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国际工程教育丛书)

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国际工程教育丛书)

书籍作者:王孙禺 ISBN:9787302609636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4172
创建日期:2023-05-09 发布日期:2023-05-09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工程教育是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撑。1949年以来,我国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尤为重要。本书以“大工程观”为基础,深入探讨工程性和创新性两大核心问题,特别是针对研究生层面的工程教育问题开展研究,为“北京协议”的认证组织、标准体系和程序规则的构建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王孙禺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本科毕业。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人文社科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教育部重大研究课题多项,获教育研究优秀成果奖多次;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乔伟峰 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工程教育、高等教育评估。现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党委副书记。作为负责人和执行负责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联盟研究项目近20项。曾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人文社会科学)。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徐立辉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工程硕士,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工学学士。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秘书长助理。2021年、2022年IEEE EDUCON全球工程教育论坛程序委员会委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联盟战略咨询项目多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郑娟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博士。现为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首都工程教育发展研究基地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工程教育研究、研究生教育研究等。参与和主持多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师能力培养、卓越工程师计划、工科博士生联合培养模式等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参与撰写政策建议和研究报告多项,发表重要期刊论文多篇。


《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国际工程教育丛书)》电子书免费下载

pdf下载 txt下载 epub下载 mobi下载 azw3下载

前言


  近年来,中国工程院针对工程科技咨询,开展了“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建立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的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研究”“院校工程教育的工程性与创新性问题研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与工程师注册制度衔接问题的研究”“国际工程教育合作战略研究”“‘一带一路’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及人文交流研究”“构建工程能力建设研究”等一系列课题研究。这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加快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推动工程师培养制度改革的需要,是促进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与人文交流的需要。这些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于深化工程科技人才培养、鼓励和引导工程科技人才成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特别要强调的是,在中国工程院和清华大学的共同申请和推动下,2015年11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38届大会批准,2016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ICEE)在北京正式签约成立。该工程教育中心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和原则为指导,以推动建设平等、包容、发展、共赢的全球工程教育共同体为长期愿景,围绕提升全球工程教育质量与促进教育公平的核心使命,致力于建成智库型的研究咨询中心、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国际化的交流合作平台。

  目前,国际工程教育中心研究人员已牵头承担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教育部委托的重大咨询研究项目,在提升国际影响力、政策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反映国际工程教育发展的过程和趋势,反映国际工程教育中心的研究成果,拟将近年来完成的报告、论文等汇集出版。

  尽管这些报告或论文有些数据略早,但这些资料真实地记录了近些年我国工程教育研究的发展进程。这些成果作为工程教育的研究方法和政策过程有一定的回顾意义,反映了我国工程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价值,以供后来者对工程教育研究历史进行梳理和追溯。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工程科技突飞猛进既是百年变局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百年变局的基本推动力量。全球科技创新已经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这对于工程领域人才培养和人文交流模式变革,对于提高国家竞争实力都提出了非常迫切和现实的要求。可以说,这就是我们编写和出版此套丛书的意义所在。

  工程教育界的同仁们,我们共同努力再努力!


2021年4月于北京


[吴启迪,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ICEE)副理事长兼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教育部副部长,同济大学校长等职。]


目录


引言


第一章概述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概念界定及关系阐释

三、急需研究的相关问题


第二章能力导向型的工程类硕士培养通用标准研究

一、国外工程类硕士研究生的能力素质标准

二、国内工程类硕士研究生的能力素质标准

三、构建能力导向型的工程专业学位通用标准


第三章中美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一、案例简介

二、模式比较

三、小结


第四章我国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一、概念界定

二、入口:工程硕士招考制度

三、纽带:以工程硕士为中心的学位类型衔接制度

四、出口:工程硕士与工程师职业资格的衔接机制第五章我国工程硕士教育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分析

一、工科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规模分析

二、工科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能力要求

三、工科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

四、典型高等院校工程硕士培养要求

五、增强工科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第六章硕士层面的工程教育认证制度

一、认证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工程硕士认证的基本程序

三、认证制度的发展

四、中国怎么办


第七章优化我国工程硕士培养体系的建议

一、完善能力导向的工程专业学位教育通用标准

二、优化能力导向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三、构建灵活的学分制基础与人才培养立交桥

四、深化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机制

五、构建硕士层面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北京协议


附录一欧洲EURACE工程教育项目认证标准选译


附录二德国ASIIN工程教育项目认证标准选译


附录三美国硕士层面工程教育培养模式的典型案例


附录四中国硕士层面工程教育培养模式的典型案例


附录五英国工程理事会访谈


后记