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近年来,容器和云原生生态蓬勃发展,我们正身处于一波云原生的浪潮中。随着我们习惯于在云端产生和收集的数据,云端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并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如何实现数据分布式、一致性存储,确保云原生环境的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是各组织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云计算时代,etcd必将成为云原生和分布式系统的基石!而奠定etcd基石地位的三个关键因素是Raft协议、Go语言和生态。
etcd从一开始就摒弃了以复杂和难以理解著称的Paxos,而是另辟蹊径地通过Raft化繁为简,实现了一套健壮的分布式一致性协议的SDK,这套SDK被很多其他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采用,甚至包括etcd兄弟项目rkt的竞争对手Docker。
至于被誉为云时代C语言的Go语言,具备天然的高并发能力、易安装和可读性好等优点,成就了etcd的高性能和项目的易维护性,极大地激发了来自全世界的开源工程师参与etcd的热情。云原生领域用Go语言编写的重量级项目不胜枚举,例如Docker、Kubernetes和Istio等。
etcd相对于Zookeeper是一个年轻且更加轻量的项目,它拥有更加健康和有活力的社区。截至这本书出版前夕,etcd在Github上的star数是20 000+,fork数是4000+,拥有超过400名活跃的代码贡献者。不能忽视的一点是,etcd已经被Kubernetes和Cloud Foundry等顶级云原生项目采用,并借势经过了Google、华为云、Red Hat、IBM、阿里等IT巨头大规模生产环境的考验。随着etcd进入CNCF社区孵化,成为由CNCF治理的顶级项目,厂商中立的运作模式将进一步繁荣etcd的开源生态。
顺势而为,再加上合理的架构设计,恰如其分的实现,完全让人有理由相信etcd的成功。
在我最开始接触Kubernetes的时候,就和etcd打过交道了。etcd在华为PaaS平台作为关键组件应用在分布式数据协同与更新观察等架构中。犹记得那时etcd刚发布,我们希望它提升华为PaaS平台的扩展性、性能和稳定性。因此,我们团队还专门成立etcd特别攻关小组,吃透了etcd的内部运作机制和核心技术。我很荣幸成为这个小组的成员。从那时起,我便对etcd着了迷,一口气翻看了etcd的源码,同时也向etcd社区提交了若干个patch。
对于我们团队来说,我们很荣幸见证了etcd在技术和社区的持续进步并成长为Kubernetes项目的一部分。etcd v3的正式发布延续了这个势头,我们期待将来有更多的功能和特性被引入华为云容器平台的产品中。我们也很高兴过去能够与etcd团队和技术社区一起工作,并将持续与etcd技术社区协作,将这项技术推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至于为什么要在工作之余抽空写这本书,我们在容器和Kubernetes技术布道的过程中发现,国内从事该领域的工程师普遍对etcd了解不多,出了问题鲜有定位手段,而etcd官网又没有中文资料,因特网上也缺少深入解析etcd原理的文章。本着回馈社区和普及云原生技术的原则,我们华为云容器服务团队决定编写这本书,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毕竟“源码面前,了无秘密”。
读者对象
这里我们可以根据软件需求划分出本书的受众:
分布式系统工作者
Raft算法研究者
etcd各个程度的学习者
Kubernetes用户与开发者
如何阅读本书
本书分为三部分,其中第二部分以接近实战的实例来讲解etcd的使用,相较于其他两部分更独立。如果你是一名分布式系统的初学者,请一定从第1章的基础理论知识开始学习。
第一部分为基础篇,包括第1章,我们将简单地介绍分布式系统的基本理论,并且详解Raft算法的工作原理,帮助读者了解一些掌握etcd的基础背景知识。
第二部分为实战篇,包括第2~7章,我们将着重讲解etcd的常见功能和使用场景,包括etcd的架构分析、命令行使用、API调用、运维部署等。
第三部分为高级篇,包括第8~11章,我们将直接打开etcd的源码,为喜欢刨根问底的读者深度剖析etcd的实现原理。
勘误和支持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编写的时间也很仓促,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如果你发现了书中的错误或者有更多的宝贵意见,欢迎发送邮件至我的邮箱
[email protected],我很期待能够获得你们的真挚反馈。
致谢
我首先要感谢etcd的工程师团队,他们编写并开源了这么一款足以成为云原生基石的分布式存储系统—etcd。
感谢华为云容器服务团队的高级架构师、Kubernetes社区核心维护者Kevin老师,他为这本书的出版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氛围和宝贵的实战经验支持。
感谢CMU在读硕士研究生梁明强同学,在写作过程中为我提供了犀利而宝贵的意见和文字。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编辑杨绣国老师,感谢你的魄力和远见,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中始终支持我的写作,你的鼓励和帮助引导我能顺利完成全部书稿。
我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外公、外婆,感谢你们将我培养成人,并时时刻刻为我灌输着信心和力量!
我要感谢我的爱人,你的陪伴和鼓励使得这本书得以顺利完成。
谨以此书,献给我最亲爱的家人,以及众多热爱云原生与分布式技术的朋友们。
杜军
中国,华为杭州研究所,201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