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辅导员谈心谈话六讲

辅导员谈心谈话六讲

书籍作者:范蕊 ISBN:9787520210638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7911
创建日期:2023-04-18 发布日期:2023-04-18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内容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上做的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将影响一代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面貌。”

在中国的高校里,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陪伴青年学生成长、指引青年学生前行,他们是大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同路人”;他们打通线上线下的界限、融合课上课下资源,为青年学子插上信仰的翅膀,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成为大学生前行的“开路人”。他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把青春梦融入中国梦,事迹定将激励广大高校辅导员更好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激励广大青年学生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贡献青春力量、成就个人梦想。

本书作者范蕊,是山东大学辅导员,2019年当选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评选的“最美高校辅导员”,曾获评第九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辅导员谈心谈话六讲》是范蕊博士的新作,党的十九大代表徐川为之作序。作为辅导员,应尽最大的努力帮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打牢成长发展的基础。如何让大学生信任和接纳自己,做好他们的思想引领工作,是每个辅导员面临的共同命题。

范蕊以十五年的辅导员工作经历为基础,通过开展学生情感教育和情绪疏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人生困惑、助力学生成长成才。通读全稿,范蕊博士的这本专著的出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编辑推荐

学生在高校生活……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上看做的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将影响一代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所以,高校必须引导学生铸就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锤炼高尚品格,打下成长成才的基础。范蕊教授的著作,对于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借鉴意义。


前言

在过去的十五年工作中,我经常和学校的辅导员同事交流,发现大家有很多困惑。其中,大部分困惑是关于如何与青年学生沟通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谈心谈话。

“我不知道现在的学生都在想些什么,感觉跟他们有代沟。”

“现在的学生到底怎么了,怎么会有这么多奇怪的想法与行为呢?”

“我有点排斥和学生沟通,我不知道该对他们说些什么,特别是他们对我表示不认同时。”

“我耗费了很长时间和学生谈话,后来发现效果很差,学生要么只是点头,要么置若罔闻。”

“我特别害怕和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谈话,一碰到学生说他有心理问题,我就头大,不知道怎么安慰他们。”

“学生失恋了,来找我谈话,可是我自己还没恋爱过,真的无法感同身受。”

“每当学生情绪崩溃时,我会不知所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以上都是辅导员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对于辅导员工作来说,那就必须掌握以下两点:一是如何谈,学生才会听;二是怎么谈,学生才愿说。

掌握谈心谈话的流程和原则,知道什么时候谈、谈什么、怎么谈,是辅导员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辅导员面对的是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以及学生身上存在的不同问题。如何让学生或者家长理解并接受自己的观点,如何把学校的通知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如何精准地理解学生的诉求、把握好学生的思想特征,这都需要辅导员掌握沟通技巧。

善于沟通的辅导员会把语言当作武器,用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解惑答疑;不善于沟通的辅导员,会把一个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马克思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所以,对于辅导员来说,与学生的谈心谈话很重要。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辅导员和学生之间本来就存在着代际差异,而且生活背景、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均不相同。学生群体来自不同的家庭,受过不同的教育,每个人的性格特质、心理状态和处世态度都不一样。

有些辅导员发现,在和学生谈心谈话时,经常是自己讲了很多,学生却无动于衷;或者是,学生看似配合,实际上却收效甚微。如何通过谈心谈话,走进学生的心里,将学生心中的壁垒一一打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诉求,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不仅是辅导员的一个基本技能,更是辅导员职业生涯中必备的一项基本功。

在山东大学辅导员的岗位上,我已经工作了十五年。在工作过程中,我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和学生一对一的谈心谈话上。我一边总结,一边实践,这种工作方法让我平常在做学生工作时已经游刃有余了,即便如此,遇到突发事件、复杂情况时,我也会手足无措。一路走来,最令我难以释怀的是那些无法走近学生内心的时刻,是那些沟通没有达到效果的个体,是那些因为个人情绪干扰和经验欠缺而忽略掉的“求救信号”。

我很想把我觉得有用的经验跟大家分享。这本书是我学生工作十五年的经验总结,在写作的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报告,看了几十部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参考并吸取了一些专家的意见,这使我尽可能完善自己的经验与方法。

为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书中案例都经过一定程度的改动,感谢给我启发的谈心对象。在治愈或者启迪你们的同时,我也一直被治愈或者被启迪着。

希望这本书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