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作者:DK出版社 | ISBN:9787568021081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连载状态:全集 |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 下载次数:1187 |
创建日期:2023-04-26 | 发布日期:2023-04-26 |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
从英国的巨石阵到西班牙的圣家堂,从古希腊文明之巅的帕特农神庙到古埃及文明纪念碑胡夫金字塔,从“玫瑰红城市”佩特拉到“失落之城”马丘比丘,从“天使的设计”万神殿到“印度明珠”泰姬陵……本书为您策划了一次环游世界之旅,带您探索不同文化所创造的各种人文奇观。通过令人惊叹的摄影图片与平面图,解剖其中所隐藏的细节,揭秘那些无与伦比的奇观中所包含的人类智慧结晶。
正如英国知名历史学家、BBC电视节目主持人丹·克魯克山克 (Dan Cruickshank)在为本书撰写的前言中所说:“阅读本书如同在全球旅行,游历的不仅是当今世界,也有过去世界,因为许多所述奇迹的根源在古代。”或许是神创造了这个世界,但人类的智慧和艺术的力量却闪耀了千年。
久负盛名的英国DK图书出版公司,由创始人Peter Kindersley和Christopher Dorling于1974年创立。他们的愿景就是创作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包含信息丰富的图书,使读者能够理解每一个主题。DK图书被认为是从出生到年老不断学习的生活指南。DK的书强调图文并茂,让读者更易于阅读和理解,同时也旨在创作能够在市场中长期销售的书,DK很多70年代创作的书已经卖出了超过一百万册,而且还在不断改版和重印。
本书前言作者丹·克鲁克山克(Daniel Gordon Raffan Cruickshank)是英国美术史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和BBC电视主持人,曾主持电视纪录片《漫游世界建筑群》(Dan Cruickshank's Adventures in Architecture)等节目。
六大洲人文奇观深度解剖,13类建筑风格全览
说起纽约,很多人会想起手持火炬的自由女神像;说起悉尼,就会想起贝壳形状的歌剧院;而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希腊神殿、中国长城,更是人类文明与建筑永不可分的证明。本书深度剖析世界六大洲各有特色的人文奇观,详述其背景、特色及在世界建筑史上的意义。建筑类型涵盖寺庙、园林、教堂、高塔、桥梁、公共建筑等,每一处都堪称每个世代、每一座城市的代表性建筑。13类建筑风格、多位知名建筑师代表作分别讲解,详细易懂,重点不错过。
摄影图片+3D工程图细部导览,解析建筑中每一处隐藏细节
从建筑物的外部环境到内部设计,书中通过令人惊叹的摄影与3D剖面图、平面图和其他建筑工程图,为读者详细讲解了设计者所遵循的架构和详细的策略。建筑中所隐藏的细节和工程上的创新,建筑的位置选择,材料的选用,环保概念的体现如节约用水、通风与室内空气质量、加热和冷却系统等,这些重点也均有涉猎,让您轻松融会贯通每个建筑主题。
Amazon 4.8颗星好评,地标与遗迹类畅销榜第二名,带领读者畅快卧游世界人文奇观
本书精选超过210处全球知名人文奇观,厚达336页的丰富内容,带领读者遨游六大洲,探访各处景观,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科技新知以及风俗活动。引人入胜的描述搭配震撼人心的实景图片,无论是在家轻松阅读,还是计划实地旅游,本书都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建筑物、工程结构和宏伟雕塑等世界上人文奇观的故事,也是人类的故事。这些创作成了一些惊人成就的有形纪念,但它们并不仅仅与物质世界相关,因为它们也展现了人类的梦想和渴望。当这些奇迹经受住时间和空间的考验与选择—正如本书中所示—它们所累积的力量
是无与伦比的。
探索这些奇观所生出的课题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建筑、艺术和工程是人类创造精神的缩影。它们涉及美学的晦涩和主观性,但也涉及自然科学和物理学更具客观性的定律,因为就建筑的本质而言,它们往往不得不模仿并呼应大自然的巨大力量和规律。这种实用甚至几乎是基本的方式,可能在巨型桥梁的设计中得到了最佳体现,如日本的明石海峡大桥(Akashi Kaikyo Bridge)。
人文奇观的故事也涉及更务实的政治交锋、经济需求,以及建筑技术、工艺的演变与完善。世界建筑学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突然而至的飞跃,常常以几乎是启示性的大胆实验的形式出现。12世纪初,欧洲就出现了这种飞跃。哥特式建筑理论以惊人的速度形成,欣然接受新的概念—由肋骨拱、墙墩和扶壁构成的框架,搭配有尖顶,并利用尖肋拱顶的结构力量。通过精心计算的设计而增加的强度,为传统的砌石建筑提供了革命性的新可能。
甚至神学也在这些故事中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因为许多最令人难忘的人类建筑都与结构创新、提供住所、生存安全等实际问题无关,而与纪念神灵和延续死者生命这种更富诗意的挑战有关。埃及卢克索(Luxor)的卡纳克神庙群(Karnak temple complex)之类的建筑,为那些在世界各地、各个时代都令人着迷的伟大谜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有无生命死后能继续存活?生者能否与死者交流?死者能否保佑生者?是否有轮回,甚至,是否有复生?
这种精神探求通常以最复杂的建筑为载体,使用模拟自然世界或神创之物表面秩序的几何结构,以及既具符号性又有象征性的装饰物来作阐释。亚琛大教堂(Aachen cathedral)和耶路撒冷的圆顶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就是有力案例。
在思忖本书中的奇观时,许多其他主题也逐一浮现:引人入胜、鼓舞人心,信息丰富与娱乐性强。技术在其中起到了激动人心的作用—这并不是个枯燥的话题。从19世纪初起,西方世界开始运用新型建筑材料,主要是铸铁和锻铁,而后是钢和钢筋混凝土,把建筑风格转变为雄伟宏大,让无法想象的建筑类型成为现实,特别是拥有结构框架和大量玻璃幕墙的摩天大楼,包括伦敦的碎片大厦(Shard)和迪拜的哈利法塔(Burj Khalifa)。艺术与建筑也渐趋融合,世界上某些地方出现了颠覆常规建筑的方式,还有大体量挖掘而非建造等尝试,如埃塞俄比亚的拉利贝拉岩石教堂(rock-cut churches of Lalibela),让建筑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巨大的雕塑。
有趣的是,可持续建筑原则创造性地应用于传统乡土建筑,如使用未经烧制的黏土或泥土等廉价、现有的材料,加上天然绝缘、通风技术等,几乎不造成环境破坏或污染。本书中有个突出案例:马里的杰内大清真寺由泥浆、畜粪、稻草制成的脆薄饼形晒干砖筑造,外层粉刷了头道浆。
阅读本书如同在全球旅行,游历的不仅是当今世界,也有过去世界,因为许多所述奇观的根源在古代。而且,随着世事变迁,有些关键之地已几乎无法进入;现实中,这种旅行也已越来越难进行。本书展示的案例中,少数已无法前去旅行观赏,因为当地的人文奇观在近期受到严重破坏,部分已损毁,破坏方式难以想象—此处尤指叙利亚的帕尔米拉(Palmyra)。这让本书抵达了另一层面,且是非常重要的层面。它不仅以生动的细节展示了如今难以看到的奇迹,还记录了已不复存在之地。就这点而言,本书是一个严正的提醒:永远不要把我们所珍爱的东西视作理所当然,如果有必要的话,请准备好为我们的人文奇观战斗。它们为讲述人类故事、让世界变得更为振奋人心做出了很大贡献。
丹·克鲁克山克
2019年3月
前言 06
导语 09
泥土和木材 10
砖块和石材 12
铁、钢及其他 14
北美洲 17
中美洲和南美洲 59
欧洲 89
非洲 205
亚洲和澳大拉西亚 237
术语汇编 314
索引 323
鸣谢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