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作者:[印] 纳扬· 昌达 | ISBN:9787559642486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连载状态:全集 |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 下载次数:7811 |
创建日期:2021-10-07 | 发布日期:2021-10-07 |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
1.本书通过极具代表性的商品的全球旅程,讲述从古至今全球化的发展及影响
2.流动的资本、贸易和技术塑造了即时连接、相互依存的今日世界;从身体里的细胞到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人类通过跨越空间与时间的无形之线相连
3. 从人类走出非洲大陆到21世纪,探究物品与思想的全球旅程
·棉花原产于印度,后被推广到全世界,继而被美国棉花取代
·咖啡一度只在阿拉伯世界流行,后来征服全球,为成千上万人提供了工作岗位
·助推信息革命的微芯片,脱胎于持续千年、范围遍及三大洲的数学与物理概念的演绎
自走出非洲以来,人类从未停止重新建立联系的努力。商人送来远方的物产,冒险家为我们揭示地球的神奇,武士不断开疆拓土……几千年以来,形形色色的人们一遍又一遍地重新塑造着我们的社会和星球。
本书探究了物品的全球旅程,并试图了解,这些物品和思想源自何处,如何从原住地出发周游世界,一路上又历经了怎样的转变。为了透彻地了解策马扬鞭、周游世界的旅行大军,作者重点考察了极具代表性的一系列商品,并以之为例,剖析其中更广阔的趋势。作者还尝试辨识各类人群及他们的动机。为了考察这些商人、冒险家和武士及他们所携之物的运动轨迹,作者以千年历史为背景,追踪他们的全球之旅。
纳扬·昌达毕业于加尔各答著名的总统学院,获得历史学学位。他经常为《国际先驱论坛报》的观点版撰稿,也是布鲁金斯学会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的成员,2005年获得了肖伦斯坦新闻奖。昌达还是“耶鲁全球在线”的创始人和主编。
译者简介
顾捷昕,安徽师范大学英语教师。从译数十年,一直坚持“英文理解,中文演绎”的原则。但是“演绎”实属走钢丝,必须在忠实于原著和圆通于译著之间找到平衡,唯有尽力而已。
我和妻子搬到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New Haven, Connecticut)后不久,发现家里有几个电插座不能用,就请电工上门维修。这位电工名叫杰瑞,是位友善的中年人,他问我在耶鲁做什么。我告诉他我在耶鲁的全球化研究中心工作,他露出震惊的表情,好像我是个哥伦比亚贩毒团伙的开山大佬,刚刚供认了身份!“嗬,你可得自求多福。”他低声说。我觉得奇怪,问他怎么会有这种反应。显然,杰瑞以为他见到了一位实实在在为全球化效力的人,所以吃惊。“全球化正在毁坏雨林地带,难道不是吗?”——他用反诘的语气解释了自己的态度。尽管我说自己和亚马孙雨林没什么关系,顶多在亚马逊网站上买过几本书,但这无济于事,他对我已有定论。
杰瑞的反应触动了我,我开始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到底什么是全球化?为什么它被指控为毁坏雨林的凶手?全球化貌似不知从何而起,但是现在又随处可见。几乎每个问题——甚至异常变局——都被归咎于这种称为“全球化”的现象。指责全球化破坏雨林,还算是最容易理解的罪名。森林被砍伐,主要是为了开发耕地,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世界人口的需求。国际贸易不断发展,对建筑材料和家具的需求也持续增长,这都诱使商人和伐木工破坏森林。为了向杰瑞解释清楚,打消他对全球化的疑虑,我觉得重点在于,得了解哪些人是推动全球化的主力军,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已经做了多久。
自“全球化”一词出现在词典中开始,它的定义历经很大的变化。只需从全球化的诸多定义中选出两例,我们就会发现,要理解这一现象,绝非易事。在《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中,詹姆斯·沃森(James L.Waston)从文化角度定义“全球化”:“它是一种过程,借此过程,以商品和思想的传播为特色的日常生活体验能在世界范围内推动文化表述的标准化。”而世界银行无疑会从纯经济学的角度,给出“全球化”的官方定义:“它是个人和商行发起与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自愿经济交易的自由和能力。”左翼评论家认同资本主义“像人狼那样饥饿”,扩张到宇宙四极;在他们看来,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的同义词,它奉行扩张主义,具有剥削本质。透过商务和经济棱镜考察全球化,有助于我们理解目前人类居住的,靠互联网、移动电话和有线电视连接的世界,但是这并不能解释在资本主义形成之前,或是在电力发明之前,全球化如何渗入并影响了人类的生活。
许多近期的著作已经解释了流动的资本、贸易和技术如何创建出即时连接的相互依存的今日世界,其中尤以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Friedman)的新作《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最为抢眼。经济史学家如凯文·奥罗克和约翰·威廉姆森(Kevin O’Rourke and John G.Williamson)也已阐明,19世纪后期的交通运输革命如何刺激贸易大幅度增长,并引发大规模移民浪潮,为当今全球化时代打下基础。他们提出,全球化肇始于大规模商贸活动让全世界的商品价格逐渐归一之时。但是仅仅从经济的角度定义全球化,就无法解释这段史实:在蒸汽轮船出现之前,早已出现大量的全球交流以及融合事例。
在我们的生活中,全球互联互通现象如此明显,以至于必须找到一个词,来描述全球各地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全球化”这一概念应运而生。但是当我们掀开日常生活的外罩往里看时,就能看到许多条细线,这头连着今天的我们,那头接着遥远的地方,久远的岁月。如果不回溯历史,又如何解释这样一种现象:几乎任何事物——从我们身体的细胞,到我们生活中的家常物件——其自身都带着长途跋涉的印记。为什么人类当初会离开非洲,成为遍布全球的物种?我们吃的、喝的,或是用的,绝大部分起源于其他地方,但是如今却出现在我们身旁。我们视为国家象征的物品,或是引以为傲的“本土特产”,几乎每一样都和世界的另一部分有关系——无论那里多么遥远。当代资本主义商业模式能够解释为什么全世界各地都有星巴克咖啡(它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象征)出售;为什么日本的佳能(Canon)是全球知名的品牌。但是全球化的经济学定义不能解释另外一些问题。比如,咖啡豆最初仅在埃塞俄比亚(Ethiopia)种植,它究竟如何长途辗转,路过爪哇岛(Java)和哥伦比亚(Colombia),最终成为我们的杯中之物?梵语中的“Avalokiteswar”,是如何被译成日语“Kwanon”,并成为日本相机品牌灵感之源的?
更有其他无数问题,激发我透过表面,探寻“全球化”深处的脉络。为什么散居于不同大洲,相隔万里的 3 个人身上,竟然存在同样的基因突变?欧洲人是怎么学会使用弓弦拉小提琴的呢?想想看,这种弓弦竟然是用蒙古马鬃制成的!还有, 9 世纪的阿拉伯数学家阿尔·花拉子密(al-Khwarizimi)的名字,如何在拉丁文中演变为“算法”(aglorithm)这一概念?要知道,如今正是这些算法,掌控着信息世界。利用奴隶劳工种植甘蔗这一经济模式如何在地中海(Mediterranean)东部日渐成熟,并扩展到加勒比海地区(Caribbean)?为什么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在新大陆发现辣椒之前,韩国就没有辛辣的泡菜(kimchi)呢?为何美国货币的名称来源于德国的一座银矿小镇呢?为什么酿出加利福尼亚第一桶葡萄酒的葡萄,被称为“传教葡萄”?中国的造纸术如何传到西方,最终被用来生产纸张?而你正在读的这本书,就是成品之一。这些问题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激发人们探寻无所不包的全球互联互通现象的核心所在。全球化的经济学定义无法解释,为什么在纽黑文工作的电工会在意巴西的雨林,这一类问题如何引起全球关注?本书第8章指出,研究“全球化”一词的起源,就会发现它的诞生和人们对世界日益融合这一现象的感知度有直接的关联。“全球化”一词,反映出人们对全球互联现象的认知,产生于它描述的全球化进程:这一进程其实已经默默发展了数千年,却直到最近才被命名。
本书试图揭示,和其他事情一样,全球化源自人类最基本的欲望:寻求更好更充实的生活;许许多多的人参与并推进了全球化进程。笔者为求简约,将这些全球化主力军归为四类:商人、传教士、冒险家和武士。这些全球化推动者为了追求更富足的生活,或是为实现个人抱负,离开了原住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将产品、思想和技术传播到域外,而且拉近了不同地域间的关系,并借此建构和深化了“全球一体化意识”[罗兰·罗伯逊(Roland Robertson)语 ]。尽管电工杰瑞厌恶“全球化”,但是他关心地球的健康,这就表明,他其实是具有全球意识的人,这样的人又恰恰是全球联系日益紧密而产生的。当然,从字面上看,从 1519 年费迪南德·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首次环球航海起,这种“全球联系”才算名副其实。但是,广义的全球化,就是拓展已知世界——希腊人称之为“oikumene”——并将地域上各自分离的社群的命运联结在一起。这一趋势自历史开始时,就与我们人类同在。推动这一趋势的主力军其实从未改变——尽管经常变换称号——而且直到今天仍然在发挥作用,而全球各地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关系也越来越紧密。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激进的社会活动家、移民和游客一直持续推动着数千年前就开始的一体化进程。
因此,本书其实是我个人研究的成果。我从一些简单的问题入手:哪些人推动了全球化?我们周围一切事物,究其源头可能都是全球化的产物,这又该如何解释?我开始探求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求索的过程又改变了我对全球化的理解;和研究开始时相比,我考察全球化的方式也已经完全不同了。我探究物品和思想的全球旅程,并试图了解,这些物品和思想源自何处,如何从原住地出发周游世界,一路上又历经了怎样的转变。为了透彻地了解策马扬鞭、周游世界的旅行大军,我拣选出一系列商品和思想,进行重点考察,并以之为例,展现更广阔的趋势。我还尝试着辨识各类主角以及他们的动机。为了考察这些主角(商人、传教士、冒险家和武士)以及他们携带的物品和思想的运动轨迹,我以千年历史为背景,追踪他们的全球之旅。我讲述的全球化故事大约起始于5.5万年前,始于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类(modern human)走出非洲的旅程。出于生存需要,这些人成为最初的冒险家,一代接一代迁移,占据了地球上的宜居地区,又沿着不同的路线进发,直到找到栖身之地安顿下来,而后再次走上征途,和其他分散的社群重建关系。我舍弃了聚焦某一特定民族或地域,并按照时间顺序记述其历史的传统叙述模式,尝试以四类人的行动为线索,追踪所有民族和地域联系日趋紧密、休戚日益相关的历史进程。本书 453~466 页是一份年代表,简要列出了这四类人分别在哪些历史时期参与哪些行动,推动了全球化。
全球史领域内先驱者的著作丰厚,令我受益匪浅,在此谨向他们致谢,比如:威廉· 麦克尼尔(William McNeill)、提出“长时段”理论的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世界体系史”史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文化史学家布鲁斯·马自利施(Bruce Mazlish)、菲利普·柯廷(Philip D.Curtin)和杰里·本特利(Jerry Bentley)等。此外,贾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的《枪炮、细菌与钢铁》(Guns,Germs, and Steel)及罗伯特·克拉克(Robert P.Clark)的《必不可少的全球化:人类扩散的历史》(Global Imperative: An Interpretive History of the Spread of Humankind)虽然是来自其他专业的学术作品,但也让我深受启发:应以长远的历史眼光,考察全球化意识增强这一现象。另外还有许多作品和文章,都曾在成书过程中给予我灵感,我会在“鸣谢”中一一致谢。
为了写这本书,我花了6年多的时间做研究——这也是振奋人心的发现之旅。其间我将全球化这一过程置于“长时段”历史背景之中加以考察,不但满足了我个人的好奇心,解答了世界如何走向全球化这一疑问,也有助于读者了解现阶段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各股力量。过去,商人向往更好的生活、更有力的保障,所以劈波斩浪,远渡重洋,而这种人性的欲望从未消失;过去,某些武士为实现政治抱负而攻城略地;过去,传教士满腔热忱,背井离乡以劝服别人接纳自己坚信的首善教义,这种热忱至今不曾冷却;过去,冒险家找寻新大陆,创造新机遇,而且乐此不疲,这种冲动也不曾平息:各股力量依然在发挥作用,令世界越变越小。更多的新鲜血液补充进来,但是其组织和阵营已经改变:移民和游客替代了过去的冒险家,部分非政府组织支持人权、环保以及许多其他事业,加入了传统的传教士行列,但是其奋斗目标却超出了信仰的范畴。消费者人数激增,成为新型的全球化生力军。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参与者和行动者,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然而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却是例外,他们极度渴望加入全球化网络,成为商人、移民或消费者,但是被全球规则以及当权者所阻。今日的全球化和早期相比,也有一些显著区别:产品和思想传输的速度不同,消费者和产品数量持续增长,而且种类也日益丰富,而人们对全球化的感知度也随之增加。正因为人们对全球化的感知越来越深刻,全球化的各种弊端也渐渐浮出表面,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全球化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格局。商品的创新和生产,服务的供应,都能实时在世界各地进行,这种变局首次出现,为有准备的人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让没准备的人面临闻所未闻的挑战。
如果我们承认,形成当今一体化世界的主要力量将持续存在,那么我们只能将全球化视为无法阻挡的世界大势。查查历史年代表,我们不难发现,紧密的融合造成了很多灾难,而这些灾难又反复中断全球化进程:先有黑死病,后有令所谓“第一次全球化(1870—1914)”崩溃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任何事件或灾难都无法终止这一进程。透彻理解一直以来促进全球化的动力,或许能提高我们的能动性,以避免劫难,并试图调整其流向——无论这种调整多么微不足道。
第1章“始于非洲”,溯本求源,指出人类种族的首次全球化活动发生在冰河纪(Ice Age)后期——我们的祖先中,有少数人结伴走出非洲,寻找更好的食物和安全保障。5.5万年间,他们沿海岸漂泊,穿行中亚,一路捕猎,最终在各大洲安家落户。一路走来,他们的肤色和面部特征发生改变,说起不同的语言,形成不同的文化。这一离散时期在冰河纪末终止。在地中海东部沿岸、印度和中国,随着城市文明的兴起,商人、传教士、武士和冒险家们开始发展多边关系,推动全球化进程。
第2章“从骆驼商务到电子商务”将贸易发展的源头定位于人类文明拂晓时分,并追踪至当代,以揭示贸易发展过程中,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分散之地如何通过商务网络连为一体。随着贸易的增长,货物的增多,交通工具——从骆驼商队到靠季风吹送的帆船,从蒸汽机船到集装箱货轮以及互联网——也一直在提速。印度的手摇纺织工为全世界供应纺织品,但因工业革命而彻底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印度呼叫中心的工人和程序员,他们通过光纤光缆和世界联网——他们施展妙手,将世界更紧密地编织在一起。
第3章“内藏乾坤”详细介绍了三种日常用品,这三种产品从全球商务中脱颖而出,在其内部蕴藏着全球互联互通的玄机。棉花最初是印度的作物,然后被推广到全世界,继而被美国棉花取代。咖啡一度只在阿拉伯世界流行,但是后来它征服全球,为成千上万的人提供了工作岗位——这些人的祖先可从来没见过咖啡豆。今日全球化进程最倚重的工具当属微芯片,它助推信息革命,也为几乎所有工业产品提供技术支持,而它本身则是从数学和物理概念中演绎而出,这一演绎过程前后持续千年,范围遍及三大洲。
第4章“传道世界”,探索传教士在同人类社群接触、联系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由于他们倾心传教,当今世界中,三大宗教鼎足而立。佛家朝圣者和传教子弟将他们的信仰带到各个遥远的地方,并在此过程中,改变了世界艺术、文化图景和社会形势。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传教士也收服了异乡千万教众。到了现代,新型世俗化“传教士”成为有生力量,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他们的“教义”多种多样,比如环保、反饥饿、反对侵犯人权等。
第5章“周游世界”述说冒险家的故事。冒险家总是好奇,山那边有什么?岛那边有什么?于是他们走上发现之旅,一发而不可收,而这种好奇心正是将地域上各自分离的世界连为一体的重要因素。早在公元前 500 年,迦太基大将汉诺(Hanno)就乘舟沿非洲西海岸漂流。 14 世纪起,摩洛哥的伊本·白图泰(Ibn Battuta),还有马可·波罗(Marco Polo)和费迪南德·麦哲伦等人纷纷走上旅途。无数冒险家拓宽了世界版图,也为创建今日的一体化世界贡献了力量。现代交通工具面世之后,千万移民能够离家闯荡,追寻更好的生活,千万游客也急于出行,他们共同筑成日益坚实的桥梁,将全球各地连为一体。
第6章“帝国经纬”则循着历史轨迹,考察那些志在天下的统治者和武士在全球化进程中起到的作用——并吞八荒是他们的宏愿,权力和荣誉是他们的目标,于是他们也走向辽远的边陲。从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到成吉思汗(Genghis Khan),这些统治者实现了抱负,将八方土地和各个族群纳入其治下,不仅催生出更多样化的基因库,而且传播各民族文化。而帝国——从罗马帝国到大英帝国——统治者们构筑的政治体系,则促进法律和语言统一以及全球动植物物种交流。
第7章“奴隶、细菌和特洛伊木马”探究全球联系扩展过程中最阴暗的部分。越来越多的商人、传教士、武士和冒险家走向世界各地,他们也带去了严重的问题。从一开始,他们就将在他乡抓获的战犯以及普通百姓变为奴隶。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之后,更是逐步将蓄奴制推向高峰,美国各地因此出现多种族社会。 16世纪的西班牙殖民者则将天花和流感病毒带到美洲。最近,邪恶的计算机病毒制造者又利用高速光纤互联网网络,扰乱并破坏全球计算机运行。
第8章“全球化:从流行语到诅咒”考察“全球化”一词的成长历程:1961年它怯生生地挤进英文词典,之后,由于人们对世界互联互通现象的认知不断深化,“全球化”终于成为流行词。一项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电子数据库的研究表明, 20 世纪90年代,这个词的使用频率迅速增加,与之对应的,是同期内由于管制放宽和技术进步,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和投资如虎添翼。全球化进程也滋生经济问题,而“全球化”一词的意义和用法也随之改变。如今,它被另一个更形象,也更让人不安的词——“外包”——抢了风头,这本身就表明,人们在重新评估全球化的价值和意义。
第9章“谁害怕全球化”试图答疑:尽管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也带来经济繁荣,为什么对某些人而言,“全球化”一词竟含有毒素?从西雅图到坎昆,从热那亚到香港,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和八国集团(Group of Eight, G8)无论在哪里开会,抗议者都如影随形,抨击其制度不民主、政策不公平。由于贸易和通信飞速发展,人口大国中国和印度的劳动力市场得以放开,但现在,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开始为全球化对产业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而担忧。
最后一章“前路漫漫”总结了全球化进程,并展望未来,指出全球化面临的种种问题。全球化发展至今,一体化世界格局已定,使许多人脱贫致富,但是全球化的步伐也越迈越快。未来,我们必须面对的全球性挑战是,到底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将暂时落后的人群纳入一体化进程,遏制部分发达国家日益嚣张的民族主义情绪和保护主义思潮。
很久很久以前,从走出非洲的探险之旅开始,推动全球融合的力量就在持续增长,这种力量无法阻挡,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也是必然趋势。但是由于我们的命运紧密交织,即使全球化进程暂时脱轨,和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之前的状况相比,人类也势必会付出较为沉重的代价。在今天高度连通的世界中,全球化失控的风险也不断增加。
第1章 始于非洲?
隐秘的旅行史
非洲母亲
通往澳大利亚的海滩寻宝高速列车
红海旁的晚餐
我的非洲太祖父
继续东进
来到美洲
肤色变化
气候的影响
无花果树之根
新迁移
商贸联系
帝国雄心
传教布道
第2章 从骆驼商务到电子商务?
我们什么时候能换大房子呢?
沙漠之舟
一些甜葡萄酒、干无花果和一位哲学家
印度洋上的顺风船
入口清爽、沁人心脾的意大利葡萄酒
阿拉伯人的三角帆和中国人的舵
马拉巴尔的犹太商人
马六甲掌握着威尼斯的命脉
愿魔鬼把你们带走,你们为什么会到这里来?
从金币到美银宝
白银、纺织品和香料三角
从泥简到互联网
马六甲到孟菲斯
新季风
第3章 内藏乾坤?
棉花比货币还好使
别用印度的线
棉花之王和他的奴隶
供应链和血汗工厂
嬉闹的山羊
美味饮料到达欧洲
爱的咖啡豆
充饥“神药”
芯片加咖啡
零的前世今生
泰勒斯的琥珀
从巨无霸到微芯片
第4章? 传道世界?
胸怀信仰,立志远行
寻找黄金
传承衣钵
丝绸贸易
拿撒勒的木匠
传教葡萄
探寻非洲“登天之梯”
沙漠神启
原住民之殇
第5章? 周游世界
汉诺和河马
带回一头长颈鹿
“马可百万”的旅行
旅行者贩马
犹太人的马可·波罗
为了寻求知识,不惜远走中国
新大陆淘金热
命丧麦克坦
治国就得增加人口
奴隶、苦力和老爷
驶向加勒比的棺材船
牙买加人抵达伦敦
迁移历程
第6章? 帝国经纬?
普世帝国的梦想
非洲诱惑
民族融合
征服和移民
语言之网
帝国与信仰
法律帝国
蒙古人的礼物——裤子和弓弦
中国火药,波斯工艺
朝鲜人有了辣椒
堪比挪亚方舟
维多利亚女王的全球电缆
第7章? 奴隶、细菌和特洛伊木马
欧洲梦
最古老的贸易
奴隶:士兵、劳工、同伴
奴隶—蔗糖贸易联合体
连通亚洲和新大陆的桥梁
推动工业革命
来自远方的无形危险
死亡之路
隔离制度的诞生
士兵、蒸汽机船和西班牙流感
没有国界的疾病
病毒捕手
爱的陷阱
警惕零时病毒
犯罪集市
第8章? 全球化:从流行语到诅咒
“伴侣号”和大赦国际
全球化=保护主义
跨国贸易成为过去,全球化引领未来
黑色星期一
迈向全球化
全球化的“竹筒效应”
世贸组织的困境
全球化趋势持续存在
恐怖袭击的阴影
从反全球化到另类全球化
外包威胁
第9章? 谁害怕全球化
贸易造成的麻烦
集体沦陷
乘飞机的奶牛和麦当劳巨无霸
长途污染
荒诞剧场
解雇通知书和沃尔玛
岗位掠夺者入侵
低工资,高带宽
只剩下大亨和美发师的国家
波兰水管工的幽灵
赢家和输家,尽人皆知
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可疑进程
第10章? 前路漫漫
数百万人脱贫
自由资本,失业劳工
富人的派对时光
流行病的阴云
帝国遗产,问题多多
年 表?
鸣 谢?
尾 注?
印刷精美,字体清晰,排版合适
2021-02-03 15:50:21
自营的货品质量,送货快递,是值得信赖和赞誉的,临近春节还不时的送出温暖,谢谢,谢谢快递员,祝节日快乐。此书的宣传和书评已有介绍。
2021-02-09 23:17:30
包装很好,非常喜欢。
2021-02-07 12:03:06
非常好的图书,非常好的
2021-02-05 22:39:55
内容很好,价格便宜,一直在买书。
2021-01-22 23:01:33
值得一读的书,物流也很快
2021-01-18 20:08:54
印度学者的作品。看目录挺好。
2021-01-22 23:14:13
我是被书名吸引来的,到手后翻看了下,内容还可以,视野挺开阔
2021-01-16 00:55:52
物流迅速,包装完好,书的内容也很不错?!
2021-01-15 12:45:32
很好的书,非常喜欢,很满意的一次购物!很好的书非常好的书,很独特的观点,非常好的书,很满意的买书经历!很好!
2021-01-12 14:4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