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中国国家地理·风物中国志:常熟

中国国家地理·风物中国志:常熟

书籍作者:贺靓 ISBN:9787571003401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7470
创建日期:2021-02-14 发布日期:2021-02-14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常熟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很早就成为江南地区理想的栖居之地。其后,经济富足,文化兴盛,持续书写着属于江南福地的篇章。如今,在长三角财富比拼的洪流中,常熟仍以一种罕有的从容与休闲,延续着俯仰山水间的小日子。


作者简介

贺靓(主编)

地道风物MOOK编辑,参与《地道风物·银川》《地道风物·民宿时代》《地道风物·苏州》《风物中国志·五莲》等多本Mook的策划和编辑,主编出版《风物中国志·靖江》《风物中国志·汇川》《风物中国志·平凉》等。


编辑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地道风物发现之旅

江南福地,常来常熟

天下常熟,世上湖山

富足与悠闲兼具的江南城市


《中国国家地理·风物中国志:常熟》电子书免费下载

pdf下载 txt下载 epub下载 mobi下载 azw3下载

前言

宜业宜居,常来常熟

撰文/贺靓

2018年10月25日,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上被公布,中国有6个城市入选,常熟名列其中,成为唯一一个以江南水乡湿地类型入选的城市。

在通常以“全国百强县”“GDP千亿县”这类经济成就为主要标签的江南地区,“国际湿地城市”的头衔显得颇有些与众不同。而回到江南水乡的维度,环太湖流域以“水乡”闻名的城镇灿若星河,常熟似乎并不突出。因而,当常熟成为江南地区唯一入选的“国际湿地城市”,很容易让人产生诸多疑惑。但深入了解会发现,这一头衔或许是在全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中理解常熟这座城市的最佳入口。

“常熟”之名是理解常熟的开端,也是常熟最恰如其分的自我说明。

历史上,江南地区的经济大腾飞大致始于唐宋时期。经过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和人口南移,阡陌纵横、水网密布的鱼米之乡已成典型的江南图景。而常熟可称道的农业发展远远早于这一时期,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常熟之名就已出现。唐宋后,江南低洼水域的人地关系被理顺,常熟一地的土地生产效率更是有了极大提高。此后不同时代,水涝时,常熟沿江的高亢之地免于水灾;干旱时,又有低洼地带的绵密水网可供调节,堪称旱涝保收,常熟早已实现“常熟”的应有之意。

至明清,江南一带市镇经济发展至巅峰,以京杭运河为主要交通命脉的贸易网络带动了整个江南区域经济的繁荣,催生了无锡、苏州、杭州等一系列中心城市。严格来说,常熟并非京杭运河沿线的节点城市,但江南地区星罗棋布的塘浦水道,仍足以将其网罗进市镇贸易的大网中,共享江南的富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偏居中心一侧,常熟得以在角逐财富之余辟之一角,打造属于自己的一方山水天地。

区别于江南地势低洼、水网连片的温柔之气,常熟古城西北有虞山傲立。这座海拔不过263米的小山,在平坦无际的江南平原却是地标式的存在。商周之际的江南先祖仲雍、春秋时期“南方夫子”言偃,先后葬于虞山,让这座小山在历史早期率先成为江南区域不容忽视的“文化高地”。明代,常熟城垣扩建,从西门阜成门延伸出的城墙腾山而建,虞山东麓更是被直接圈入古城内,开启了“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时代。一城之内,虞山宛若天然幕布,俯仰皆得,琴川河、尚湖、昆承湖等水网通江达海,整个古城宛若一座巨大的山水园林。

如果说山、水、城一体的城市格局是常熟作为江南古城的物理空间形态,流淌其中的文化底蕴和风气就是常熟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

明清时期,在殷实的经济基础上,常熟一地派生出虞山藏书派、画派、诗派、琴派、印派等一系列文化派别。以藏书为例,除了赵琦美的脉望馆、毛晋的汲古阁、钱氏的绛云楼、瞿氏的铁琴铜剑楼等知名藏书大家外,载入《常熟市志》的藏书家达110家之多,常熟一地藏书、刻书、抄书的风气之盛可见一斑。此外,画派中以《南巡图》受到康熙赏识的王翚,诗派中有“文坛宗主”别称的钱谦益,琴派中以“清微淡远”琴风流传于世的严澂等,无一不将常熟这一弹丸之地的深厚文化气韵扩散至整个江南区域,引领一时风尚。

今天常熟的西城门上,“雄控山海”的匾额仍高悬其上,展现着这座滨江面海城市的气势与格局。常熟城市的发展规模却早已越过古城墙的界限,拓展至乡镇的各个角落。“苏南四小龙”之一的出色经济地位,更让这座城市常年稳居全国县域经济前列。但回归到日常生活,常熟人仍以一种罕见的“慢速”流连于粉墙黛瓦、小桥流水间。

生活在城市中的常熟人,兴起时仍去两朝帝师翁同龢曾光顾并题词的得意楼里喝茶闲聊;有了兴致,仍要逛一逛清代造园家戈裕良在燕园里的叠山遗作;闲暇时光,相约虞山登高远望、抒怀古幽思;餐桌茶歇,又有鲜蕈、杨梅这些山野之味作时令;就是过去藏书万卷的脉望馆,如今也常有悠扬清亮的古琴音流泻……在长三角财富比拼的洪流中,常熟人以一种从容豁达的秉性,延续着过去富足又自在的小日子。

如此一来,当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国际湿地城市”这一称号,或许更能理解它背后所蕴含的城市自信和魅力。长期以来与山水相伴的常熟人,形成了一套与城市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人们对自然生态的注重和营造,渗透至城市的各个角落。无论是与虞山相映的尚湖,还是声名远播的红色沙家浜,抑或是全国文明村——蒋巷村,都不约而同地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对生态湿地的建设和保留。这些举措背后是长久以来当地人的文化志趣与审美在现代城市空间的投射,也是常熟作为宜业宜居城对未来的从容与信心。

曾任上海市市长的汪道涵1987年游历常熟,发出“天下常熟,世上湖山”的感慨,被视作对常熟自然与文化内涵最为精道的概括。其后三十余年,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让城乡市镇焕然一新,而居于其中的常熟在保持经济势头的同时仍以“国际湿地城市”的面貌作了恰当的回应。


目录

序言 宜业宜居,常来常熟

常熟:典型的水乡与非典型的江南

山水古城,另类江南的演绎

湿地之城,鸟与人的栖居

虞山福地:薪火相承的文脉

万卷藏书了无痕?——虞山藏书家往事

虞山琴人有知音

常熟园林:海山入梦

南门坛上,续写百年光华

茶馆里的另一个常熟

评弹多少江湖事

白茆:山歌唱与谁人听

她们手中的花边

清雅常熟味:“鱼米之乡”的最佳体验方式

上到茶坡又栗坡:虞山尝鲜地图

常熟一碗面:可能的滋味无限多

少吃多滋味——常熟小吃札记

苏作红木家具:以明的姿态度光阴


短评

做常熟的评弹与古琴时,发觉这两种艺术形式也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勾连。评弹证明了不论处于什么时代什么社会局面,人们永远都需要一个讲故事的人,而笑声就最有利的武器,这是人们逆流向上生活的火热证明。弹琴则是在讨论一个问题,人如果恰好生于一个高压环境,要怎么去协调自己的矛盾和痛苦,从而寻找疏解途径,琴是一种媒介,中国士人的逻辑是,先安放好自己,再去影响他人,如果后者不被允许,那就安放好自己。这两种工具都起到了...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