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大国经济学

大国经济学

书籍作者:陆铭 ISBN:9787208181144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2749
创建日期:2024-04-05 发布日期:2024-04-05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结合“长期、全局、多维”这一人类共同发展目标与现代经济学的市场经济普遍规律,本书系统描绘了中国作为一个起点独特、规模巨大、区域差异显著、治理层级复杂、货物贸易总量居世界首位的“大国”,其社会经济的运行模式与发展历程。

全书正文共10个章节,分别从对外开放与全球化、中央与地方间的行政关系与财政关系、所有制改革、产业政策、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和资本市场、经济结构与转型、收入分配,以及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文化基因等方面展开,基于大国转型与发展的视角,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经济学。深入“大国”的内在,以经济学的眼光梳理中国的特殊之所在,并解析这种特殊如何与世界各国共通的市场经济普遍规律交融、碰撞。本书为讲述中国发展的故事,提供了来自经济学家的解释。


作者简介

本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领衔,来自国内多所一流高校的10名中生代经济学学者合力创作而成。这些学者分别是: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汝岱、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徐现祥、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范子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罗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钊、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陆铭、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钟宁桦、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奚锡灿、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斌开、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李辉文。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起点独特·规模巨大·区域差异显著·治理层级复杂·连接全球的制造业大国

改革开放40余年,在一个急速转型与发展的“大国”

经济学面对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现代经济学是否足以解释和指导中国的转型和发展?

·“中国特色”与“市场经济”究竟是什么关系?

·中国的市场经济与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有何不同?差异何在,又影响了什么?

·如何从“大国”视角认识社会经济的细节与逻辑?

·怎样理解“开放”与“改革”的关系?

全球化×央地关系×财税制度×多种所有制×产业政策×

区域发展×金融体系×结构转型×收入分配×市场经济文化

陆铭领衔,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九所高校的十位一流中生代经济学家

从各自领域出发,协力构建理解中国发展的新常识,谱写经济学专业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大国经济学》电子书免费下载

pdf下载 txt下载 epub下载 mobi下载 azw3下载

前言

绪论

面向长期、全局、多维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经济学

* 大国要追求长期、全局和多维的发展。

* 中国改革开放之前是计划体制、以农业人口为主体的社会和相对封闭的经济体。

* 转型期,中国经济存在偏离长期、全局和多维最优的体制性与结构性问题。

* 市场经济的共性是价格调节、要素流动和产权保护。

* 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要以市场经济的共性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一个有着14亿人口、幅员辽阔的东方大国,在短短数十年中,从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体的贫穷落后的国家,快速而稳健地成长为现代化国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从温饱线迅速逼近高收入国家(见图0 — 1)——这无疑是这颗蓝色星球上的空前经济奇迹。


随着中国国力日渐强盛,并且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参与者,大家都想了解中国发展的故事。这个故事要能解释中国的成功经验,也要能针对当前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提出深化改革的路径,避免理论上的模糊。我们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中国故事”。

同时,这个故事还要让全世界都听得明白。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与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的共性与差异是什么?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那些市场经济体制的差异,来自何处,又影响什么?在国际交流中,这个“中国故事”要在人类共有的经济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实践之间进行对话。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形成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历史的每一步是怎么走过来的?在中国这样一个起点独特、规模巨大,同时区域差异也极大的大国,影响经济增长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是如何产生的?面对新的挑战,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释放体制性结构性红利,推动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推进市场化、城市化和工业化?我们需要讲述一个大国转型的故事,一个从传统向现代、从计划向市场、从相对封闭向开放转型的故事。

2002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篮球明星姚明登陆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任何人如果要写一部姚明传记,不会总是强调他的身高和肤色与众不同,而一定是说他的努力和智慧如何启示他人;同样道理,当中国加入全球经济的赛场,我们的“大国经济学”也先不说中国有多特殊,而是从全人类的共同目标开始。


第一节?? 面向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


一个故事,需要一条线索。一个全世界都能听明白的故事,就需要有一条人人都明白的线索。有了这条线索,不同国家之间就能对话、比较和互鉴了。

当代人无法选择历史。每个国家的体制背景和发展阶段各不相同,但国家发展的理想目标是共同的:

一个国家的发展,理想的状态是能够实现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最大化人民的福祉。


一、 长期的发展

中国古话说,“欲速则不达”。一个国家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必须令消费和投资这两者达到合理的比例,使得经济发展不紧不慢,不温不火。从长时期来看,当期通过投资形成的产能,要能够有后续的消费来消化。这种恰到好处的投资和消费结构,就是宏观经济学里所说的“黄金律”。

和“黄金律”相比,有两种状态是不好的:一种状态是只顾眼前消费,而不注重资本积累,结果是吃光用光,后续的经济增长就没了动力;另一种状态是在当前拼命投资,虽然对当下而言,投资可以带来经济增长、税收和就业,但是如果投资规模过大、增速过快,那么当投资完成的时候,就有可能面临消费不足的局面,产能反而过剩了。

在全球范围内,东亚国家是比较重积累、重投资的。这件事要分两面看,从好的角度来说,重积累有利于扩大生产,但从坏的方面来看,则容易出现消费不足而产能过剩的问题。在中国,由于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消费,出现了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投资占GDP的比重一度超过一半。由于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于是,只能依赖出口来消化国内的产能。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需求萎缩,在国内便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局面。图0 — 2展现了消费、投资(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通常所说的“三驾马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年来,随着“去产能”的推进,投资过度和产能过剩的局面有所缓解。

除了投资与消费之间的结构关系之外,投资内部的结构也会影响短期增长和长期增长之间的关系。例如修筑道路,作为物质资本积累,其特点是见效快,可以直接带来短期的经济增长;相比之下,用于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的投资则有利于积累人力资本和生态资本,更有利于长期的发展,但当下看不到直接的收益。因此,优化投资结构本身就包含了追求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含义。




二、 全局的发展

清人陈澹然曾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这句话可以对应于长期的发展目标。他接着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妨借来表达发展的第二个目标——全局的发展。

[ 大国的优势就在于统一市场,国内不同地区之间能够实现商品的自由流通,避免小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同时,一个国家内部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也能够保证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因为人通常追求更高的收入和就业机会,企业则会追求更高的利润。在市场经济中,个人和企业的趋利避害不是坏事。

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尤其重要。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发展条件,有的自然地理条件好,适合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集聚更多的人口;而另外一些地方,则适合发展农业、旅游业、自然资源相关等产业,这些产业的总产出往往受制于某种关键性的生产要素(如土地和自然资源总量),如果要实现人均收入提高,便需要人少一些,人均资源占有量多一些。

因为个体是趋利避害的,会向着高收入地区迁移,最终达到“空间均衡”状态。但现代经济的“空间均衡”与传统农业社会的“空间均衡”概念是不一样的。现代经济的空间均衡发展是人口和经济集中在少数地区,同时,每个地区在全国的经济总量占比与其人口占比大致相当,从而人均GDP大致相等;在农业社会,经济活动和人口是跟着土地资源走的,因而天然是分散的,更接近GDP总量意义上的“空间均衡”。

现代经济是一种“空间集聚”中的“人均平衡”。在“空间均衡”状态下,不同地区之间虽然经济总量差异很大,但相互间存在专业化分工。一些地区承担着引领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任,另一些地区则为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中央政府向相对欠发达地区提供有效的转移支付,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由此,不同地区就可以共享发展成果。


三、 多维的发展

人类的需求是多元的,从经济发展初期的吃饱穿暖,到拥有自己的住房和家用电器;从享受文化旅游等各种服务,满足精神需求,到重视生命财产安全,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等等。个体层面的收入水平增长和国家层面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都会带来更为丰富和多元的个体需求。一个国家如果仅有经济增长,没有环境质量,或者收入出现巨大的不平等,都不是一个好的发展结果。如果仅仅在物质上极大的丰富,但是在文化艺术等精神层面封闭落后,也不是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

多维的发展往往和长期的发展是一致的。提升人民的教育和健康水平,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既是为了实现多维的发展,也是为了追求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经济学通常用人均 GDP 来度量发展水平。从长期来看,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人类发展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1990 年人文发展报告》中提出的,该指数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三项为基础变量,用以衡量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也较高,两者并不矛盾。但是在短期里,不同的发展目标之间却存在着如何兼顾的难题。例如,社会可能存在短视现象,只注重经济增长,却破坏了生态。也有可能个体层面上获得了好处,社会层面上却遭到了损害,比如说有的企业只顾赚钱,却污染了环境。有时,也可能是政府没有充分追求多维的发展,比如说,地方政府更愿意把钱花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在经济增长方面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却容易忽视对教育和医疗事业的投入。


一个国家如何追求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这是一个公共选择问题。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对于美好生活的评判。因此,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就要寻找一种政治过程来加总社会的偏好,形成一个“社会福利函数”。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20 年,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面对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国实施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经济政策。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是国家发展的理想目标,在追求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并存。这段历程有得有失,与此同时,中国也在不断地做出调整。





目录

绪论?? 面向长期、全局、多维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经济学

第一节 面向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改革方向

第三节 转型和发展:在历史中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第四节 总结:中国发展与经济理论

第五节 本书的安排

第一章?? 开放时代的大国发展

第一节 全球化推动工业化

第二节 闭关锁国不能带来民富国强

第三节 融入全球化推动中国腾飞

第四节 失衡、新经济与全球化变局

第五节 畅通国内大循环,发挥大国优势

第六节 坚定开放理念,迈向新发展阶段

第二章?? 央地行政关系:放权与协调

第一节 大国发展的治理结构

第二节 放权的实践

第三节 协调的实践

第四节 开启新实践

第五节 让理论和实践告诉未来

第三章?? 央地财政关系:协调与均衡

第一节 大国财政难题:激励与统一

第二节 垂直型的财政包干制:最强激励

第三节 扁平型的分税制:打破行政隶属

第四节 下一个十年:从失衡走向协调

第四章??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第一节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历史与现实

第二节 国有企业负重前行和改革中的新困境

第三节 日益壮大的民营企业和有待改善的生存环境

第五章?? 大国治理中的产业政策

第一节 为了长期、全局利益的产业政策

第二节 大国的产业政策:中央和地方大不一样

第三节 产业政策的实施:哪里易出错,应该怎么做?

第四节 面向长期、全局和多维发展的产业政策

第六章?? 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变局

第一节 面向长期、全局、多维的区域发展

第二节 中国的区域发展之路

第三节 城乡和区域发展新格局

第七章?? 金融市场和资本配置

第一节 金融如何配置资本?

第二节 中国金融资源的来处与去处

第三节 “集中资金办大事”的成就与代价

第四节 当下中国金融体系不利于创新与多元经济的发展

第五节 金融体系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方向

第八章?? “双循环”与经济结构转型

第一节 结构转型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第二节 结构转型的驱动力

第三节 结构转型的中国道路

第四节 结构转型必将深化

第九章?? 共同富裕之路

第一节 全球视角下的不平等

第二节 理解中国收入分配

第三节 迈向共同富裕的新挑战

第四节 共同富裕之路

第十章?? 中国市场经济的文化基因

第一节 现代市场经济的关键特征与制度基石

第二节 中华传统文化的亲市场基因

第三节 中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与交流互鉴

后记

后记(二)


短评

包装非常结实,东西保护得很好,值得好评 当代青年经济学家中坚力量合作撰写的一本大书。名字不太好听,内容还不错。值得阅读,支持一把。

2023-06-14 17:59:44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