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作者:李冬君 | ISBN:9787569946055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连载状态:全集 |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 下载次数:9740 |
创建日期:2023-05-30 | 发布日期:2023-05-30 |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
两宋时期,社会进步超乎想象,诸如民生与工艺、艺术与哲学、技术与商业无不粲然,域外史家谓之“近世”,或称“新社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宋以文艺复兴,形成新的人文天际线。
文艺复兴带来的审美自由,适合艺术蓬勃地生长,从五代、两宋开始,中国绘画才真正迈进独立的艺术门槛。中国山水画的兴起,尤其水墨山水的兴起,成为 10 世纪至 13 世纪中国文艺复兴的标志。
本书按照历史顺序,分为五代、北宋和南宋三个时期,解读了近 30 位名家、近 100 幅传世经典画作,探究了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绘画类别由技入艺以至于境的发展过程;讲述个体与王朝相互勾连,命运与天才相激共振的历史事件。创作体例上,赏析与评传结合;方法上,审美与思辨兼济。作者试图以此建构新的中国艺术史,这是一部思想、艺术、文化、美学、文学交织的更大的历史作品。
读过本书,或许你还会发现,去艺术中开拓文化的江山,是一个好去处。追求自由,构建独立人格,安顿自己,这是对中国文化和自我的一次美的救赎。
美,是引人向上的终极力量。
李冬君:
历史学者,人称文化江山一女史。
主要著作:
《孔子圣化与儒者革命》《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乡愁的天际线》《中国私学百年祭——严修新私学与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系年》;
合著:
《文化的江山》《回到古典世界》《自由的款式》《通往立宪之路:告别晚清的近代史》《中国政治思想通史??近代卷》;
译著:
《国权与民权的变奏——日本明治精神结构》《叶隐闻书》。
1.一本随身携带的宋画艺术博物馆
????五代十国到南宋,400年绝代文华之旅——作者首创将五代绘画列入,因为宋画迈入艺术的独立门槛,是从五代开始的。
????近30位,文人画家生平故事,有评有传——涉及人物有黄筌、周文矩、顾闳中、董源、郭熙、范宽、李公麟、李煜、赵佶、米芾等。
????近100幅世界各大博物馆馆藏传世名画,沉浸式观画体验——所谈作品有《韩熙载夜宴图》《宫中图》《写生富贵图》《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溪山行旅图》《潇湘图》《窠石平远图》《池塘秋晚图》《墨兰图》《晋文公复国图》《李白行吟图》《泼墨山人图》。
这里有你耳熟的,也有增长你知识空白点的。
2.绘画史&思想史&文化史大融合的艺术通识书
????有史、有料、有梗——《千里江山图》作者大猜想,赵佶就是希孟?!亡国之君李煜不仅是千古词帝,还是大画家、大书法家?苏轼画竹,其实有家族渊源?梗图《清明上河图》中为什么马少驴多?郭熙的画作被北宋三位皇帝弃若抹布,又奉若拱璧?
????不同于一般艺术史书籍绘画作品的单一陈述,本书更专注画家的艺术人生与审美精神。挥别女性教化,《宫中图》有可能是第一幅女性“禁忌”画?一代简笔大家梁楷其实是追星族,用画笔奔赴与李白的灵魂之约。
3.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跨界之作
????9.7分神剧《大明王朝1566》历史编辑、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冬君用3年时间,40万字,近30位人物传记、近100幅宋画,以赏、传、评、画的形式撰写10-13世纪中国绘画史,带你一起走进宋画——中国文化艺术的巅峰,探究中国画由技入艺至境的发展过程。
4.难以拒绝的装帧设计品质,书架上的颜值天花板
????“世界最美的书”得主朱赢椿老师倾力打造,精致双封,外封全页0.141毫米金线烫金,细致入微,内封书脊包布印白,传统感与现代感交织。
5.孟宪实、熊培云等16位作者朋友圈重量级学者推荐!
高全喜、李春光、梁鸿、梁永安、刘梦溪、绿茶、孟宪实、唐元明、熊培云、徐晋如、余世存、赵冬梅、止庵、周泽雄、朱良志、祝勇、朱赢椿等众多学者推荐阅读!
从宋画看“中国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原来有其特定的含义,一般指发生在14到16世纪的欧洲人文主义运动,首先出现在意大利,所以被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得有个前提——“复兴”什么?意大利文艺复兴已经给出答案,那就是复兴“轴心时代”的文明。
而“轴心时代”,不是每个民族都会有的,也不是每一种文化都能到达的,能被轴心时代的历史光芒照耀的民族是幸运的。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到了一个“轴心时代”的概念,对于我们认识人类精神发展史和认识我们自己,都具有非常的启迪意义。他发现,“世界历史的轴心位于公元前500年左右,它存在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发生的精神进程之中。”在此之间,人类历史经历了一次理性的觉醒,觉醒的文明,都曾有过一次质的飞跃,且影响至今,故称之为人类历史的“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是个文明的概念,而非国家概念。
人类文明进入“轴心时代”,不是只有一条历史道路,古希腊有古希腊的道路,中国有中国的道路,古印度有古印度的道路,由不同的历史道路进入“轴心时代”,沿途会形成不同的文明景观,哲学的、诗化的、宗教的……但奔向的目标都是一致的——人文主义。
我们是这样认为的,人类历史,不是所有的文明,都有文艺复兴,只有经历了“轴心时代”的文明,才具备了文艺复兴的前提;人类历史上,文艺复兴也并非只有一次,一个连续性的文明,文艺复兴会表现出阶段性,反复或多次出现,比如中国文明。
以欧洲文艺复兴为镜,我们发现,中国历史上不仅有过类似意大利并早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而且作为一个连续性的文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曾多次出现过文艺复兴,借用孟子一句话,“五百年必有王者兴”,道出了文艺复兴的周期性。
欧洲文艺复兴是回到古希腊,而中国从汉末至宋代,每一次文艺复兴,皆以“中国的轴心时代”为回归点和出发点。
依据“轴心时代”这一历史坐标来看中国历史,中国的“轴心时代”,始于春秋时代的开端,止于秦汉统一。在这60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文明还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个是春秋时期的理性觉醒,一个是先秦诸子时期的百家争鸣。
古希腊有哲人,中国有先秦诸子,古印度有释迦牟尼。先秦诸子,是中国轴心时代一道理性的思想风景线。从先秦诸子开始,理性方显示了勃勃生机,具有了改造世界的能力。诚如雅斯贝斯所言,那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理性的太阳,同时照亮东西方,希腊哲人、印度佛陀和先秦诸子并世而立,人类还有哪个时期比它更为壮丽?
这一时期,文明在转型,尤其人类精神,开始闪耀理性,穿透巫文化与神话思维的屏障,东西方文明都开始从巫术、神话故事中走出来,走向人自己,讲人自己的故事,开辟了人类精神生活的 理性样式。
有了轴心时代的理性目标,还要有文艺复兴运动的标配,那就是要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产生巨人,一方面要产生思想解放的巨人,另一方面要在艺术与科学的领域,产生艺术创作与科学发明的巨人。
因此,在中国历史上,我们就看到了汉代复兴先秦儒学、魏晋以玄学复兴老庄思想、宋代则越过隋唐直接追溯魏晋了。
魏晋文艺复兴,从清议转向清谈,魏晋人崇尚老庄,从政治优先的经学转入审美优先的玄学,从名教回归自然,儒家道德英雄主义式微,乱世自然主义个体人格美学开启;隋唐以诗赋取士,赋予政治以诗性,是复兴《诗经》时代“不学诗无以言”的政治文化;宋人越过唐人直奔魏晋,在复兴魏晋风度的个体人格之美中产生了山水画,之后从山水画到人物画,到花鸟画,都出现了一种独立之精神的表达。
14世纪开始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是重启人类理性的一面镜子。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成了艺术、文化以及社会品位的基准。用这面具有人文性的镜子,去观看11世纪的中国宋代,我们发现,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竟然比佛罗伦萨还早了3个世纪。
五代十国、北宋、南宋,从文化史角度可看做一个历史分期,这段从10世纪初开始到13世纪后期结束的历史,算起来有300多年。元代建立之时,正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始。以此来看宋代文艺复兴,或可视为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之“先驱”。
放眼历史,进化之迹,随处可见,然而,一个民族创造历史之综合能力,并非顺应王朝盛衰而消长,有时甚至相反。
如王朝史观,即以汉唐为强,以宋为弱,然,终宋一朝,直至元时,王朝虽然失败,但若以文明论之,详考此时代之典章文物,就会发现,两宋时代,文艺复兴和社会进步超乎想象,诸如民生与工艺、艺术与哲学、技术与商业无不粲然,域外史家谓之“近世”,或称“新社会”似不为过。考量宋代,无论是以功利尺度,还是以非功利尺度,它都是一个文教国家而非战争国家,是市场社会而非战场社会。当美第奇家族凭借其雄厚的财力,在佛罗伦萨城里,推行城市自治,建立市民社会时,此前的宋代,早已通过科举制,亮出了平民主义的政治立场,并向着文治政府推进。
用定格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眼光,瞭望中国宋朝,同样看到了绘画艺术贯穿于精神生活的景象,从汴京到临安,从10世纪中期到13世纪后期,艺术带来的人性解放,始于“士人群体”独立人格的形成,他们成为文艺复兴的主力。
宋代文艺复兴带来的审美自由,适合艺术蓬勃地生长。有宋一代,艺术上最闪耀的,便是中国山水画的兴起,尤其水墨山水画的兴起,成为宋代文艺复兴的标志,而市井风情画,则描绘了宋代文艺复兴的民间社会的新样式。
绘画艺术,是北宋人文指标的一个审美增长点。山水画巨子有李、范、郭、米四大家,赵佶善花鸟,并为宋代文艺复兴提供了一个国家样式。宋代在全盘接收五代绘画的基础上,形成了院体工笔与士人写意的两大艺术流派,成为北宋人文精神的天际线。
总之,无论“近世”精神数据,还是“文艺复兴”的人性指标,它们都以审美为标志,这应该是一个好的历史时期了。在一个好的历史时期进入一个好的文明里,宋人如此幸运。
目录
导读
从宋画看“中国文艺复兴”
我是怎样进入绘画史的
中国与希腊相看两不厌
两位后主文艺复兴的悲剧
从五代到南宋的笔墨焦虑
第一部分:
让大一统稍息会儿——五代十国
用花鸟表达兴衰
黄家花园的花絮
天才也要有人懂
富贵花鸟写生来
黄家体制汉赋风
卷轴里的人性与政治
《夜宴图》的辗转
绘事“政治正确”
“明劝诫”化解了猜忌
一卷“千载寂寥”
走进夜宴故事
“韩君轻格”的人格分量
颤笔是自我意识在疼痛
赤子的孤绝
人性的贵气
用理性作为悲剧的尺度
在“铁钩锁”里折腾
无常的“金错刀”
饱蘸痛与苦的“撮襟书”
绘画界的后主
“颤笔”蛛丝与马迹
“瘦硬战掣”是后主遗范
没有禁忌的观念冒险
线条突围
绣衣闻异香
画出女人“异端”美
《宫中图》流离
不再宣喻女教的仕女图
中国山水精神的建构
十世纪末山川觉醒
一个人观念转型
他是梭罗先驱
给自己画了一个圈
独立全景山水
只缘身在太行中
写出山水“气质”
“我思”的山川倒影
水墨无限可分
一个浩瀚的灵魂
《潇湘图》前世今生
走出皇家山水遗范
淡设色在桃花源
唯美的治愈力
灵魂的水墨印象
浩瀚的留白谱系
一座蓬勃的雪山
第二部分:
文艺复兴来了——北宋
山水画中的“蒙娜丽莎”
把顽石画到点头为止
自我无意识
皴的欢乐颂
对完美的卑从
散点透视下想像昂扬
有光穿透寒林
卷云皴的青云路
“卷云皴”有来历
焦虑转化为审美情绪
把石绘成云朵的“道理”
皇家青云也靠不住
《画史》为何漏掉他?
米芾看不上他的格法
代表皇家的俗气
毕竟还有一卷云
古调独奏成白描
伯时出岂容道子独步
如青瓷开片的白描绘事
用写意手法写像
癫狂的水墨
为什么是米芾?
从西园到皇家“宁做我”
墨戏的精神暗线
“癫乐”的“米家云山”
一朵“癫云”的独立宣言
墨的波粒二象性
“米家云山”在江南
皇家不收大写意
写意是写什么
《千里江山图》的独白
《千里江山图》的出场
希孟就是皇储赵佶
“希孟”是一个王道理想
《清明上河图》的终结意味
宣和年的年终奖
《清明上河图》里的“全景式”世相
年终奖的终结
花鸟中庸调
“游于艺”的喜悦
花开鸟鸣的写实“戒尺”
墨笔写意的调和分寸
色是江南“落墨花”
皇帝也有个体性
第三部分:
文艺复兴的挫折——南宋
有院体画家没有画院
南宋的画院梦
南宋无画院
画家去了哪里
还想有个画院
南宋画坛失踪的群彦
高宗麾下的宫廷画家们
士人画的失踪
艺术批评的价值坐标
“剩水残山”的画格
残山剩水无态度
归正人的态度控
山水无常有态度
一个至乐的悲剧身影
在历史里寥寥“留白”
人物画的禅宗话头
狂禅的悲剧精神
宋画关键词——“王孙美学”
向“士人人格共同体”靠拢
《画继》的启示
自我身份认同
在青绿设色上写意
春草忆王孙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