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中医临床模块处方法

中医临床模块处方法

书籍作者:王树国 ISBN:9787117356169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9297
创建日期:2024-05-08 发布日期:2024-05-08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山西省名中医王树国教授在30余年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的创新性处方方法,继承历代名医对药、对方的学术经验,紧紧围绕对应关系,探讨处方的思路和方法,初步构建并分析了模块处方理论,归纳了95个常用模块(包括小成方、验方及成熟固定配伍等),按照中医内科学传统分类,围绕75例病案,精细示范了在辨证论治和君臣佐使理论指导下的模块集成方剂的临证处方策略,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简明实用,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作者简介

1.2020年成功申报山西省教育厅课题“电针合募配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Fas-Fasl因子表达及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机制的研究”。课题编号:2020L0446。

2.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针刀医学临床研究》编委,编写10余万字。本教材供针刀、针灸推拿、骨伤专业七年制和研究生用。

3.《头颈部疾病针灸治疗集萃》副主编。


前言

怎样开处方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医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理法方药以及社会、心理、地理等各种知识,还要有综合分析、灵活运用的能力,用对时间,用对地方,用对人,才能效如桴鼓,这是中医师一生都需研究的问题。在临床工作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虽然满腹经文方药,但临证却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一段时间后,敢下手开处方了,又有患得患失、难以取舍的困惑;随着年龄的增长,名气变大,遇到疑难病的概率越来越大,又有无方可用的尴尬。这样的事实说明医师的水平不断提高,但学无止境。开处方是一种技能,只有不断学习、创新,才能无病不治,达到药到病除的境界。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今夫五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刺虽久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结虽久犹可解也,闭虽久犹可决也。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此段经文既提振我们的精神,又告诫我们学艺不精,不得其术,病才不会治,而不是不能治。

《汉书·艺文志》言:“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上文中“本”是依据,“量”是衡量,“假”是凭借,“因”是依据,“辩”通辨是辨别,“致”是给予,六字均为动词,道尽了处方的思量过程,目的是“反之以平”,使水火相济,这是用药治病的基本道理。违反这个规律,会产生严重后果,虽然不一定有外在表现,但能造成内部伤害,这是医生的过错。

《灵枢·逆顺肥瘦》言:“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乃后可传焉。故匠人不能释尺寸而意短长,废绳墨而起平木也,工人不能置规而为圆,去矩而为方。知用此者,固自然之物,易用之教,逆顺之常也。”可见“医”属于“术”的范畴,是有技艺和规矩的,根本要求是和于天、地、人三才,顺而养身,一旦得病,逆而治之,以达平顺。

综上所述,开处方的目的是治病,任务是把不平不顺的反常现象纠正过来,使机体恢复正常,方法是以天地自然为背景,以患者为本,“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伤寒论》),也就是所谓的“对证下药”,关键是对得上,其实质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病的关系、病与证的关系、证与治法的关系、治法与药的关系等多重复杂关系,把这些关系高度概括为一个又一个的对应关系,按照处方原则和规矩逐一处理,并有机地统一在一个处方中。基于以上认识,本人继承和发扬吕景山国医大师“对药、对穴、对法”的学术思想,紧紧围绕对应关系,探讨处方的思路和方法,并提供一种适用的组方方法—模块处方法,以及多个处方模块,供各位同仁参考并批评指正。

王树国

2022 年8 月


目录

第一章 中医处方概论/ 1

第一节 中医处方的概念/ 1

第二节 中医师处方心理/ 4

一、 心理学常识 / 4

二、 中医认知方法 / 6

第三节 处方过程/11

一、 前期准备阶段 / 12

二、 处方阶段 / 23

三、 反馈修正阶段 / 25

第四节 中医处方原则/ 26

一、 诊断是前提 / 26

二、 治则治法为准绳 / 26

三、 药物、成方是素材 / 27

四、 配伍是关键 / 27

五、 “君臣佐使”是架构 / 29

六、 剂量是分寸 / 30

七、 用法是法度 / 31

八、 差异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 31

九、 反馈修正是完善 / 32

第五节 处方规制/ 32

一、 七方规制 / 33

二、 十剂规制 / 34

第六节 用药规律/ 35

第二章 中医处方的思路和方法/ 38

第一节 中医处方的思维方式/ 38

一、 对应法思维方式 / 38

二、 筛选法思维方式 / 44

三、 统筹法思维方式 / 45

第二节 处方思路/ 46

一、 成方加减 / 47

二、 成熟配伍集成方剂 / 49

三、 单方组合 / 50

第三章 中医临床模块处方理论/ 51

第一节 模块处方理论产生的背景/ 51

第二节 模块处方理论的概念/ 52

第三节 模块理论产生的基础/ 52

第四节 模块理论的适用性/ 54

第五节 模块的划分/ 55

第六节 模块来源/ 56

第七节 模块中各味药的地位/ 57

第八节 模块处方法/ 57

一、 单一模块处方法 / 57

二、 多个模块处方法 / 58

第九节 从桂枝汤论模块处方法/ 60

第四章 适用处方模块/ 63

第一节 二元模块/ 64

一、 滑利椎脉方(牛蒡子 僵蚕) / 64

二、 小儿镇惊方(炒小米 铁锈钉) / 65

三、 蒜鳖汤(独头蒜 鳖甲) / 65

四、 蛭雷破结散(水蛭 雷丸) / 66

五、 黄鹤丹(香附 黄连) / 67

六、 左金丸(吴茱萸 黄连) / 68

七、 交泰丸(黄连 肉桂) / 69

八、 润肺汤(桔梗 麦冬) / 70

九、 丹葛活血汤(丹参 葛根) / 70

十、 里急后重方(木香 槟榔) / 71

十一、 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 大枣) / 72

第二节 三元模块/ 73

一、 和中化气汤(生姜 大枣 炙甘草) / 73

二、 柴胡燥湿汤(柴胡 黄芩 半夏) / 74

三、 三物利肺汤(桔梗 杏仁 甘草) / 75

四、 当归补血方(当归 制首乌 鸡血藤) / 76

五、 长灵痹痛方(徐长卿 威灵仙 防风) / 77

六、 平喘方(地龙 杏仁 桃仁) / 78

七、 培气方(人参 麦冬 半夏) / 79

八、 肝痛方(香附 延胡索 川楝子) / 80

九、 香连汤(香附 黄连 木香) / 81

十、 除烦汤(栀子 白芍 淡豆豉) / 82

十一、 安眠方(夜交藤 合欢花 炒酸枣仁) / 83

十二、 理气方(半夏 香附 陈皮) / 84

十三、 通脑方(水蛭 鹿角片 通天草) / 84

十四、 筋痹方(木瓜 伸筋草 当归) / 85

十五、 纳气方(淫羊藿 五味子 诃子) / 86

十六、 抗病毒方(金银花 菊花 板蓝根) / 87

十七、 降脂方(红曲米 山楂 菊花) / 88

十八、 软肝方(柴胡 鳖甲 牡蛎) / 88

十九、 厚肠方(阿胶 肉桂 厚朴) / 89

二十、 消癥方(水蛭 雷丸 麝香) / 90

二十一、 排石方(金钱草 海金沙 大黄) / 91

二十二、 三子养亲汤(紫苏子 莱菔子 白芥子) / 92

二十三、 鼻渊方(葫芦 炒扁豆 鱼腥草) / 93

二十四、 三石解结汤(石膏 寒水石 滑石) / 94

二十五、 消石方(硝石 鸡内金 海金沙) / 95

二十六、 鼻通汤(辛夷 白芷 苍耳子) / 96

二十七、 上肢痹痛方(桑枝 桂枝 片姜黄) / 96

二十八、 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 白术 天麻) / 97

二十九、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 附子 细辛) / 99

三十、 缩泉方(萆薢 乌药 益智仁) / 100

三十一、 增液汤(麦冬 生地 玄参) / 101

三十二、 热疹方(防风 浮萍 地肤子) / 102

三十三、 除癣方(苦参 白鲜皮 甘草) / 103

三十四、 竹茹清胃饮(芦根 蒲公英 竹茹) / 104

三十五、 虚秘方(当归 白术 肉苁蓉) / 105

三十六、 升陷方(黄芪 升麻 柴胡) / 105

三十七、 三仁煎(杏仁 薏苡仁 白蔻仁) / 106

三十八、 通耳汤(泽泻 路路通 石菖蒲) / 107

三十九、 杞菊石斛汤(菊花 枸杞 石斛) / 108

四十、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 生姜 羊肉) / 109

四十一、 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 薤白 白酒) /110

四十二、 黄芩汤(黄芩 白芍 炙甘草) /111

第三节 四元模块/111

一、 润肺止咳汤(北沙参 麦冬 桔梗 杏仁) /111

二、 腰突方(老鹳草 威灵仙 桃仁 丹参) /112

三、 祛内外风方(黄芪 当归 赤芍 防风) /113

四、 养阴利肺汤(玄参 麦冬 桔梗 甘草) /114

五、 五志不遂方(香附 肉桂 山萸肉 茯神) /114

六、 柴芩夏术汤(柴胡 半夏 黄芩 白术) /115

七、 痛泻要方(白术 白芍 防风 陈皮) /116

八、 橘核暖肝汤(橘核 荔枝核 乌药 小茴香) /116

九、 玉竹四物汤(玉竹 当归 川芎 生地) /118

十、 芎芷蜈蚣汤(当归 白芷 川芎 蜈蚣) /119

十一、 调脂方(白花蛇舌草 淫羊藿 山楂 丹参) /119

十二、 麻黄汤(麻黄 桂枝 杏仁 炙甘草) / 120

十三、 白虎汤(石膏 知母 炙甘草 粳米) / 121

十四、 四妙勇安汤(玄参 当归 金银花 生甘草) / 122

十五、 大承气汤(大黄 厚朴 枳实 芒硝) / 122

十六、 抵当汤(水蛭 虻虫 桃仁 大黄) / 123

十七、 四逆散(柴胡 炙甘草 枳实 白芍) / 124

十八、 防己黄芪汤(防己 黄芪 白术 甘草) / 124

第四节 五元模块/ 125

一、 砂半理中汤(半夏 枳实 香附 砂仁 高良姜) / 125

二、 四藤一仙汤(青风藤 鸡血藤 钩藤 络石藤 威灵仙) / 126

三、 通络固齿汤(高良姜 白芷 川椒 细辛 川芎) / 127

四、 补肾五子汤(补骨脂 覆盆子 五味子 枸杞子 车前子) / 128

五、 桂枝汤(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 130

六、 五味消毒饮(金银花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 / 130

七、 易黄汤(山药 芡实 黄柏 车前子 白果) / 131

八、 清带汤(生山药 生龙骨 生牡蛎 海螵蛸 茜草) / 132

九、 桃核承气汤(桃仁 大黄 桂枝 炙甘草 芒硝) / 133

十、 半夏厚朴汤(半夏 厚朴 茯苓 生姜 紫苏叶) / 134

十一、 真武汤(茯苓 白芍 白术 生姜 附子)/ 135

十二、 猪苓汤(猪苓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 135

第五节 六元模块/ 136

一、 升降方(蝉蜕 僵蚕 郁金 姜黄 大黄 薄荷) / 136

二、 健运麦谷芽汤(生谷芽 生麦芽 鸡内金 生山药 太子参 炙甘草) / 137

三、 黄土汤(甘草 地黄 白术 附子 黄芩 灶心土) / 139

四、 六味地黄汤(熟地 山茱萸 山药 泽泻 丹皮 茯苓) / 139

第六节 六元以上模块/ 141

一、 小柴胡汤(柴胡 黄芩 半夏 人参 生姜 大枣 炙甘草) / 141

二、 半夏泻心汤(半夏 黄芩 黄连 干姜 人参 大枣 炙甘草) / 142

三、 补阳还五汤(黄芪 当归尾 赤芍 地龙 川芎 桃仁 红花) / 143

四、 当归四逆汤(当归 桂枝 白芍 细辛 通草 大枣 甘草) / 143

五、 旋覆代赭汤(旋覆花 人参 生姜 代赭石 炙甘草 半夏 大枣) / 144

六、 清营汤(水牛角 生地 玄参 竹叶 金银花 连翘 黄连 丹参 麦冬) / 145

七、 炙甘草汤(炙甘草 阿胶 生姜 人参 生地黄 桂枝 麦冬 火麻仁 大枣) / 146

八、 完带汤(白术 山药 人参 白芍 车前子 苍术 甘草 陈皮 黑芥穗 柴胡) / 146

第五章 处方例证/ 148

第一节 肺系病证/ 148

一、 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 148

二、 咳嗽(上呼吸道感染) / 149

三、 咳嗽(急性支气管炎) / 151

四、 喘证(慢性支气管炎) / 152

五、 喘证(喘息性支气管炎) / 154

六、 喘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 155

七、 小儿外感(上呼吸道感染) / 156

八、 咳嗽(小儿肺炎) / 158

九、 咳嗽(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 159

十、 哮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 160

十一、 喘证(慢性支气管炎) / 161

十二、 短气(间质性肺炎) / 163

十三、 咽痛(急性咽炎) / 164

十四、 梅核气(慢性咽炎) / 165

十五、 鼻痔(鼻息肉)/ 166

第二节 心系病证/ 168

一、 心悸(心律失常) / 168

二、 胸痹(冠心病)/ 170

三、 不寐(睡眠障碍) / 171

四、 郁证(焦虑症)/ 172

五、 痫证(癫痫) / 174

第三节 脾胃病证/ 175

一、 胃痛(急性胃炎) / 175

二、 胃痛(慢性胃炎) / 176

三、 胃痛(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 178

四、 胃痛(慢性萎缩性胃炎) / 179

五、 胃痛(胃下垂)/ 180

六、 腹痛(慢性阑尾炎) / 181

七、 痢疾(慢性结肠炎) / 182

八、 泄泻(小儿腹泻) / 184

九、 便秘(胃肠功能紊乱) / 185

十、 便秘(胃肠功能紊乱) / 187

第四节 肝胆系病证/ 188

一、 胁痛(胆囊炎)/ 188

二、 胁痛(胆石症)/ 189

三、 黄疸(胆管阻塞性黄疸) / 191

四、 乳癖(乳腺增生症) / 192

五、 癥瘕(乳腺纤维瘤) / 193

第五节 肾系病证/ 195

一、 淋证(尿路感染) / 195

二、 耳鸣(神经性耳鸣) / 196

三、 水肿(急性肾炎) / 198

第六节 气血津液病证/ 199

一、 眩晕(梅尼埃病) / 199

二、 眩晕(后循环缺血) / 201

三、 眩晕(耳石症)/ 202

四、 眩晕(中风后遗症) / 203

五、 虚劳(白细胞减少症) / 205

六、 乏力(糖尿病)/ 206

七、 盗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207

八、 盗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209

九、 自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210

十、 消渴(糖尿病)/211

十一、 消渴(糖尿病)/ 212

十二、 月经不调(经期紊乱) / 213

十三、 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 / 214

十四、 血枯(闭经) / 215

十五、 痛经(经期腹痛) / 217

十六、 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 / 218

第七节 肢体经络病证/ 219

一、 中风(脑梗死)/ 219

二、 头痛(血管紧张性头痛) / 220

三、 头痛(偏头痛)/ 221

四、 面痛(三叉神经痛) / 222

五、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 223

六、 项痹(颈椎病)/ 225

七、 上肢痹(颈肩综合征) / 226

八、 腰痛(腰椎骨性关节炎) / 227

九、 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 / 229

十、 下肢痹(坐骨神经痛) / 230

十一、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231

十二、 膝痹(膝关节退行性变) / 232

第八节 其他病证/ 234

一、 眩晕(高血压病) / 234

二、 脂浊(高脂血症) / 235

三、 瘿气(甲状腺功能亢进) / 236

四、 口舌疮(口腔溃疡) / 238

五、 湿疮(湿疹) / 239

六、 湿疮(慢性湿疹) / 240

七、 肺风粉刺(痤疮合并脂溢性皮炎) / 242

八、 手癣(湿疹) / 243

九、 蛇盘疮(带状疱疹) / 244

第六章 模块处方法的运用与思考/ 247

第一节 用模块理论重识成方/ 247

第二节 模块处方法临床运用/ 249

主要参考文献/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