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作者:[日] 小林美希 | ISBN:9787532784936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连载状态:全集 |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 下载次数:6169 |
创建日期:2021-02-14 | 发布日期:2021-02-14 |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
将育儿的责任强加于女性,依旧是日本社会的现状。
雇用环境逐渐恶化,社会构造日益复杂,结婚也变成困难的事,或者即便结了婚,也不愿意要孩子,又或者即便要了孩子,也有父母放弃育儿甚至虐待孩童——种种社会现实刺目至极。
近30年来的日本,几乎一成不变的现实是,家里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有6-7成女性面临失业。女性不仅置身于只有丈夫和子女的核心家庭中,而且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导致“父亲缺席”,每3位母亲中就有1人面临“孤独育儿”的现状。
国家也不愿意为育儿事业提供财政支持。托儿所的增设需要较多资金,于是国家选择强化育儿假制度,试图回避问题。即便增设托儿所,也是放宽政策,允许民间资本参与。而民营企业为了一己之利,以低薪聘用新手,导致优质保育逐渐消失。
仿佛整个社会环境都在对女性说:“这么担心小孩的话,让母亲在家守着吧。”
小林美希
1975年出生。劳动与经济方向的记者。
高中就读于水户第一高等学校。神户大学法学部毕业。
曾任职于株式新闻社,后任每日新闻社《经济学人》编辑部记者,2007年起成为自由记者。
报道以年轻人的雇用、结婚、生产与育儿、重返职场等问题为中心。
著有《成为“正式职员”的年轻人们》(岩波书店)、《看护崩坏》(ASCII新书)、《职场流产》(岩波书店)等。
2013年,因“对‘不让生育的社会’的结构和一系列职场孕妇歧视的报道”获贫困新闻报道奖。
前 言
自民党成员、厚生劳动大臣柳泽伯夫(时任)曾在一次讲话中(2007年)宣称“女性是生育机器”,从而引发社会问题。6年以来,当时的政府接连提出堪称时代错误的政策。
2013 年5月,作为少子化对策而采用并发行的“生命与女性的手账”(“女性手账”)成为讨论的话题。为减缓愈演愈烈的晚育风潮,“女性手账”的发布对象甚至扩展到了10多岁的年轻女孩,并试图对她们普及关于妊娠的生理知识,帮助她们规划人生、制订生育计划。然而,女性之所以选择晚育,与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也有关系。若无视这些问题,女性即便达到医学上的适龄期,也不可能为生育而生育。此外,安倍晋三内阁也将消除待机儿童作为核心政策予以宣扬。其中一项措施是,将原本仅适用于公务员的长达3年的育儿假政策推行到民营企业。在男性很难取得半年、1年育儿假的当下,假设女性能够取得3 年育儿假,会很大程度固化“3岁儿神话”之类的性别角色分工理论。
只要整个社会保持这样的认知,孕妇差别待遇便会继续在职场泛滥,而已经做了母亲的女性则不得不退出劳动市场,越发孤立无援。不得不承认,这种状况与其说是女性想要小孩却“无法生育”,不如说是社会“不让生育”。
本书首先在第一章指出,很多人“为何无法成为父母”。究其原因可谓多种多样,比如无法积极面对妊娠与生育、即便内心渴望却苦于没有合适的大环境,等等。近30 年来,几乎一成
不变的现实是,家里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有六至七成女性面临失业。与从前相比,如今的育儿状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女性不仅置身于只有丈夫和子女的核心家庭中,而且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导致“父亲缺席”,每3 位母亲中就有1人面临“孤独育儿”的现状,由此可见,现代育儿已被逼向多么孤立的境地。
接下来,第二章从妇产科医生与助产士等医师资源紧缺的问题切入,明确阐述了分娩现场日渐“流水线化”的真实情况、人手不足却被要求高质量完成的产科医疗矛盾。医师与护士废寝忘食工作,拼命支撑着生育事业,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注意到人手不足招致的弊病。问题已不仅是无法为孕妇与产妇提供随时随地的看护服务,并非必要的剖宫产手术也在增多,一些服务质量很差的分娩设施机构照样可以维持经营,给不少孕产妇带来糟糕的体验。
妊娠、分娩之后便是育儿。第三章针对“被剥夺的孩子的幸福”着重展开探讨。出生后的婴儿若罹患疾病,负责照顾他们的便是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与医院的儿科。在那里工作的医务人员同样忙得分身乏术。医师资源稀缺的儿科医生遭遇“妊娠解雇”,护士耗尽心力却感受不到工作价值,对于上述种种情况,本章节都进行了如实描绘。让医务人员感到痛苦的不只是身体的疲劳。有些经由他们抢救的孩子,出院后却遭受虐待,几乎丢掉性命,被再次送回了医院。此外,有的孩子罹患重病或身有残疾,其后果是他们的父母(尤其是母亲)因此丢掉工作,而孩子则被托儿所及幼儿园拒之门外,诸如此类来自社会的冷遇也是问题所在。
最后一章通过发生在各个现场的真实事例, 介绍奋斗在生育第一线的诊所、医院为“创造良好的生育环境”所采取的措施。每个孩子的出生本来就应得到周围人的祝福。在此记录一些长年任职于产科、儿科领域,坚持直面每条生命的医生和护士所留下的温暖话语,为希望营造良好育儿环境的家庭提供 参考。
如今,谈及生育这件事,大家的心态为何变得如此消极? 本书的宗旨便是正视摆在我们这代人眼前的现实课题,思考能够做出哪些积极的改变。
第一章 为何无法成为父母
眼下,为何一旦成为父母就会被孤立
就业冰河期一代在妊娠期遭遇的问题
以妊娠为由实行的解雇
年年增多的35岁以上高龄产妇
年近40岁的助产士
变成消费品的“相亲”“备孕”
“女性杂志风”的育儿误区
满足自我的妊娠
与“生命拣选”密切相关的产前诊断
直面“产后抑郁”
丢下3个孩子的“失踪”妻子
困难至极的都市育儿
住在附近的爷爷奶奶们
访问新生儿时感受到的危险信号
想成为父母?来自职场的否定
男性的育儿休假现状
第二章 流水线化的分娩
发出哀鸣的产科医疗
医师资源紧缺的妇产科
产科医疗的危机程度
医师工作过于忙碌造成的弊病
在哪儿工作都悲惨
“医院不同,这一点也迥异?”
在“私人诊所”分娩
面对“简单体检”时的不安
人数骤减的资深助产士
东京以外地区日益加剧的恶性循环
第三章 被剥夺的孩子的幸福
被迫过劳工作的NICU
细致周到的看护却遭否定
失去“感谢”之音的职场
医师资源稀少的儿科医生遭遇妊娠解雇
父母成长的机会
在这家医院分娩,是件好事吗?
为何偏偏是女性无法工作
被幼儿园驱逐的“一无是处的孩子”
受看护的残障人士与不受看护的残障人士
正视虐待的现场
发生在爱婴医院的事
“必须告诉大家,养育孩子不是儿戏”
让母子遭到孤立的食物过敏
第四章 创造良好的生育环境
想对即将迎来宝宝的父母这样说
“正因为我在工作,育儿时才更有动力”
从育儿复归职场的助产士们的心声
让离职率锐减的住院部
奋战中的地方诊所
必不可少的是“寸步不离的助产士”“能严厉责骂的医生”
质问医疗水平高度发展之后的时代
当孩子的容身之处减少时
心疾患者的光明未来
收获好成绩的“职业妈妈小组”
理应重新认识的母乳价值
备受瞩目的“袋鼠式护理”
茨城县首次发行的“母乳券”
构筑互帮互助的场所
营造能够生育的社会
后记
不让生育的社会,也是中国女性面临的问题。期待有一天,能写出中国的状况。
2020-08-20
读完+身边的例子让我感觉...现在育儿成本太高了 深度恐育 ( ?反正以后大概率我也是没有能力养小孩的
2020-08-20
“不管孩子出生时家里是怎样的状况,也不管他们出生于什么样的环境,单纯希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能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如果有更多人怀着这样的想法,大概未来的日本才会变为‘能够生育的社会’吧。”
2020-08-13
读过这一本书后,我稍微有一些能理解闺蜜的育儿困惑了,因为有责任要对别人的一生负责,所以处处感到难以抉择。
2020-08-19
这书太可怕了,女人生孩子太难了,太惨了,太可怕了………女人生完孩子。身心被虐,社会歧视,没有工作,老公要么穷要么不管………吓得我一直在吃牛胸口平复[捂脸]
2020-08-22
随着各大城市都表现出生育率下降的趋势,这类话题也得到了愈发广泛的关注。这本书还是很全面地研究了与生和育相关的各类问题,至少为不同性别、年龄、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提供了一些相互理解并理解整个体系问题的契机,因此在得知这不是电视台团队出品而是独立作者的时候真的很...
2020-08-18 21:57:33
来到学校完成所有的考试任务后我一出考场就直奔自习室读起了从八月初一上市我就开始关注的《不让生育的社会》这本书。书我几天前就已经拿到手了,这几天碍于复习考试,心里痒痒的很难忍。 这本书主题是社会环境下的女性生育问题,涵盖了“女性”和“生育”两个话题,主谈“生育...
2020-08-21 17:5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