上,既是对社会的一大讽刺,也是对一位女性通过成人标志的抒情讴歌。
从写作手法上看,不论是写景还是心理刻画,《远航》都充分体现出一直左右着吴尔夫的艺术创作的一个核心观念。那就是,她认为人生的经历就是“头脑接受无数个印象——琐屑的、奇特的、稍现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镌刻的”。当然,这一点在她以后的作品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逐渐形成吴尔夫自己的创作观。
作为现代主义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吴尔夫的创作道路与她的生活优裕、衣食无愁有着一定的关系。不必为生活奔波使她可以潜心写作。她的丈夫伦纳德·吴尔夫就曾这样写道:“和《远航》截然相反的是,她(吴尔夫)每天连门都不出。她不用去办公室,不用去商店,甚至不用去托儿所……否则她可能根本不会开始写作。”
《远航》初版以后,又经过作者多次修改。仅从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看出,它也是作者本人十分偏爱的一本书。其中改动最大的一次是在一九二○年之前。这一年《远航》在美国首次发行。吴尔夫为此对全书做了一次全面的修订,改动最多的是第十六章。因此,《远航》这本书历来有“英国版(Draft B)”和“美国版(Draft A)”之分。目前这个译本是根据企鹅出版社出版的简·惠尔的注释本译出的。其中多处提到原书不同版本的差异。对此,译者在加注时多有参照。译本的其他注释也多参照此书,并做了适当补充。
黄宜思
二○○二年七月
包装精美,内容充实,很好
2022-03-29 21:50:41
好书活动拿下值得看。
2022-03-28 13: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