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中国通史(上下册)

中国通史(上下册)

书籍作者:傅乐成 ISBN:9787508647074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5890
创建日期:2021-02-14 发布日期:2021-02-14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傅乐成撰写的《中国通史》一书,在台湾史学界影响颇大,日本史学界评价他“为一不可忽视的史学家”。《中国通史》2010年在大陆首次出版,知名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写序推荐:“在中国通史之中,公认好的一部作品。相对于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傅著并没有特殊的史观,却十分重视经过考订的历史现象。钱先生的大著,吸纳了顾炎武、顾祖禹、顾栋高、赵翼和钱大昕等人的著作,因此《国史大纲》中,埋藏了上百个可以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傅先生的《中国通史》,则是综合已经成定论的许多研究发现,做个总结。两者各有长处,而两者也正可以在几十年教条主义的框架下,提供另外一些读史的角度,对读者是有益处的。”
  《中国通史(套装上下册)》上探旧石器时代,下至1912年清帝退位,凡六十余万言。文字浅近平易,不做繁征博引,叙说清晰,见解持正,数千年中国史事之此伏彼起,重要节点,前因后果,俱在目前。意在使读者对中国历史有一较为清晰而客观的概念。全书重心有四:政治社会的变迁;对外关系;各种制度的演进;学术思想的渊流。所据资料有三:历朝旧史;近代学人的研究成果;作者的读史心得。对所据资料的整理及叙述,力求忠实谨慎,缺乏实证的见解和过分主观的议论,均不予采用。
  百幅插图,重点在战争地图,方便读者进行深入了解。
  读者阅读傅乐成《中国通史(套装上下册)》有感:
  首先是新颖,材料非常新,参考了许多新出土的文物,并将当代学者的新观点融汇其中,越过了其他通史的呆板与陈旧。
  第二是持中,作者越过了“历史就是政治史”的传统认知,更多关注了文化史、思想史、经济史等,抛弃了用政治解释一切的偏执,本书没有太多的故事冲突,没有脸谱化的人物,更没有历史评判的伪激情,只有“理解之同情”。
  第三是广博,本书观点密集,似乎漫不经心,却包含了史学中的重大课题,而作者往往能找到谨慎的表达方式,将各方意见融汇其中,这种有穿透力的广博,值得细细品味。

作者简介
  傅乐成, 1922年~1984年
  史学大家傅斯年之侄
  傅家至少出过四位当代史学家
  台湾知名史学家
  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
  哈佛大学博士
  生平简介:
  字力更,号秀实,山东聊城人,台湾知名历史学家、台湾大学教授。傅乐成为傅斯年之侄,秉家学渊源,幼读私塾,1940年入西南联大,1956年赴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自1949年起执教于台湾大学,主持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班及秦汉史研究室工作,兼任台湾中兴大学文学院院长。傅乐成终身未娶,一生所寄,尽在史学一域。
  聊城傅家:
  山东聊城傅家,出过至少四位当代的中国史专家。
  一、叔父傅斯年,近代学术史上一个知名的人物。他不仅是历史学家、教育家、五四运动的北大学生领袖、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始人、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一生还富有传奇色彩。他是胡适的学生,胡适称他“人间一个稀有的天才”。
  二、傅乐焕先生为辽金元史学家。
  三、傅乐淑女士是中西交通史的专家,曾在匹兹堡的杜肯大学任教多年。她的《中西交通史编年》,是这个领域的重要著作。
  史学地位:
  傅乐成治学严谨、平易近人,一生著述甚丰,皆为史学论著,尤其对秦汉、隋唐史的研究更有建树。较有影响的著作有《秦汉史论文集》、《隋唐五代史》等。他的史学论著有的被译成英、日、朝等国文字,是台湾、香港、日本、南朝鲜及东南亚国家高等学府学习中国史的必读之书。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历史爱好者,专家学者,老师、学生
  

  台湾乃至中国史学界不可多得的通史著作
  比肩钱穆《国史大纲》
  台湾、香港地区以及东南亚为畅销的中国通史普及类著作
  重印近四十次 所有版本累计400万册
  傅斯年之侄傅乐成传世史学巨著
  各种版本的通史著作,为什么选择傅乐成版《中国通史》(上下册)?
  一、台湾史学界与大陆史学界
  1949年之后,史学界因政治而分化为大陆和台湾两部分。大陆连年的政治运动让史学研究停止乃至倒退。相比较而言,台湾史学界则少了许多政治的干扰而显得平静,从而取得斐然成就。台湾学界称傅乐成为继钱穆之后有成就的历史学家,由此可见其学术地位。
  二、各种通史版本进行对比
  史学界认为,20世纪写作的中国通史主要有钱穆的《国史大纲》、吕思勉的《中国通史》和范文澜的长部头《中国通史简编》,张荫麟未全部完成的《中国史纲》。但这几部通史,对于一般的史学爱好者都不够通俗晓畅,读起来有些难度。
  然而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上下册)无论内容、质量和篇幅,都有突出的价值和地位,在台湾史学界影响颇大。该部史著文笔俱佳,学、才、识足备。书成之后,在学术圈里影响巨大,既是史学爱好者的案头书,也是大学的常用教材,甚至史学研究者也能从中得到教益。
  三、《中国通史》(上下册)获得学界、著名史学家们一致好评、赞誉如潮
  历史学家黄仁宇求助本书——在研究中国历史遇到诸如“辽金关系之改变”、“金国侵宋的原因”等问题搞不清时,就去读傅乐成的《中国通史》。
  史学家许倬云为本书写序——盛赞《中国通史》堪比钱穆《国史大纲》。
  日本史学界评价傅乐成——“为一不可忽视的史学家。”
  四、傅乐成史学研究的特色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教条主义。
  2.对已出成果,能在听取读者反应与新近认识基础上,严格自审反思,认真进行修改。
  3.十分重视历史资料的搜集查证,强调历史的研究著述要做到“无一语无来历,无一事无根据”。
  4.实行学术民主,百家争鸣。在学术同仁之间,既十分尊重他人,又能据理争辩,唯真理是从。

《中国通史(上下册)》电子书免费下载

pdf下载 txt下载 epub下载 mobi下载 azw3下载

前言
简体版序 许倬云
  傅先生的《中国通史》在1960 年出版,1978 年修正再版。这本书在台湾出版的中国通史之中,是大家公认为很好的一部作品。现在这本书也要出大陆版了。傅先生在1984 年故去,至今也有二十多年,墓木已拱。此书,虽然旧了一些,但也反映了台湾前面三分之一岁月的学术水平,也许,在大陆上长久是“一家之言”的学术天地中,这本书也呈现了实证史学的风格,让读者看到另一类的学术风格。
  “中国通史”这种体裁,是中国近代史学史第一阶段就出现的叙述历史方法。1905年,清朝改变学制,许多中学和高小都需要读历史课。当时的课本,不论什么科目,普遍受到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新式教育的影响。历史课也不是例外,因此,当时第一批出现的历史教科书,都带着日本学者那珂通世和桑原骘藏所写的东洋史的影响。主要的特色是将西欧历史的中古近代三分法,带入了中国史。这一个时期的断代,无疑是削足适履,将不同的历史发展放在一个模子里面硬套,和后来唯物史观的五段论,犯了同样的毛病。
  稍后一个时期,尘埃逐渐落定,学者们回到中国的史学传统,编纂中国通史。柳诒徵和吕思勉这些国学大家,从《资治通鉴》和《通志》、《通典》、《文献通考》这些所谓“九通”中汲取材料纂为通史。这一类的著作史料丰富,但是常常不带入自己的史观。章太炎和梁启超都曾经发过宏愿,要纂著有自己史观的通史,可是,都没有如愿完成。其实,中国的通史传统,早在春秋和三传的时代就是编年的通史。司马迁的《史记》更是初创体例的通史。断代史的《汉书》反而是《史记》之后的按照时代叙述的历史。上面所说的《通鉴》是编年的通史,三通九通是专题的通史。中国的学术传统,中国通史经史互补,以史证经,以经论史。所以,宋明的书院都有刚日读经、柔日读史的课程。
  《史记》、《通鉴》等书,其为通史,也是既为修身也为经世致用。读史的目的是在求知之上,更加一层深层的意义,史家可以借此发舒自己坚持的人生价值。中国通史中,钱穆的《国史大纲》长久为大家喜好,就是因为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在通史中灌注了国族主义。
  20 世纪30 年代以后,中国的史学,有了实证主义的传统,也有了如同西方史学最常见的专题论文,刊登于学术刊物,在一个一个专题内,用严谨的考证和编排,解决历史上的一些课题。这种实证史学的作品,一个一个解决问题,累积而为可信的历史叙述,不是上面所讲的几类中国通史可以比拟的。傅乐成先生是傅斯年先生的侄子,和他的堂兄傅乐焕、堂妹傅乐淑,都追随着孟真先生的实证史学,三人对于外族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各有专长。傅乐成先生在台湾大学任职,从助教到教授,他的研究专业是唐代历史,尤其注意安史之乱前后的民族关系。他对朔方兵和回纥马的研究,和东北、北方、西方与西南各种外族的起伏兴衰,有详细的分析,指出了安史之乱的本质,其实等于外族在中国土地上争衡。
  他对于1930 年以后许多历史专业研究的成果也非常熟悉。他的《中国通史》能在十几种市面流行的同类书籍中脱颖而出,获得特殊的地位,就因为他能够将几十年来史学界专业研究的成果,纳入通史的叙述中。例如:在隋唐史的部分,他不仅采用了陈寅恪先生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和《唐代政治史略论》两篇名著的观点,也大量地采用了严耕望、全汉升、赵铁寒、傅乐焕、傅乐淑和方豪等等学者的意见。同样,在上古史部分,他采用了李济、梁思永、傅斯年、杨希枚和石璋如等人的研究。在其他各章节,无不如此,他广泛地收纳了抗战前后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也将台湾50 年代以后二十多年的学术研究,都提精摘要,融入他的《中国通史》。
  相对于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傅著并没有特殊的史观,却十分重视经过考订的历史现象。钱先生的大著,吸纳了顾炎武、顾祖禹、顾栋高、赵翼和钱大昕等人的著作,因此《国史大纲》中,埋藏了上百个可以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傅先生的《中国通史》,则是综合已经成定论的许多研究发现,做个总结。两者各有长处,而两者也正可以在几十年教条主义的框架下,提供另外一些读史的角度,对读者绝对是有益处的。可谓遗憾者,今天的环境,和史料的增加,尤其考古学部分出现大量的新史料,这两本书都已问世几十年,确实有点接不上情况的难处。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半个世纪的教条主义框架,让这两本书提供一些不同的信息,也未尝没有阶段性的意义。
  写这个序文时,我不禁回忆起和傅乐成先生在台大的一段关系。我考入台大时,他是助教;后来,我回校工作,又与他是同事。只是,二人作息时间,一朝一晚,难得碰头。他中风之后,我去问疾,看见他在台大医院的病榻上,努力要学着将一根相当粗的线,穿过黄豆大的孔,而他居然屡次尝试,不能成功。那个景象,令人酸鼻,至今犹如目前。
  聊城傅家,出过至少四位当代的中国史专家。傅孟真先生领袖中国的史学界数十年之久,自己的学术造诣,既有功夫,也有观点,确是一代人杰。1950 年,傅先生在台湾大学校长任上,十分辛劳,为了学生福利,在台湾省议会的质询时,因为议员质询过当,既累又怒,心脏病发,竟以身殉。傅乐焕先生专业是辽史和东北的民族关系,1966年“文革”期间,他在北京陶然亭投水。傅乐淑女士是中西交通史的专家,曾在美国匹兹堡的杜肯大学任教多年。她的《中西交通史编年》,是这个领域的重要著作。我在70年代初到匹城时,她也在匹城,但是,她离群索居,不太与人来往,因此也没有向她请益的机会。后来,她迁往加州,也曾经回国在内蒙古教书。2003 年在美去世,遗骨还是回到中国。傅乐成先生终身未娶,生活起居,乏人照料,刚过中年,就中风不起。聊城傅家,人物丧亡俱尽,实在令人伤感!
  2010 年9 月5 日许倬云* 谨序

目录
第一章 从史前时代到信史时代
第二章 封建帝国的兴衰(西周时代)
第三章 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学术思想
第五章 集权帝国的发展与倾覆
第六章 汉帝国的盛世
第七章 汉代的武功
第八章 汉的制度与学术
第九章 汉的衰亡与三国的分合
第十章 五胡乱华与晋室偏安
第十一章 南北朝的对峙
第十二章 南北朝的社会
第十三章 隋帝国的兴亡
第十四章 盛唐的内政
第十五章 盛唐的武功
第十六章 安史之乱以后的确唐帝国
第十七章 唐代的制度
第十八章 唐代的宗教与学术
第十九章 五代与十国
第二十章 北宋与外族
第二十一章 南宋与外族
第二十二章 宋的制度与学术
第二十三章 元帝国的组织
第二十四章 明代的政治
第二十五章 清的入主及其盛世
第二十六章 清帝国的乱亡
第二十七章 明清的制度
第二十八章 明清的宗教与学术
短评

内容四星吧,减一星因为编辑的原因。傅先生这书写于上世纪60年代或更早,因此文中大量古地名括号备注现在的地明,过了这么多年,早都变了!原来的县变成市,一些县没了,然后诸如察哈尔、热河这些地名早都不存在了,现在再版的时候为什么不修改一下呢??

2016-09-02

形而下史事之具体正好补钱书形而上理论之不足,近期史学成果之吸收正好补钱书往期史学成果之不足。只是可惜文字始终没有钱的有魅力。

2016-04-24

质量是没的说,相当好。但也不必抬得过高:1、作为傅斯年之侄,傅乐成延续了古史辨、历史语言所一脉做法,因此本书章节编目、学术方法是近代化、反传统的,与大陆范文澜著根子上无本质区别,水平也不比范著高。台湾文史是现代学术,从未如有人认为的保留多少传统,很多还被各类现代观念统治,不值得崇拜。2、出版于1960年,确如许倬云所说,将当时的学术成果基本吸收,今天即使在史实和研究上有超越,但绝大多数仍然可信,且傅著叙述条理,总结精悍,便于入门。3、与大陆著作比,当然毫无阶级斗争之类,但傅著立场较为保守:凡廿五正史之正统朝代,无论汉蒙满皆为正统,地方叛乱与底层造反皆称匪、盗、贼;于宋末晚明,又持民族主义立场,鼓吹同化;于中央朝廷特别是汉族王朝开疆拓土大加表彰,厌恶军阀,却又不时哀叹汉族尚武精神的丧失。

2015-01-19

这么好的书怎么没人评价呢?有别于《上下五千年》浅、《国史大纲》偏、《吕著中国通史》深,为阅读《讲谈社中国历史》系列、《中国断代史》系列、《剑桥中国史》系列夯实了一个框架基础。。。

2015-08-17

端端正正一通史,老老实实说人话。。。终于有这么一本平实朴素的中国通史入门书了,有便于初学者甚矣,也有别于《上下五千年》浅、《国史大纲》偏、《吕著中国通史》深,为阅读《讲谈社中国历史》系列、《中国断代史》系列、《剑桥中国史》系列夯实了一个框架基础。。。

2014-10-27

中国通史(上下册)的书评

整合的魅力

傅乐成先生是台湾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大师的侄子,本书写于1960年,以后不断修正,直至1978年。 今天的学者,大体不敢写通史,因为需要的阅读量太大,犯错误的可能太多,而超越前人的可能又太小。写通史,莫若.........

2011-07-21 15:32

喜欢这本书

书看完了,回过头来,仔细想想,感觉中国历史在自己脑海里清晰了好多。通史是以粗线条的形式为中国历史描一轮廓,让读者对历史知识形成框架,和整体的感观。比如春秋五霸兴起如何更替;战国七雄如何一一并入强秦.........

2010-12-17 16:38

《中国通史》:兢兢业业的通史读本

傅乐成的《中国通史》,记载了从上古至清亡的数千年间中国历史舞台上曾演绎过的重要史实。作品史论兼备,语言简凝,是一部值得一读的通史作品。作者傅乐成乃是傅斯年之侄,而聊城傅家更是出了至少四位卓有成就.........

2014-12-16 17:13

端端正正的一部通史

看通史,无论如何还是看这种独著比较好。傅乐成这一部好就好在立场端正,或者说没有立场,就事论事的态度是很可取的。傅乐成的学术功力自不待言。提纲挈领,高屋建瓴,庖丁解牛,豁然有声。 自乾嘉以.........

2010-12-05 11:11

有趣味

《中国通史》我看过很多版本,傅乐成的这本可以说是汲取了通史的精华。上下两侧就将我国的历史简要概括实在是让人钦佩。吕思勉的通史我也看过,也是一本好书。比起来我还是比较喜欢这种简装版的。史观这东西,说.........

2010-12-23 10:54

定论的价值

历史是我的伴侣,陪我走过了自识字以来的人生。 所以在相当一个时期,在对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一方面因为自身的思考,另一方面由于当代中国的历史教育与宣传(大家想必都明白,也就不展开了)便不免的陷入了.........

2011-10-12 02:22

标签
历史,中国通史,傅乐成,中国历史,中国,通史,中信出版社,历史必读书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