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2018—2019)

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2018—2019)

书籍作者: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 ISBN:9787553973999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2361
创建日期:2021-02-14 发布日期:2021-02-14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该年度家庭教育方面重要的学术文章10篇,其涵盖家校共育、家长教育、政策分析和隔代教养等主题;也收录了家庭教育典型案例7篇,既有区域案例,也有学校案例;还定制发布了年度主报告《现代家庭教育的功能演进与价值提升》。它为广大热爱家庭教育事业的同仁汇集了家庭教育重要的学术观点、研究数据和家庭教育实践案例,也将推动我国家庭教育事业持续稳步地发展。

作者简介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二级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编辑推荐

《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自2015年问世,至今已经是第四本了。而《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2018—2019)》综合展示了2018至2019年度家庭教育领域颇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成果。本书在注重学术性的基础上,也重视对家庭教育实践的引领,收录了该年度家庭教育领域的重要学术文章、调查报告和典型案例,将为广大家庭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指导。

前言

《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2018—2019)》序言

孙云晓

《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自2015 年问世,至今已经是第4 本了。每次审读稿件最兴奋的事情,是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观点,而《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2018—2019)》之所以令人开心,就是因为新颖而厚重的文章较多。

其中,最让人耳目一新的是中国家庭教育现代化的提出。2019 年2 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立足国情、面向世界、扎根中国、融通中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道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家庭教育全面纳入国家教育整体现代化体系之中,在2035 年主要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良性互动,形成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在年度主报告《现代家庭教育的功能演进与价值提升—兼论家庭教育现代化》中,中国教育学会两位副秘书长张东燕、高书国写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包括学校教育现代化、家庭教育现代化和社会教育现代化三个方面,换句话说,只有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现代化,才算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一个”都不能少!“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教育现代化的增长”,家庭教育现代化是指家庭教育现代性持续增长和实现的过程,是家庭教育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演进的历史过程。人的现代化是家庭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家庭教育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起点,并在一定程度和水平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水平。

家庭教育工作从来不是孤立的事业,而是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乃至整

个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把家庭教育现代化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体系,新时代的家庭教育处于一个新的高度和新的境界,这是家庭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面对的重大课题。

家庭教育现代化建设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制度化家校合作的国际比较:政策、学校行动与研究支撑》一文中,作者吴重涵和张俊分析了多个发达国家的经验,认为制度化家校合作是近50 年来开始显现的大教育历史走向,是人类社会中教育重心从家庭到学校再到家校合作的现代性教育特征,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下应运而生的教育现象,是学校改革和家长作用不断增强的双重作用下世界教育改革呈现的新趋势,其本质是校内校外相协调的现代教育的制度化。美国等先发国家和地区家校合作的经验值得借鉴。

什么是家校社共育的发展方向?作者朱永新在《家校社共育成就幸福童

年》一文中指出,家校为什么要合作?我们说其实既是教育现代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要求,也是整个教育和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的趋势。第一,有利于增进家庭的教育功能,促进新型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第二,有利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拓展教育教学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关起门来,这个学校是管不好的。第三,有助于师生、亲子和相关参与者的共同成长。

家庭教育现代化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在《21 世纪中国家庭教

育政策网络分析》一文里,作者晏红提供了较新的视角,她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教育政策体系不断丰富与完善,但是家庭教育工作依然薄弱,家庭教育政策实施效果不佳。许多专家学者都从相关部门落实不到位、缺乏监督管理的角度进行批判与反思,但是较少从政策网络理论的角度分析。家庭教育政策行动滞后与执行失真等现象与政策网络缺乏共同体价值观塑造密切相关。

近年来,随着家校合作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一些较为尖锐的矛盾。因此,什么是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与边界,成为人们关注的理论与实践难题。在《家校共育:相同的责任与一致的行动》一文中,作者康丽颖认为,家校共育各司其职确定责任边界,应该避免家庭教育的缺位和学校教育的越位。学校教育的越位主要表现为将学校的部分工作转嫁给家庭,通过家长监督与辅导学生课业,教师会给家长提出诸多的要求,包括检查作业、参与手工制作、开展课外补习等,家庭变成了学校遥控的自习室现象也比比皆是。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裹挟使家长不再去做家庭育人该做的事,生活习惯的培养、品德教育和做人教育都不再是家长重点关注的事情。荒了自家地,去耕学校田的结果,使家长开始给教师和学校施加各种压力,父母又开始去裹挟教师,家校间的冲突实际上是家庭和学校双重裹挟的结果,也是由学生和孩子身份的双重建构所引发的。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家校共育实践中,通过明确各自的责任与边界来逐步化解,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与许多学术性书籍不同,既重视家庭教育研究

的学术性,也重视家庭教育的实践性特点。所以,每一本蓝皮书都尽可能选登一些家庭教育工作的典型案例,如本书发表的《辽宁法库县全域推进家校社共育工作纪实》等。大家从《指导弱势家庭发展从焕发家庭成员的个人价值开始》一文可以看到,作者彭兰苏老师就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深入极为困难的家庭。她讲述了一个家庭中的父亲的转变:从一个自称“混社会的”、靠蒙骗混吃喝、多次到学校闹事的懒汉,到自己养猪养鸡、外出打工,回家还关心孩子学习、对老师尊敬有礼的家长,家长的转变也令人欣喜。家长的转变必将更有力地为孩子将来的发展提供良性的影响。每一个弱势家庭对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一个个弱势家庭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祖国的社会稳定和国家公民素养的底线。对弱势家庭的教育指导,每取得一分进展,都是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公民素质底线的一点提升。

说实话,我读彭兰苏老师的文字几度潸然泪下,她竭尽全力的付出需要

多么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做到啊!同时,我也感到希望所在,有这样的大爱之心,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指导困难都会被攻克。

当然,本书里的好文章、好经验还有许多,请读者朋友自己品味吧。我

也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和家庭教育工作者向我们提供稿件,让我们共同记载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新探索和新贡献!

(作者系《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主编,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

首席专家、二级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后 记

本着为广大热爱家庭教育事业的同仁汇集年度最重要的家庭教育学术成果的初衷,从2015 年开始,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教家委”)和新家庭教育研究院等机构主持编写了《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2015)》《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2016)》《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2017—2018)》,并将其纳入《中国家庭教育文库》。《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2018—2019)》改由新家庭教育研究院(国本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持编辑,并将继续纳入《中国家庭教育文库》。

《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2018—2019)》收录了2018 年7 月至2019 年

12 月中国家庭教育领域重要的学术文章、调研报告、典型案例、年度纪事等,其中特别推出中国教育学会张东燕、高书国两位副秘书长撰写的主报告《现代家庭教育的功能演进与价值提升—兼论家庭教育现代化》。

《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的编写工作经历了立项、成立编委会、征稿、组稿、专家论证、反复修改的过程。我们特别感谢中教家委、新家庭教育研究院和湖南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本书所收录文章的作者对本书所做的贡献和对我们的信任;特别感谢中教家委理事长朱永新,中教家委常务副理事长孙云晓、翟博、鹿永建,儿童文学作家、喜阅说写创始人童喜喜,中教家委副秘书长蓝玫,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洪明,《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主编杨咏梅等诸多专家学者对本书的出版给予的大力支持,以及提出的建设性意见。

《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长期面向社会征稿,欢迎广大热爱家庭教育事业的同仁踊跃投稿,也欢迎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办公室通信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4 号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

311 室。

邮编:100022

联系人:卢宇,15652370268

邮箱:[email protected]

新家庭教育研究院(国本家庭教育研究中心)

2020 年5 月20 日


目录

目 录

年度主报告

张东燕 高书国:现代家庭教育的功能演进与价值提升

—兼论家庭教育现代化/ 2

学术文章

家校共育

朱永新:家校社共育成就幸福童年/ 18

孙云晓 宿金金:儿童友好应成为家校社共育的根本原则/ 28

吴重涵 张 俊:制度化家校合作的国际比较:政策、学校行动与研究支撑/ 37

郁琴芳:Web 2.0 环境下家校合作的新趋势与新策略/ 53

康丽颖:家校共育:相同的责任与一致的行动/ 63

边玉芳 周欣然:家校互动不良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74

罗 爽:有效化解家校危机 共育促进儿童成长/ 86

家长教育

洪 明:新时代家风家训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91

政策分析

晏 红:21 世纪中国家庭教育政策网络分析/ 107

隔代教养

岳 坤:父辈为主、祖辈为辅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中国城市家庭教养中的祖辈参与状况调查/ 118

典型案例

区域案例

沈志坚 尹弘敏:共育、共建、共享、共生

—基于学生品格提升的家校社合作共育实践探索/ 150

陈同亮:同心合育,多进共赢,构建教育新生态/ 160

董向清:构建家校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罗湖区家校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 167

时金林:“新家庭教育实验”构筑家庭、学校、社会“融教育”大格局

—区域整体提升家庭教育实效的创新路径与实践/ 170

孟庆鸿:辽宁法库县全域推进家校社共育工作纪实/ 179

学校案例

彭兰苏:指导弱势家庭发展从焕发家庭成员的个人价值开始/ 185

吕小萍 彭 霞:春风化雨润无声

—渭小“乐朗乐读”读书会读《非暴力沟通·亲子篇》

活动纪实/ 196

年度纪事

中国家庭教育年度纪事(2018 年7 月至2019 年12 月)/ 204

后 记/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