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合作的互联网

合作的互联网

书籍作者:贾开 ISBN:9787100232982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7892
创建日期:2024-06-26 发布日期:2024-06-26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内容简介

互联网不仅通过信息技术的扩散提升了数字生产力,更促进了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变革,进而逐渐推动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工业化走向新兴数字化。在这个过程中,一种较为明显的互联网“合作主义”实践和思潮再度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尽管人们尚未对这一术语达成共识,且不同国家因经济和社会基础的差异而表现出一定异质性,但这都不改变“互联网合作主义”作为数字生产方式变革核心特征和内在要求的重要性与必然性。本书将在理论上对互联网合作主义作出系统界定,并基于历史演化的梳理,从若干维度(技术、组织、规则、价值等)解构其实践呈现。


作者简介

贾开,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富布莱特学者,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BRICS Competition Law & Policy Center兼职研究员,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芬兰经济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研究兴趣聚焦数字技术与公共政策的交叉领域,著有《走向数字未来:新技术革命与全球治理选择》。

胡凌,香港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法、法律理论。发表中英文论文、评论多篇,出版专著《探寻网络法的政治经济起源》(2016)、《数字架构与法律:互联网的控制与生产机制》(2024)。


编辑推荐

本书以合作主义的概念,探讨了数字时代下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的变迁。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的合作主义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讨论了相关的法律政策和文化背景。是一本涉及法学、公共管理、经济学等学科的跨学科综合性著作。作者围绕互联网合作主义的讨论,旨在探寻一种不同于既有平台资本主义,同时又能更好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价值创造与共享的创新型、普惠型大众生产模式。这不仅是对过去二十年数字经济与社会演化过程的总结,同时也是面向未来更加智能多元世界发展愿景的展望。


目录

第零章 “旧想法”与“新想法”

第一篇 起点

第一章 合作主义简史

一、合作主义作为“另一条道路”的起源

二、工业革命与合作主义

三、数字革命与合作主义

第二章 四要素作为分析框架

一、技术

二、结构

三、规则

四、理念

第二篇 技术

第三章 控制的技术,还是开放的技术?

一、从计算机到万维网:多重技术路线的可能性

二、技术政治的选择:走向数字平台

三、反思平台化互联网:新技术路线的可能性

第四章 平台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政治性

一、平台企业的性质

二、平台塑造的数字基础设施服务

三、个人信息、数字基础设施与公共性

四、个人信息生产与数字平台的再定位

第三篇 结构

第五章 数字福特与数字后福特

一、技术与结构的双重关系

二、数字福特主义

三、数字后福特主义

四、数字化转型的合法性困境:数字福特与后福特的选择/

第六章 数字网络的三重定义

一、“网络”在数字时代的继承与变革

二、作为动态架构的网络

三、作为生产方式/关系的网络

四、作为基础设施和(私人)财产的网络

五、生产视角下市场网络与社会网络的再比较

第四篇 规则

第七章 两种财产权:从要素到架构

一、事实规则的复杂性:以财产权为切入

二、要素财产权及其后果

三、作为财产的数字架构

四、市场与社会之间:要素与架构的再平衡

五、“数字财产权”还重要吗?

第八章 “非法兴起”与互联网治理规则变迁

一、生产方式对治理规则的突破

二、“非法兴起”1.0

三、“非法兴起”2.0

四、浮现中的法律问题与后果

五、框架的扩展适用

六、数字经济的未来方向

第五篇 理念

第九章 是机器,还是人? ——关于智能的多重想象

一、机器智能的前序:科学及科学方法革命的历史争论

二、机器智能的本质与实现:从“两条路径”到数学机械化

三、机器智能的另一条道路:人—机关系的频谱与选择

四、机器智能理念的多样性与政策启示

第十章 流动,还是整合? ——生产性法律的多重想象

一、法律演进的逻辑追寻:以劳动法为切入

二、生产性劳动法的宪法起源

三、生产方式变化与劳动法的关联

四、司法如何“想象”生产方式

五、朝向生产性劳动法的整体制度建构

第六篇 未来

第十一章 两种数据秩序及其未来

一、数据秩序的“迷思”及其突破

二、原理:两种秩序及其推动力

三、网络化:流动导向的数据秩序

四、科层与属地:有限供给的数据秩序

五、未来:秩序的冲突与融合

第十二章 合作的兴起与互联网的未来

一、合作理论的再回溯

二、合作的互联网作为另一种可能

三、作为“新想法”的合作未来

参考文献

后记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